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5005发布日期:2022-03-19 21:2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具体是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2.肺静脉连接肺与左心房的大静脉,左右各两条,分别为左上肺、左下肺、右上肺和右下肺静脉,运输经肺排出二氧化碳并饱含氧气的血液运到左心房,有别于体循环的静脉,肺静脉是从肺输送动脉血至左心房的血管,故为肺的功能血管,它不同于体循环的静脉,肺静脉无瓣,其属支起自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逐级汇合,最后汇集成左、右肺静脉各二条,出肺门后,向内行穿纤维性心包分别注入左心房的后上部,右肺静脉较长,行经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上后方,左肺静脉较短,行经胸主动脉的前方。四个肺静脉是心房颤动触发灶和维持病灶的来源部位,因此导管消融隔离四个肺静脉或肺静脉前庭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手术方式,可治愈或减少心房颤动发作,改善患者预后。该手术是在x光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肺静脉解剖位置,然后在肺静脉前庭局部释放高频电流,或者冷冻能量造成心肌组织损伤,达到治疗目的,由于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三至四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故患者术中一般无明显不适,手术大多于一小时左右完成,患者一般两到三天即可出院。
3.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是对肺静脉进行导管消融术使用的工具,但目前肺静脉隔离主要消融导管只有一个电极放电消融,只能逐个点进行消融,操作消融过程中需要额外一根标测导管进行肺静脉电位监测,操作麻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脉冲能量(目前最新技术)虽然可短时快速进行肺静脉隔离,但肺静脉前庭结构复杂,环状导管难以精确定位肺静脉前庭,因而难以形成完全的隔离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球囊结构可以增加消融导管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解决了现有的肺静脉隔离主要消融导管只有一个电极放电消融,只能逐个点进行消融,操作消融过程中需要额外一根标测导管进行肺静脉电位监测以及环状消融导管难以精确定位肺静脉前庭,因而难以形成完全的隔离线的问题,可根据需要选择多个消融电极同时放电,提高消融效率,同时通过多个标测电极,可进行肺静脉建模标测,并可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情况。
5.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利用防护结构可以对消融导管与消融设备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消融导管与消融设备之间的连接处随意晃动而产生较大的磨损,增加消融导管的使用寿命。
6.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包括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包括智能球囊本体,所述智能球囊本体、消融电极、标测电极、隔离消融导管线、控制腔、控制导线、灌注管腔、第一灌注管本体、第二灌注管本体、操作腔、第一操作线和第二操作线,所述智能球囊本体表面固接有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电极一侧设置有标测电极,所述标测电极固接于智能球
囊本体表面,所述智能球囊本体一侧固接隔离消融导管线,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开设有控制腔,且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导线,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灌注管腔,且其中一个所述灌注管腔内设置有第一灌注管本体,另一个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内设置有第二灌注管本体,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操作腔,其中一个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第一操作线,另一个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第二操作线。
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球囊本体为弹性球囊,直径可调,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表面固接有6-8列乘以4排共24-32个均匀分布的消融电极2,且所述智能球囊本体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标测电极,相邻的所述消融电极和标测电极为一对电极组。
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导线一端固接于智能球囊本体内腔侧壁,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一端延伸至智能球囊本体内腔处,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另一端延伸至隔离消融导管线外侧,且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远离智能球囊本体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一端延伸至智能球囊本体内腔处,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另一端延伸至隔离消融导管线外侧,且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远离智能球囊本体的一端固接有第二连接头。
10.进一步地,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柱、连接螺纹柱、第一防护壳体、第二连接柱、控制手柄、控制开关和防滑套,所述第一连接柱固接于隔离消融导管线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固接连接螺纹柱,所述连接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第一防护壳体,所述连接螺纹柱一侧固接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一端固接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手柄表面固接有防滑套。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壳体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防护壳体一侧开设有转动口,所述第二连接柱一端贯穿转动口并固接于连接螺纹柱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螺纹柱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柱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控制导线远离智能球囊本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并固接于控制手柄一端。
13.进一步地,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连接管线、固定螺纹柱、限位块、第二防护壳体、防护滚珠和消融设备,所述连接管线固接于控制手柄一端,所述控制手柄一端固接固定螺纹柱,所述固定螺纹柱一端固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表面螺纹连接第二防护壳体,所述第二防护壳体一侧转动连接防护滚珠,所述连接管线一端与消融设备连接,所述消融设备的消融能量可以是射频能量或脉冲能量,但不仅限于这两种。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纹柱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块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管线远离控制手柄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延伸至限位块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护壳体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柱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贯穿螺纹孔并固接于控制手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壳体另一侧开设有支撑口,所述连接管线一端贯穿支撑口并延伸至第二防护壳体外侧,所述第二防护壳体位于支撑口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防护滚珠。
16.提供一种快速的、不依赖于三维标测系统的、具有标测功能的即可环状消融又可点状消融的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消融导管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离消融导管线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连接螺纹柱和防护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固定螺纹柱、限位块和第二防护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壳体、防护滚珠和连接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球囊结构撑开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球囊结构闭合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智能球囊本体;2、消融电极;3、标测电极;4、隔离消融导管线;5、控制腔;6、控制导线;7、灌注管腔;8、第一灌注管本体;9、第二灌注管本体;10、操作腔;11、第一操作线;12、第二操作线;13、第一连接柱;14、连接螺纹柱;15、第一防护壳体;16、第二连接柱;17、控制手柄;18、控制开关;19、防滑套;20、连接管线;21、固定螺纹柱;22、限位块;23、第二防护壳体;24、防护滚珠;25、消融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得本技术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参照图1至图2,一种智能球囊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包括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包括智能球囊本体1,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消融电极2、标测电极3、隔离消融导管线4、控制腔5、控制导线6、灌注管腔7、第一灌注管本体8、第二灌注管本体9、操作腔10、第一操作线11
和第二操作线12,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表面固接有消融电极2,所述消融电极2一侧设置有标测电极3,所述标测电极3固接于智能球囊本体1表面,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一侧固接隔离消融导管线4,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4开设有控制腔5,且所述控制腔5内设置有控制导线6,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4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灌注管腔7,且其中一个所述灌注管腔7内设置有第一灌注管本体8,另一个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8内设置有第二灌注管本体9,所述隔离消融导管线4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操作腔10,其中一个所述操作腔10内设置有第一操作线11,另一个所述操作腔10内设置有第二操作线12,第一操作线11、第二操作线12、控制手柄17等结构可以控制智能球囊本体1处弯折,便于消融导管的使用。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球囊结构可以增加消融导管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可根据需要选择多个消融电极2同时放电,提高消融效率,同时通过多个标测电极3,可进行心腔建模,并可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情况,在使用时,智能球囊本体1的初始状态为收缩状态,即智能球囊本体1初始状态为杆状结构,如图10所示,消融电极2和标测电极3处于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分别与灌注设备连接,然后将消融导管一端深入人体肺静脉病灶处,然后利用灌注设备向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内灌入气体或液体,然后利用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将气体或液体充入智能球囊本体1内,从而将智能球囊本体1撑开,此时智能球囊本体1膨胀,如图9所示,消融电极2和标测电极3暴露出来,使智能球囊本体1与肺静脉壁贴合,使消融导管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肺静脉,扩大消融导管的适用范围,此时可以利用消融电极2和标测电极3对肺静脉进行高密度、快速的标测,同时可以选择多极同时进行消融,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个或多个消融电极2同时放电,形成完整的环状消融线,可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消融的效率,智能球囊本体1的球囊形状可以增加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同时通过标测电极3可以对肺静脉腔进行建模,并可以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情况,便于肺静脉消融的治疗。
34.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为弹性球囊,直径可调,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表面固接有6-8列乘以4排共24-32个均匀分布的消融电极2,且所述智能球囊本体1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标测电极3,相邻的所述消融电极2和标测电极3为一对电极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消融电极2同时放电,可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消融的效率,智能球囊本体1的球囊形状可以增加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同时通过标测电极3可以对肺静脉腔进行建模,并可以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情况,便于肺静脉消融的治疗。
35.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控制导线6一端固接于智能球囊本体1内腔侧壁,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8一端延伸至智能球囊本体1内腔处,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8另一端延伸至隔离消融导管线4外侧,且所述第一灌注管本体8远离智能球囊本体1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头,通过第一连接头可以便于将第一灌注管本体8与灌注设备连接,便于通过第一灌注管本体8可以向智能球囊本体1内充入或吸出气体或液体,使智能球囊本体1可以折叠,使智能球囊本体1初始状态为杆状,便于消融导管可以便于移动至肺静脉病灶处,在使用时智能球囊本体1可以膨胀起来,增加消融导管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便于消融导管的使用。
36.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9一端延伸至智能球囊本体1内
腔处,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9另一端延伸至隔离消融导管线4外侧,且所述第二灌注管本体9远离智能球囊本体1的一端固接有第二连接头,通过第二连接头可以便于将第二灌注管本体9与灌注设备连接,便于通过第二灌注管本体9可以向智能球囊本体1内充入或吸出气体或液体,使智能球囊本体1可以折叠,使智能球囊本体1初始状态为杆状,便于消融导管可以便于移动至肺静脉病灶处,在使用时智能球囊本体1可以膨胀起来,增加消融导管与心脏的接触面积,避免张力高引起心脏穿孔,便于消融导管的使用。
37.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柱13、连接螺纹柱14、第一防护壳体15、第二连接柱16、控制手柄17、控制开关18和防滑套19,所述第一连接柱13固接于隔离消融导管线4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柱13一端固接连接螺纹柱14,所述连接螺纹柱14表面螺纹连接第一防护壳体15,所述连接螺纹柱14一侧固接第二连接柱16,所述第二连接柱16一端固接控制手柄17,所述控制手柄17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18,控制开关18等结构可以控制消融导管调弯,所述控制手柄17表面固接有防滑套19。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结构可以便于对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等结构结构防护,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管头灰尘较多且容易损坏的问题,避免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的连接头损坏或积附灰尘,同时防止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的连接处脱落,增加消融导管的使用寿命,在不使用时,第一防护壳体15可以对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一端进行遮盖,防止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处积附灰尘,避免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磨损,增加消融导管的使用寿命,在需要使用消融导管时,可以转动第一防护壳体15,此时在连接螺纹柱14的作用下第一防护壳体15可以向控制手柄17处移动,从而将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一端露出,此时便于将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与灌注设备连接,便于利用灌注设备、第一灌注管本体8和第二灌注管本体9向智能球囊本体1内充入或吸出气体或液体,对智能球囊本体1进行折叠或撑开,从而便于消融导管的使用。
39.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防护壳体15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防护壳体15一侧开设有转动口,所述第二连接柱16一端贯穿转动口并固接于连接螺纹柱14一侧,通过连接螺纹柱14可以在转动第一防护壳体15时使第一防护壳体15发生移动,通过转动口可以便于使第一防护壳体15沿第二连接柱16滑动,便于调节第一防护壳体15的位置。
40.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柱13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螺纹柱14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柱16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控制导线6远离智能球囊本体1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并固接于控制手柄17一端。
41.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连接管线20、固定螺纹柱21、限位块22、第二防护壳体23、防护滚珠24和消融设备25,所述连接管线20固接于控制手柄17一端,所述控制手柄17一端固接固定螺纹柱21,所述固定螺纹柱21一端固接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表面螺纹连接第二防护壳体23,所述第二防护壳体23一侧转动连接防护滚珠24,所述连接管线20一端与消融设备25连接,所述消融设备25的消融能量可以是射频能量或脉冲能量,但不仅限于这两种。
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结构可以对消融导管与消融设备25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消融导管与消融设备25之间的连接处随意晃动而产生较大的磨损,增加消融导管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时,可以转动第二防护壳体23,此时在固定螺纹柱21的作用下使第
二防护壳体23向远离控制手柄17的方向移动,从而利用固定螺纹柱21和第二防护壳体23对连接管线20进行防护,通过利用防护滚珠24可以对连接管线20进行夹持,即对连接管线20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在消融导管使用时连接管线20随意晃动而产生较大的磨损,避免连接管线20松动而影响使用,增加消融导管的使用寿命。
43.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固定螺纹柱21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块22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管线20远离控制手柄17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延伸至限位块22一侧,连接管线20可以便于连接控制手柄17和消融设备25,便于对肺静脉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44.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防护壳体23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柱21远离限位块22的一端贯穿螺纹孔并固接于控制手柄17一侧,所述第二防护壳体23另一侧开设有支撑口,所述连接管线20一端贯穿支撑口并延伸至第二防护壳体23外侧,所述第二防护壳体23位于支撑口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防护滚珠24,防护滚珠24可以在第二防护壳体23移动时对连接管线20进行防护,防止第二防护壳体23移动时损伤连接管线20表面,便于对连接管线20进行防护。
4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6.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