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48829发布日期:2022-02-19 10:0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状。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浅表性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3.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内镜下溃疡可分为三个病期:

活动期:溃疡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a1),或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a2)。

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苔变薄,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h1),或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覆盖,黏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h2)。

瘢痕期: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呈现红色瘢痕(s1),最后转变为白色瘢痕(s2)。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至今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缺乏有效的中医治疗药物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中药组分:
7.太子参10~30份、黄连1~20份、白术5~30份、薏苡仁5~40份、蒲黄5~30份、法半夏5~30、延胡索1~20份、白及1~20份、蒲公英1~3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20份。
8.进一步地,太子参15~25份、黄连1~10份、白术10~15份、薏苡仁10~30份、蒲黄10~20份、法半夏5~15、延胡索1~10份、白及1~10份、蒲公英10~2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10份。
9.进一步地,太子参15份、黄连5份、白术10份、薏苡仁15份、蒲黄10份、法半夏9、延胡索5份、白及5份、蒲公英10份、厚朴15份、炙甘草5份。
10.进一步地,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太子参10~30份、黄连1~20份、白术5~30份、薏苡仁5~40份、蒲黄5~30份、法半夏5~30、延胡索1~20份、白及1~20份、蒲公英1~3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20份,分别粉碎过筛后,再混合均匀,获得益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的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用于脾胃气虚,湿热瘀滞所致胃脘疼痛,口苦口干,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暗红或淡红有瘀斑、瘀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有上述见症者。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药物配伍搭配遵循治疗原则,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且大大加强了方中清热、止痛的功效,不仅将中医理论精髓灵活运用于临床,并与疾病的病机紧密切合,对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有较好的针对效果,满足广大的临床患者的治疗需要。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9.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中药组分:太子参10~30份、黄连1~20份、白术5~30份、薏苡仁5~40份、蒲黄5~30份、法半夏5~30、延
胡索1~20份、白及1~20份、蒲公英1~3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20份。
20.古代历史文献并没有确切的“浅表性胃炎”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病范畴。禀赋不足,元气虚弱,脾胃失于先天之养而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由此可见疾病的产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正气不足。后天之本不足,机体对外邪抵御能力下降,易受hp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脾胃功能受损,脾胃虚弱可能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脾胃虚弱致使湿邪丛生,湿郁化热。
21.中医没有胃溃疡的病名,根据其“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对应中医的病名为“胃痛”、“胃脘痛”等。其病位在胃,与脾紧密关联。初病多表现为实证,由饮食、外邪、情志等引发,久病多虚实夹杂。其病机为中焦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胃络失养或阻滞,可概括为不荣或不通则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不能独伤人。金元时期的李东垣《脾胃论
·
脾胃虚实传变论》提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
病从脾胃所生,养生当实元气”。由此可见,先天之元气,需耐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今脾胃虚弱,先天元气亦衰,邪气乘机袭入而犯病。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功能健旺,正气充沛,抵抗力强,机体健康,不易发生溃疡或溃疡不易复发;脾胃功能不足,抵抗力低下,人就体弱多病,就易发生溃疡或溃疡易复发。所以李东垣说“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先天禀赋不足,或久患胃疾不愈,或它疾不愈累及脾胃,或年老体衰致脾胃自衰,均可形成本病。
22.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日久则湿热瘀滞,故临床治疗当以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为基本治疗原则。
23.君药: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故以太子参为君药,益气健脾。
24.臣药:意在益气健脾,以利水。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本草求真》:“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止血,化瘀,通淋。《本草正义》:“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东璧李氏虽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辛味,以《本经》菖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瘀,则辛散之力可知。”。白术、蒲黄共用为臣药,白术加强君药益气健脾之效,又能兼以利水之功;蒲黄补君药之不足,奏清热化瘀,利湿之效。
25.佐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法半夏,燥湿化痰。白及,收敛止血,防止胃溃疡出血。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
26.使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27.纵观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临床用之定为良效。
28.本发明的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用于脾胃气虚,湿热瘀滞所致胃脘疼痛,口苦口干,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暗红或淡红有瘀斑、
瘀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有上述见症者。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药物配伍搭配遵循治疗原则,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且大大加强了方中清热、止痛的功效,不仅将中医理论精髓灵活运用于临床,并与疾病的病机紧密切合,对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有较好的针对效果,满足广大的临床患者的治疗需要。
29.本实施例中,太子参15~25份、黄连1~10份、白术10~15份、薏苡仁10~30份、蒲黄10~20份、法半夏5~15、延胡索1~10份、白及1~10份、蒲公英10~2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10份。
30.优选地,太子参15份、黄连5份、白术10份、薏苡仁15份、蒲黄10份、法半夏9、延胡索5份、白及5份、蒲公英10份、厚朴15份、炙甘草5份。
31.优选地,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
3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太子参10~30份、黄连1~20份、白术5~30份、薏苡仁5~40份、蒲黄5~30份、法半夏5~30、延胡索1~20份、白及1~20份、蒲公英1~30份、厚朴10~30份、炙甘草1~20份,分别粉碎过筛后,再混合均匀,获得益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
3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单独或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以清热祛湿,化瘀止痛,健脾益胃为治疗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药物制剂,能够有效填补市场上该类药物的空缺。
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可以制成常用的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剂)、颗粒剂、水丸剂(滴丸剂、蜜丸剂、水蜜丸、浓缩丸)、散剂、袋装茶剂等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也可以制成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因此,该药物中除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外,还可以含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辅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剂有所不同,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常用的稀释剂、崩解剂、赋形剂、粘合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等;在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稀释剂、防腐剂、稳定剂、矫味剂、增稠剂、助流剂等。其常用辅料如淀粉、乳糖、糊精、糖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木糖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k30、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蔗糖、淀粉浆、糖浆、海藻酸钠、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三氯蔗糖等。
3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36.实施例
37.实施例1
38.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太子参15份、黄连5份、白术10份、薏苡仁15份、蒲黄10份、法半夏9、延胡索5份、白及5份、蒲公英10份、厚朴15份、炙甘草5份。
39.分别称取:太子参15份、黄连5份、白术10份、薏苡仁15份、蒲黄10份、法半夏9、延胡索5份、白及5份、蒲公英10份、厚朴15份、炙甘草5份,分别粉碎过8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获得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
40.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
41.实施例2
42.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
43.分别称取: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获得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
44.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采用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辅料,辅料包括微晶纤维素、甘露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k30、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淀粉浆、海藻酸钠、麦芽糖、三氯蔗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45.实施例3
46.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
47.分别称取:太子参18份、黄连5份、白术15份、薏苡仁16份、蒲黄8份、法半夏12、延胡索4份、白及5份、蒲公英12份、厚朴13份、炙甘草14份,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后,再混合均匀,获得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
48.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取上述参连清胃的中药组合物,加入辅料,辅料包括淀粉、乳乙基纤维素、聚维酮k30、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海藻酸钠、麦芽糖、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