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3502发布日期:2021-10-09 09:4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心内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


背景技术:

2.在临床上心内科的住院病人通常是躺在病床上进行治疗和看护。心内科病人做完手术后,从手术床上转移到普通病床上时有诸多不便,比如直接抬病人容易扯到伤口,有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损伤。
3.因此,发明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以解决现有心内科病人做完手术后,从现有手术床上转移到现有病床上时有诸多不便的问题。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包括床腿,所述床腿上端支撑连接有第一床板,该第一床板上方通过连接组件支撑连接有第二床板;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锥形轴、锥形孔、支撑板、缓冲弹簧和垫块,所述第一固定套固定连接于第一床板上端面,该第一固定套至少设有四个,且分别布置在第一床板的四个角部,所述第二固定套对应第一固定套固定设置于第二床板的下端面,该第一固定套与第二固定套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内部垂直向上延伸设有锥形轴,所述第二固定套内部开设有锥形孔,且锥形孔与锥形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外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且第二固定套外部套设有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床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该支撑板上端面均布设有垫块。心内科病人做完手术后,转移病人时直接将手术床的第二床板抬起,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到病床的第一床板之上;支撑板和缓冲弹簧用于缓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5.所述第二床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挡板,该挡板一端铰接于第二床板的一端,该挡板的另一端设有拨动齿,且通过拨动齿啮合连接在驱动机构上。
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拨动齿轮、转轴和转盘,所述拨动齿轮与拨动齿啮合连接,该拨动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该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床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拨动齿轮内侧围绕转轴均布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床板上对应定位孔设有定位轴,该定位轴与定位孔配合连接。医护人员通过单手拨动转盘调节挡板的高度,然后将转盘向内侧推动,使挡板的高度固定。
7.所述第二床板的两侧均设有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其中,第一板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床板上,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平行设置,且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上端通过第三板件连接,下端通过第四板件连接。防护结构将挡板和驱动机构的活动空间限制在固定范围内,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8.所述转盘外围开设有防滑纹。
9.所述拨动齿轮位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心内科病人做完手术后,转移病人时直接将手术床的第二床板抬起,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到病床的第一床板之上;支撑板和缓冲弹簧用于缓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12.2.病人通过单手拨动转盘调节挡板的高度,然后将转盘向内侧推动,使挡板的高度固定,操作便捷,在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不在时也可自行操作,且病人不用下床,躺着就可以完成,对于身体不便活动的病人尤其适用。
13.3.防护结构将挡板和驱动机构的活动空间限制在固定范围内,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动机构的放大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轴和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19.图中:
[0020]1‑
床腿,2

第一床板,3

连接组件,31

第一固定套,32

第二固定套,33
‑ꢀ
锥形轴,34

锥形孔,35

支撑板,36

缓冲弹簧,37

垫块,4

第二床板,41

定位轴,5

挡板,51

拨动齿,6

驱动机构,61

拨动齿轮,611

定位孔,62

转轴, 63

转盘,7

防护结构,71

第一板件,72

第二板件,73

第三板件,74

第四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2]
实施例:
[0023]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病人用医护床,包括床腿1,所述床腿1上端支撑连接有第一床板2,该第一床板2上方通过连接组件3支撑连接有第二床板4;其中,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套31、第二固定套32、锥形轴33、锥形孔 34、支撑板35、缓冲弹簧36和垫块37,所述第一固定套31固定连接于第一床板2上端面,该第一固定套31至少设有四个,且分别布置在第一床板2的四个角部,所述第二固定套32对应第一固定套31固定设置于第二床板4的下端面,该第一固定套31与第二固定套3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31内部垂直向上延伸设有锥形轴33,所述第二固定套32内部开设有锥形孔34,且锥形孔34与锥形轴3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32外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5,且第二固定套32外部套设有缓冲弹簧36,该缓冲弹簧36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床板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5上,该支撑板35上端面均布设有垫块37。第一床板2与第二床板4可拆卸式连接,心内科病人在普通病房转移至手术室时,将第二床板4相对于第一床板2拆分,直接将第二床板4支撑着病人搬到手术室。心内科病人完成手术后,再将第二床板4搬到病房,整个过程中病人可避免活动,进而,避免直接拖动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将第二床板4落入第一床板2时,首先通过锥形轴33与锥形孔34配合,便于找准位置,然后,随着锥形轴33向锥形孔34内深入,第一固定套
31和第二固定套32逐渐卡合在一起,且支撑板35抵触在第一固定套31上端面,进而,利用缓冲弹簧36实现缓冲作用,避免第二床板4与第一床板2结合过程中发生较大的震动,减小病人的不适感和可能带来的损伤。
[0025]
所述第二床板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挡板5,该挡板5一端铰接于第二床板4的一端,该挡板5的另一端设有拨动齿51,且通过拨动齿51啮合连接在驱动机构6上。挡板采用扇形板,较窄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床板4的床尾的两侧,较宽的一端位于第二床板4的床头的两侧,且与驱动机构6结合。通过驱动机构6拨动挡板5摆动,使挡板5绕铰接处旋转,进而,能够利用挡板5实现对于病人的防护,避免从病床上意外跌落。
[0026]
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拨动齿轮61、转轴62和转盘63,所述拨动齿轮61与拨动齿51啮合连接,该拨动齿轮61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2,该转轴6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床板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63;所述拨动齿轮61内侧围绕转轴62均布开设有多个定位孔611,所述第二床板4上对应定位孔611设有定位轴41,该定位轴41与定位孔611配合连接。对于驱动机构6的使用: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拨动转盘63旋转,通过转轴62带动拨动齿轮61旋转,利用拨动齿轮61与拨动齿51的啮合,进而,带动挡板5摆动,当升高到一定高度后,使转盘63向靠近第二床板4的方向内收,使定位轴41与定位孔611卡在一起,从而,避免拨动齿轮61在对转盘63放手后发生摆动,进而,能够实现对于挡板5的定位功能。
[0027]
所述第二床板4的两侧均设有防护结构7,该防护结构7包括第一板件71、第二板件72、第三板件73和第四板件74,所述第一板件71与第二板件72分别位于挡板5的两侧,其中,第一板件71固定连接于第二床板4上,第二板件 72与第一板件71平行设置,且第一板件71与第二板件72的上端通过第三板件 73连接,下端通过第四板件74连接。第一板件71和第二板件72将拨动齿51 进行包围,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医务人员或病人发生碰伤事故,而第三板件73 和第四板件74对于拨动齿51上下均实现限位,即,使挡板5的摆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且避免拨动齿轮61与拨动齿51造成脱离。
[0028]
所述转盘63外围开设有防滑纹。有利于增加人手与转盘63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提高对于转盘63的拨动力度,避免发生打滑。
[0029]
所述拨动齿轮61位于第一板件71与第二板件72之间。在拨动转盘63外移时,避免拨动齿轮61与拨动齿51发生横向脱离。
[0030]
工作原理
[0031]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床板2与第二床板4可拆卸式连接,心内科病人在普通病房转移至手术室时,将第二床板4相对于第一床板2拆分,直接将第二床板4支撑着病人搬到手术室。心内科病人完成手术后,再将第二床板4搬到病房,整个过程中病人可避免活动,进而,避免直接拖动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将第二床板4落入第一床板2时,首先通过锥形轴33与锥形孔34配合,便于找准位置,然后,随着锥形轴33向锥形孔34内深入,第一固定套31和第二固定套32逐渐卡合在一起,且支撑板35抵触在第一固定套31上端面,进而,利用缓冲弹簧36实现缓冲作用,避免第二床板4与第一床板2结合过程中发生较大的震动,减小病人的不适感和可能带来的损伤。
[0032]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