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3205发布日期:2022-04-07 00:3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


背景技术:

2.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通过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在使用心脏彩超时需要向人体内注射造影剂,以便观察,但是现有的注射造影剂时,全部为人工操作,由于整个动作过程复杂,容易导致造影剂失去活性,因此复现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能够自动完成造影剂注射的全过程提高复现效果。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包括:瓦氏呼吸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患者的瓦氏呼吸是否达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的注射指令;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用于对造影剂进行混合以及所述造影剂的注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和接收模块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对所述造影剂进行混合,所述控制模块在瓦氏呼吸检测机构检测到患者的瓦氏呼吸达标且检测到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外部的注射指令后,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进行注射。
5.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包括吹嘴和吹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吹嘴通过气管与所述吹气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吹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呼气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呼气压力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检测到的呼气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当所述呼气压力达到所述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模块启动自身的定时装置,并在所述定时装置到达预设时间且所述呼气压力没有变小时,判断为达标。
6.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包括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注射器的出射口与第一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三通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注射器的出射口与第二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的第三端与注射管相连,所述注射管上设置有通道控制电磁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相连;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对所述造影剂进行混合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和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往复运动,使得所述造影剂的气泡的直径达到微米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和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进行注射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打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中的一个停止工作,另一个推动所述推杆使得所述造影剂进入所
述注射管。
7.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通过第一推杆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通过第二推杆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相连。
8.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推杆联轴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推杆联轴器的位置。
9.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顶部横梁、底部横梁和垂直支梁,所述顶部横梁构成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横梁构成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支架通过垂直支梁连接,所述顶部横梁上设置顶部载物板,所述顶部载物板上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互平行并沿着所述顶部框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一推杆联轴器,所述第二轨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推杆联轴器;所述第一轨道前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所述第二轨道前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注射器的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所述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和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前设置有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所述顶部载物板下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第一推杆电机固定支架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第二推杆电机固定支架。
10.所述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注射器横向框量的第一注射器卡扣,所述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第二注射器横向框量的第二注射器卡扣。
11.所述底部框架上设置有底部载物板,所述底部载物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的吹气压力传感器和电源。
12.有益效果
13.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瓦氏呼吸检测机构检测患者的瓦氏呼吸是否达标,并且通过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实现造影剂的混合,从而确保能够保持造影剂的活性,最终在收到指令时能够自动将保持活性的造影剂注入人体,整个过程全部由器械自动完成,复现效果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框图;
15.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2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卵圆孔筛查发泡注射器,如图1所示,包括:瓦氏呼吸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患者的瓦氏呼吸是否达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的注射指令;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用于对造影剂进行混合以及所述造影剂的注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和接收模块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检测到患者的瓦氏呼吸达标时向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发出混合指令,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收对所述造影剂进行混合,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外部的注射指令后,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进行注射。
21.本实施方式中的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包括吹嘴和吹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吹嘴通过气管与所述吹气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吹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呼气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呼气压力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检测到的呼气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当所述呼气压力达到所述预设压力(例如40mmhg)时,所述控制模块启动自身的定时装置,并在所述定时装置到达预设时间(例如5秒)且所述呼气压力没有变小时,向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发出混合指令。通过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实现对患者瓦氏呼吸进行判断,能够确保之后注射造影剂时具有最好的效果。
22.本实施方式中的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包括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注射器的出射口与第一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三通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注射器的出射口与第二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的第三端与注射管相连,所述注射管上设置有通道控制电磁阀。其中,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注射器的推杆相连,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相连。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23.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对所述造影剂进行混合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和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往复运动,使得所述造影剂的气泡的直径达到微米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和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进行注射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打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中的一个停止工作,另一个推动所述推杆使得所述造影剂进入所述注射管,此时造影剂能够竖着注射管进入人体。
24.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通过第一推杆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推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通过第二推杆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推杆相连。
25.本实施方式中的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如图2-4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顶部横梁1、底部横梁2和垂直支梁3,所述顶部横梁1构成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横梁2构成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支架通过垂直支梁3连接,所述顶部横梁1上设置顶部载物板4,所述顶部载物板4上设置有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所述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相互平行并沿着所述顶部框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轨道5内设置有所述第一推杆联轴器7,所述第二轨道6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推杆联轴器8;所述第一轨道5前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9,所述第二轨道6前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注
射器的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10;所述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9和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10前设置有所述通道控制电磁阀11;所述顶部载物板4下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第一推杆电机固定支架12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第二推杆电机固定支架13。
26.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1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6,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15设置在顶部载物板4下方,用于检测第一推杆联轴器7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16设置在顶部载物板4下方,用于检测第二推杆联轴器8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6均有两个,一个用于检测推杆联轴器的最远位置,另一个用于检测推杆联轴器的最近位置,以第一注射器在混合工作状态为例,当第一推杆联轴器7被第一推杆电机移动到最远位置(即第一推杆联轴器距离第一注射器的筒身最远)时,能够被位于最远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5检测到,此时控制模块接收到该信息后,控制第一推杆电机反向运转,使得第一推杆电机拉动所述第一推杆联轴器7靠近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筒身,当第一推杆联轴器7被第一推杆电机拉动到最近位置(即第一推杆联轴器距离第一注射器的筒身最近)时,能够被位于最近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5检测到,此时控制模块接收到该信息后,控制第一推杆电机正向运转,使得第一推杆电机推动所述第一推杆联轴器7远离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筒身,以此往复。在混合工作状态时,第二注射器的推杆运动方向始终与第一注射器的推杆运动方向相反。
27.所述第一注射器固定支架对9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注射器横向框量的第一注射器卡扣17,所述第二注射器固定支架对10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第二注射器横向框量的第二注射器卡扣18。通过设置注射器卡扣能够方便注射器的安装和取下。
28.所述底部框架上设置有底部载物板19,所述底部载物板19上设置有控制模块20、所述瓦氏呼吸检测机构的吹气压力传感器21和电源22,如此可以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起。
29.本实施方式在使用时,如图5所示,首先医护人员通过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引导患者进行瓦氏呼吸检测,患者在瓦氏呼吸达标(即呼气压力达到40mmhg以上并且保持5秒)时,控制模块能够通过显示或鸣叫的方式提醒医护人员表示该患者瓦氏呼吸达标。若此时患者无法达到瓦氏呼吸的标准,则可以通过设置参数的方式降低标准。接着,医护人员将患者自身血液、生理盐水和空气以1:1:8(体积比)的比例抽取至第一注射器的筒身。然后,然后将第一注射器放置在第一注射器支架上,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对造影剂进行混合,确保造影剂的气泡能够达到微米级。医护人员正式通过瓦氏呼吸检测机构引导患者进行瓦氏呼吸检测,患者瓦氏呼吸达标后控制模块通过显示或鸣叫的方式提醒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接收到提醒后,确认控制造影剂的注射时机,当注射时机到达时通过发射模块发出注射指令,接收模块接收到外部的注射指令后,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进行注射。如果检测效果不佳的话,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对造影剂进行混合准备进行下一次注射。
30.不难发现,本发明通过设置瓦氏呼吸检测机构检测患者的瓦氏呼吸是否达标,并且通过造影剂混合注射机构实现造影剂的混合,从而确保能够保持造影剂的活性,最终在收到指令时能够自动将保持活性的造影剂注入人体,整个过程全部由器械自动完成,复现效果好,相比于现有的方式一般在3次注射后即可完成检查,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