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2572发布日期:2022-02-12 12: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1-[3-(6,7-二氢-1-甲基-7-氧代-3-丙基-1h-吡唑并[4,3-d]嘧啶-5-基)-4-乙氧基苯磺酰基]-顺式-3,5-二甲基哌嗪枸橼酸盐(枸橼酸爱地那非,aildenafil citrate)的用途,用于制造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出现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因素多样,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炎症等,利用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治疗,对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症状,调理脑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所伴随的病理变化是不可逆的,在患者出现认知障碍时,病程往往已到中晚期,此时治疗只能减缓疾病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神经网络的损伤。因此,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应该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0003]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成为威胁老人晚年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2019年,全球有近5000万人患有ad,预计到了2050年,将增长至1.52亿,且绝大多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全球在ad上的总支出已超过1万亿美元。除了患病人数之外,由于老龄化发展的加剧和治疗策略的不足,2000年至2018年间,中风、艾滋病和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而ad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46.2%。根据民政局的统计,我国总人口的13.26%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也是目前ad患病人数第一大国,目前有700多万人患有ad,并且仍在继续快速增加。ad患者需要长期耐心护理,且伴有严重的精神症状。每例ad患者的年费用约为2万美元,全国每年的社会经济ad费用为1677.4亿美元。因此,ad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如神经递质缺陷、自由基的损伤、炎性反应、淀粉样蛋白、神经毒作用、细胞凋亡、激素缺乏等。已知的老年性痴呆病理特点包括: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的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及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
[000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3%。p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黒质区多巴胺能能神经元死亡丢失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聚集。pd潜在的分子发病机制涉及多种途径和机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等。
[0005]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如老年性痴呆,开发了几种以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靶点的化合物来提高脑中乙酰胆碱水平,如他克林、多奈培齐、利伐替明、加兰他敏等,但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疾病症状,之后开发的谷氨酸盐保护剂美金刚也只能单纯缓解疾病症状。近年来研究人员在阐明神经退行性疾
病机制的关键方面取得了进展,尽管治疗方案的研究面临困难,但新的治疗策略仍在积极开发和测试中,不断寻找新的药物。
[0006]
枸橼酸爱地那非(aildenafil citrate),化学名:1-[3-(6,7-二氢-1-甲基-7-氧代-3-丙基-1h-吡唑并[4,3-d]嘧啶-5-基)-4-乙氧基苯磺酰基]-顺式-3,5-二甲基哌嗪枸橼酸盐,分子式:c
23h32
n6o4s
·
c6h8o7,分子量:680.73,化学结构式:
[0007][0008]
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male erectile dysfunction,ed)有效。
[0009]
中国专利(申请号02100198.7)公开了爱地那非及其制备方法等,但没有涉及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及制备方法。
[0010]
本发明人在研究制备枸橼酸爱地那非的过程中,发现枸橼酸爱地那非存在多晶型现象,如cn101671337a、cn101671339a、cn101691372a、cn101671338a、cn101698668a、cn101830903a等,分别研究了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b、c、d、o、v,并均已获得发明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橼酸爱地那非用途,在制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指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等。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的应用,用式ⅰ结构的化合物,即枸橼酸爱地那非化合物作为药用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的应用。
[0013][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药物的疾病。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式1结构的药用原料枸橼酸爱地那非化合物包括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b、c、d、v、o化合物。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枸橼酸爱地那非用途,在制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指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等;枸橼酸爱地那非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9]
药效学试验1:
[0020]
(一)实验材料
[0021]
1.实验动物及分组
[0022]
(1)实验动物
[0023]
昆明种小鼠,雄性,初始体重20
±
2g,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辽)2008-0002。
[0024]
(2)饲养条件
[0025]
spf级环境饲养,温度保持在22℃
±
3℃,湿度50%,明暗交替12h。
[0026]
(3)实验动物分组
[0027]
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d晶型,v晶型,o晶型),每组10只。
[0028]
2.主要试剂和实验药物
[0029]
氢溴酸东莨菪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爱地那非、枸橼酸爱地那非(a—d晶型,v晶型,o晶型)均为自制,给药剂量10mg/kg。
[0030]
3.主要仪器
[0031]
小鼠避暗反射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小鼠跳台反射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morris水迷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bom-exbp-0001动物行为轨迹分析系统荷兰noldus公司。
[0032]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0033]
1.老年性痴呆小鼠模型的建立
[0034]
实验采用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的方法,通过抑制m受体,导致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改变建立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在药物干预的第7天开始,在灌胃给药30分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0035]
2.药物干预
[0036]
适应性喂养三天后,各治疗组分别相应给予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d晶型,v晶型,o晶型),给药量10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5天。
[0037]
3.行为学测试
[0038]
(1)避暗实验
[0039]
药物干预第7天,在灌胃给药30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0min后将小鼠放入反应箱中适应3min,然后暗室底部铜栅通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实验历时5min,在5min内未进入暗室的小鼠,将其放入暗室,接受电击3s,此为训练过程;训练结束24h后,将小鼠背对洞口置于明室,记录小鼠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及5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错误次数),5min内未进入暗室的小鼠其潜伏期按300s计,此为测验过程。
[0040]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表明氢溴酸东莨菪碱可以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d晶型,v晶型,o晶型)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均具有改善作用,表现在与模型组小鼠对比,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6个不同晶型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而且这8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0041]
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n=10;x
±
s)
[0042]
组别潜伏期(s)错误次数(次)空白对照组296.34
±
14.840.11
±
0.32模型组44.77
±
29.864.26
±
1.34爱地那非组197.61
±
99.130.66
±
0.51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256.93
±
64.880.33
±
0.56枸橼酸爱地那非(b晶型)254.32
±
65.610.36
±
0.13枸橼酸爱地那非(c晶型)250.01
±
77.890.40
±
0.58枸橼酸爱地那非(d晶型)248.35
±
80.440.44
±
0.23枸橼酸爱地那非(v晶型)251.11
±
87.340.39
±
0.56枸橼酸爱地那非(o晶型)240.56
±
71.150.42
±
0.47
[0043]
(2)跳台实验
[0044]
灌胃给药30min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10min后将小鼠放入箱中自由活动5min,熟悉环境,然后将箱底的金属杆通交流电,使小鼠接受电击刺激,实验历时5min,在5min内未上平台的,将小鼠引导上平台,24h后对小鼠进行测验,将小鼠放到平台上并同时通电,记录其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5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错误次数),从而反映小鼠的记忆能力。
[0045]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1)。在第二天测试中,与模型组比较,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d晶型,v晶型,o晶型)7个不同晶型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而且这8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0046]
潜伏期和错误次数(n=10;x
±
s)
[0047]
组别潜伏期(s)错误次数(次)空白对照组300.00
±
0.000.00
±
0.00模型组22.49
±
15.693.92
±
1.44爱地那非组186.92
±
91.610.89
±
0.62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218.98
±
52.340.66
±
0.46枸橼酸爱地那非(b晶型)201.65
±
50.780.71
±
0.52枸橼酸爱地那非(c晶型)209.46
±
53.180.68
±
0.52枸橼酸爱地那非(d晶型)213.28
±
51.460.65
±
0.56枸橼酸爱地那非(v晶型)215.01
±
53.870.78
±
0.66枸橼酸爱地那非(o晶型)211.63
±
51.240.75
±
0.67
[0048]
(3)水迷宫实验
[0049]
历时5天,水温保持在26
±
1℃,平台位于一个象限的中间,低于水面1cm。实验时保持房间安静,温度保持在25℃左右,光线柔和,周围参照物保持不变。灌胃给药30min后,实验前10min,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0050]
1)定位航行实验
[0051]
水迷宫实验第1天为适应性训练,将池中平台撤去,使小鼠在池中自由游120s,以后4天每天训练4次,每次训练间隔60s,训练时随机选择一个入水点入水(四次分别从四个象限入水),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迫使小鼠学习寻找设于水面以下的平台,记录120s内寻找平台所需时间(潜伏期)及游泳路程,如果小鼠入水120s内未能找到平台,则将其引导至平台,并在平台停留60s,潜伏期记录为120s。
[0052]
2)空间探索实验
[0053]
水迷宫实验第5天,完成定位航行实验后,从池中撤去平台,将实验动物从原平台所在象限的对侧放入水中,记录第一次达原平台时间及120s内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
[0054]
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的平均潜伏期及游泳路程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组小鼠的平均潜伏期及游泳路程显著缩短,且2组间小鼠平均潜伏期及游泳路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
[0055]
各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s)(n=10;x
±
s)
[0056][0057]
各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游泳路程(cm)(n=10;x
±
s)
[0058]
组别第二天第五天空白对照组1110.01
±
400.72350.74
±
190.94模型组1990.55
±
474.661601.44
±
530.67爱地那非组1355.65
±
466.23943.21
±
380.17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1310.73
±
440.27930.69
±
395.34
[0059]
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第一次到达原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在原平台位置的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说明氢溴酸东莨菪碱损伤了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小鼠第一次到达原平台时间明显缩短,小鼠在原平台位置的穿梭次数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明显增多(p《0.01)。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组小鼠第一次到达原平台区时间及原平台位置穿梭次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0060]
从运动轨迹图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爱地那非组、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组小鼠运动轨迹清晰,而模型组小鼠的运动轨迹杂乱无章。
[0061]
第一次达原平台时间及穿梭次数(n=10;x
±
s)
[0062]
组别时间(s)穿梭次数(次)空白对照组19.44
±
11.135.28
±
2.17模型组70.98
±
38.161.21
±
0.79爱地那非组32.86
±
16.773.42
±
1.54枸橼酸爱地那非(a晶型)29.11
±
13.443.57
±
1.49
[0063]
药效学试验2:
[0064]
选取50只健康sd雄性大鼠,spf级,珠海百试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粤)2020-0051,体重280~320g,鼠龄为6~8w。所有大鼠给予常规饲养,自由饮水,黑/白光照交替12h,温度为20~25℃,湿度为40%~50%。
[0065]
帕金森病模型建立
[0066]
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分为正常组,剩余40只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择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背盖部位给予20μg 6-羟da溶液注射,在第2~7周对大鼠重复
腹腔注射0.5mg/kg的阿扑吗啡(apo)。模型成功标准:转圈实验通过腹腔注射apo诱导来完成,当大鼠出现旋转开始,时间为30min,每分钟转圈>7圈表示模型建立成功。
[0067]
分组及干预
[0068]
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爱地那非组和爱地那非a晶型组,各10只。爱地那非组和爱地那非a晶型组给予10mg/kg进行灌胃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干预,均1次/d,连续干预8w。
[0069]
水迷宫实验实验
[0070]
通过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定位航行:实验时间为5d,每天分为两个时间段,各训练4次,每次间隔时间>2h,选择其中一个象限中心作为大鼠入水点,统计大鼠记录大鼠从入水、爬上水中平台时间(逃避潜伏期);120s内大鼠无法找到平台,需要人为引导,并且在平台上停留15s,此时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为120s。在实验第5天,将隐匿的平台拆除,将大鼠放入水中,时间为120s,统计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
[0071]
结果:
[0072]
各组旋转圈数、水迷宫实验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爱地那非组和爱地那非a晶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地那非组和爱地那非a晶型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旋转圈数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73]
各组旋转圈数、水迷宫实验比较(x
±
s,n=10)
[0074][0075][0076]
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是慢性退行性疾病,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优选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缓释片、缓释微丸等等。优选片剂、颗粒剂、胶囊。
[0077]
含有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的胶囊
[0078]
处方: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 60克,淀粉50克,乳糖40克,蔗糖10克,微晶纤维素35克,10%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适量,硬脂酸镁1克,制成1000粒。
[0079]
工艺: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及辅料过8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用16目筛制成适宜的颗粒,65℃干燥,14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测颗粒含量,计算装量,装入胶囊即可。
[0080]
含有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的片剂
[0081]
处方: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 70克,微晶纤维素5克,乳糖140克,10克peg-4000,硬
脂酸镁1克,14克聚维酮k3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0克,蒸馏水适量,制成1000片。
[0082]
工艺:peg-4000与枸橼酸爱地那非晶型a共同粉碎,过80目筛,与其它物料混匀后用蒸馏水制软材,16目筛制颗粒,置干燥箱中于40-45℃干燥,16目筛整粒,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匀,压片。
[0083]
药物组合物中含有枸橼酸爱地那非的量按单元剂型含50-70


[0084]
本发明提供了枸橼酸爱地那非化合物作为药用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的应用,枸橼酸爱地那非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85]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部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