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3823发布日期:2021-12-25 01:2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测量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2.根据研究表明,血管的狭窄病变可诱发心肌缺血,在考虑对狭窄病变施行血运重建之前,必须找到心肌缺血的证据。其中,通过脉管内参数测量装置,可针对脉管内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评估脉管参数的指数。脉管内参数包括基于压力数据得到的指数: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verse,ffr)和无充血压力比(non

hyperemicpressure ratio,nhpr);脉管内参数还包括基于温度或流量和压力参数得到的指数: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
3.相关技术中,血流储备分数、无充血压力比等参数的测量系统一般包括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在对患者测试血流储备分数时,一般是在导管室内采用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分别测量获得血管狭窄远端的平均压和血管狭窄近端的平均压,并在导管室内的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上查看相关数据。目前的血流储备分数测量系统的应用集中在导管室内,导致应用场景较为局限,不利于医师在实际诊治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能够灵活分布装置于导管室内和导管室外,满足多场景应用的需求。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其包括:
6.参数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测量血管狭窄近端的第一压力信号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以及用于测量血管狭窄远端的第二压力信号的第二压力测量部件;
7.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于或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第一压力数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的第二压力数据,或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并接收由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的第二压力数据;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并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确定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或分别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并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信号确定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
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imr测量系统,imr测量系统包括:
9.参数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测量血管近端内的第一温度信号的第一参数测量部件以及用于测量血管远端的第二压力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的第二参数测量部件。
10.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于或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一参数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第一温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第一温度数据;及,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于第二参数
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第二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的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数据处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二参数测量部件,并接收由第二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的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
11.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温度数据、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确定imr指数;或,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分别无线通信连接于数据处理装置和第二参数测量部件,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信号及第二压力信号确定对应的imr指数。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物理接口,所述第一压力测量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物理接口,以通过所述导线传输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和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物理接口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所述第一压力测量部件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物理接口,以通过所述导线传输所述第一压力信号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件,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件无线通信传输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至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件。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无线通信部件,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部件接收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件传输的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和所述第二压力数据;或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部件接收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件传输的所述第二压力信号。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和第一显示交互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第二压力信号计算获得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显示交互单元;所述第一显示交互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和/或所述第一显示交互单元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系统还包括移动便携装置,所述移动便携装置与所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便携装置包括第二显示交互单元和第四无线通信部件,所述移动便携装置通过所述第四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所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传输的所述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交互单元显示所述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和/或所述第二显示交互单元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转换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压力数据采集单元和传感器状态监测;所述压力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模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压力信号转换生成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及将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转换生成所述第二压力数据;所述传感器状态监测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压力测量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部件的运行状态数据,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件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和/或
20.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件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和/或
21.所述第三无线通信部件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测量装置组件用于设置于导管室内,所述数据转换装置用于设置于所述导管室内或所述导管室外,所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用于设置于所述导管室内或所述导管室外。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独立设置参数测量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参数测量装置可以与数据处理装置进行有线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数据处理装置则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这样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适应性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继而可以将数据处理装置和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满足临床操作的便利性。
2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无线通信方式可以同时具有蓝牙、wifi及zigbee等通信方式,从而可以基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满足多样性的使用场景,可以根据传输距离或传输信号的稳定性进行相应选择。
2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移动便携装置进行显示和用户交互,同时满足用户在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的查看和操作,提高临床便利性。另外,不限制移动便携装置的数量,从而实现测量系统的可扩展性,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2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模数转换器、处理单元、第一显示交互单元及第二显示交互单元分别独立分离设置,避免集成设置,从而可以在各装置上进行分布式运作和互联交互,从而满足于多场景的灵活操作,同时分别提高各个设备的数据处理效率,降低集成设置造成的数据处理负荷。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9.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1.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2.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参数测量装置100;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数据处理装置200;物理接口201;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数据采集单元203;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处理单元302;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移动便携装置400;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相关技术中,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一般包括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由于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各功能集成于一体,限定了导管室的应用场景,不利于医师在实际诊治中的应用。
48.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能够灵活分布装置于导管室内和导管室外,满足多场景应用的需求。
4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5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1.参见图1,本技术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包括参数测量装置100、数据处理装置200及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其中:
52.参数测量装置100包括用于测量血管狭窄近端的第一压力信号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以及用于测量血管狭窄远端的第二压力信号的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参数测量装置100可以是在介入室导管内集成压力测量部件的组件,其中,压力测量部件可以是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等等。其中,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可以设置于人体外,通过与介入人体内的指引导管(中空的)相连,继而可以感测指引导管内引出的血液压力。具体地,指引导管的首端位于血管狭窄病变近端,尾端设置于体外且与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连接,使得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可以测量血管狭窄病变近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一压力信号。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可以设置于人体
内,可以集成在压力微导管的首端处,压力微导管从指引导管中穿过,深入血管狭窄病变远端,使得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可以测量血管狭窄病变远端的压力以生成第二压力信号。本技术实施例中,血管可以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病变近端可以为冠脉口,血管狭窄病变远端可以为冠脉狭窄病变远端且远离冠脉口的位置。当然,也不排除可以应用于其他血管的可能性,如外周血管等。
53.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有线连接于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第二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的第二压力数据,或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并接收由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的第二压力数据;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于或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一压力测量部件,并将接收的第一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第一压力数据。可以理解,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或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从而可以灵活调整数据处理装置200和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换装置包括模数转换器,通过模数转换器,分别将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再将数字电信号转换为压力数值,从而生成第一压力数据pa和第二压力数据pd。其中,当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时,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也包括模数转换器,以将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第二压力数据后,将第二压力数据无线通信传输于数据处理装置200,数据处理装置200将接收的第二压力数据和模数转换的第一压力数据进行同步后,一并传输至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
54.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与数据处理装置200无线通信连接,并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确定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或分别无线通信连接于数据处理装置200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并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信号确定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也就是说,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可以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者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同时与数据处理装置200和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信号,此时第二压力信号未经过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可以由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模数转换以获得第二压力数据。
55.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独立设置参数测量装置100、数据处理装置200及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参数测量装置100可以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有线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则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这样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适应性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继而可以将数据处理装置200和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满足临床操作的便利性。
56.图2是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7.参见图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物理接口201,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于物理接口201,以通过导线传输第一压力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至数据处理装置200。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是数据采集器,物理接口201可以是串行接口、usb接口等。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导线组成的通信线缆,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通过通信线缆连接于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物理接口201,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通过另一通信线缆连接于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物理接口201,从而分别将第一压力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传输至物理接口201以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200。这
样的设计,通过同时将第一压力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同步且通过相同的传输方式传送至数据处理装置200,使得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同时接收到第一压力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从而可以保证两个信号的同步性,提高后续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200包括数据采集单元203,数据采集单元203包括压力数据采集单元和传感器状态监测单元。具体地,压力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模数转换器将第一压力信号转换生成第一压力数据,及将第二压力信号转换生成第二压力数据。传感器状态监测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的运行状态数据,从而便于判断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的运行是否正常,以确保压力数据的准确性。其中数据采集单元203获得的第一压力数据、第二压力数据及压力测量部件的运行状态数据分别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单元203可以搭载相关技术中的或自行开发的数据采集软件以实现数据采集单元的压力数据的生成和传感器状态监测单元的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
5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数据处理装置200包括物理接口201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通过导线连接于物理接口201,以通过导线传输第一压力信号至数据处理装置200;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连接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无线通信传输第二压力信号至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与数据处理装置200通过导线进行有线连接,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第一压力信号通过有线方式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200,第二压力信号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收发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内可以设置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zigbee收发器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也可以同时设置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zigbee收发器。例如可以在参数测量装置100的压力微导管中安装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和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优选的,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可以是蓝牙收发器,从而降低制作成本,并适应导管的尺寸限制,及降低通信传输产生的功耗。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其中,可以根据传输距离或信号强度,选择不同类型的收发器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在数据处理装置200中设置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对应类型的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从而可以实现数据处理装置200与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之间的数据传输。另外,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收发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例如,可以采用蓝牙收发器接收第一压力信号、第一压力数据或第二压力信号,再通过wifi收发器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这样的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无线通信方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传输,便于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
6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还包括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并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接收由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传输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接收由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传输的第二压力信号。也就是说,数据处理装置2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包括蓝牙收发
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例如,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zigbee收发器。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的类型可以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的类型对应设置,从而实现无线通信。例如,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和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均包括zigbee收发器和wifi收发器时,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和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可以灵活调整,不受限于导管室内设置。当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和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均包括wifi收发器时,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和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可以连接于相同的wifi信号发射器,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wifi信号发射器。当wifi信号较弱时,可以对应选择zigbee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和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也就是说,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不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数据传输,而是被配置为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数据传输。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的类型可以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的类型对应设置。另外,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收发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例如,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采用蓝牙收发器接收第一压力数据、第二压力数据或第二压力信号,并采用wifi收发器与移动便携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丰富通信方式,便于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6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各装置的连接方式,以下举例说明。
6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63.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均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有线连接,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物理接口201,实现数据的传输。同时,数据处理装置2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可以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的一种或多种,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与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的类型对应设置。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压力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可以可靠且同步传输,同时使得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与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分离设置。例如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
6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65.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有线连接,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物理接口201,实现数据的传输。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收发器可以包括蓝牙收发器,第二收发器包括蓝牙收发器,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与数据处理装置200通过蓝牙进行数据传输。第二收发器还包括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第三收发器可以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以与第二收发器对应设置。这样的设计,一方面,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有线连接,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连接,即两个压力测量部件均同时直接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保证二者的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同时通过无线传输,可以减少导线的布置,便于对患者进行操作以及保持导管室的整洁;另一方面,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采用任意类型无线通信方式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连接,使得二者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便于用户按需选择连接方式,灵活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脉管内参数处理装
置3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
6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67.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有线连接,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的物理接口201,实现数据的传输。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和数据处理装置200分别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可以是蓝牙收发器,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可以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可以分别包括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对应类型的收发器,例如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包括蓝牙收发器,还包括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信号通过数据处理装置200模数转换后生成第一压力数据并传输至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第二压力信号直接无线传输至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并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生成第二压力数据,使得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在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汇总计算获得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这样的设计,可以灵活设置不同的连接方式,便于用户按需选择,从而适应多样化的临床应用场景。例如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
6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69.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均与数据处理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数据处理装置2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可以分别连接于同一个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或者在指引导管内和压力微导管内分别设置不同的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通过对应的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将各自的压力信号传输至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可以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的类型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对应设置,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的类型与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的类型对应设置。这样的设计,通过适配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方式,便于用户灵活选择,从而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例如数据处理装置2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可以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可以通过集成的模数转换器将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第二压力数据后,将第二压力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无线传输至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或者直接将第二压力信号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无线传输至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可以同时支持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式,从而提供多样化的方式以供用户选择,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7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还包括处理单元302和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其中,处理单元302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第二压力信号计算获得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并传输至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用于显示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和/或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单元302。处理单元302还用于接收数据采集单元203传输的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的运行状态数据,以供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显示运行状态数据,从而便于用户查看监测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的运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将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
二压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302,处理单元302根据相关算法进行计算获得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进一步地,第一压力测量部件101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102实时采集对应的压力信号,数据处理装置200实时传输对应的压力数据至处理单元302,处理单元302根据每一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计算获得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并可以根据不同时刻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生成对应的波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2还可以用于进行业务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2可以通过搭载相关技术中的或自行开发的数据服务软件以实现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及其波形图的计算、及业务的处理。
71.进一步地,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包括显示器,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通过显示器显示处理单元302传输的相关数据,例如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和/或对应的波形图,以便用户可以实时查看相关数据。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通过显示器的屏幕显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触屏、鼠标点击、键盘输入指令或语音指令的方式通过交互界面输入对应的交互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2与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通过进程间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通过将处理单元302与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相互独立解耦设置,不仅可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各单元的数据处理效率,同时还便于搭建分布式服务架构,例如增加移动便携装置400以助于协同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可以通过搭载相关技术中的或自行开发的第一应用交互软件以实现交互界面的显示及交互指令的获取。
7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73.参见图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系统还包括移动便携装置400,移动便携装置4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无线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便携装置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其中,移动便携装置4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每一移动便携装置400分别无线通信连接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当移动便携装置400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移动便携装置400,以便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测量系统的可扩展性。
74.参见图2至图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便携装置400包括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和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移动便携装置400通过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接收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传输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并通过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显示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和/或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单元302。其中,移动便携设备的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的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与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的类型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移动便携装置400上可以搭载与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功能相似的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处理单元302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和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移动便携装置400包括显示屏,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通过显示屏显示处理单元302传输的相关数据和显示交互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可以通过搭载相关技术中的或自行开发的第一应用交互软件以实现交互界面的显示及交互指令的获取。这样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边线装置的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和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的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同步查看和发送交
互指令至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的处理单元302,同时用户可以携带移动便携装置400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的便利性。
75.从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第一压力测量部件和第二压力测量部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有线连接或多样化的无线连接方式与数据处理装置进行连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无线通信连接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从而可以满足导管室内室外不同的应用场景。
7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imr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77.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imr测量系统,imr测量系统包括:
78.参数测量装置100,包括用于测量血管近端内的第一温度信号的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以及用于测量血管远端的第二压力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的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其中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血管近端内的温度以获得第一温度信号,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是mems压力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等,用于测量血管远端的压力以获得第二压力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血管远端的温度以获得第一温度信号。
79.数据处理装置200,有线连接于或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并将接收的第一温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第一温度数据;及,数据处理装置200有线连接于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并将接收的第二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的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或,数据处理装置200无线通信连接于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并接收由第二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模数转换形成的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
80.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与数据处理装置200无线通信连接,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温度数据、第二温度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确定imr指数;或,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分别无线通信连接于数据处理装置200和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信号及第二压力信号确定对应的imr指数。其中,imr(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指数是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指标,被定义为冠脉血管狭窄远端的压力(pd)除以最大充血状态下的平均传导时间(tmn)的倒数,换言之,即pd与tmn的乘积,单位为mmhg
·
s。根据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通过相关技术中的热稀释法绘制热稀释曲线获得平均传导时间tmn,即可根据第二压力数据和计算获得的平均传导时间计算获得imr指数。在一实施例中,imr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物理接口201,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和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于物理接口201,以通过导线传输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及第二温度信号至数据处理装置200。
81.在一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数据处理装置200包括物理接口201和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通过导线连接于物理接口201,以通过导线传输第一温度信号至数据处理装置200;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连接于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无线通信传输第二压力信号及第二温度信号至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
82.在一实施例中,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还包括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并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接收由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传输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及第二温度数据;或通过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接收由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传输的第二压力
信号及第二温度信号。
83.在一实施例中,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还包括处理单元302和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其中,处理单元302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及第二温度数据或第二压力信号及第二温度信号,计算获得imr指数并传输至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用于显示所imr指数,和/或第一显示交互单元303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单元302。
84.在一实施例中,imr测量系统还包括移动便携装置400,移动便携装置400与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移动便携装置4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85.在一实施例中,移动便携装置400包括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和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移动便携装置400通过第四无线通信部件402接收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传输的imr指数,并通过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显示imr指数,和/或第二显示交互单元401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单元302。
86.在一实施例中,数据转换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203,数据采集单元203包括参数采集单元和传感器状态监测;参数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模数转换器将第一温度信号转换生成第一压力数据,及将第二压力信号转换生成第二压力数据,将第二温度信号转换生成第二温度数据;传感器状态监测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参数测量部件104和第二参数测量部件105的运行状态数据。
8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部件103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和/或第二无线通信部件202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和/或第三无线通信部件301包括蓝牙收发器、wifi收发器和/或zigbee收发器。
88.在一实施例中,参数测量装置100组件用于设置于导管室内,数据转换装置用于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用于设置于导管室内或导管室外。
89.参加图9至图13,本实施例的imr测量系统与上述各实施例的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区别在于,一方面,二者的参数测量装置100在血管狭窄近端和血管狭窄远端测量的信号不同。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测量血管狭窄近端的第一压力信号,而imr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测量血管狭窄近端的第一温度信号;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测量血管狭窄远端的第二压力信号,而imr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测量血管狭窄远端的第二温度信号和第二压力信号。另一方面,imr测量系统的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获得的结果为imr指数;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获得的结果为血流储备分数和/或无充血压力比。除了上述区别,imr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数据处理装置200、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及移动便携装置400等任意两个之间的连接方式与脉管内参数测量系统的参数测量装置100、数据处理装置200、脉管内参数处理装置300及移动便携装置400等任意两个之间连接方式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90.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