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63737发布日期:2022-02-19 13:5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8年05月18日、申请号为201810478560.6、发明名称为《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不论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因患肿瘤而死亡。在我国当前的肿瘤治疗有两种模式,即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与化疗,这三种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时间,但是均具有副作用大、治疗不彻底的弊端,不管是手术、放疗或者化疗,对人体正常组织的伤害是也是明显的,都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并且并不能彻底治愈肿瘤。中医药治疗肿瘤虽已取得了一些方法与经验,但目前仍然没有真正能值得普遍推广与使用的经验与成果。
4.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6.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1-7g,生附子1-10g,生半夏1-10g,生南星1-10g,昆布1-10g,冰片1-10g,肉桂1-10g,生甘草5-25g,轻粉0.5-5g,蜈蚣2-15g,蜘蛛2-15g,斑蝥1-10g,红参2-20g,鹿角胶2-15g,三七3-15g,全蝎3-15g,穿山甲2-15g。
8.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2-6g,生附子2-8g,生半夏2-8g,生南星2-8g,昆布2-8g,冰片2-9g,肉桂4-9g,生甘草10-20g,轻粉0.7-4g,蜈蚣4-13g,蜘蛛5-13g,斑蝥2-8g,红参5-15g,鹿角胶5-13g,三七6-13g,全蝎6-14g,穿山甲6-13g。
9.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2.5-5g,生附子3-6g,生半夏3-7g,生南星3-7g,昆布3-7g,冰片3-7g,肉桂5-8g,生甘草12-18g,轻粉0.8-3g,蜈蚣6-11g,蜘蛛8-12g,斑蝥3-6g,红参8-12g,鹿角胶8-11g,三七8-12g,全蝎8-12g,穿山甲8-11g。
10.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3g,生附子5g,生半夏5g,生南星5g,昆布6g,冰片6g,肉桂6g,生甘草15g,轻粉1g,蜈蚣10g,蜘蛛10g,斑蝥4g,红参10g,鹿角胶10g,三七10g,全蝎10g,穿山甲9g。
11.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4g,生附子
4g,生半夏4g,生南星6g,昆布5g,冰片5g,肉桂7g,生甘草13g,轻粉2g,蜈蚣8g,蜘蛛11g,斑蝥5g,红参9g,鹿角胶9g,三七11g,全蝎11g,穿山甲10g。
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组合物用于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恢复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3.所述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内服或外敷。
14.所述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15.生草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有麻醉止痛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16.生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肿块坚硬、血瘕、金属损伤疮伤。
17.生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有散结消肿的功效;外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18.生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散风、祛痰、镇惊、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可治中风麻痹,手足痉挛,头痛眩晕,惊风痰盛等病症。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19.昆布:味苦,性寒,无毒;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20.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21.肉桂:性味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22.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3.轻粉:性味辛,性寒。归大肠、小肠经。外敷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臌胀,二便不利。
24.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腑脏,外而经络,凡血凝之处皆能开之。现代医学研究有抗惊厥、抗肿瘤作用,对真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增加人体新陈代谢。
25.蜘蛛:祛风、消肿、解毒,主治狐疝偏坠、中风口歪、小儿慢惊、口噤、疳积、疔肿、瘰疬、疮疡、蜈蚣、蜂、蝎螫伤。
26.斑蝥:性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肝、肾经,具有攻毒蚀疱、破血散结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水煎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7.红参,别名飞来参,瓦参,土高丽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28.鹿角胶:性味甘、咸,温。归肾、肝经。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赢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29.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
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30.全蝎: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
31.穿山甲: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敷止血。
32.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33.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恢复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34.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内服剂或外敷剂。
35.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将所述生草乌、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昆布、冰片、肉桂、生甘草、轻粉、蜈蚣、蜘蛛、斑蝥、红参、鹿角胶、三七、全蝎和穿山甲进行煎制,得药物。
37.有益技术效果:
38.本发明抗肿瘤中药组合物用于疏通经络,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40.实施例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1g,生附子1g,生半夏1g,生南星1g,昆布1g,冰片1g,肉桂1g,生甘草5g,轻粉0.5g,蜈蚣2g,蜘蛛2g,斑蝥1g,红参2g,鹿角胶2g,三七3g,全蝎3g,穿山甲2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内服。
41.实施例2: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7g,生附子10g,生半夏10g,生南星10g,昆布10g,冰片10g,肉桂10g,生甘草25g,轻粉5g,蜈蚣15g,蜘蛛15g,斑蝥10g,红参20g,鹿角胶15g,三七15g,全蝎15g,穿山甲15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2.实施例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2g,生附子2g,生半夏2g,生南星2g,昆布2g,冰片2g,肉桂4g,生甘草10g,轻粉0.7g,蜈蚣4g,蜘蛛5g,斑蝥2g,红参5g,鹿角胶5g,三七6g,全蝎6g,穿山甲6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3.实施例4: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6g,生附子8g,生半夏8g,生南星8g,昆布8g,冰片9g,肉桂9g,生甘草20g,轻粉4g,蜈蚣13g,蜘蛛13g,斑蝥8g,红参15g,鹿角胶13g,三七13g,全蝎14g,穿山甲13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4.实施例5: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2.5g,生附子3g,生半夏3g,生南星3g,昆布3g,冰片3g,肉桂5g,生甘草12g,轻粉0.8g,蜈蚣6g,蜘蛛8g,斑蝥3g,红参8g,鹿角胶8g,三七8g,全蝎8g,穿山甲8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5.实施例6: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5g,
生附子6g,生半夏7g,生南星7g,昆布7g,冰片7g,肉桂8g,生甘草18g,轻粉3g,蜈蚣11g,蜘蛛12g,斑蝥6g,红参12g,鹿角胶11g,三七12g,全蝎12g,穿山甲11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6.实施例7: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3g,生附子5g,生半夏5g,生南星5g,昆布6g,冰片6g,肉桂6g,生甘草15g,轻粉1g,蜈蚣10g,蜘蛛10g,斑蝥4g,红参10g,鹿角胶10g,三七10g,全蝎10g,穿山甲9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7.实施例8: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生草乌4g,生附子4g,生半夏4g,生南星6g,昆布5g,冰片5g,肉桂7g,生甘草13g,轻粉2g,蜈蚣8g,蜘蛛11g,斑蝥5g,红参9g,鹿角胶9g,三七11g,全蝎11g,穿山甲10g。将上述17味中药煎制好,外敷。
48.临床试验:
49.病例1:李某,女,58岁。2003年7月咳嗽、痰中带血,经肿瘤医院ct、x线胸片确诊右肺癌,块影为5
×2×
3.2cm,病理检查为低分化腺癌,化疗2个疗程,无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大,病人难以耐受。在家属准备放弃治疗时,经治愈患者推荐,患者选择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外敷本发明药物40天,症状缓解,ct复查肿块完全消失,多次复查无异常。
50.病例2:童某,男,65岁,肺癌。患者于2009年7月2日确诊为右肺癌。2009年7月14日在肿瘤医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中-低分化鳞癌。术后化疗三个周期,外敷本发明治疗半年,因此,化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身体恢复良好。
51.病例3:张某,女,47岁,2006年,在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后来病情恶化为晚期乳腺癌,直到2010年10月使用本发明治疗乳腺癌的中药,三天后病情减轻,7天后,溃烂肿块和淋巴结明显缩小,81天治疗后痊愈。
52.病例4:李某,49岁,2015年4月发现鼻涕中带血丝,开始以为上火引起的鼻出血,但是,后来出现咳嗽、声音嘶哑,身体消瘦等症状。后至医院进行鼻咽镜及组织活检,最后确诊为鼻咽癌。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外敷一个月后,咳嗽明显好转;继续用药两个月,患者体重增加,病情明显好转。
53.病例5:寇某,女,51岁。2015年9月,因流鼻血至医院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对其进行化疗治疗,化疗后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头痛、胃部不适等副作用。后改为外敷本发明中药。半月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用药一个月,肿块有所减小;一直用药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54.由上述实施例和临床试验记载的可知,本发明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药物用于疏通经络,能够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进而有效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