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8666发布日期:2021-12-18 00:0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球囊导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2.急性动脉栓塞症指的是动脉出现血栓,而这些血栓一般来自其他部位,一般血栓出现在人体的心脏,血栓会随着血流到达血管分叉部,停留在分叉部位形成血栓栓塞,从而导致人体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常见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肌梗塞等疾病产生血栓,而对于急性动脉栓塞一定要在最快时间,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把血栓清除,建立正常动脉通路,使血液充足的到达足步,减轻患者的症状。
3.现有传统的治疗方式:股动脉的切开取栓,将股动脉切一个小口,用fogarty导管取栓,这种机械的动脉取栓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血管壁有一定的损伤,存在动脉穿孔和斑块破裂、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及其他系列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它还包括远端球囊、近端球囊、显影环、导丝,导管的远端设有尖端、近端连接有结合柄,导管靠近尖端的一侧设置有远端球囊、靠近结合柄的一侧设有近端球囊,远端球囊与近端球囊之间的导管外壁上套置有显影环,导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标记刻度;
6.导管的内腔沿圆周方向依次设有与远端球囊相连通的远端球囊管腔、血液循环管腔、与近端球囊相连通的近端球囊管腔、药物注射管腔,药物注射管腔的一端开设有药物出孔,血液循环管腔的一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循环孔,血液循环管腔通过循环孔与尖端形成循环通路,远端球囊管腔、血液循环管腔、近端球囊管腔、药物注射管腔远离尖端的一端分别通过结合柄与外延管相连通;
7.导丝的一端沿药物注射一通阀穿入并依次穿过药物注射外延管、药物注射管腔到达远端球囊处、另一端设有螺尔帽。
8.进一步地,远端球囊管腔与近端球囊管腔相对设置,药物注射管腔与血液循环管腔相对设置且均呈扇形。
9.进一步地,远端球囊管腔的另一端通过结合柄与带有远端球囊一通阀的远端球囊外延管相连通,近端球囊管腔的另一端通过结合柄与带有近端球囊一通阀的近端球囊外延管相连通,药物注射管腔的另一端通过结合柄与带有药物注射一通阀的药物注射外延管相连通,血液循环管腔的另一端通过结合柄与带有血液循环一通阀的血液循环外延管相连通。
10.进一步地,药物出孔位于远端球囊和近端球囊间的药物注射管腔上,循环孔包括
一号循环孔、二号循环孔,一号循环孔位于远端球囊与尖端间的血液循环管腔上,二号循环孔位于近端球囊与结合柄间的血液循环管腔上且二号循环孔位于靠近近端球囊的一端。
11.进一步地,一号循环孔、二号循环孔均为多个。
12.进一步地,标记刻度为环形厘米刻度,标记刻度从导管远端向近端间隔设置,间隔距离均为8

10cm。
13.进一步地,螺尔帽旋转锁紧在药物注射一通阀上。
14.进一步地,导管由聚氯乙烯或尼龙制成。
15.进一步地,远端球囊、近端球囊的材质均为乳胶。
16.进一步地,显影环的材质为不锈钢t

304,导丝的材质为不锈钢304b。
17.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安全有效,可提供完整的血液循环回路,增强药物滞留时间,提高局部药液浓度,加速溶栓效率及节省溶栓药液等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后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剖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导管;2、标记刻度;3、远端球囊管腔;4、近端球囊管腔;5、药物注射管腔;6、血液循环管腔;7、远端球囊;8、近端球囊;9、显影环;10、尖端;11、结合柄;12、远端球囊一通阀;13、近端球囊一通阀;14、药物注射一通阀;15、血液循环一通阀;16、远端球囊外延管;17、近端球囊外延管;18、药物注射外延管;19、血液循环外延管;20、药物出孔;21、一号循环孔;22、二号循环孔;23、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包括导管1,它还包括远端球囊7、近端球囊8、显影环9、导丝23,导管1的远端设有尖端10、近端连接有结合柄11,导管1靠近尖端10的一侧设置有远端球囊7、靠近结合柄11的一侧设有近端球囊8,远端球囊7、近端球囊8的材质均为乳胶。乳胶的弹性好,体积可膨胀收缩,吹起后均匀对称。
25.远端球囊7与近端球囊8之间的导管1外壁上套置有显影环9,显影环9的材质为不锈钢t

304,导管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标记刻度2;导管1由聚氯乙烯或尼龙制成。标记刻度2为环形厘米刻度,标记刻度2从导管远端向近端间隔设置,间隔距离均为8

10cm。导管1上从导管远端向近端每间隔10cm印刷有环形厘米标记刻度2,可识别导管进入体内的长度。
26.如图3所示,导管1的内腔沿圆周方向依次设有与远端球囊7相连通的远端球囊管腔3、血液循环管腔6、与近端球囊8相连通的近端球囊管腔4、药物注射管腔5,远端球囊管腔3与近端球囊管腔4相对设置,药物注射管腔5与血液循环管腔6相对设置且均呈扇形。远端球囊管腔3、血液循环管腔6、近端球囊管腔4、药物注射管腔5远离尖端10的一端分别通过结合柄11与外延管相连通;
27.远端球囊管腔3的一端与远端球囊7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结合柄11与带有远端球囊
一通阀12的远端球囊外延管16相连通,近端球囊管腔4的一端与近端球囊8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结合柄11与带有近端球囊一通阀13的近端球囊外延管17相连通,药物注射管腔5的一端开设有药物出孔20、另一端通过结合柄11与带有药物注射一通阀14的药物注射外延管18相连通,血液循环管腔6的一端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循环孔、另一端通过结合柄11与带有血液循环一通阀15的血液循环外延管19相连通。
28.其中,血液循环管腔6通过循环孔与尖端10形成循环通路,尖端10与血液循环管腔6相连通,尖端10上设置有出口,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与尖端10形成一个循环通路。
29.其中,药物出孔20位于远端球囊7和近端球囊8间的药物注射管腔5上,如图2所示,循环孔包括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一号循环孔21位于远端球囊7与尖端10间的血液循环管腔6上,二号循环孔22位于近端球囊8与结合柄11间的血液循环管腔6上且二号循环孔22位于靠近近端球囊8的一端。
30.其中,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均为多个。远端球囊7与尖端10之间设有血液循环管腔与外界相通的一号循环孔21,近端球囊8与导管近端之间设有血液循环管腔与外界相通的二号循环孔22;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根据不同的血管内径大小可设立多个,原则上二号循环孔22要比一号循环孔21多,以保证血运通路的完整。根据不同的血管内径,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可设立多个,从而与血液循环管腔6形成完整的血运通道。
31.如图4所示,导丝23的一端沿药物注射一通阀14穿入并依次穿过药物注射外延管18、药物注射管腔5到达远端球囊7处、另一端设有螺尔帽24。导丝23的另一端设有螺尔帽24,螺尔帽24旋转锁紧在药物注射一通阀14上。导丝23的材质为不锈钢304b。导丝23起到支撑导管1的作用,防止导管1打折。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33.利用导丝23将未充盈的远端球囊7、近端球囊8和导管1伸入血管,医生可通过导管1上的厘米标记刻度2识别导管进入血管的长度,当接近血栓位置处,通过显影环9完成血栓部位的精确定位,使血栓部位位于远端球囊7和近端球囊8之间,将导丝23从药物注射管腔5中抽出;然后分别向远端球囊7和近端球囊8内注入生理盐水使远端球囊7和近端球囊8充盈,关闭远端球囊一通阀12和近端球囊一通阀13,此时有血栓位置的血管段处于封闭状态,同时,借助一号循环孔21、二号循环孔22和血液循环管腔6建立血液循环的通道,二号循环孔22与一号循环孔21为多孔,原则上二号循环孔22的数量比一号循环孔21多,保证血流完整的流经血液循环管腔6、二号循环孔22与一号循环孔21,建立完整的血运通路,因此循环不受到影响;再通过药物注射一通阀14向药物注射管腔5内注射药物,药物经药物注射管腔5上的药物出孔20流出与血管内的血栓接触并溶解血栓,增加溶栓药物直流时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溶栓后打开远端球囊一通阀12和近端球囊一通阀13,将远端球囊7和近端球囊8的压力完全释放,从体内取出导管1。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安全有效的溶栓导管,可提供完整血液循环回路,增强药物滞留时间,提高局部药液浓度,加速溶栓效率及节省溶栓药液,又能有效减小对血管壁损伤的优点。
35.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