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4628161发布日期:2023-06-29 14:1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具体涉及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干燥种子,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尤其在中国南方,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它具有软坚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被收载于“景岳全书”和中国药典(1963-2020年版);其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荔枝核所含成分研究较为充分,主要成分有皂苷、黄酮及花色素类、植物甾醇类、鞣质及多酚类、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保肝,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止痛、抗炎、抗肿瘤、缓解神经痛、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近年来,中医生经常使用荔枝核饮片或散剂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病人。

2、荔枝核黄酮类成分是荔枝核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等特点。荔枝核黄酮类成分在用于抗肝纤维化、抗肝硬化、抗肝损、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纤维性增生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是荔枝主产区。关于荔枝核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是备受欢迎。动物研究表明荔枝核总黄酮(tfl)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lf)作用和提高肝功能的作用。有报道称tfl可以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来改善大鼠的纤维化程度。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有关于荔枝核总黄酮对维生素a代谢异常相关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荔枝核总黄酮的新应用,具体是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4、上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能够促进与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相关的aldh2蛋白、aldh1a7 mrna和aox3mrna的表达。

5、上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能够调节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通路,促进维生素a(视黄醇)向9-顺式维甲酸的代谢。

6、进一步的,上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是以荔枝核总黄酮为活性成分,单独或与其他药物组方,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得到的药物。

7、肝脏是视黄醇生产、代谢的最大器官,肝损伤后,很多东西代谢异常(包括药物、外源性物质、内源性物质等),当然包括视黄醇。四氯化碳(ccl4)是诱导肝损伤常用试剂,在本发明的药理学实验中,先是通过采用ccl4诱导的肝损伤大鼠模型研究tfl,结果发现,大鼠肝脏损伤较严重,出现了出现脂肪肝、转氨酶等改变,甚至肝纤维化。接着,本发明的药理学实验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组织损伤程度,采用等压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itraq)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肝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deps在生物过程或疾病中的作用。最后,使用western blots和qrt-pcr分别检测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采用hplc-ms/ms测定肝组织中的代谢物视黄醇(维生素a)和9-顺式维甲酸的相对含量。

8、本发明的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荔枝核总黄酮(tfl)治疗肝损伤大鼠后,肝组织脂肪堆积减轻,肝纤维化(lf)程度明显减轻,肝脏中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降低。在肝损伤模型组(m组)和tfl治疗组中分别鉴定出585和95个dep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上述deps在视黄醇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在这一通路中,tfl治疗组的9-顺式维甲酸(rxrα配体)含量显著增加。在tfl治疗后,aldh2蛋白、aldh1a7和aox3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参与脂质代谢和细胞外基质(ecm)形成和降解的视黄醇代谢通路的下游途径中,rxrα和mmp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而蛋白质组学也观察到col1a1、col1a2、col3a1和col14a1蛋白在tfl治疗组显著下调。

9、本发明的药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核总黄酮(tfl)能够促进与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相关的aldh2蛋白、aldh1a7 mrna和aox3 mrna的表达,能够调节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通路,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向9-顺式维甲酸的代谢。荔枝核总黄酮(tfl)具有调节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通路,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作用。荔枝核总黄酮(tfl)还具有良好的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这可能与上调视黄醇代谢通路有关,可用于治疗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1、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途径是指视黄醇在体内的氧化代谢产生类视黄醇,如视黄醛、视黄酸(维甲酸)和其他类似物。肝脏是视黄醇生产、代谢的最大器官,视黄醇代谢与肝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视黄醇及其代谢产物视黄醛和视黄酸也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2、本发明首次公开了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药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核总黄酮(tfl)具有调节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通路,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作用,可用于制备治疗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异常的药物,为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来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制备调节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产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技术特征:

1.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能够促进与维生素a代谢相关的aldh2蛋白、aldh1a7 mrna和aox3 mrna的表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能够调节维生素a代谢通路,促进维生素a向9-顺式维甲酸的代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以荔枝核总黄酮为活性成分,单独或与其他药物组方,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得到的药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核总黄酮在制备用于治疗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药理学试验研究表明:荔枝核总黄酮(TFL)能够促进与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相关的Aldh2蛋白、Aldh1a7 mRNA和Aox3 mRNA的表达,能够调节视黄醇(维生素A)代谢通路,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向9‑顺式维甲酸的代谢;荔枝核总黄酮(TFL)具有调节维生素A(视黄醇)代谢通路,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作用,可用于制备治疗维生素A代谢异常的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生,奉建芳,梁健钦,严烔艺,冯茵怡,夏星,唐云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