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5308发布日期:2021-12-01 08: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长,老年患者因疾病的原因,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活动能力受限,频繁的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给患者造成不同的伤害甚至死亡,为社会及家庭带来经济等负担。对于一般的病人在进行手术或其它相应的治疗后,由于长时间卧床,故在移动形成的过程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摔落现象,使病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故老年患者及一般的病人在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后,容易因行动不便而发生摔倒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老年患者及一般的病人在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后,容易因行动不便而发生摔倒现象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包括绑带体,所述绑带体的顶端连接有绳体,绳体的顶端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顶端安装有轨道,绑带体包括下绑带,下绑带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连接带,后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背带,下绑带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带。
6.优选的,所述下绑带的两侧结构对称设置,且其的一侧安装有下拉链。
7.优选的,所述背带的一侧安装有上拉链,背带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带体,带体与绳体对应设置。
8.优选的,所述背带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挂钩,挂钩与前连接带对应设置。
9.优选的,所述下绑带的整体形状为三角形结构,背带的整体形状为条形结构,且二者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滑轮,滑轮安装于轨道的内部,且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环。
11.优选的,所述轨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与移动杆对应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绑带体、绳体、移动杆和轨道等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人员从床上起来时,沿着轨道的路线进行移动,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能够避免使用人员发生摔倒现象,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14.2)、在工作中,本装置在不使用时,只需拉开下拉链和上拉链,然后再将前连接带取下即可,操作较为简单,且由于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故能够进行折叠,便于对其进行携带。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绑带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绑带体;2、绳体;3、移动杆;301、滑轮;302、圆环;4、轨道;401、开口;5、下绑带;501、下拉链;6、后连接带;7、背带;701、上拉链;702、带体;703、挂钩;8、前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绑带体1,绑带体1的顶端连接有绳体2,绳体2的顶端连接有移动杆3,移动杆3的顶端安装有轨道4,便于对移动杆3起到支撑的作用,绑带体1包括下绑带5,便于对人的腿部进行固定,下绑带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连接带6,后连接带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背带7,便于对人的背部进行固定,下绑带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带8,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下绑带5的两侧结构对称设置,且其的一侧安装有下拉链501,便于对下绑带5进行拆装。
23.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背带7的一侧安装有上拉链701,背带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带体702,带体702与绳体2对应设置,便于对背带7进行拆装。
24.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背带7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挂钩703,挂钩703与前连接带8对应设置,便于对前连接带8进行安装。
25.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下绑带5的整体形状为三角形结构,背带7的整体形状为条形结构,且二者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能够保证使用人员的舒适性。
26.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移动杆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滑轮301,滑轮301安装于轨道4的内部,且移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环302,能够保证移动杆3进行移动。
27.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轨道4的一侧开设有开口401,开口401与移动杆3对应设置,能够保证移动杆3的运动。
28.工作原理:工作时,将轨道4固定在墙的顶壁上,首先将下拉链501拉开,然后将下绑带5置于使用人员的两腿之间,然后将对应的下拉链501拉上即可,接着将背带7缠绕在使用人员的背部,然后通过上拉链701进行封闭,最后将前连接带8的顶端挂在挂钩703上,接着将带体702与绳体2的底端固定,将绳体2的顶端与移动杆3的底端圆环302固定,即可完成本装置的穿戴,当使用人员从床上起来时,进行行走时,使用人员沿着轨道4的路线移动到哪里,进行必要的正常活动,移动杆3沿着轨道4移动到同样的位置处,能够避免使用人员发生摔倒,能够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本装置在不使用时,只需拉开下拉链501和上拉链701,然后再将前连接带8取下即可,操作较为简单,且由于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故能够进行
折叠,便于对其进行携带。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包括绑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体(1)的顶端连接有绳体(2),绳体(2)的顶端连接有移动杆(3),移动杆(3)的顶端安装有轨道(4),绑带体(1)包括下绑带(5),下绑带(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连接带(6),后连接带(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背带(7),下绑带(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绑带(5)的两侧结构对称设置,且其的一侧安装有下拉链(5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7)的一侧安装有上拉链(701),背带(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带体(702),带体(702)与绳体(2)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7)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挂钩(703),挂钩(703)与前连接带(8)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绑带(5)的整体形状为三角形结构,背带(7)的整体形状为条形结构,且二者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滑轮(301),滑轮(301)安装于轨道(4)的内部,且移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环(3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的一侧开设有开口(401),开口(401)与移动杆(3)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病人移动防摔装置,解决了老年活动能力下降的患者及一般的病人在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后,容易因行动不便而发生摔倒现象的问题,其包括绑带体,所述绑带体的顶端连接有绳体,绳体的顶端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顶端安装有轨道,绑带体包括下绑带,下绑带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连接带,后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背带,下绑带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绑带体、绳体、移动杆和轨道等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人员从床上起来时,沿着轨道的路线进行移动,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能够避免使用人员发生摔倒现象,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且操作较为简单,能够进行折叠,便于对其进行携带。便于对其进行携带。便于对其进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晓娟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