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新生儿专用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8933发布日期:2022-03-30 11:3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新生儿专用暖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生儿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新生儿专用暖箱。


背景技术:

2.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得到很好的照顾,才能为以后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都习惯将婴儿包裹多层外套置于婴儿床中,此时婴儿的四肢均包裹在外套内,这样婴儿无法自由活动,造成婴儿的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安全性能高的新生儿专用暖箱,无需采用加热器械直接进行加热,增加了婴儿使用时的安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箱体和盖体,所述的底板的上侧设有箱体,箱体的上侧设有盖体,箱体的内部设有躺板,躺板的外周侧壁与箱体的内周壁连接,箱体前后两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嵌设有门体;它还包含:
5.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升降机构的下侧与底板连接;
6.开合机构,所述的开合机构设置于撑板内,且与盖体左侧壁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7.加热机构,所述的加热机构嵌设在箱体的内部;
8.导热箱,所述的导热箱设置于箱体的内部,且导热箱的外周壁的上侧与箱体内周壁的上侧固定连接,躺板的外周壁与导热箱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9.流通管,所述的流通管嵌设在箱体内周壁上的凹槽内,流通管呈蛇形固定在导热箱的左右外壁以及下侧壁上。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合机构打开盖体,将婴儿躺在躺板上,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箱体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使其高于产妇的床面,然后再将盖体盖至箱体上,启动加热机构,通过加热机构对流通管内部的水流进行加热,从而通过流通的热水对箱体的内部进行加。
11.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机构包含:
12.连杆,所述的连杆为八个,且其两两交叉后,设置于底板上方的四角,位于下侧的连杆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底板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杆的上端插设在箱体底部的凹槽内;
13.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凹槽内,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杆的上端后,通过轴承与凹槽的前后两内壁旋接;
14.从动齿轮,所述的从动齿轮为四个,且其两两套设并固定在连接轴的前后两端上,且位于上侧的连杆的上端与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固定设置;
15.驱动蜗轮,所述的驱动蜗轮为四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从动齿轮远离于箱体中心的一侧,驱动蜗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设置;
16.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凹槽内,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前后对应的两个驱动蜗轮后,通过轴承与底部的凹槽的前后两内壁旋接,驱动蜗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侧的连接杆通过转动轮副连接;
17.蜗杆,所述的蜗杆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凹槽的左侧内,蜗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该凹槽的上内壁旋接,蜗杆与左前侧的驱动蜗轮啮合设置;
18.升降电机,所述的升降电机嵌设在箱体底部的凹槽内部的左下侧,升降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箱体的高度时,通过升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再通过蜗杆带动左前侧的驱动蜗轮转动,该驱动蜗轮通过连接杆以及转动轮副带动另外三个驱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连杆转动,进而带动箱体向上移动。
20.优选地,所述的开合机构包含:
21.撑板,所述的撑板固定在箱体的左侧壁上,盖体的左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撑板右侧壁上的滑槽内,撑板的下侧设有空腔;
22.丝杆,所述的丝杆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嵌设在撑板内,丝杆上的丝母穿过撑板右侧壁上的滑槽后,与盖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23.开合电机,所述的开合电机嵌设并固定在空腔下内壁上的凹槽内,开合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
24.连接轮,所述的连接轮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空腔的内部,且开合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的一个连接轮连接,两个连接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且两个连接轮上侧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丝杆的下端相对应固定连接;
25.控制开关,所述的控制开关固定在撑板的前侧壁上,控制开关与开合电机连接。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打开盖体时,通过控制开关启动开合电机,开合电机通过连接轮带动两个丝杆同时转动,两个丝杆通过通过各自上侧的丝母带动盖体向上移动,进而打开盖体,反向启动开合电机,则关闭盖体。
27.优选地,所述的空腔内部的下侧嵌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两侧壁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空腔的内壁上,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轮下侧的转动轴旋接,连接板的一侧内通过轴承旋接有方形杆,该方形杆的下端活动插设在开合电机的输出轴内,方形杆的上端与其中一个连接轮下侧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套设有活动板,该活动板嵌设在撑板上侧的凹槽内,活动板的上侧悬设有转盘,该转盘下侧的凸杆插设在活动板内,且与其中一个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合电机发生损坏后,通过转盘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活动板带动丝杆以及连接轮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以及方形杆向上移动,使得方形杆与开合电机的输出轴分离,再通过转动转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在转动时带动盖体上下移动。
29.优选地,所述的加热机构包含:
30.储水箱,所述的储水箱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底部凹槽的中心内,流通管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储水箱的两侧壁内;
31.抽水泵,所述的抽水泵固定在储水箱一侧的内壁上,抽水泵的出水端与流通管的一端连接;
32.加热棒,所述的加热棒嵌设在储水箱内,加热棒与外部电源连接;
33.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插设在盖体的前侧壁内,且温度传感器的探针穿过盖体的前侧壁后,露设在盖体内;
34.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固定在箱体的前侧壁上,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棒连接;
35.加湿机构,所述的加湿机构设置于盖体上内壁的右侧。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温时,启动加热棒以及抽水泵,加热棒对储水箱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加热后通过抽水泵抽送至流通管内,再从流通管的另一端流至储水箱内,与储水箱内部的水源混合,流通管上的热量经由导热箱倒入箱体内,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温,当加温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关闭加热棒,停止加热,在加温的过程中,通过加湿机构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湿。
37.优选地,所述的加湿机构包含:
38.冷水箱,所述的冷水箱固定在盖体的上内壁上,冷水箱的右外壁上固定有抽气泵,抽气泵进气端的管道插设在冷水箱右侧壁的上侧;
39.加水管,所述的加水管插设在盖体的上侧壁内,且加水管的下端穿过盖体后,悬设在冷水箱内;
40.软管,所述的软管的一端悬设在冷水箱内,软管的另一端穿过盖体后,与外部氧气源连接
41.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的一端与抽气泵的出气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上套设有套管,该套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盖体的侧壁旋接;
42.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为数个,且其等角插设在套管的外环壁上,排气管远离于抽气泵的一侧上等距设有数个排气孔;
43.旋转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嵌设并固定在盖体内,旋转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套管远离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4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湿时,通过软管将氧气抽送至冷水箱内,再启动旋转电机以及抽气泵,抽气泵将混有湿度的氧气抽送至连接管内,再进入套管以及排气管内,最后再通过排气孔排出,进而对箱体的内部进行加湿。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6.1、在箱体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上侧位于箱体底部的凹槽内,在使用时,可方便将箱体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不使用时,可降低箱体的高度,从而降低箱体占用的空间,方便收纳;
47.2、通过加热机构对流通管内部的水流进行加热,且保证流通管内部的水流流通,无需采用加热器械直接进行加热,增加了婴儿使用时的安全性;
48.3、盖体通过开合机构设置于箱体的上侧,从而开合无需人工进行操作,避免产妇刚生产后,无力打开盖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52.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
53.图5为图2中c部放大图。
54.图6为本发明中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55.附图标记说明:
56.底板1、箱体2、盖体3、躺板4、门体5、升降机构6、连杆6-1、连接轴6-2、从动齿轮6-3、驱动蜗轮6-4、连接杆6-5、蜗杆6-6、升降电机6-7、开合机构7、撑板7-1、空腔7-2、丝杆7-3、开合电机7-4、连接轮7-5、控制开关7-6、加热机构8、储水箱8-1、抽水泵8-2、加热棒8-3、温度传感器8-4、控制器8-5、加湿机构8-6、冷水箱8-6-1、抽气泵8-6-2、加水管8-6-3、软管8-6-4、连接管8-6-5、排气管8-6-6、排气孔8-6-7、旋转电机8-6-8、导热箱9、流通管10、连接板11、方形杆12、活动板13、转盘14。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8.实施例1:
59.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底板1、箱体2和盖体3,所述的底板1的上侧设有箱体2,箱体2的上侧设有盖体3,箱体2的内部设有躺板4,躺板4的外周侧壁与箱体2的内周壁连接,箱体2前后两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嵌设有门体5;它还包含:
60.升降机构6,所述的升降机构6设置于箱体2的底部,升降机构6的下侧与底板1连接;
61.开合机构7,所述的开合机构7设置于撑板7-1内,且与盖体3左侧壁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62.加热机构8,所述的加热机构8嵌设在箱体2的内部;
63.导热箱9,所述的导热箱9设置于箱体2的内部,且导热箱9的外周壁的上侧与箱体2内周壁的上侧固定连接,躺板4的外周壁与导热箱9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64.流通管10,所述的流通管10嵌设在箱体2内周壁上的凹槽内,流通管10呈蛇形粘设固定在导热箱9的左右外壁以及下侧壁上。
6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合机构7打开盖体3,将婴儿躺在躺板4上,通过升降机构6带动箱体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使其高于产妇的床面,然后再将盖体3盖至箱体2上,启动加热机构8,通过加热机构8对流通管10内部的水流进行加热,从而通过流通的热水对箱体2的内部进行加。
66.实施例2:
67.参看图2、图4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升降机构6包含:
68.连杆6-1,所述的连杆6-1为八个,且其两两交叉后,设置于底板1上方的四角,位于下侧的连杆6-1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底板1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杆6-1的上端插设在箱体2底部的凹槽内;
69.连接轴6-2,所述的连接轴6-2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设置于箱体2底部的凹槽内,
连接轴6-2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杆6-1的上端后,通过轴承与凹槽的前后两内壁旋接;
70.从动齿轮6-3,所述的从动齿轮6-3为四个,且其两两套设并铆接固定在连接轴6-2的前后两端上,且位于上侧的连杆6-1的上端与从动齿轮6-3一一对应固定设置;
71.驱动蜗轮6-4,所述的驱动蜗轮6-4为四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从动齿轮6-3远离于箱体2中心的一侧,驱动蜗轮6-4与从动齿轮6-3相啮合设置;
72.连接杆6-5,所述的连接杆6-5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设置于箱体2底部的凹槽内,连接杆6-5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前后对应的两个驱动蜗轮6-4后,通过轴承与底部的凹槽的前后两内壁旋接,驱动蜗轮6-4与连接杆6-5铆接固定,两侧的连接杆6-5通过转动轮副连接;
73.蜗杆6-6,所述的蜗杆6-6设置于箱体2底部的凹槽的左侧内,蜗杆6-6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该凹槽的上内壁旋接,蜗杆6-6与左前侧的驱动蜗轮6-4啮合设置;
74.升降电机6-7,所述的升降电机6-7嵌设并铆接在箱体2底部的凹槽内部的左下侧,升降电机6-7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升降电机6-7的输出轴与蜗杆6-6的下端铆接固定。
7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箱体2的高度时,通过升降电机6-7带动蜗杆6-6转动,再通过蜗杆6-6带动左前侧的驱动蜗轮6-4转动,该驱动蜗轮6-4通过连接杆6-5以及转动轮副带动另外三个驱动蜗轮6-4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6-3转动,从动齿轮6-3带动连杆6-1转动,进而带动箱体2向上移动。
76.实施例3:
77.参看图1-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开合机构7包含:
78.撑板7-1,所述的撑板7-1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2的左侧壁上,盖体3的左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撑板7-1右侧壁上的滑槽内,撑板7-1的下侧开设有空腔7-2;
79.丝杆7-3,所述的丝杆7-3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嵌设在撑板7-1内,丝杆7-3上的丝母穿过撑板7-1右侧壁上的滑槽后,与盖体3的左侧壁铆接固定;
80.开合电机7-4,所述的开合电机7-4嵌设并铆接固定在空腔7-2下内壁上的凹槽内,开合电机7-4与外部电源连接;
81.连接轮7-5,所述的连接轮7-5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空腔7-2的内部,且开合电机7-4的输出轴与前侧的一个连接轮7-5连接,两个连接轮7-5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且两个连接轮7-5上侧的转动轴分别与两个丝杆7-3的下端相对应铆接固定;
82.控制开关7-6,所述的控制开关7-6通过螺栓固定在撑板7-1的前侧壁上,控制开关7-6与开合电机7-4连接。
8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打开盖体3时,通过控制开关7-6启动开合电机7-4,开合电机7-4通过连接轮7-5带动两个丝杆7-3同时转动,两个丝杆7-3通过通过各自上侧的丝母带动盖体3向上移动,进而打开盖体3,反向启动开合电机7-4,则关闭盖体3。
84.实施例4:
85.参看图1-3所示,在实施例3基础之上,所述的空腔7-2内部的下侧嵌设有连接板11,该连接板11的两侧壁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空腔7-2的内壁上,连接板11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轮7-5下侧的转动轴旋接,连接板11的前侧内通过轴承旋接有方形杆12,该方形杆12的下端活动插设在开合电机7-4的输出轴内,方形杆12的上端与前侧的连接
轮7-5下侧的转动轴铆接固定,丝杆7-3的上端均通过轴承套设有活动板13,该活动板13嵌设在撑板7-1上侧的凹槽内,活动板13的上侧悬设有转盘14,该转盘14下侧的凸杆插设在活动板13内,且与前侧的丝杆7-3的顶端铆接固定。
8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合电机7-4发生损坏后,通过转盘14带动活动板13向上移动,活动板13带动丝杆7-3以及连接轮7-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11以及方形杆12向上移动,使得方形杆12与开合电机7-4的输出轴分离,再通过转动转盘14带动丝杆7-3转动,丝杆7-3在转动时带动盖体3上下移动。
87.实施例5:
88.参看图1-2、图4-5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加热机构8包含:
89.储水箱8-1,所述的储水箱8-1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2底部凹槽的中心内,流通管10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储水箱8-1的两侧壁内;
90.抽水泵8-2,所述的抽水泵8-2通过螺栓固定在储水箱8-1左侧的内壁上,抽水泵8-2的出水端与流通管10的一端连接;
91.加热棒8-3,所述的加热棒8-3嵌设在储水箱8-1内,加热棒8-3与外部电源连接;
92.温度传感器8-4,所述的温度传感器8-4插设在盖体3的前侧壁内,且温度传感器8-4的探针穿过盖体3的前侧壁后,露设在盖体3内;
93.控制器8-5,所述的控制器8-5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2的前侧壁上,控制器8-5与温度传感器8-4以及加热棒8-3连接;
94.加湿机构8-6,所述的加湿机构8-6设置于盖体3上内壁的右侧。
9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温时,启动加热棒8-3以及抽水泵8-2,加热棒8-3对储水箱8-1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加热后通过抽水泵8-2抽送至流通管10内,再从流通管10的另一端流至储水箱8-1内,与储水箱8-1内部的水源混合,流通管10上的热量经由导热箱9倒入箱体2内,对箱体2内部进行加温,当加温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温度传感器8-4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8-5,控制器8-5关闭加热棒8-3,停止加热,在加温的过程中,通过加湿机构8-6对箱体2内部进行加湿。
96.实施例6:
97.参看图1-2、图5-6所示,在实施例5基础之上,所述的加湿机构8-6包含:
98.冷水箱8-6-1,所述的冷水箱8-6-1通过螺栓固定在盖体3的上内壁上,冷水箱8-6-1的右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抽气泵8-6-2,抽气泵8-6-2进气端的管道插设在冷水箱8-6-1右侧壁的上侧;
99.加水管8-6-3,所述的加水管8-6-3插设在盖体3的上侧壁内,且加水管8-6-3的下端穿过盖体3后,悬设在冷水箱8-6-1内;
100.软管8-6-4,所述的软管8-6-4的一端悬设在冷水箱8-6-1内,软管8-6-4的另一端穿过盖体3后,与外部氧气源连接;
101.连接管8-6-5,所述的连接管8-6-5的一端与抽气泵8-6-2的出气端连接,连接管8-6-5的另一端上套设有套管8-6-9,该套管8-6-9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盖体3的侧壁旋接;
102.排气管8-6-6,所述的排气管8-6-6为数个,且其等角插设在套管8-6-9的外环壁上,排气管8-6-6远离于抽气泵8-6-2的一侧上等距开设有数个排气孔8-6-7;
103.旋转电机8-6-8,所述的旋转电机8-6-8嵌设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盖体3内,旋转电机8-6-8与外部电源连接,旋转电机8-6-8的输出轴与套管8-6-9远离于连接管8-6-5的一端铆接固定。
10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湿时,通过软管8-6-4将氧气抽送至冷水箱8-6-1内,再启动旋转电机8-6-8以及抽气泵8-6-2,抽气泵8-6-2将混有湿度的氧气抽送至连接管8-6-5内,再进入套管8-6-9以及排气管8-6-6内,最后再通过排气孔8-6-7排出,进而对箱体2的内部进行加湿。
105.在使用本发明时,将新生儿放置在躺板4上,然后通过开合电机7-4的驱动带动连接轮7-5转动,进而带动丝杆7-3转动,丝杆7-3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盖体3向下移动,使得盖体3盖至箱体2上,启动升降电机6-7带动蜗杆6-6转动,继而通过驱动蜗轮6-4带动从动齿轮6-3转动,从动齿轮6-3带动连杆6-1转动,进而带动箱体2上下移动,直至达到合适的位置,再启动加热机构8,对流通管10内部的水流进行加热,使得导热箱9升温,在加热的过程中,启动加湿机构8-6,通过抽气泵8-6-2将含有湿度的氧气抽送至箱体2的内部,再进行加湿的同时进行输送氧气。
1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07.1、在箱体2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6,且升降机构6的上侧位于箱体2底部的凹槽内,在使用时,可方便将箱体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不使用时,可降低箱体2的高度,从而降低箱体2占用的空间,方便收纳;
108.2、通过加热机构8对流通管10内部的水流进行加热,且保证流通管10内部的水流流通,无需采用加热器械直接进行加热,增加了婴儿使用时的安全性;
109.3、盖体3通过开合机构7设置于箱体2的上侧,从而开合无需人工进行操作,避免产妇刚生产后,无力打开盖体3的可能性;
110.4、连接轮7-5下侧设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下侧的方形杆12插设在升降电机6-7的输出轴内,当升降电机6-7损坏时,通过拉动转盘14带动丝杆7-3以及连接板11向上移动,再进行转动,从而避免了升降电机6-7损坏后,新生儿还处于箱体2内,无法将盖体3打开,提高了安全性;
111.5、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加湿机构8-6对箱体2内部进行加湿,且在加湿的过程中,通过旋转电机8-6-8带动套管8-6-9以及排气管8-6-6旋转,从而使得排出的气体均匀的喷洒在盖体3的内壁上,再反弹至箱体2的内部,避免了直接喷洒在新生儿内。
11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