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2930发布日期:2021-10-27 17:5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老龄化,因交通事故和老年脆性骨折的发生率每年都呈增长趋势。骨折的病人大多数需要卧床,且卧床时间长,而卧床期间,骨折病人存在压疮和肺部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会对病人带来生命危险。现有的护理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气垫只有单纯的充气功能,患者在翻身、大小便时不仅需要完全依靠护理人员,而且,完成翻身或使用便器都非常痛苦,传统气垫,在针对骨科患者,其需要排泄或翻身时,非常费劲,同时会增加患者痛苦和再次损伤,患者往往会采用减少进食和饮水来减少排便次数,且功能单一,不能帮助患者实现卧床康复功能锻炼。
3.基于以上,本研究旨在解决如何缓解骨折病人卧床期间翻身时疼痛、使用卧床便器疼痛、卧床腰肌疲劳的问题,且如何实现卧床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功能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传统气垫存在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在实现翻身和方便排泄的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感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对呼吸功能和手部肌肉进行锻炼,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包括: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放气口;所述气垫本体包括相分隔的若干区域,所述相分隔的若干区域之间设置有进气控制机构;所述进气口和放气口设置在所述气垫本体的不同区域上;还包括置于所述气垫本体外侧的自动程控装置,所述自动程控装置与所述进气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气控制机构的启闭;所述自动程控装置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用于向所述气垫本体内充气;所述气泵进行充气时或充满气时,通过控制不同所述进气控制机构、以及所述放气口的启闭状态,来实现不同区域的充气与否。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气垫本体包括呈“田”字型分布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位于所述气垫本体的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位于所述气垫本体的下半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面积占所述气垫本体的2/3或以上。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置有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放气口设置有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气囊和
第四气囊的侧边。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程控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用于启动所述自动程控装置;定时装置,可以定时开启所述充气泵,及定时开启指定的若干所述进气控制机构;气囊分区控制按键,用于控制不同区域的进气控制机构的启闭。
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控制机构为电控单向阀。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还包括支撑气垫,所述支撑气垫可安装在所述气垫本体的上端面,用于为使用者的腰部提供支撑,所述支撑气垫上设置有进气接口和放气口,所述进气接口内设置有单向阀。
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接口包括打气接口和嘴部吹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单向阀之间设置有除湿过滤层。
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气垫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层,所述支撑气垫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层的温度调节按钮。加热层通过温度调节按钮控制电流大小,电流通过电阻丝发烫使得支撑气垫的温度发生变化。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气垫本体上设置四处气囊,并通过自动程控装置对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管理达到翻身和方便排泄的效果,设置有可调温度的支撑气垫增加患者舒适度,对支撑气垫上设置嘴部吹气接口和打气接口起到锻炼的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在实现翻身和方便排泄的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感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对呼吸功能和手部肌肉进行锻炼,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身状态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泄状态立体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俯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各气囊内部之间的进气控制机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气垫内部结构。
23.图中,1.第一气囊,2. 第二气囊,3. 第三气囊,4. 第四气囊,5.支撑气垫,6.温度调节按钮,7.单向阀,8.除湿过滤层,9.嘴部吹气接口,10.打气接口,11.自动程孔装置,111.气泵,112.定时装置,113.电源开关,114.气囊分区控制按键,12.放气口,13.进气口,14.电控单向阀.15.加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图1

6所示,一种带有康复锻炼功能的防压疮舒适型气垫,包括: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3和放气口12;所述气垫本体包括相分隔的若干区域,具体的是,所述气垫本体包括了形状为“田”字的四处气囊,分别为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第三气囊3、第四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1和所述第二气囊2位于所述气垫本体的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第三气囊3和所述第四气囊4位于所述气垫本体的下半部分的左右两侧位置,为了满足人体的比例情况,所述第一气囊1和所述第二气囊2占据所述气垫本体的2/3面积
以上,此部分为人体腰部位置至头顶的放置位置,剩下的1/3部分仅用于支撑臀部及部分大腿位置。在第一气囊1与第三气囊3之间、第二气囊2与第四气囊4之间,设置有电控单向阀14;所述进气口13和放气口12设置在所述气垫本体的不同区域上;还包括置于所述气垫本体外侧的自动程控装置11,所述自动程控装置11与所述电控单向阀14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控单向阀14的启闭;所述自动程控装置11还包括气泵111,所述气泵111与所述进气口13相连接,用于向所述气垫本体内充气;所述气泵111进行充气时或充满气时,通过控制不同所述进电控单向阀14、以及所述放气口12的启闭状态,来实现不同区域的充气与否。
25.所述进气口13和所述放气口12在所述气垫本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处,其中所述进气口13位于所述第一气囊1和所述第二气囊2的顶部位置,所述放气口12位于所述第三气囊3和所述第四气囊4的底部位置,所述放气口12设置为手动控制放气,可为多种方式,优选的方式为在所述放气口12处设置有橡胶塞,通过将所述橡胶塞塞入或拔出所述放气口12使所述橡胶塞与所述放气口12紧密连接或分离。
26.为了使患者平躺的时候更加舒服,在所述气垫本体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气垫5,所述支撑气垫5位于所述第一气囊1和所述第二气囊2的最下端中间位置处,贴合与患者的腰部位置,上下侧的表面为弧度形状。在所述支撑气垫5的右端面设置两处进气接口和放气口12,在所述进气接口中设置有单向阀7,第一处所述进气接口为嘴部吹气接口9,这样设置是为了可以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第二处所述进气接口为打气接口10,所述打气接口10配合打气筒按压实现充气目的,锻炼患者的手部肌肉,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
27.为了防止所述支撑气垫5内会导入潮湿的水分,在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单向阀7之间设置除湿过滤层8,将水分隔离在所述支撑气垫5外,避免所述支撑气垫5内滋生细菌或者使所述支撑气垫5发霉。
28.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所述支撑气垫5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15优选为电阻丝,通过在所述支撑气垫5外连接电源加热使电阻丝发烫,达到所述支撑气垫5加热的目的,所述支撑气垫5上还设置有温度调节按钮6,通过控制流过电阻丝的电流量使电阻加热的温度不同,优选的使所述温度调节按钮6控制电阻丝发烫温度在40
°‑
60
°
之间。
29.所述自动程控装置11还包括:电源开关113,用于启动所述自动程控装置11;定时装置112,可以定时开启所述气泵111,及定时开启指定的若干所述电控单向阀14;气囊分区控制按键114,用于控制不同区域的所述单向电控阀14的启闭。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可通过调节所述定时装置112使所述气垫本体上的各个气囊之间进行调节。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初始状态为各个气囊为充盈状态,当患者需要翻身时,控制所述气囊分区控制按键114使所述第一气囊1与所述第三气囊3之间的所述电控单向阀14打开和手动打开所述放气口12达到翻身的效果,另一侧翻身则需要将所述第二气囊2和所述第四气囊4内的气体排出,当患者需要排泄时,保持所述第一气囊1和所述第二气囊2内气体充盈并使所述第三气囊3和所述第四气囊4内通过手动打开所述放气口12使所述第三气囊3和所述第四气囊4内气体排出并设置排泄装置完成排泄。
31.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