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0943发布日期:2021-12-04 11:4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医疗保健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


背景技术:

2.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3.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或通过针体传热至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广泛用于中医所属的脏腑病和经络病,尤其对临床常见的颈肩腰背腿痛以及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的疾患具有显著的疗效。但现有的灸条固定装置不能灵活调整位置,且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灸条燃烧变短使灸条距离人体的皮肤越来越远,影响治疗效果,人工调整将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
4.专利文献cn203885837u公开了一种悬灸仪,包括金属材质制成的悬灸仪本体,所述悬灸仪本体由灸头、灸臂、托板、灸架及底座组成,所述灸头的底部开设有与灸臂连接的通孔,所述托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灸臂通过连接孔活动连接到托板上,所述灸架为具有可升降的伸缩杆,灸架的一端连接到托板上,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但该设计仍然存在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灸条燃烧变短使灸条距离人体的皮肤越来越远、影响治疗效果的缺陷,需要人工不断调整,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包括可调支撑组件、悬灸支撑体、安装筒、发条以及隔离组件;
7.所述可调支撑组件包括轴向调节组件以及径向调节组件,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一端安装在轴向调节组件上,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高度,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
8.所述悬灸支撑体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连杆上,所述悬灸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防转杆,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上且在外力的驱使下能够相对于所述悬灸支撑体转动,所述安装筒转动时能够沿所述悬灸支撑体的径向方向运动,所述安装筒的另一端用于安装艾条;
9.所述发条的中心端套装在所述防转杆上,所述发条的周向端连接所述安装筒的内壁;
10.所述隔离组件安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上。
11.优选例,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网以及隔离网支架;
12.所述隔离网安装在所述隔离网支架的底端,所述隔离网支架的顶端的内圈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弹性支脚,所述隔离网支架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脚弹性安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周向上所具有的卡槽内。
13.优选例,所述隔离网与所述艾条之间设置有间隙。
14.优选例,所述安装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悬灸支撑体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筒和所述悬灸支撑体螺纹连接。
15.优选例,所述安装筒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支脚,所述艾条安装在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性支脚弹性夹持。
16.优选例,所述轴向调节组件包括可移动底座、第二连杆以及第一调节器;
17.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径向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可移动底座的顶端并通过第一调节器固定;
18.所述第一调节器上设置有调节旋钮,当调节调节旋钮时,能够在可调状态与紧固状态之间切换,在可调状态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连杆的高度能够实现对所述径向调节组件高度的调整。
19.优选例,所述径向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连杆以及第二调节器;
20.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轴向调节组件所具有的第二连杆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的内部;
21.所述第二调节器套装在第三连杆并通过旋拧所述第二调节器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杆伸入到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
22.优选例,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螺栓以及旋转支撑台;
23.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栓固定,所述旋转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连杆。
24.优选例,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法兰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悬灸支撑体。
25.优选例,所述发条的厚度小于防转杆的长度且所述发条的厚度与防转杆长度的比例能够根据所述艾条的长度进行设计。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向调节组件和径向调节组件能够方便的将艾条调节到病人合适的位置,且通过悬灸支撑体、安装筒和发条的配合能够保证艾条离人体的皮肤的距离始终不变或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变化,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治疗过程中经常调节艾条固定装置的缺陷,安装和使用方便,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劳动量。
28.2、本实用新型在艾条燃烧过程中,随着安装筒绕悬灸支撑体的转动下移,发条跟随安装筒一起向下运动,此时发条沿防转杆滑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发条的厚度小于防转杆的长度,且本实用新型中发条的厚度与防转杆长度的比例能够根据所述艾条的长度进行设计,结构灵活,实用性强。
29.3、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支撑组件能够实现艾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调节,实用性强。
30.4、本实用新型中艾条、隔离网支架的安装都通过弹性支脚支撑,安装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3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悬灸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防转杆与发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隔离网支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36.图5为一个优选例中第一弹性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第二弹性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示出:
39.悬灸支撑体1
ꢀꢀꢀꢀꢀꢀꢀꢀꢀꢀ
隔离网8
ꢀꢀꢀꢀꢀꢀꢀꢀꢀꢀꢀꢀꢀꢀꢀ
调节旋钮15
40.安装筒2
ꢀꢀꢀꢀꢀꢀꢀꢀꢀꢀꢀꢀꢀꢀ
隔离网支架9
ꢀꢀꢀꢀꢀꢀꢀꢀꢀꢀꢀ
第三连杆16
41.发条3
ꢀꢀꢀꢀꢀꢀꢀꢀꢀꢀꢀꢀꢀꢀꢀꢀ
第一弹性支脚10
ꢀꢀꢀꢀꢀꢀꢀꢀ
第二调节器17
42.第一连杆4
ꢀꢀꢀꢀꢀꢀꢀꢀꢀꢀꢀꢀ
第二弹性支脚11
ꢀꢀꢀꢀꢀꢀꢀꢀ
调节螺栓18
43.防转杆5
ꢀꢀꢀꢀꢀꢀꢀꢀꢀꢀꢀꢀꢀꢀ
可移动底座12
ꢀꢀꢀꢀꢀꢀꢀꢀꢀꢀ
旋转支撑台19
44.艾条6
ꢀꢀꢀꢀꢀꢀꢀꢀꢀꢀꢀꢀꢀꢀꢀꢀ
第二连杆13
ꢀꢀꢀꢀꢀꢀꢀꢀꢀꢀꢀꢀ
限位阻挡台20
45.容纳空间7
ꢀꢀꢀꢀꢀꢀꢀꢀꢀꢀꢀꢀ
第一调节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可调控网式悬灸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可调支撑组件、悬灸支撑体1、安装筒2、发条3以及隔离组件;所述可调支撑组件包括轴向调节组件以及径向调节组件,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一端安装在轴向调节组件上,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高度,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4;所述悬灸支撑体1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连杆4上,所述悬灸支撑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防转杆5,所述安装筒2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1上且在外力的驱使下能够相对于所述悬灸支撑体1转动,所述安装筒2转动时能够沿所述悬灸支撑体1的径向方向运动,所述安装筒2的另一端用于安装艾条6,所述发条3的中心端套装在所述防转杆5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防转杆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发条3的中心端也为长方体的筒状结构,所述发条3的中心端会受到防转杆5的限位,所述发条3的周向端连接所述安装筒2的内壁;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安装筒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悬灸支撑体1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筒2和所述悬灸支撑体1螺纹连接。
48.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防转杆5的下端还安装有限位阻挡台20,用于防止发条3从防转杆5上脱落,同时发条3的厚度小于防转杆5的长度,所述发条3的厚度与防转杆5长度的比例能够根据所述艾条6的长度进行设计,使得当所述安装筒2绕悬灸支撑体1转动时,所述发条3能够沿防转杆5的轴向方向滑动。
49.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隔离组件安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1上,所述隔离组件与所述悬灸支撑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7,所述安装筒2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7中。
50.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网8以及隔离网支架9,所述隔离网8安装在所述隔离网支架9的底端,所述隔离网支架9的顶端的内圈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弹性支脚10,如图4所示,所述隔离网支架9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脚10弹性安装在所述悬灸支撑体1周向上所具有的卡槽内,在具体设计时,第一弹性支脚10的位置和卡槽匹配设计,所述第一弹性支脚10优选采用带有刚性的金属弯曲形成的弹性结构,如图5所示。
51.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隔离网8用于阻挡艾条6燃烧掉落的固体颗粒,隔离网8与所述艾条6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一方面,艾条6燃烧后的烟气可以通过隔离网8到达人体皮肤的表面,同时隔离网8能够阻挡艾条6燃烧后的热灰掉落在人体的皮肤上。
52.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筒2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支脚11,所述艾条6安装在所述安装筒2的内部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性支脚11弹性夹持,第二弹性支脚11的结构可以采用与第一弹性支脚10相同的结构,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实现弹性夹持的结构,已达到方便安装灸条6的效果。
53.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轴向调节组件包括可移动底座12、第二连杆13以及第一调节器14;所述第二连杆13的顶端与所述径向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3的底端连接所述可移动底座12的顶端并通过第一调节器14固定;所述第一调节器14上设置有调节旋钮15,当调节调节旋钮15时,能够在可调状态与紧固状态之间切换,在可调状态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连杆13的高度能够实现对所述径向调节组件高度的调整,第二连杆13的一端能够伸入到可移动底座12的内部并通过调节旋钮15可以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4.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径向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连杆16以及第二调节器17;所述第三连杆16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轴向调节组件所具有的第二连杆13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三连杆16的另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调节器17套装在第三连杆16并通过旋拧所述第二调节器17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杆4伸入到所述第三连杆16的长度,进而能够调节悬灸支撑体1与第二连杆13的水平距离。
55.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二连杆13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螺栓18以及旋转支撑台19;所述第三连杆16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杆4上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栓18固定,所述旋转支撑台19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连杆16,当松开调节螺栓18时,所述第三连杆16能够绕第二连杆13自由转动,进而能够自由调节悬灸支撑体1的空间位置。
56.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悬灸支撑体1与所述第一连杆4采用可拆卸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杆4的底端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悬灸支撑体1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孔,悬灸支撑体1能够旋拧在所述第一连杆4上,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悬灸支撑体1还可以通过法兰与所述悬灸支撑体1连接。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58.在具体使用时,将艾条6夹持在安装筒2上,转动安装筒2使发条3上紧,此时点燃艾条6,将隔离网支架9安装在悬灸支撑体1上,通过旋转调节旋钮15将第二连杆13的顶端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再通过第二调节器17将第一连杆4调节到合适的伸出长度,使隔离网8距离人体合适的高度,此时在发条3弹力的作用下安装筒2在悬灸支撑体1上转动且所述安装筒2相对于悬灸支撑体1向下运动,随着艾条6的燃烧变短和安装筒2的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使艾
条6与隔离网8之间的间隙始终在一个范围内且变化很小,有效保证了艾条6与人体皮肤的距离,保证了艾条6对人体的灸疗效果。
5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