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7890发布日期:2023-06-29 12:0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以二尖瓣为例,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二尖瓣生长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组成,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仅允许从左心房向左心室单方向运动。二尖瓣反流是最为常见的二尖瓣疾病之一,其是指当在心脏收缩阶段期间,二尖瓣膜未能恰当地闭合,血液从左心室反向流入左心房。为治疗二尖瓣反流疾病,通常采用二尖瓣修复装置。

2、二尖瓣修复装置是一种可植入式假体,一般包括驱动杆、传动臂、固定点、夹取机构和锁止机构,固定点固定不动,驱动杆滑动穿设于固定点中间,驱动杆上下滑动带动夹取机构运动,由夹取机构夹取瓣叶将两瓣叶固定到一起,以减少血液反流。传统的二尖瓣修复装置,驱动杆配合锁止机构实现锁止功能,其锁止位置由驱动杆的长度、配合锁止机构的设置所决定,需要驱动杆到达适当位置的时候,手动操作控制锁止机构将驱动杆锁止,这种锁止过程往往是间断的,而且锁止机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修复装置锁止过程间断、锁止机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不仅锁止结构简单,而且锁止操作简单连续。

2、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座、驱动轴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能相对所述固定座上下移动以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朝靠近或远离固定座的方向转动。

3、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能沿所述通孔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能锁止于所述固定座。

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连接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驱动轴能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且能与所述连接座联动;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传动臂及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下段与中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整段。

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三夹持臂与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夹持配合,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配合。

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传动臂及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上段及中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整段。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三夹持臂与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传动臂或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传动臂或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夹持配合,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配合。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臂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设有倒刺,所述第四夹持臂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设有倒刺。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上具有所述第二螺纹的轴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长度为l2,0:1<l1:l2≤2:1。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的公称直径为0.2mm~5mm。

12、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可拆卸连接。

13、上述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使用时,驱动轴先与固定座螺纹连接锁止于固定座上,此时夹持结构保持收拢状态,将该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推送至患者的二尖瓣处,然后控制驱动轴相对固定座转动,使驱动轴沿固定座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夹持结构展开,将瓣膜修复装置调整至合适位置,使夹持结构托住瓣叶,再控制驱动轴沿固定座的轴向方向反向移动,同时带动夹持结构收拢,使两侧的瓣叶在夹持结构的作用下对合,驱动轴再次与固定座螺纹连接而锁止于固定座上,从而实现二尖瓣膜恰当地闭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反向流入左心房。通过固定座的与驱动轴螺纹连接使驱动轴实现锁止,结构简单,锁止操作简单且连续不间断,能实现无级锁止。



技术特征: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驱动轴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能相对所述固定座上下移动以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朝靠近或远离固定座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能沿所述通孔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能锁止于所述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驱动轴能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且能与所述连接座联动;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传动臂及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下段与中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三夹持臂与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夹持配合,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传动臂及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上段及中段、或者所述驱动轴的整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三夹持臂与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传动臂或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传动臂或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夹持配合,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臂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设有倒刺,所述第四夹持臂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设有倒刺。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具有所述第二螺纹的轴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长度为l2,0:1<l1:l2≤2:1。

10.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的公称直径为0.2mm~5mm。

11.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瓣膜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座、驱动轴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能相对所述固定座上下移动以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朝靠近或远离固定座的方向转动。驱动轴与固定座螺纹连接而锁止于固定座上,推送至患者体内,然后控制驱动轴沿轴向移动,带动夹持结构展开托住瓣叶,再控制驱动轴沿固定座的轴向方向反向移动,夹持结构收拢使瓣叶对合,驱动轴再次与固定座螺纹连接而锁止于固定座上,实现二尖瓣膜恰当地闭合。通过固定座与驱动轴螺纹连接实现不间断锁止功能,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婧,陈国明,刘世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