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8104发布日期:2021-12-28 22:5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2.鼻咽癌属祖国医学“失荣”“耳鼻喉癌病”范畴。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唾液腺对放射线是高敏感,放疗时唾液腺受到放射损失是造成放疗后口干症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具有“火热”性质的毒邪,“热为阳邪,易致疮痈”,作用与鼻咽、颈部局部,出现口干、咽部红肿、唇口糜烂、局部皮肤发红、灼热疼痛感;“热邪易耗气伤津”故多数患者还表现口渴喜饮、咽干口燥、乏力少气、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一派热甚伤阴之象。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鼻咽癌早期接受放疗5年存活率约为80%,但在放疗过程中由于损伤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口干症是常见并发症,往往伴随终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方法有唾液腺替代法、抗菌冲洗法、毛果芸香碱、含漱、药物喷洒等治疗,但疗效欠佳。中医中药在治疗放疗副反应方面有独特优势。
3.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临床上常见有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肺胃阴虚等证。吴良村认为初多伤及肺阴,当治以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方用新加沙参麦冬汤。渐进热毒之邪入内入里,当选凉膈散和四君子汤加减。及至邪热久留不去,真阴被劫应急施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加减挽回真阴。何若苹提出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口干症阴虚火旺型较为常见。尤建良赞同益气养阴为大法。常用太子参、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生地黄等组方。王蓉等同样认为放疗后口干多属气阴两虚证,自拟益气养阴生津汤。朱颖等亦自拟药物扶正清鼻方益气阴之亏损。王瑞平综合患者患病之后的情绪变化,提出辨证为气阴两伤,肝郁不舒。张云芳等观察得出胃阴虚证也颇为多见。故用加味增液汤治疗效佳。颜博认为放疗后久之肺胃两脏阴液损耗,提出养阴清咽饮治疗。诸多报道皆以滋阴生津法为治疗法则,虽取得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具有阳中求阴,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有显著效果。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以下制备原料:桂枝、炮姜、生地黄、麦冬、南沙参、天花粉、玉竹、百合、石斛、枸杞子、乌梅、白芍、甘草。
6.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桂枝3份~9份、炮姜3份~15份、生地黄10份~30份、麦冬6份~20份、南沙参9份~30份、天花粉15份~30份、玉竹6份~15份、百合15份~30份、石斛15份~30份、枸杞子6份~20份、乌梅10份~20份、白芍15份~30份、甘草3份~10份。
7.进一步的,桂枝6份、炮姜10份、生地黄30份、麦冬20份、南沙参30份、天花粉30份、
玉竹15份、百合30份、石斛15份、枸杞子20份、乌梅20份、白芍20份、甘草10份。
8.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煎剂用于口服。
9.其中,本发明所述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其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
10.所述炮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其味苦、涩、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别名姜皮、鲜姜、老姜、姜根。
11.所述生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其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地黄、苄、芑、牛奶子、婆婆奶。
12.所述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的干燥块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别名麦门冬、沿阶草、杭麦冬、川麦冬、寸冬、小麦门冬、韭叶麦冬。
13.所述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别名沙参、泡参、泡沙参。
14.所述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别名栝楼根,花粉,楼根。
15.所述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别名荧、委萎、女萎。
16.所述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其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别名韭番、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17.所述石斛为兰科石斛属石斛,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寒,归胃、肾,肺经,别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18.所述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别名甜菜子、红耳坠、地骨子。
19.所述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其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别名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20.所述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21.所述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皮草、棒草、乌拉尔甘草,甜草。
2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1.中医认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即“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如果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有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也就是说,阳中求阴法即是在治疗阴虚证时,为了使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而源源不竭,必须在大量滋阴的基础上酌情加入扶阳药,这样在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下,津液的才得以生成、输布、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故本发明在滋阴生津的药物基础上用桂枝、炮姜,以达到“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效果。该临床观察方中一派甘苦寒之品以滋阴清热润燥;再加上白芍滋阴养血,乌梅、白芍酸甘养阴;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加用桂枝、炮姜,一个偏于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一个偏于温中,二药合用,共奏温阳以助气化的作用。原方多为苦寒药物,而苦寒之品有碍津液的正常输布,达不到滋阴生津的目的,为防治苦寒药物伤中,加用温中助阳之品可微微升阳以除此弊端。
23.2.本发明之所以选择桂枝,是因为桂枝其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为调节水液代谢通道,而其虽助阳化气温但却不伤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桂枝的有效成分不仅扩张血管,还可促发汗,促进津液分泌改善口干症状。
24.3.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炮姜,是因为炮姜其性热,味辛,归脾、胃、肾经,属中下焦,为气血水液生化通道,其辛燥之性较弱,温里之缓和持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炮姜的有效成分能应对应激性溃疡及幽门胃溃疡,改善胃肠功能,使气血津液生化有道。
25.4.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生地黄,是因为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归心、肝、肾经,可藏血藏液藏气,其能生津止渴、清热凉血,现代研究发现生地黄有效成分不能等防止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和皮质酮水平下降,还可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及抗肿瘤。
26.5.本发明之所以择麦冬,是因为麦冬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主气血生成及运行,其能滋养心阴、且可润燥,现代研究发现麦冬有效成分不仅能治疗内热消渴,而且能抗肿瘤提高免疫。
27.6.本发明之所以选择南沙参,是因为南沙参气味轻清,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专主上焦,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现代研究发现南沙参有效成分不仅能抗肿瘤提高免疫,而且能抗辐射,对放疗腮腺损伤有保护作用。
28.7.本发明之选择天花粉,是因为天花粉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其能生津止渴,且可清热泻火,防阴虚生内热;现代研究发现天花粉有效成分不仅能抗癌提高免疫,而且可抗病毒。
29.8.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玉竹,是因为玉竹性味甘、寒,归肺、胃经,玉竹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现代研究发现玉竹有效成分不仅可抗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血糖,改善高血糖口干症状。
30.9.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百合,是因为百合其味甘,性寒,归心、肺经,主治气血,其能润肺止渴、清心安神;现代研究发现百合有效成分不仅能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抗利尿,固水液,还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31.10.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石斛,是因为石斛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寒,归胃、肾,肺经,调节水液代谢,其能生津止渴、养胃阴;现代研究发现石斛有效成分可双向调节机体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体水液不足的问题。
32.11.本发明之所以选择枸杞子,是因为枸杞子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其能固元水补肾水;现代研究发现枸杞子有效成分不仅能滋生津液缓解口干,还可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脂、保肝及降血压。
33.12.本发明之所以选择乌梅,是因为乌梅其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调节水液代谢的主要通道,其能酸涩收津、止渴;现代研究发现乌梅有效成分不仅能抗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使唾液增加缓解口干。
34.13.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白芍,是因为白芍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其能补血敛阴、柔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白芍有效成分可调节白介素

1防治炎症,防治放疗对唾液腺放射性炎症,促进唾液分泌。
35.14.本发明之所以选择甘草,是因为甘草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能补益肺胃之气、缓急止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草有效成分不仅能抗肿瘤抗衰老,而且可抗利尿,并且对体内代谢产物及其细菌毒素有解毒增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桂枝6g、炮姜10g、生地黄30g、麦冬20g、南沙参30g、天花粉30g、玉竹15g、百合30g、石斛15g、枸杞子20g、乌梅20g、白芍20g、甘草10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37.实施例2——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桂枝6g、炮姜6g、生地黄20g、麦冬12g、南沙参18g、天花粉30g、玉竹12g、百合30g、石斛60g、枸杞12g、乌梅20g、白芍30g、甘草6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38.实施例3——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药物组合物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桂枝9g、炮姜15g、生地黄20g、麦冬15g、南沙参20g、天花粉20g、玉竹10g、百合20g、石斛20g、枸杞9g、乌梅15g、白芍30g、甘草6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39.比较例1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南沙参30g、生地黄30g、麦冬20g、天花粉30g、玉竹15g、百合30g、石斛15g、枸杞子20g、乌梅20g、白芍20g、甘草10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40.比较例2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生地黄20g、麦冬12g、南沙参18g、天花粉30g、玉竹12g、百合30g、石斛60g、枸杞12g、乌梅20g、白芍30g、甘草6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41.比较例3它的制备原料包括有:生地黄20g、麦冬15g、南沙参20g、天花粉20g、玉竹10g、百合20g、石斛20g、枸杞9g、乌梅15g、白芍30g、甘草6g;其制备步骤包括有:将所有原料放入煎药壶中,放水没过原料大约2厘米~3厘米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开水煎煮至药汁剩余400ml左右,作为一剂药量,分早晚2次服用。
42.效果试验部分:
一、疗效检测方法:1、基本资料:2019年6月—2021年6月,选择门诊和住院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口干症的患者306例,符合以下标准: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首程连续根治放疗患者;放疗结束不超过半年;放射治疗前无口干感,放疗后口干明显,进食或讲话时需饮水,半流或流质饮食,进食干饭必需水送服;参照“rtog/eortc晚期放射反应评分标准(1987)”,口干评分≥3分。全部病例均接受6mv调强放射治疗,放射剂量:64

70.4gy/32f。
[0043] 2、纳入临床治疗观察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鼻出血,少气气短,自汗盗汗,小便短少,大便坚硬难解。
[0044] 3、试验方法及药剂用法用量:将上述306例患者随机分成6组,每组51例患者,第一组患者服用实施例1制得的药剂,第二组患者服用实施例2制得的药剂,第三组患者服用实施例3制得的药剂,第四组患者服用比较例1制得的药剂,第五组患者服用比较例2制得的药剂,第六组患者服用比较例3制得的药剂;药剂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连续口服14天。
[0045] 4、疗效标准:有效:刺激性唾液流量增加≥100%或口干程度评分减少2分及以上;好转:刺激性唾液流量增加≥50%

100%或口干程度评分减少1分;无效:刺激性唾液流量减少、不变或增加≤50%,口干程度评分不变甚至增加。
[0046]
5、治疗效果:上述患者病例服用实施例1

实施例3以及比较例1

比较例3的具体疗效见下表1;以及在治疗前后,分别按照rtog/eortc晚期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对患者病例的口干程度进行评分;按方法:测定日晨禁食,清水漱口后,咀嚼60℃温水泡软石蜡5g,20min后吐入量筒内,记录全唾液量(ml),计算出每分钟刺激性唾液流量(ml/min)对患者病例的刺激性唾液流量进行检测,其结果见下表2所示。
[0047]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注:第一组(实施例1):与第四组(比较例1)比较,p<0.05;第二组(实施例2):与第五组(比较例2)比较,p<0.05;第三组(实施例3):与第六组(比较例3)比较,p<0.05。
[0048]
表2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51)
注:第一组(实施例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第四组(比较例1)治疗后比较,

p<0.01;第二组(实施例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第五组(比较例2)治疗后比较,

p<0.01;第三组(实施例3):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第六组(比较例3)治疗后比较,

p<0.01。
[0049]
由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可知,本发明具有阳中求阴,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具有显著效果。
[0050]
具体病例介绍:患者冯某,男,64岁。
[0051]
主诉:反复鼻出血2月,加重2天。
[0052]
现病史:患者自述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血鼻出血,血色淡红,经压迫后可停止,2天前鼻出血加重,平素神疲气短,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并伴有口干、盗汗、潮热、心悸,纳寐差,小便可,大便干硬难解,舌体瘦,干红少津,脉细数。
[0053]
诊断:颃颡气阴两虚。
[0054]
治疗方法:药物种类及其用量:桂枝6g、炮姜10g、生地黄30g、麦冬20g、南沙参30g、天花粉30g、玉竹15g、百合30g、石斛15g、枸杞子20g、乌梅20g、白芍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1周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0055]
疗效:经治疗后鼻出血减少,少气气短减轻,自汗盗汗消失,舌质转为淡红,舌面津液较前增加,睡眠较前好转,大便通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