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5710发布日期:2021-12-17 23:4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治疗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某些急性脑血管病的以及由于车祸等意外造成的脑血管受损患者中,常常会出现单侧肢体或单一肢体运动障碍的病症。此外,运动神经元、椎体束以及周围神经的病变也会导致肢体的瘫痪,肢体瘫痪患者分为肢体运动功能的减弱或完全丧失等情况。对于单侧下肢运动功能减弱的患者,需要对患肢进行康复训练,配合其他治疗维持甚至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3.现有的康复训练中一般通过专业的康复师辅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这种康复训练的方式的有效性十分依靠于康复师的专业水平和体力,否则会导致康复训练的运动量不达标或姿势不正确,而且训练的过程较为耗时耗力。现有技术中有部分针对这一问题设置的康复设备,但是都需要康复师或家属的辅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无法单独进行康复训练并且保证康复训练的完成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单侧下肢瘫痪患者可单独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并且训练量和训练标准可已得到保证的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包括通过第一铰接部件铰接的大腿固定模块和小腿固定模块,分别用以固定大腿和小腿;
7.大腿固定模块通过第二铰接部件铰接于基座上;小腿固定模块通过第三铰接部件可相对于基座滑动地设置于基座上;
8.第一铰接部件还通过一辅助训练模块连接于基座,用以使大腿固定模块和小腿固定模块的铰接处在远离和接近基座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
9.进一步地,基座为“l”形,大腿固定模块和小腿固定模块设置于基座较长的一端;基座较短的一端上设置有臀部支撑部,臀部支撑部的形状与臀部轮廓匹配。
10.进一步地,大腿固定模块和小腿固定模块上靠近臀部支撑部的一侧分别延伸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用以固定大腿和小腿。
11.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分别与大腿和小腿轮廓匹配。
12.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还设置有一踩踏板。
13.进一步地,辅助训练模块为一自动往复气缸;该自动往复气缸的底座与基座连接,伸缩杆与第一铰接部件连接。
14.进一步地,底座通过第四铰接部件与基座连接。
15.进一步地,小腿固定模块对应的基座的部分上设置有一纵向的滑轨,第三铰接部件上设置有一与滑轨匹配的滑块,第三铰接部件可相对于所滑轨滑动。
16.进一步地,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刻度。
1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在基座上设置自动往复气缸,通过自动往复气缸可使大腿固定模块和小腿固定模块的连接处在远离和接近基座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并将小腿固定模块与基座的连接处设置于一滑轨内,即可实现下肢屈伸运动的自动进行,使病人单独即可进行单侧下肢的屈伸康复训练;整个固定装置各模块均铰接连接,可最大程度还原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使用方便,可在临床应用中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的侧视图;
21.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

大腿固定模块,2

小腿固定模块,3

基座,4

第一铰接部件,5

辅助训练模块,11

第二铰接部件,12

第一固定板,21

第三铰接部件,22

第二固定板,31

臀部支撑部,32

滑轨,51

第四铰接部件,121

第一凹槽,211

滑块,221

第一凹槽,222

踩踏板,321

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包括通过第一铰接部件4铰接的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分别用以固定大腿和小腿;
24.大腿固定模块1通过第二铰接部件11铰接于基座3上;小腿固定模块2通过第三铰接部件21可相对于基座3滑动地设置于基座3上;
25.第一铰接部件4还通过一辅助训练模块5连接于基座3,用以使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的铰接处远离基座3并抬升。
26.辅助训练模块5为一自动往复气缸,自动往复气缸的底座与基座3连接,伸缩杆与第一铰接部件4连接,伸缩杆通过与第一铰接部件4连接实现与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的铰接。
27.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座通过第四铰接部件51与基座3连接;伸缩杆与第一铰接部件4连接。通过设置第四铰接部件51,使自动往复气缸的底座可相对于基座3在一定角度内旋转,在抬升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的时候,辅助训练模块5会与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产生一定的角度变化,通过第四铰接部件51将辅助训练模块5的底座与基座1连接,伸缩杆与第一铰接部件4连接,可使自动往复气缸抬升的过程中不受角度变化的影响。
28.应当理解的是,自动往复气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将自动往复气缸连接电源、开关和频率控制器等,控制自动往复气缸的启动、关闭以及抬升范围等也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29.基座3为“l”形,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设置于基座3较长的一端;基座3较短的一端上设置有臀部支撑部31,臀部支撑部31的形状与臀部轮廓匹配。
30.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上靠近臀部支撑部31的一侧分别延伸出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22,分别用以固定大腿和小腿。
31.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221,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221的形状分别与大腿和小腿轮廓匹配。第二固定板22的一端还设置有一踩踏板222,踩踏板222用以放置患者的足部。
32.通过在基座4上设置与臀部轮廓匹配的臀部支撑部31,分别与大腿和小腿轮廓匹配的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221,可使患者使用固定及治疗装置时较为舒适。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臀部支撑部31、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221内还设置有弹性缓冲材料,弹性缓冲材料可选自硅胶、海绵等,可使患者在进行单侧下肢的康复训练时臀部与腿部较为舒适,减轻康复训练的疲劳感,也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出现。
33.小腿固定模块2对应的基座3的部分上设置有一纵向的滑轨32,第三铰接部件21上设置有一与滑轨32匹配的滑块211,第三铰接部件21可相对于所滑轨32滑动。即第三铰接部件21包括滑块211的部分和与小腿固定模块2铰接的部分,滑块211可在滑动31内滑动,从而使小腿固定模块2远离大腿固定模块1的一端相对于基座3滑动。
34.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滑轨32的一侧设置有刻度321,可辅助患者通过观察小腿的移动距离,来判断下肢屈伸活动的范围是否符合康复训练的标准。
3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下肢固定及治疗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启动辅助训练模块5,使第一铰接部件4在远离和接近基座3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使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的角度由180
°
逐渐缩小,然后第一铰接部件4下降并靠近基座3,大腿固定模块1和小腿固定模块2的角度恢复至180
°
,完成一次下肢的屈伸运动。患者可通过调节辅助训练模块5的频率和幅度来调整屈伸运动的范围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3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