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丝针及一种微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7189发布日期:2022-04-21 17:5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丝针及一种微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导丝针及一种微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球囊在血管内扩张后出现无法泄压或者泄压缓慢的情况,导致血管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会造成心肌梗死,给病人的生命造成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常常通过外科手术,将球囊从体内取出,外科手术会存在风险且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恢复伤口时间久,严重还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针及一种微导管系统,以解决在pci治疗过程中,球囊扩张后难以泄压从而造成血管堵塞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导丝针,包括针尖部和定位标记导向段。针尖部位于定位标记导向段的一端,用于刺破目标物体,定位标记导向段为弧形。
6.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定位标记导向段为弧形,通过旋转该定位标记导可以调节针尖部的指向以及固定针尖部的指向。例如,在刺破球囊时,针尖部相对血管处于水平方向时可以达到刺破球囊时的最佳受力点,可以通过旋转定位标记导向段,使得针尖部随之转动至水平方向,且由于定位标记导向段是弧形的,因此可以将针尖部的指向固定在水平方向,避免针尖部在刺破球囊时滑向其他方向,使得针尖部可以保持在水平方向运动,向最佳受力点施加压力,从而提高了刺穿球囊的效率,使得球囊可以迅速泄压,避免球囊堵塞血管,进而避免血流中断,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安全隐患。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针尖部和定位标记导向段上设置有显影图层。
8.操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器观察针尖部和定位标记导向段上的显影图层,从而得知导丝针的位置以及针尖部的刺破方向,方便操作人员观察以及控制导丝针的位置和刺破方向,以确保能够刺破目标物体。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针尖部为圆锥形扁头针尖。
10.基于上述可选方式,圆锥形扁头针尖的针尖更锋利,因此,采用圆锥形扁头针尖,可以提高刺穿目标物体的效率。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导丝针还包括有变径段,变径段的一端与定位标记导向段连接,变径段直径的大小从靠近定位标记导向段的一端向远离定位标记导向段的一端逐渐变大。
12.在一个场景中,导丝针需要插入血管刺破目标物体(例如球囊),随着导丝针的伸入,导丝针对血管的摩擦力越大,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基于该可选方式,通过在导丝针上设计变径段,变径段直径的大小从未进入血管的一端向进入血管的一端逐渐变小。可
以将变径段进入血管一端的直经设置为较小直径,从而使得导丝针可以容易的进入血管,减小对血管的摩擦力;将变径段的后端直径设置为较大直经,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导丝针及对导丝针施力,如此,变径段在血管内的直径远远小于血管的直径,解决了在伸入过程中导丝针对血管的摩擦力越来越大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针尖部、定位标记导向段和变径段上涂覆有亲水涂层。
14.亲水涂层具有降低摩擦力、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痛苦、减少组织刺激和损伤等优点。因此,基于上述可选方式,通过在导丝针的针尖部、定位标记导向段和变径段上面设置亲水涂层,使得该导丝针在使用时,由于亲水涂层的润滑作用,使得其对血管的摩擦力减小,且亲水涂层具有药物缓释、抗菌和抗血凝等功能,能够使得整个针在使用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导丝针还包括有推送段,推送段设置在变径段的另一端,推送段用于带动导丝针向目标物体移动。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导丝部还包括有调节导向段,调节导向段与推送段连接,调节导向段用于带动尖端进行旋转。
17.基于上述可选方式,操作者只需通过转动调节导向段即可使导丝针整体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针尖转动。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穿孔泄压导丝针的材料采用镍钛合金。
19.镍钛合金具有记忆恢复特性,且有较好的耐磨性及柔顺性。因此,基于上述可选方式,导丝针的材料采用镍钛合金,在使用该导丝针时,导丝针可在自身的塑性变形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因外力原因而破坏导丝针的形状。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导管系统,包括微导管和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方式的导丝针,导丝针用于放置在所述微导管内。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微导管系统还包括球囊扩张导管、y型连接阀、引导管和鞘管。
22.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保证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针结构示意图1;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针结构示意图2;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针结构示意图3;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导管系统结构示意图1;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导管系统结构示意图2。
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0.1-导丝针;11-针尖部;12-定位标记导向段;13-变径段;14-推送段;15
‑ꢀ
调节导向
段;2-微导管;3-球囊扩张导管;4-y阀;5-引导管;6-鞘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3.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pci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球囊在血管内扩张后出现无法泄压或者泄压缓慢的情况,导致血管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会造成心肌梗死,给病人的生命造成安全隐患。
36.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丝针1,可以刺破球囊,解决了球囊难以泄压而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一种微导管系统的导丝针1进行示例性的介绍。
37.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导丝针1,导丝针包括针尖部11和定位标记导向段12,其中,针尖部11位于定位标记导向段12一端,用于刺破目标物体。
38.可选的,针尖部11为可以设置为圆锥形扁头针尖,圆锥形扁头针尖的针尖更锋利,因此,采用圆锥形扁头针尖,可以提高刺穿目标物体的效率。
39.例如,目标物体为球囊,导丝针1需要伸入血管刺破球囊,以使得球囊能够从血管中取出,以防止血管被长时间堵塞。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导丝针1采用圆锥形扁头针尖,更易于刺破球囊,从而可以加快球囊泄压速度,进一步缩短球囊在血管中的时间,提高球囊从血管中取出的效率。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标记导向段12设置为弧形,可以通过旋转该定位标记导12从而调节针尖部11的指向,寻找导丝针1刺破目标物体的最佳受力点,且定位标记导12的弧形能够将导丝针1的指向固定在一个方向上,避免针尖部11在刺破目标物体时刺破方向发生偏转。
41.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导丝针1位于微导管2内,通过微导管2在血管中移动,以靠近目标物体(以球囊为例)。当转动到目标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时,导丝针1刺破球囊的力度是最大的,此时由于定位标记导向段12 弧形被卡在微导管2中,使得导丝针1在运动时不会改变方向,因此可以将针尖部11的指向固定在水平方向。当在刺破球囊时,针尖部11的
指向保持水平方向,对球囊的一个点施力,使得针尖部11不会在球囊的表面上滑动,从而迅速达到刺破球囊的最佳力度,提高了整体的刺穿效率。
42.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针尖部11和定位标记导向段12设置有定位标记,称为显影图层段,操作人员通过仪器观察该显影图层段,从而判断出导丝针1的位置,再调节定位标记导向段12从而调节针尖部11的刺破方向。
43.如图2所示,导丝针1还包括有变径段13、推送段14和调节导向段15。
44.其中,变径段13的一端与定位标记导向段12连接,变径段13直径的大小从靠近定位标记导向段12的一端向远离定位标记导向段12的一端逐渐变大。
45.例如,例如,在从血管中取球囊的手术过程中时,导丝针1可以通过微导管2插入血管中,本技术的导丝针1通过导管中进入到血管中,随着导丝针1 的伸入,导丝针1对血管产生的摩擦力越大,进而可能会使得患者产生不适感,甚至造成损伤。为此,在导丝针1上设计变径段13,可以将变径段13中靠近定位标记导向段12的一端(即需要进入血管一端)的直经设置为较小直径,从而使得导丝针1可以容易的进入血管,减小其对血管的摩擦力;同时可以将变径段13中远离定位标记导向段12的一端(即不需要进入血管的一端)的直径设置为较大直经,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导丝针1及对导丝针施力。如此,通过设计变径段13,在保证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减小对血管的摩擦。
46.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从变径段13开始的部分一直到导丝针1均涂覆亲水涂层,亲水涂层具有降低摩擦力、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痛苦、减少组织刺激和损伤等优点。因此,通过在导丝针1的针尖部11、定位标记导向段12 和变径段13上面设置亲水涂层,使得该导丝针1在使用时因为亲水涂层的润滑作用,对血管的摩擦力减小,而且亲水涂层具有药物缓释、抗菌和抗血凝等功能,能够使得整个针在使用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47.推送段14设置在变径段13的另一端,推送段14用于带动导丝针1向目标物体移动。例如,在刺破球囊时,操作人员通过导丝针1的显影图层段,观察到导丝针1在血管中的位置,通过推动推送段13使得导丝针1向球囊靠近,直至抵达球囊的位置,在刺破球囊,完成球囊的泄压工作后,可以通过推送段14 将导丝针1从血管中拉出。
48.调节导向段15与推送段14连接,调节导向段15用于带动导丝针1进行旋转。
49.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至3所示,调节导向段15与推送段14九十度折弯连接,操作人员更方便转动调节导向段15来调节导丝针1的方向。
50.可选的,导丝针1的材料可以采用镍钛合金,由于镍钛合金具有记忆恢复特性,且有较好的耐磨性及柔顺性。因此,在使用该导丝针1时,导丝针1可在自身的塑性变形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而破坏导丝针的形状。
51.相应的,基于上述导丝针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微导管系统,包括微导管2 和上述导丝针1。作业时,导丝针1用于放置在微导管2内,导丝针1通过微导管2进入到血管中,向目标物体移动。
52.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微导管系统还包括有球囊扩张导管3、y型连接阀4、引导管5和鞘管6。
53.球囊扩张导管3是一种介入型医疗器械,用于扩张血管的堵塞部位,例如,在本技术中采用球囊扩张导管3扩张堵塞部位的血管,扩大血管的内径,此时的导丝针1通过微导管2能够更方便地进入血管从而刺破目标物体。
54.y型连接阀4主要作用是引导导丝进入血管,且阀门灵活可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在本技术中,y型连接阀4引导导丝针1与微导管2进入血管中,在导丝针1完成刺破球囊的目的后,导丝针1与微导管退出y型连接阀4,此时关闭y型连接阀4的阀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55.引导管5引导导丝针1与微导管2至目标物体处。
56.鞘管6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根据不同目的可顺着鞘管6腔插入相应的导丝,作为其它器械进入的轨道比如引导导管、球囊导管或其他血管内器具。在本技术中,鞘管6用于使球囊扩张导管3进入血管。
57.例如,针对在pci治疗过程中,对球囊进行泄压时,通过鞘管6在血管中建立一个通道,鞘管6的一侧放置y型连接阀4,球囊扩张导管3通过y型连接阀4进入到血管中,通过球囊扩张导管3来扩张堵塞部位的血管,扩大血管的内径,再将微导管2通过y型连接阀4伸入到血管中,此时的球囊扩张导管 3与微导管2同一y型连接阀4穿入,微导管2在球囊内部导丝的导引下到达球囊近端部,操作人员通过推送段14将导丝针1的针尖部11沿微导管2导管座进入到微导管2,行经微导管2的管腔到达球囊近端,操作人员通过在仪器上观察显影图层段,从而推动推送段14直至将导丝针1的针尖部11推送至微导管2靠近球囊的一端时停止,再转动调节导向段15调节定位标记导向段12 至位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导丝针1的针尖部11相对于微导管2处于水平方向,且在定位标记导向段12的固定作用下,针尖部11的方向始终是水平的,此时的导丝针1刺破力度是最大的,刺破效果也是最佳的。
58.当导丝针1的针尖部11在如图5所示这个位置处时,在保证针尖扁平部不完全被推出微导管2远端头端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推动推送段14将导丝针1 向前推动至导丝针1刺破球囊壁,达到球囊泄压目的后,快速地将导丝针1完全退回微导管2腔内,再将微导管2与导丝针1一起退出y型连接阀4,完成血管内球囊穿孔泄压的过程。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