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蓟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8794发布日期:2022-02-16 12:1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朝鲜蓟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朝鲜蓟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我国目前公认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几种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但因需多药联合应用、剂量大、疗程长,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尤以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injury,dili)最为常见。2016年发表在《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的一项考察atdili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了一线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伤的发病率、风险因素、管理和治疗结局。该调查报告显示,标准抗结核治疗期间12.9%的患者会进展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cute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发生率占整体药物肝损的31.3%。是结核药物治疗相关的最大毒副作用之一。轻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常常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或者中断抗结核治疗,由此不规律抗结核治疗加大了结核病复发或者耐药产生的风险。近年来因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不同因素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发生率不同,为降低dili发生率,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建议,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老年人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而对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是否适用于预防性护肝,目前仍无定论。同时,不同护肝药物在预防性护肝治疗的作用也存在争议,不恰当的护肝治疗,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朝鲜蓟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5.朝鲜蓟及在制备肝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6.进一步,所述肝保护是指抗肝功能损伤。
7.进一步,所述肝功能损伤为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功能损伤。
8.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朝鲜蓟提取物在制备肝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9.进一步,所述肝保护是指抗肝功能损伤。
10.进一步,所述肝功能损伤为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功能损伤。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发明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13.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发明的内容仅限
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实施例1
15.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确诊为初治(或复治) 结核(肺结核或和合并肺外结核)患者240例(分为三组,每组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
1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洋蓟组,双环醇组和对照组(未应用护肝药物组)。每组均应用标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
17.经检查,各组治疗前,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及球蛋白(g)指标均正常。
18.药物使用方案为:洋蓟组:hrze+洋蓟提取物;双环醇组:hrze+双环醇片;对照组:hrze;
19.几种药物的给药剂量及给药方法如下所示。
[0020][0021]
收集资料:
[0022]
全部入选病例记录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基础疾病史资料,以及各种常规检查资料,收集痰检及影像学资料;
[0023]
监测抗结核治疗前、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末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
[0024]
若患者3周内出现肝损伤表现,如出现恶心、厌油、皮疹、黄疸即查肝功能。以首次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为观察终点,并记录肝功能结果,若未出现肝损伤,以3周末为观察终点。
[0025]
肝损伤分级标准:
[0026]
异常:40u/l<alt≤80u/l;
[0027]
轻度肝损:80u/l<alt≤120u/l,或(和)34.2umol/l﹤tbil≤51.3umol/l;
[0028]
中度肝损:120u/l<alt≤200u/l,或(和)51.3umol/l﹤tbil≤85.5umol/l,或80u/l<alt≤120u/l和tbil>34.2umol/l;
[0029]
重度肝损:200u/l《alt或85.5umol/l《tbil,出现明显肝损伤和体征。
[0030]
停抗结核药物治疗标准:alt水平上升≥3倍uln(120u/l),伴黄疸;alt 水平上升≥5倍uln(200u/l);或者tbil水平上升>2倍uln(34.2umol/l);肝功能异常伴黄疸,恶心,
呕吐,乏力等症状。
[0031]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表整理,相关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齐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t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4 所示。
[0032]
研究结果
[0033][0034][0035]
备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双环醇组比较:
*
p<0.05。
[0036]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洋蓟组alt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环醇组alt在用药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双环醇组相比,洋蓟组alt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alt在用药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37][0038]
备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双环醇组比较:
*
p<0.05;
[0039]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洋蓟组ast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 <0.05),双环醇组ast在用药1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双环醇组相比,洋蓟组ast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40][004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双环醇组比较:
*
p<0.05;
[0042]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洋蓟组tbil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双环醇组比较,洋蓟组tbil在用药1,2,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43]
表4.抗结核药物(肝功能异常)发生的时间与例数比较
[0044][0045]
由表4可知,用药3周内,肝功能异常发生共27例,发生率11.2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用药1,2,3周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例数分别为8,9,12 例,肝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15%。双环醇组在治疗过程中用药2,3周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例数分别为4,7例,肝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8.75%。洋蓟组在治疗过程中用药1,2,3周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例数分别为4,5,8例,肝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15%。
[004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