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唇膏及制备方法和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31734发布日期:2022-04-13 16:0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唇膏及制备方法和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乳化唇膏及制备方法和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唇膏是指以蜡类、酯类、油类、着色剂、填充剂等主要成分复配而成的唇部化妆品。目前的唇膏多为全油体系,这类膏中含有大量的油溶性原料,因此存在使用感厚重黏腻,肤感较差的问题。并且,因大部分具有保湿作用的组分是水溶性的,无法添加到全油体系的唇膏中,导致全油体系的唇膏在保湿、修复效果上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乳化唇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及制备方法。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乳化唇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乳化唇膏,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植物纯露5-15%、氯化钠0.01-0.4%、水溶性保湿剂0.05-5%、氢化聚异丁烯5-20%、成膜剂0.01-3%、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0.01-3%、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0.01-4%、聚二甲基硅氧烷0.5-10%、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0.05-8%、柔润剂6-45%、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5-25%、蜡类4-25%、增稠剂0.01-2%、抗氧剂0.01-0.5%以及抗菌剂0.2-1%。
5.植物纯露是芳香植物蒸馏所得的冷凝水溶液,含有植物体内的水溶性物质以及少量的精油成分,比较容易被皮肤所吸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以植物纯露代替水,可以提高产品的保湿水润质感,并加强唇部的清凉感;通过乳化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合,可以提高植物纯露在体系中的分散性,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利用油相组分与水相组分混合形成的油包水体系,可以降低植物纯露在加热加工时的挥发流失,从而起到长效的保湿作用。
6.通过添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的复配使用,可以使得唇膏的质感更加丝滑且易于涂抹,添加着色剂后具有丝绒、柔焦的饱满妆感。
7.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乳化唇膏为乳化体系,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水性活性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湿修复效果。
8.优选的,所述蜡类由占乳化唇膏总重量的3-15%的合成蜡和1-10%的微晶蜡组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是一种良好的滋润油脂,具有很好的铺展性;辛基十二醇具有很好的润滑性以及乳化剂;采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辛基十二醇复配的柔润剂可以提高乳化唇膏对唇部的滋润度以及光泽度,提高了乳化唇膏的易涂抹
性。
10.优选的,所述蜡类由占乳化唇膏总重量的合成蜡3-15%和微晶蜡1-10%组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成蜡以及微晶蜡的加入可以提高乳化唇膏的柔润性以及乳化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作为体系中的增稠剂以及悬浮剂,可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乳化唇膏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乳化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植物纯露、氯化钠、水溶性保湿剂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水相;将氢化聚异丁烯、成膜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油相;向所述油相中加入所述水相,均质后,得到乳基;将柔润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蜡类、增稠剂混合后,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抗氧剂以及抗菌剂,搅拌均匀,得到油基;将所述油基加热至熔融态后,加入所述乳基,搅拌均匀,得到乳化唇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首先将水溶性原料混合制得水相,然后将油溶性原料混合制得油相,再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通过均质,形成油包水的乳基;最后将功能性原料混合加入油基中,将油基与乳基混合,得到乳化唇膏。通过先制备乳基,再与油基混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乳基与油基的相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植物纯露在后续加工中的挥发流失,从而提高唇膏的保湿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制备油相时的温度为90-100℃。
17.优选的,所述制备乳基时的均质速度为6000-7000r/min,均质时间为3-10min。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均质处理,可以使水相分散于油相中,提高二者混合的均匀性。
1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乳化系流纹唇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乳化系流纹唇膏,由乳化口红和乳化唇膏制成;所述乳化口红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植物纯露5-15%、氯化钠0.01-0.4%、水溶性保湿剂0.05-5%、氢化聚异丁烯5-20%、成膜剂0.01-3%、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0.01-3%、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0.01-4%、聚二甲基硅氧烷0.5-10%、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0.05-8%、柔润剂6-45%、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5-25%、蜡类4-25%、增稠剂0.01-2%、抗氧剂0.01-0.5%、抗菌剂0.2-1%以及着色剂1-20%。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乳化口红和乳化唇膏制成的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可以呈现出大理石流纹的外观;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大理石纹口红,基本上是全油体系,其质感油腻;而本技术双乳化系流纹唇膏为乳化体系,在使用时具有水润保湿、贴肤丝滑、雾面柔焦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乳化口红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植物纯露、氯化钠、水溶性保湿剂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水相;
将氢化聚异丁烯、成膜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油相;向所述油相中加入所述水相,均质后,得到乳基;将柔润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蜡类、增稠剂混合后,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抗氧剂以及抗菌剂,搅拌均匀,得到油基;向所述油基中加入着色剂,研磨混合后,然后加热至熔融态,加入所述乳基,搅拌均匀,得到乳化口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乳化口红时,通过将乳基独立出来,仅将着色剂加入到油基中,可以使其在配制调色时避免因重复加热导致的乳基中的植物纯露等水溶性成分挥发流失;在调色完成后,向调色后的油基中加入乳基,搅拌均匀即可,操作方便。
23.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乳化系流纹唇膏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乳化系流纹唇膏的制备方法,将所述乳化唇膏与所述乳化口红分别加热熔融后,灌装至同一模具中,冷却成型,脱模后得到双乳化系流纹唇膏。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乳化唇膏与乳化口红分别制备,再同时灌装至模具中,可以形成类似大理石流纹的外观,提高双乳化系流纹唇膏的美感。
25.此外,乳化唇膏与乳化口红在制备的过程中,均是将乳基与油基分别制备,然后再共混搅拌。由此混合制得的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性效果;在添加功能性原料时,既可以添加到乳化唇膏中,也可以添加到乳化口红中,扩宽了双乳化系流纹唇膏的使用范围,解决了功能性原料与口红的相容性不好的问题。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以植物纯露代替水,可以提高产品的保湿水润质感,并加强唇部的清凉感;通过乳化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合,可以提高植物纯露在体系中的分散性,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27.2.本技术利用油相组分与水相组分混合形成的油包水体系,可以降低植物纯露在加热加工时的挥发流失,能够起到长效的保湿作用。通过先制备乳基,再与油基混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乳基与油基的相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植物纯露在后续加工中的挥发流失,从而提高唇膏的保湿效果。
28.3.由乳化口红和乳化唇膏制成的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可以呈现出大理石流纹的外观;本技术双乳化系流纹唇膏为乳化体系,在使用时具有水润保湿、贴肤丝滑、雾面柔焦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30.实施例中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其中,植物纯露可选玫瑰纯露或者茉莉纯露,以下实施例中的乳化唇膏均选择茉莉纯露,乳化口红均选择玫瑰纯露;水溶性保湿剂选用甘油;成膜剂为vp/十六碳烯共聚物;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别名为鲸蜡基二甲基硅氧烷共聚醇,inci为cetyl peg/ppg-10/1dimethicone;柔润剂由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辛基十二醇组成,辛基十二醇的cas号为5333-42-6;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交联聚合物为高分子量硅氧烷弹性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在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流体中的混合物,购自陶氏dow有机硅弹性体9041;蜡类由合成蜡和微晶蜡组成,合成蜡购自广州容志,型号为precisionmelt m80;增稠剂为二甲基硅烷基化硅石,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inci为silica dimethyl silylate;抗氧剂选用生育酚乙酸酯;抗菌剂由苯氧乙醇和辛甘醇复配得到,其中苯氧乙醇:辛甘醇的重量比为65:35,购自巴斯夫的phg;着色剂由重量比为1:1的ci 15850和ci 15985组成。
31.实施例1-实施例3如表1所示,实施例1-3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配比不同。
32.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33.实施例1提供的乳化唇膏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植物纯露、氯化钠、水溶性保湿剂混合后,加热至80℃搅拌溶解,得到水相;(2)将氢化聚异丁烯、成膜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混合后,加热至95℃搅拌溶解,得到油相;(3)向油相降温至80℃,以20r/min的速度缓慢搅拌5min,然后加入水相,以6700r/min的速度均质5min后,得到呈乳白色的油包水乳基;(4)将柔润剂、蜡类、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增稠剂混合后,加热至100℃搅拌溶解,待蜡类完全熔融后,加入抗氧剂以及抗菌剂,搅拌均匀,得到油基;(5)将油基加热至90℃,呈熔融态后,加入乳基,搅拌均匀,灌装至模具中,得到乳化唇膏。
34.表1实施例1-3的乳化唇膏的原料用量表(单位:kg)
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替换为等量的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
35.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替换为等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36.对比例3:一种乳化唇膏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1)将植物纯露、氯化钠、水溶性保湿剂混合后,加热至80℃搅拌溶解,得到水相;(2)将氢化聚异丁烯、成膜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混合后,加热至95℃搅拌溶解,得到油相;(3)将柔润剂、蜡类、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增稠剂混合后,加热至100℃搅拌溶解,待蜡类完全熔融后,加入步骤(1)的油相,然后加入抗氧剂以及抗菌剂,搅拌均匀后,得到油基;(4)将油基降温至90℃,缓慢加入水相,以6700r/min的速度均质5min后,灌装至模具中,得到乳化唇膏。
37.性能检测试验以上述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乳化唇膏作为样品,按照如下方法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38.1.水分稳定度取10g左右灌装至同一尺寸的模具中的样品,准确称量其重量,记为m1;将样品置于50℃的恒温箱中,放置8h后取出,准确称量其重量,记为m2;计算样品的重量损失率x=(m
1-m2)/m1×
100,样品损失的重量率x为表示乳化唇膏的水分挥发量,x越小,表示乳化唇膏的水分挥发量越小,稳定性越好。将计算结果示于表2。
39.表2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乳化唇膏的水分稳定度测试表根据表2数据,结合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配方制备的乳化唇膏中的水分不易挥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合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3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备的乳化唇膏相较于传统工艺制备的乳化唇膏其具有更好的水分稳定性。这是因为本技术先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以形成油包水体系,并且将柔润剂、蜡类、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增稠剂再与油包水的乳基混合,可以再次将水性组分包裹,以抑制其在高温下的挥发,从而提高了乳化唇膏中水分的稳定性。
40.2.感官评价选择60名女性作为志愿者,志愿者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35岁,将其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乳化唇膏涂抹于唇部,使用时间为1周,每天涂抹2次,一周后,由志愿者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评分,取平均分记录于表3。
41.评分规则:采用5分制,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较好,3分为可以接受,3份以下为不能接受。
42.表3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产品性能测试表根据表3数据,结合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3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的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制得的乳化唇膏具有很好的涂抹性、滋润度以及保湿持久度,具有很好的使用感。
43.应用例应用例1:一种双乳化系流纹唇膏,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乳化唇膏和乳化口红分别加热至90℃呈熔融态,将熔融的乳化唇膏和乳化口红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灌装至同一模具中,在-5℃的温度下冷却5min后成型,脱模后得到双乳化系流纹唇膏。
44.其中,乳化唇膏由实施例1制备而得。乳化口红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其原料的用量如表4所示。
45.(1)将植物纯露、氯化钠、水溶性保湿剂混合后,加热至80℃搅拌溶解,得到水相;(2)将氢化聚异丁烯、成膜剂、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
烷、聚二甲基硅氧烷、c10-30酸胆甾醇/羊毛甾醇混合酯混合后,加热至95℃搅拌溶解,得到油相;(3)向油相降温至80℃,以20r/min的速度缓慢搅拌5min,然后加入水相,以6700r/min的速度均质5min后,得到呈乳白色的油包水乳基;(4)将柔润剂、蜡类、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增稠剂混合后,加热至100℃搅拌溶解,待蜡类完全熔融后,加入抗氧剂以及抗菌剂,搅拌均匀,得到油基;(5)向油基中加入着色剂进行调色,用研磨机研磨三次,研磨混合后,加热至熔融态后,加入乳基,搅拌均匀,得到乳化口红。
46.表4乳化口红的原料用量表(单位:kg)
对照例对照例1:本对照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唇膏由对比例1制得。
47.对照例2:本对照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唇膏由对比例2制得。
48.对照例3:本对照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唇膏由对比例3制得。
49.持久性测试:将应用例以及对照例的双乳化系流纹唇膏作为样品,测试其上妆持久性。测试方法如下:保持相同的力度将样品涂抹于手臂内侧,静置5min;然后用干燥的化妆棉擦拭手臂上的样品,记录样品被完全擦拭干净所用的次数,每个样品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将测试结果示于表5。
50.表5应用例1以及对照例1-3的产品的持久性测试表 应用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擦拭次数,次6.35.65.64.3结合应用例1以及对照例1-3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的方法制备的双乳化系流纹唇膏具有很好的上妆持久性,在实际使用时不易沾杯,具有较长时间的保色能力。
5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