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

文档序号:29048042发布日期:2022-02-25 22:4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艾灸是采用燃烧艾条、艾柱等艾灸材料的方式,利用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3.传统的艾灸一般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但是在人工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对于艾灸材料的控制不够精准,且艾灸持续时间较长,随着人工操作时间的增长,其疲劳程度还会逐渐增加,操作人员对于艾灸轨迹的控制能力将越来越低。而艾灸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艾灸效果,需要根据不同艾疗需求对应的不同艾灸模式,严格控制艾灸材料以不同的运动轨迹对受灸者进行灸疗,此过程中,如无法严格按照标准的运动轨迹进行灸疗,将会降低艾灸疗效。除此之外,为达到良好的艾灸疗效,还需要对艾灸材料的品质进行把控。所以,现亟需一种能够对艾灸材料的品质进行把控,并根据不同艾灸需求控制艾灸材料以不同运动轨迹进行艾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能够对艾灸材料进行把控,并根据不同灸疗模式选择结果生成相应的艾灸轨迹,提升艾灸效果。
5.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
6.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包括灸疗模式获取模块、标签获取模块、标签识别模块和灸疗执行模块;
7.所述灸疗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
8.所述标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
9.所述标签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并生成识别结果;所述信息标签用于识别艾灸材料的产品信息,所述产品信息包括真伪信息,所述识别结果包括真伪识别结果;
10.所述灸疗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灸疗模式选择结果及所述识别结果,生成艾灸轨迹。
11.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采用本方案,能够对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进行识别,并得出艾灸材料的真伪识别结果,再根据用户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及识别结果,生成相应的艾灸轨迹,由此,能够对艾灸材料的真伪进行把控;根据不同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生成不同的艾灸轨迹,提升灸疗效果;拥有多种灸疗模式供不同受灸者的根据其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集多种灸疗模式于一体,降低了灸疗成本。综上,采用本方案,能够对艾灸材料的真伪进行把控、提升灸疗效果,并降低灸疗成本。
12.进一步,所述灸疗模式获取模块包括列表生成模块和选择结果获取模块;
13.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灸疗模式的选择列表;
14.所述选择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选择列表中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
15.有益效果:生成灸疗模式的选择列表,供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灸疗模式的选择。
16.进一步,所述灸疗模式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有益效果:提供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的多种灸疗模式供用户进行选择。
18.进一步,所述信息标签为二维码。
19.有益效果:二维码的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可容纳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的数字化信息等;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即使受到污损引起局部损坏,仍可正常读取;译码可靠程度高。采用二维码,可以防止艾灸材料受潮导致二维码局部损坏时,无法对其进行识别,从而提升信息标签识别成功率。
20.进一步,所述产品信息还包括生产商名称和有效日期,所述识别结果还包括品质识别结果和有效期识别结果。
21.有益效果:获取艾灸材料的生产商名称,对艾灸材料的品质进行识别;获取艾灸材料的有效日期,对艾灸材料的有效期进行把控,有利于对艾灸材料的溯源、品质进行全面把控。
22.进一步,所述灸疗执行模块包括轨迹生成模块和执行模块;
23.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灸疗模式选择结果及所述识别结果,生成艾灸轨迹;
24.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生成的艾灸轨迹,控制艾灸材料的运动轨迹。
25.有益效果:根据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生成的艾灸轨迹,控制艾灸材料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不同艾灸模式的不同艾灸操作。
26.进一步,还包括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真伪识别结果,生成真伪提示信息。
27.有益效果:根据真伪识别结果,生成真伪提示信息,从而针对艾灸材料的真伪对用户进行提醒。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32.一种多功能艾灸理疗装置,包括灸疗模式获取模块、标签获取模块、标签识别模块、提示模块和灸疗执行模块。
33.所述灸疗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所述灸疗模式获取模块包括列表生成模块和选择结果获取模块。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灸疗模式的选择列表,所述选择列表显示在触摸式显示屏上,用户需要进行灸疗时,通过所述触摸式显示屏
选择自己需要进行的灸疗模式,所述灸疗模式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选择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选择列表中的灸疗模式选择结果,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灸疗模式进行不同的艾灸理疗。
34.所述标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艾灸材料上粘贴有用于识别艾灸材料产品信息的信息标签,因二维码的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即使受到污损引起局部损坏,仍可正常读取,故本实施例中,采用二维码作为信息标签,可以防止艾灸材料受潮导致二维码局部损坏时,无法对其进行识别,从而提升信息标签识别成功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艾灸材料为艾条,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艾柱。
35.所述标签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并生成识别结果,通过识别艾灸材料的信息标签了解到艾灸材料的产品信息,所述产品信息包括真伪信息和有效日期,所述识别结果包括真伪识别结果和有效期识别结果,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产品信息还可以包括生产商名称,所述识别结果还包括品质识别结果,标签识别模块根据预存的生产商品质对应表,将各生产商生产的艾灸材料品质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并将品质识别结果显示在触摸式显示屏上,提示用户使用的艾灸材料品质如何。
36.当所述标签识别模块识别到艾灸材料的为伪劣产品时,提示模块根据所述真伪识别结果,生成真伪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该艾灸材料存在伪劣可能。
37.所述灸疗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灸疗模式选择结果及所述识别结果,生成艾灸轨迹。所述灸疗执行模块包括轨迹生成模块和执行模块。
38.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灸疗模式选择结果及所述识别结果,生成艾灸轨迹。所述轨迹生成模块预存有各灸疗模式对应的艾灸轨迹,具体的,所述灸疗模式为温和灸时,艾灸轨迹为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受灸者的受灸表面进行艾灸;所述灸疗模式为雀啄灸时,艾灸轨迹为一起一落,在预设距离范围内起伏,形如雀啄的灸法;所述灸疗模式为回旋灸时,艾灸轨迹为往复回旋式移动的灸法。当所述真伪识别结果为真,且所述有效期识别结果为在有效期内时,按照预存的艾灸轨迹对受灸者进行灸疗;当所述真伪识别结果为假,或所述有效期识别结果为不在有效期内时,生成将艾灸材料点燃端朝上的艾灸轨迹,提示用户该艾灸材料存在隐患,并通过艾条朝上的方式防止用户使用该艾灸材料进行灸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生成的艾灸轨迹,控制艾灸材料的运动轨迹。
39.实施例2:
40.实施例2基本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2所述轨迹生成模块还包括伤口愈合程度检测模块和受热能力分析模块,所述伤口愈合程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受灸表面的伤口愈合程度,所述受热能力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受灸表面的伤口愈合程度,分析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控制艾灸材料与受灸表面的距离。所述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与伤口愈合程度成正比,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由高至低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41.所述伤口愈合程度低于愈合阈值范围时,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为低,停止灸疗,防止伤口愈合程度欠佳,受灸者还不适宜进行灸疗活动,有利于保证伤口的正常愈合。所述伤口愈合程度处于愈合阈值范围内时,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为中,将艾灸材料与受灸表面的距离控制在正常灸疗距离阈值之上,所述距离阈值指灸疗开始时,艾灸材料与受灸表面的初始距离,本实施例中,正常灸疗距离阈值为2.5cm,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为中时,控制艾灸
材料与受灸表面的距离为3.5厘米,采用本方案,为受灸者提供灸疗的同时,考虑到其皮肤上的伤口情况,适当调高受灸材料,也即调低了受灸表面的受热温度,以避免灸疗过热影响其伤口愈合。所述伤口愈合程度高于愈合阈值范围时,受灸表面的受热能力为高,能够进行正常的灸疗,此时将艾灸材料与受灸表面的距离控制在正常灸疗距离阈值,对受灸者进行正常的灸疗。
42.采用本方案,能够根据受灸者受灸表面的伤口愈合程度,对其是否能正常进行灸疗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伤口愈合程度分析适合其进行灸疗的温度,在受灸者伤口不会因艾灸进一步加重的前提下,满足其灸疗需求;除此之外,很多时候灸疗是在后背进行,受灸者看不见自己后背的伤口情况,或不了解受灸表面有伤口会对伤口及灸疗效果产生影响,则会导致受灸者不仅无法获得良好的灸疗疗效,还加重了自己的伤势,采用本方案,能够协助受灸者对其是否能够进行灸疗,是否能够进行正常温度的灸疗进行分析,提升灸疗效果,防止灸疗对受灸者的伤口带来二次伤害。
43.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