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2707发布日期:2021-12-15 07: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


背景技术:

2.医用电子内窥镜,简称为电子胃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它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ccd就象一台微型摄像机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显示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比普通光导纤维内镜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但是,现有的电子胃镜消化道诊疗过程中静脉和动脉血管无法有效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消化道诊疗过程中静脉和动脉血管无法有效区分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包括:红外血管成像胃镜、显示器和主机,以及集成安装在主机上的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cpu、光源和图像处理器;
5.红外血管成像胃镜,设有胃镜钳道、水气通道和用于传导近红外光的导光光纤,红外血管成像胃镜的前端集成安装有感光元件和投影镜头;
6.cpu分别与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和光源信号连接,用于在cpu接收到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输入的红外显影指令后,控制光源发出近红外光;
7.导光光纤与光源连接,用于将光源发出的近红外光传到至消化道黏膜层上;
8.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器、投影镜头及显示器依次信号连接,用于获得消化道黏膜层上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并将血管分布图像信号传输至显示器进行显示。
9.进一步提供了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器、投影镜头及显示器依次信号连接的方式:在感光元件接收消化道黏膜层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后,将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传输至图像处理器,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经图像处理处理分析后获得血管的轮廓信息,并将血管的轮廓信息传输至投影镜头,投影镜头将血管的轮廓信息投影至消化道粘膜层上以获得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被感光元件接收并传输至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接收并处理后发送至显示器上显示。
10.进一步的,感光元件为ccd镜头或cmos镜头中的任意一种。
11.进一步提供了红外血管成像胃镜结构,红外血管成像胃镜包括软质管体,胃镜钳道、水气通道和导光通道分别设置在软质管体内且胃镜钳道的前端、水气通道的前端和导光通道的前端沿软质管体向前延伸至软质管体的前端,导光光纤穿设在导光通道内,感光元件和投影镜头集成安装在软质管体的前端。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将红外血管成像投影功能集中在消化道胃镜系统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胃镜成像技术,不改变医生的使用习惯,而
且增加了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感光元件、导光光纤及投影镜头直接集成安装在红外血管成像胃镜前端,省去手术过程拆卸和安装,使用方便,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血管成像胃镜系统;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血管成像胃镜的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附图标记为:1.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1.感光元件,12.胃镜钳道,13.导光光纤,14.投影镜头,15.水气通道,16.软质管体,2.主机,21.图像处理器,22.cpu,23.光源,3.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包括: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显示器3和主机2,以及集成安装在主机2上的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cpu22、光源23和图像处理器21。
18.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设有胃镜钳道12、水气通道15和用于传导近红外光的导光光纤13,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的前端集成安装有感光元件11和投影镜头14。具体的,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包括软质管体16,胃镜钳道12、水气通道15和导光通道分别设置在软质管体16内且胃镜钳道12的前端、水气通道15的前端和导光通道的前端沿软质管体16向前延伸至软质管体16的前端,导光光纤13穿设在导光通道内,感光元件11和投影镜头14集成安装在软质管体16的前端。感光元件11可以为ccd镜头或cmos镜头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选用ccd镜头。
19.cpu22分别与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和光源23信号连接,在临床使用时,通过主机2的操作界面在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中输入近红外显影指令,cpu22接收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输入的红外显影指令,并传达给光源23,进而控制光源23发出近红外光。
20.导光光纤13与光源23连接,光源23发出的近红外光通过导光光纤13传导至消化道黏膜层上,利用血管中的血液的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强于其他组织的原理,通过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前端的感光元件11接收反射的红外光。
21.感光元件11、图像处理器21、投影镜头14及显示器3依次信号连接,用于获得消化道黏膜层上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并将血管分布图像信号传输至显示器3进行显示。具体的,感光元件11接收消化道黏膜层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后,将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传输至图像处理器21,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经图像处理器21处理分析后获得血管的轮廓信息,并将血管的轮廓信息传输至投影镜头14,投影镜头14将血管的轮廓信息投影至消化道粘膜层上以获得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被感光元件11接收并经由感光元件11传输至图像处理器21,图像处理器21接收并处理后发送至显示器3上显示,从而达到在消化道胃镜诊疗过程中能够通过显示器3直观的分辨动脉和静脉血管
的效果。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主机(2)和显示器(3),以及集成安装在主机(2)上的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cpu(22)、光源(23)和图像处理器(21);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设有胃镜钳道(12)、水气通道(15)和用于传导近红外光的导光光纤(13),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的前端集成安装有感光元件(11)和投影镜头(14);cpu(22)分别与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和光源(23)信号连接,用于在cpu(22)接收到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输入的红外显影指令后,控制光源(23)发出近红外光;导光光纤(13)与光源(23)连接,用于将光源(23)发出的近红外光传到至消化道黏膜层上;感光元件(11)、图像处理器(21)、投影镜头(14)及显示器(3)之间依次信号连接,用于获得消化道黏膜层上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并将血管分布图像信号传输至显示器(3)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光元件(11)、图像处理器(21)、投影镜头(14)及显示器(3)依次信号连接,用于在感光元件(11)接收消化道黏膜层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后,将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传输至图像处理器(21),反射的近红外光图像信息经图像处理器(21)处理分析后获得血管的轮廓信息,并将血管的轮廓信息传输至投影镜头(14),投影镜头(14)将血管的轮廓信息投影至消化道粘膜层上以获得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还原的血管分布图像信号被感光元件(11)接收并传输至图像处理器(21),图像处理器(21)接收并处理后发送至显示器(3)上显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光元件(11)为ccd镜头或cmos镜头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血管成像胃镜(1)包括软质管体(16),胃镜钳道(12)、水气通道(15)和导光通道分别设置在软质管体(16)内且胃镜钳道(12)的前端、水气通道(15)的前端和导光通道的前端沿软质管体(16)向前延伸至软质管体(16)的前端,导光光纤(13)穿设在导光通道内,感光元件(11)和投影镜头(14)集成安装在软质管体(16)的前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血管成像电子胃镜系统,包括:红外血管成像胃镜、显示器和主机,及集成安装于主机的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CPU、光源和图像处理器;红外血管成像胃镜设有胃镜钳道、水气通道和与光源连接且用于将近红外光传导至消化道黏膜层上的导光光纤,红外血管成像胃镜前端集成安装感光元件和投影镜头;CPU分别与红外显影指令输入模块和光源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光源发出近红外光;CPU分别与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器、投影镜头及显示器信号连接,用于获得血管分布图像信号,并将血管分布图像信号传输至显示器。本装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胃镜成像技术,在不改变医生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增加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惯的情况下增加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惯的情况下增加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涛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