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0260发布日期:2021-12-25 00:5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由于久坐给身体造成颈椎病,现在颈椎病也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颈椎是人体脊椎的重要枢纽,一旦颈椎出了问题,后果会非常严重。
3.为了缓解颈椎病给人们带来的不便,颈椎牵引装置能够有效减轻神经、血管和脊椎的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疲劳,因此颈椎牵引装置是市场上常见治疗颈椎病的机械之一。市场上常见的颈椎牵引装置虽然可以与人体的颈椎相适配,但是大多数的充气装置都是手动的,并且颈椎牵引装置的颈托都无法固定,颈托不能很好的与颈椎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性好且采用电动充气方式的颈椎牵引装置,从而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固定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颈套和支架,所述颈套为前端开口的套体结构,所述支架与所述颈套的前端开口两侧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位于上端的托举部和位于下端的支撑部,所述颈套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且相互连通的若干个纵向气柱,还包括弧形固定板和电动充气装置,所述弧形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颈套的后端外侧并与各纵向气柱相抵靠,所述电动充气装置包括电动气泵和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气泵开启/关停的充气开关,所述电动气泵的出气口端通过输气管与其中的一个纵向气柱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内侧粘胶贴附有五个魔术贴勾面,分别设在所述托举部内侧的上端中部、所述托举部内侧的中间两侧和所述支撑部内侧的两侧,其中,所述托举部内侧的上端中部和所述托举部内侧的中间两侧的魔术贴勾面上贴附有第一软垫,所述支撑部内侧两侧的魔术贴勾面上贴附有第二软垫。
8.进一步的,所述托举部外侧的下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魔术贴板,所述魔术贴板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勾面,所述颈套前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板两侧的魔术贴勾面分别与所述颈套前端内侧两端的魔术贴毛面相贴合。
9.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毛面,所述颈套前端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勾面,所述弧形固定板两侧的魔术贴毛面分别与所述颈套前端外侧两端的魔术贴勾面相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包括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动气泵的出气口端,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其中的一个纵向气柱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与所述第二输气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所述
第二输气管的与所述第一输气管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泄气阀和排气口,所述泄气阀和排气口在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时隐藏于所述第一接头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旋扣,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扣槽,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互插接且在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旋扣与所述扣槽的卡配来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充气装置还包括控制盒、电池、电控板、液晶显示屏和充电接口,所述电控板、电池及所述电动气泵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所述电动气泵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控板上,所述液晶显示屏、充电接口及所述充气开关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且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背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伸入所述控制盒内与所述电动气泵的出气口端连接,所述控制盒上还设有供所述电动气泵吸入外部空气的空气入口。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首先,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采用电动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充气时,只需按压电动充气装置上的充气开关即可,因此充气操作非常方便,轻松省力。
16.其次,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还设置了泄气阀和排气口,当使用结束需要排出纵向气柱内的空气时,只需按下泄气阀即可,因此排气操作也非常方便。
17.再者,本实用新型在颈托后端外侧固定有与各纵向气柱相抵靠的弧形固定板,当纵向气柱充满空气时,由于有弧形固定板的限位,所以颈套内侧能与人体颈椎更紧密的贴合,从而提高装置在使用时固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装置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颈套和支架部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颈套的右视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颈套的左视立体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输气管部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充气装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颈套1和支架2,颈套1为前端开口的套体结构,支架2与颈套1的前端开口两侧连接,支架2包括位于上端的托举部21和位于下端的支撑部22,颈套1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且相互连通的若干个纵向气柱12,还包括弧形固定板11 和电动充气装置3,弧形固定板11固定在颈套1的后端外侧并与各纵向气柱相抵靠,电动充气装置3包括电动气泵32和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气泵 32开启/关停的充气开关37,电动气泵32的出气口端36通过输气管4 与其中的一个纵向气柱12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支架2内侧粘胶贴附有五个魔术贴勾面211、212,分别设在托举部21内侧的上端中部、托举部21内侧的中间两侧和支撑部内侧的两侧,其中,托举部21内侧的上端中部和托举部21内侧的中间两侧的魔术贴勾面211上贴附有第一软垫24,支撑部22内侧两侧的魔术贴勾面212上贴附有第二软垫25,第一软垫24用于与人体的下颚线相贴,第二软垫25用于抵靠在人体的胸膛上,第一软垫24和第二软垫25的设置是为了增加支架2与人体相贴时的舒适度。
30.本实施例中,托举部21外侧的下端通过螺丝26固定有魔术贴板23,魔术贴板23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勾面27,颈套1前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毛面13,魔术贴板23两侧的魔术贴勾面27分别与颈套1前端内侧两端的魔术贴毛面13相贴合。当需要让颈套1和支架2围成的口大一些时,魔术贴毛面13可以粘贴在魔术贴板23两侧的魔术贴勾面27靠外侧一些,当需要让颈套1和支架2围成的口小一些时,魔术贴毛面13可以粘贴在魔术贴板23 两侧的魔术贴勾面27靠内侧一些,这样可以方便不同年龄段和体型的人群。
31.本实施例中,弧形固定板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毛面 14,颈套1前端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魔术贴勾面15,弧形固定板11两侧的魔术贴毛面14分别与颈套1前端外侧两端的魔术贴勾面15相贴合,当需要让弧形固定板11与颈套1固定松一些时,弧形固定板11两侧的魔术贴毛面14粘贴在颈套1前端外侧两端的魔术贴勾面15的位置可以靠外侧一些,当需要让固定板11与颈套1 固定紧一些时,弧形固定板11两侧的魔术贴毛面14粘贴在颈套1 前端外侧两端的魔术贴勾面15的位置可以靠里侧一些,以此适应颈脖不同大小的人群。
32.本实施例中,输气管4包括第一输气管41和第二输气管42,第一输气管41的一端连接在电动气泵32的出气口端36,第一输气管41 的另一端与第二输气管42的一端相连,第二输气管42的另一端与其中的一个纵向气柱12连接。
33.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气管41的与第二输气管4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43,第二输气管42的与第一输气管41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接头43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头44,第二接头44上设有泄气阀45和排气口46,泄气阀45和排气口46在第二接头44与第一接头43连接时隐藏于第一接头43内,泄气阀45隐藏于第一接头43 内可以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被不小心误触碰而造成纵向气柱12内的空气泄出来。
34.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43上设有旋扣47,第二接头44上设有扣槽48,第一接头43与第二接头44相互插接且在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旋扣47与扣槽48的卡配来固定。
35.本实施例中,电动充气装置3还包括控制盒31、电池33、电控板 34、液晶显示屏38和充电接口39,电控板34、电池33及电动气泵32 均设置在控制盒31内,电动气泵32通过导线35与电控板34连接,电池33安装在电控板34上,液晶显示屏38、充电接口39及充气开关37 均设置在控制盒31上且与电控板34电性连接,第一输气管41的背离第一接头43的一端伸入控制盒31内与电动气泵32的出气口端36连接,控制盒31上还设有供电动气泵32吸入外部空气的空气入口310。当需要为纵向气柱12填充空气时,按压控制盒31上的开关按钮37,控制盒31内的电动气泵32便开始工作,从空气入口310吸入外部空气形成压力流,并将该压力流经出气口端和输气管4填充进纵向气柱12内,当空气充满时松开开关按钮37。
3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
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