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7814发布日期:2022-01-29 14: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光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


背景技术:

2.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因皮肤黑素细胞功能消失或者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常见于头面部、四肢末端、背侧、摩擦部位,以及皮肤和黏膜交接部位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给予药物治疗、色素移植、光疗、脱色治疗等,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无法彻底治愈白斑。
3.近十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白癜风病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着美观,患者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求职和交友。现有技术中,紫外激光在治疗局限型白癜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主要优点为治疗次数少,但是采用的紫外激光治疗仪存在着体积大、寿命短、效率低、需高压激励、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也无法进行大面积治疗,且它的高能量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有一定副作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zl201610789719.7还提出的一种oled白癜风治疗仪,使用oled作为治疗光源,其采用红光发光单元发出的红光,配合修复膏有效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降低白癜风皮肤中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进而治疗白癜风。虽然该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白癜风治疗端无法实现自给药,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实现自给药的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
6.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内形成有第一光疗模块;所述基体上第一侧上还形成有两个第二腔体且两所述第二腔体分布在第一腔体两侧;所述第二腔体设有能够容纳药液的容纳部且两容纳部之间设有与容纳部分别连通的透明隔离部;所述透明隔离部敷设在所述第一光疗模块上;且所述透明隔离层相对远离第一光疗模块的一侧设有敷散孔。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容纳部上设有出口且所述出口处设有定量给药部;所述定量给药部的出口处连接有透明隔离部的入口;所述容纳部上还设有暴露在第二腔体外的注入口。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隔离部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包括:设于透明隔离部两端且与容纳部能连通的溢散腔和位于所述溢散腔中部且与溢散腔连通的敷散腔;所述敷散腔相对远离第一光疗模块的一侧设有敷散孔。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散腔包括:与容纳部相连通的引液部和与所述引液部相连通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液部的直径。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敷散腔内底部设有弹性压缩部;且所述
弹性压缩部内部中空且与扩散部相连通。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隔离部上与敷散孔同侧的区域还设有环设在所述敷散腔外侧周向的防漏区;所述防漏区包括:环设在所述敷散腔周向的防漏沿,所述防漏沿朝向所述敷散腔的一侧与敷散腔同材质;所述防漏沿底部边沿上远离敷散腔的一侧设有吸附层。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光疗模块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环形设置的弹性伸缩部;所述基体上设有用于调节弹性伸缩部的调节部和用于连接调节部和弹性伸缩部的引线部;旋动调节部,能够驱动引线部拉动弹性伸缩部收缩或展开。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伸缩部上环形阵列地设有多个第一引线通道;所述基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线通道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引线通道;所述第二引线通道另一端暴露在基体第二侧;所述引线部包括:自第二引线通道进入第一引线通道并与弹性调节部的内沿相连接的引线;所述调节部包括:位于基体第二侧上,用于收卷第二引线通道内各引线的收放机构。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光疗模块包括:同心设置的至少一个环形光疗单元。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伸缩部的环形内边沿之间设有弹性标记环;两相邻的光疗单元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标记环的检测传感器;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环时,驱动与该标记环对应的光疗单元关闭。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有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该装置一方面在第一腔体内嵌设有第一光疗模块,该第一光疗模块启动后能够对患者患处进行光疗;另一方面,在第一腔体两侧设有第二腔体,在两个第二腔体内设有用于容纳药液的容纳部,此外,还在两个容纳部之间设有与容纳部连通的透明隔离部。基于上述设计,所述透明隔离部敷设在所述第一光疗模块上;且所述透明隔离部相对远离第一光疗模块的一侧设有敷散孔。当药液自容纳部进入透明隔离部内,再经由敷散孔流出透明隔离部,在使用该装置时,敷散孔内的药液能够涂覆在待光疗的患处。基于上述设计及应用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先涂覆再实施光疗而言,本装置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添加药液,配合光疗效果,能够实现更佳地治疗效果。此外,隔离层的设计能够避免药液与第一光疗模块相接触,避免污染基体,使得使用体验更佳。
17.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对透明隔离部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地,将第一空腔分隔为位于两端的溢散腔和位于两溢散腔内的敷散腔。溢散腔的设计能够对药液起到初步的引流分散作用,以确保药液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敷散腔,进而更为均匀地溢散出敷散孔。优选地,本技术方案还对溢散腔进一步地优化设计,即:将所述溢散腔划分为:与容纳部相连通的引液部,用于引流;以及与所述引液部相连通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液部的直径。
18.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在所述透明隔离部上相对远离基体的一侧设有防漏区,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药液溢出敷散孔的时候过渡扩散,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清洁效果。
19.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对第一腔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地,在第一光疗模
块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并在第一空间内设有环形的弹性伸缩部。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定量给药);
23.图3是一种透明隔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一种透明隔离部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一种透明隔离部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弹性压缩部);
26.图6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防漏沿);
27.图7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伸缩部);
28.图8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引线);
29.图9是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弹性标记环和光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实施例一:
33.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所述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包括:
35.基体10;
36.所述基体10上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腔体20且所述第一腔体20内形成有第一光疗模块21;
37.所述基体10上第一侧上还形成有两个第二腔体30且两所述第二腔体30分布在第一腔体20两侧;所述第二腔体30设有能够容纳药液的容纳部31且两容纳部31之间设有与容纳部31分别连通的透明隔离部40;
38.所述透明隔离部40敷设在所述第一光疗模块21上;且所述透明隔离部40相对远离第一光疗模块21的一侧设有敷散孔41。
39.其中:
40.随着自由基在医学上的广泛研究、黑素细胞体外培养成功、酶和酶活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白癜风患者自由基防御系统中某些酶活性降低,表皮内h2o2聚集,造成氧化应激状态,干扰生物蝶呤的循环,抑制一些酶活性,直接或间接损伤黑素细胞,临床出现脱色性白斑。
41.红光治疗,是将大部分红光滤过去,主要是红光波段,其生物作用主要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热作用。据国外学者认为对红光区最大吸收是线粒体,在红光照射以后,可以使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降低表皮内h2o2含量,提高酶活性,避免损害黑素细胞。
42.为便捷地实现对患者区域的光疗,本实施方式具体地提供有一种用于缓解白癜风症状的光疗装置的具体结构。
43.其中:
44.基体10,可选地,所述基体为柔性材质,其上一侧设置有第一腔体,如图1所示,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所述基体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腔体内形成有第一光疗模块21。可选地,所述基体10为长条状结构,以便于能够使得其上的第一光疗模块21贴附在患者患处。优选地,第一腔体的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45.所述基体10上第一侧还形成有两个第二腔体30且两所述第二腔体30分布在第一腔体20两侧。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沿第二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为圆柱状结构。
46.容纳部31,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可选地,所述容纳部31为柱状结构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容纳部跨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容纳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密封结构,其内能够容纳药液,具体地,容纳腔底部设有出口。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出口处设有单向阀,便于控制进入透明隔离部内的药液量。
47.透明隔离部,设于两个容纳腔的出口之间。透明隔离部内部设有透明隔离腔,透明隔离部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出口相连通,故隔离腔内与容纳腔相连通。
48.具体应用场景中,先将第一光疗模块正对应患者患处,并使得基体的两端相互扣合,具体扣合方式不限,如:纽扣,或者磁扣,或者魔术贴。挤压容纳腔(如,也可以启动电磁阀),容纳腔内的药液进入透明隔离部内,并经由敷散孔溢散在透明隔离层上相对远离所述基体的一侧上,敷散孔内的药液能够涂覆在待光疗的患处。
49.基于上述设计及应用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先涂覆再实施光疗而言,本装置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添加药液,配合光疗效果,能够实现更佳地治疗效果。此外,隔离部的设计能够避免药液与第一光疗模块相接触,避免污染基体,使得使用体验更佳。
50.可选地,所述容纳部31上设有出口且所述出口处设有定量给药部32;所述定量给药部32的出口处连接有透明隔离部40的入口;所述容纳部31上还设有暴露在第二腔体30外的注入口。具体地,所述定量给药部32可为电磁阀。具体地,为便于向容纳部31内补入药液,所述容纳部31上还设有暴露在第二腔体30外的注入口,如图2所示,所述注入口暴露在所述基体的第二侧。
51.实施例二:
5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透明隔离部进行具体地优化设计。
53.所述透明隔离部40内部设有第一空腔42。
54.所述第一空腔42包括:设于透明隔离部40两端且与容纳部31能连通的溢散腔421和位于所述溢散腔421中部且与溢散腔421连通的敷散腔422;所述敷散腔422相对远离第一光疗模块21的一侧设有敷散孔41。
55.图3中,将第一空腔分隔为位于两端的溢散腔和位于两溢散腔内的敷散腔。溢散腔
的设计能够对药液起到初步的引流分散作用,以确保药液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敷散腔,进而更为均匀地溢散出敷散孔。
56.具体地,所述敷散腔优选地为圆形或者矩形,以适应第一光疗模块的形状。
57.优选地,请参考图4,所述溢散腔421包括:与容纳部31相连通的引液部423和与所述引液部423相连通的扩散部424;所述扩散部424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液部423的直径。
58.本技术方案还对溢散腔进一步地优化设计,即:将所述溢散腔划分为:与容纳部相连通的引液部,用于引流;以及与所述引液部相连通的扩散部。药液自引液部进入扩散部,鉴于所述扩散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液部的直径,故进入扩散部的药液能够在其内进行充分的扩散,以确保药液能够均匀地进入敷散腔内,并均匀地溢散出敷散孔外。
59.具体地,引液部的形状为锥形,用于将药液逐步地扩散。
60.具体地,扩散部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其一端与引液部直径较大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承接引液部所引流的药液,并使得药液最大限度的扩散,进而进入敷散腔内。
61.可选地,所述敷散腔422内底部设有弹性压缩部425;且所述弹性压缩部425内部中空且与扩散部424相连通。
62.请参考图5,基于上述设计,药液自引液部进入扩散部,而后进入弹性伸缩部。
63.弹性伸缩部的设计一方面,便于缓存药液,避免单次释放药液过多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弹性伸缩部的自身重力下,其能够有助于药液的排出,并能够在弹性伸缩部的压力下在患者患处均匀扩散。
64.可选地,所述弹性伸缩部为柱状结构的伸缩节结构,其内部中空,且与扩散部相连通。
65.实施例三:
66.所述透明隔离部40上与敷散孔41同侧的区域还设有环设在所述敷散腔422外侧周向的防漏区;所述防漏区包括:环设在所述敷散腔422周向的防漏沿50。
67.请参考图6,具体地,防漏沿呈环形结构,并沿所述敷散孔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地,所述防漏沿50朝向所述敷散腔422的一侧与敷散腔422同材质,如硅胶材质;所述防漏沿50底部边沿上远离敷散腔422的一侧设有吸附层51,如:棉质层或者无纺布层。
68.可选地,所述防漏沿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
69.具体应用场景中,防漏沿内壁与药液接触不会影响其使用,但是,若药液外散时,吸附层能够对其初步吸附,防止溢散至基体所覆盖的区域外。
70.实施例四:
71.所述第一光疗模块21与所述第一腔体20的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环形设置的弹性伸缩部60;所述基体10上设有用于调节弹性伸缩部60的调节部70和用于连接调节部70和弹性伸缩部60的引线部80;旋动调节部70,能够驱动引线部80拉动弹性伸缩部60收缩或展开。
72.请参考图7,第一光疗模块的厚度低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故所述第一光疗模块和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
73.弹性伸缩部,呈环形结构,其上直径较大的外边沿与第一腔体的侧壁相连接。
74.图7中,基体上还包括一端用于连接弹性伸缩部的引线部和与引线部另一端相连接的调节部。
75.当未旋动调节部70时,调节部保持在最初状态,引线部与调节部相连接的一端缠绕在调节部上的长度最大,也即:引线部连接在弹性伸缩部上的长度最短,此时,弹性伸缩部收缩至最大限度,弹性伸缩部的内边沿所暴露的区域最大,即:第二空间最大,第一光疗模块透过第二空间暴露的区域也最大。
76.当旋动调节部70时,引线部与调节部相连接的一端缠绕在调节部上的长度开始变化,也即:引线部连接在弹性伸缩部上的长度逐渐增大,此时,弹性伸缩部逐步展开,弹性伸缩部的内边沿所暴露的区域逐渐减少,即:第二空间逐步减少,第一光疗模块透过第二空间暴露的区域也逐渐减少。
77.具体地,请参考图8,所述弹性伸缩部60上环形阵列地设有多个第一引线通道61;所述基体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线通道61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引线通道11;所述第二引线通道11另一端暴露在基体10第二侧;所述引线部80包括:自第二引线通道11进入第一引线通道61并与弹性调节部70的内沿相连接的引线81;所述调节部70包括:位于基体10第二侧上,用于收卷第二引线通道11内各引线81的收放机构71。
78.图8中给出了引线部的具体实施方式,即:引线81。
79.调节部,可为收放机构,如卷轴。
80.优选地,请参考图9,所述第一光疗模块21包括:同心设置的至少一个光疗单元211。位于中心的光疗单元为圆形结构;位于中心光疗单元之外的光疗单元为椭圆环,可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者四个或者五个。
81.所述弹性伸缩部60的环形内边沿之间设有弹性标记环62;两相邻的光疗单元211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标记环62的检测传感器22;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当检测传感器22检测到标记环62时,驱动与该标记环62对应的光疗单元211关闭。
82.可选地,所述标记环内部嵌设有在其内部环形阵列分布的金属标记球,相应地,所述检测传感器可为微型电感式接近开关。所述电感式接近开关包括: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振荡器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标记环接近这一交变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在金属标记球内产生涡流,从而导致振荡衰减,以至停振。振荡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级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触发控制模块驱动与该标记环62对应的光疗单元211关闭。
83.请参考图9,弹性伸缩部60上较小直径的内边沿上设有弹性标记环62,随着弹性伸缩部的收缩或展开,弹性标记环也会收缩或展开。
84.请参考图9,两相邻的光疗单元211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标记环62的检测传感器22;具体地,图9中设有三个环形光疗单元,两相邻的光疗单元之间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22。具体地,三个环形光疗单元包括:位于中心的圆形第一光疗单元211a,位于最外环的第三光疗单元211c和位于第一光疗单元211a和第三光疗单元211c之间的211b。
85.第一光疗单元211a和第二光疗单元211b之间的第一检测传感器为22b。
86.第二光疗单元211b和第三光疗单元211c之间的第二检测传感器为22c
87.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当检测传感器22检测到标记环62时,驱动与该标记环62对应的光疗单元211关闭。
88.控制模块内置有检测传感器与光疗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如:
89.第二光疗单元211b与第一检测传感器为22b相对应。
90.第三光疗单元211c与第二检测传感器为22c相对应。
91.当第一检测传感器22b检测到标记环62时,表明:弹性伸缩部的边沿抵达第一检测器的位置,此时,弹性伸缩部遮挡住第二光疗单元,此时,关闭第二光疗模块和第三光疗单元。
92.当第二检测传感器22c检测到标记环62时,表明:弹性伸缩部的边沿抵达第二检测器的位置,此时,弹性伸缩部遮挡住第三光疗单元,此时,关闭第三光疗单元。
93.以此类推,当光疗单元数量为n个时,检测传感器的数量为n-1个,具体地,设定检测传感器n-1与光疗单元n对应关系,并内存至控制模块中。
94.当检测传感器n-1检测都标记环时,控制模块关闭光疗单元n之外的有光疗单元。
95.基于上述设计,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弹性伸缩部所遮挡的区域,相应地关闭被遮挡的光疗单元,避免能量浪费,增加本装置的使用场景。
96.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