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9741发布日期:2021-12-22 15:0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


背景技术:

2.当前肛瘘或者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因肛周皮下组织存在较大空隙,为促愈合临床常采用光滑硬物进行局部加压达到促进伤口库愈合的目的,使用较为不便,且不同病人的患处不同,伤口情况也不同,采用光滑硬物无法完全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病人,缺乏专用的促愈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充气块和充气单元,其中:
6.所述坐垫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置腔;
7.多个所述充气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8.每个所述充气块与一个充气单元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单元为充气块供气或排气,所述充气单元卡接在所述坐垫本体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中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隔板栏,所述隔板栏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为多个分隔仓,每个所述分隔仓内设置适配分隔仓形状的充气块,所述分隔仓的侧壁或底部上开设有让导气管通过的第一通孔。
10.可选地,所述隔板栏呈星形放射状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为多个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分隔仓。
11.可选地,所述分隔仓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扇形或梯形。
12.可选地,所述坐垫本体上开设有形状与充气单元适配用于放置所述充气单元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开口处设置有将所述充气单元卡合在第二容置腔内的卡接凸起。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壁上开设有让导气管通过的第二通孔。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的侧壁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凹口。
16.可选地,所述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还包括:放置在坐垫本体上的辅助垫,所述辅助垫包括:防水层以及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吸水层。
17.可选地,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温控单元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坐垫中心以肛门处为中心设置放射状可选择性调节的充气块,根据患者伤口位置可选择性充气相应的充气块,根据伤口大小可调整充气量以控制充气块的大小,利用患者身体重力,坐在坐垫上可达到选择性加压肛周伤口的目的,同时,坐垫边侧有充气单元,方便患者自己操作,便于患者加压伤口时调整充气量保持身体
平衡,减少不适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坐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容置腔与充气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块、充气单元通过导气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辅助垫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辅助垫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

2、6所示,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包括坐垫本体1、充气块2和充气单元3,其中:
31.所述坐垫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1;
32.多个所述充气块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
33.每个所述充气块2与一个充气单元3通过导气管4连接,所述充气单元3为充气块2供气或排气,所述充气单元3卡接在所述坐垫本体1上。
34.如图1、3、4所示,所述第一容置腔11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1中部,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设置有隔板栏11a,所述隔板栏11a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1分隔为多个分隔仓11b,每个所述分隔仓11b内设置适配分隔仓11b形状的充气块2。所述分隔仓11b的侧壁或底部上开设有让导气管4通过的第一通孔11c。所述充气块2可以为充气垫。
35.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隔板栏11a呈星形放射状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1分隔为多个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分隔仓11b,所述分隔仓11b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扇形或梯形等。
36.如图3、5所示,所述坐垫本体1上开设有形状与充气单元3适配用于放置所述充气单元3的第二容置腔12,所述第二容置腔12开口处设置有将所述充气单元3卡合在第二容置腔12内的卡接凸起12a,所述第二容置腔12内壁上开设有让导气管4通过的第二通孔12b。所述导气管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c和第二通孔12b将充气块2与充气单元3连接,当所述充气单元3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2内时,卡接凸起12a将所述充气单元3抵顶并限制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2内实现简易固定,防止所述充气单元3脱落;在取出充气单元3时,充气单元3收到外力发生形变从卡接凸起12a之间脱出。
37.如图3、5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12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1的侧壁上,在不影
响坐垫本体1使用的情况下,方便于患者取用充气单元3调整充气块2。
38.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处设置有凹口12c,在取出充气单元3时,可增大手指与充气单元3的接触面积,方便患者将充气单元3从第二容置腔12内取出。
39.如图1、2、6、7所示,所述充气单元3为手握式充气球,通过手捏即可对充气块2进行充气,调节对应充气块2的高度,手握式充气球带有排气阀,也可以将充气块2内的气体排出,通过充气单元3可以灵活调整充气块2的充气和排气,从而适应患者的伤口情况。
40.实施例二:
41.如图8

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还包括:放置在坐垫本体1上的辅助垫5,所述辅助垫5可以为由具有渗透性无纺布组成的药垫,所述辅助垫5包括:防水层51以及设置在防水层51上的吸水层52,辅助垫5表面的吸水层52,可吸收外用药液用于促伤口愈合。所述防水层51可采用常见防水材料制成,例如tpu。所述吸水层52可采用常见吸水材料制成,例如无纺布。所述辅助垫5表面的吸水层52,可吸收外用药液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42.优选的,所述防水层51内设置有加热丝51a,所述加热丝51a与温控单元连接,所述温控单元通过电源线获取外部电源用于控制加热丝51a加热,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温度。
4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坐垫中心以肛门处为中心设置放射状可选择性调节的充气块,根据患者伤口位置可选择性充气相应的充气块,根据伤口大小可调整充气量以控制充气块的大小,利用患者身体重力,坐在坐垫上可达到选择性加压肛周伤口的目的,同时,坐垫边侧有充气单元,方便患者自己操作,便于患者加压伤口时调整充气量保持身体平衡,减少不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本体(1)、充气块(2)和充气单元(3),其中:所述坐垫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1);多个所述充气块(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每个所述充气块(2)与一个充气单元(3)通过导气管(4)连接,所述充气单元(3)为充气块(2)供气或排气,所述充气单元(3)卡接在所述坐垫本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1)中部,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设置有隔板栏(11a),所述隔板栏(11a)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1)分隔为多个分隔仓(11b),每个所述分隔仓(11b)内设置适配分隔仓(11b)形状的充气块(2),所述分隔仓(11b)的侧壁或底部上开设有让导气管(4)通过的第一通孔(11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栏(11a)呈星形放射状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1)分隔为多个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分隔仓(11b)。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仓(11b)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扇形或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1)上开设有形状与充气单元(3)适配用于放置所述充气单元(3)的第二容置腔(12),所述第二容置腔(12)开口处设置有将所述充气单元(3)卡合在第二容置腔(12)内的卡接凸起(12a),所述第二容置腔(12)内壁上开设有让导气管(4)通过的第二通孔(12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2)设置在所述坐垫本体(1)的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2)的开口处设置有凹口(12c)。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还包括:放置在坐垫本体(1)上的辅助垫(5),所述辅助垫(5)包括:防水层(51)以及设置在防水层(51)上的吸水层(5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1)内设置有加热丝(51a),所述加热丝(51a)与温控单元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肛周手术后加压促愈坐垫,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用于解决患者肛周手术后缺乏有效的促愈设备的问题,促愈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坐垫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充气块,多个充气块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充气单元,每个充气块与一个充气单元通过导气管连接,充气单元为充气块供气或排气,充气单元卡接在坐垫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坐垫中心以肛门处为中心设置放射状可选择性调节的充气块,根据患者伤口位置可选择性充气相应的充气块,根据伤口大小可调整充气量以控制充气块的大小,利用患者身体重力,坐在坐垫上可达到选择性加压肛周伤口的目的,坐垫边侧有充气单元,便于患者加压伤口时调整充气量保持身体平衡,减少不适感。感。感。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林 魏志军 赵向东 杜明国 黄伟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08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