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锚钉

文档序号:27706156发布日期:2021-12-01 09:2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锚钉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锚钉。


背景技术:

2.韧带、肌腱和关节囊附着于关节周围的骨面上,由于损伤等外力作用下,经常从骨面附着处撕裂,造成关节松弛和疼痛,需要及时修复。由于韧带附着处完全从较硬的骨面撕脱,造成修复困难。目前临床上医用锚钉已经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等学科的肌腱和关节囊和骨附着处的损伤固定修复,比如肩关节和踝关节韧带撕裂的修复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目前临床常用的锚钉多为螺纹或倒齿形纹路固定,需要扩孔后拧入,并靠螺纹的摩擦力倒齿形纹路进行固定,防止锚钉被拉出。由于螺纹的直径有限,摩擦作用力小,止退作用有限,从而造成固定失败。而具有倒齿形纹路的锚钉植入后如位置不佳则较难取出并再次利用。
4.因此,设计一种简便、易操作、止退效果良好,且方便取出后调整位置的医用锚钉,将更加有利于骨腱损伤的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锚钉,可以自膨胀固定同时方便取出。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一种医用锚钉,经常规开口系统,在骨组织开口后,将锚钉植入预定深度,实现了临床使用过程中简便易操作、止退效果良好的效果。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锚钉,所述医用锚钉包括:
7.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为中空圆柱形,具有一内置空间,并且锚钉本体分为头部、体部和尾部;以及,
8.锚钉内芯,包括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中间部以及尾部设置于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内置空间内;其中,
9.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体部在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头部的一端处固定设置有一止退机构,所述止退机构包括有复数个支撑部;
10.随着所述锚钉内芯在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内置空间内沿着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头部对所述止退机构进行挤压,使所述支撑部在沿着所述锚钉本体的径向方向形成凸起。
11.进一步地,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头部为中空圆柱形,且孔径小于所述内置空间的孔径。
12.进一步地,所述体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咬合纹路,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的外周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咬合纹路相配合的第二咬合纹路。
13.进一步地,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的一端表面上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用于将所述锚钉内芯与一改锥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第二咬合纹路,与所述体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的第一咬合纹路相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头部的直径与所述锚钉本体的所述体部的直径一致。
16.通过使用改锥,连接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旋转所述锚钉内芯沿着第二咬合纹路与所述体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的相配合的第一咬合纹路,进行移动,移动方向为所述锚钉本体的植入方向的同向或反向,当移动方向为反向时,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头部对所述止退机构进行挤压,可将所述止退机构的所述支撑部在沿着所述锚钉本体的径向方向挤压变形形成凸起状,从而增加与骨组织的摩擦力,进行固定达到止退的效果;当移动方向为同向时,所述止退机构的所述支撑部回弹恢复至原始状态即与所述锚钉内芯平行状态,可将锚钉取出。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锚钉,所述体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咬合纹路,与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的第二咬合纹路相配合,通过使用特定改锥使所述锚钉内芯沿咬合纹路移动,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头部对所述支撑部进行挤压变形形成凸起,用于增加所述锚钉本体与骨组织的摩擦力,所述止退机构可使锚钉在骨组织内固定牢靠,方便取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锚钉简便、易操作、止退效果好、固定牢靠、方便取出、缝合高效,可应用于缝合肌腱和韧带等组织。
附图说明
18.图1为锚钉初始位置的轴向截面图;
19.图2为锚钉初始位置轴测图;
20.图3为图1中锚钉的a

a处剖面图;
21.图4为锚钉内芯轴向截面图;
22.图5为图4锚钉内芯的b

b处剖面图;
23.图6为特定改锥的轴向视图;
24.图7为图6中改锥与锚定内芯尾部连接端部的c

c处剖面图;
25.图8为锚钉终末位置的轴向截面图;
26.图9为锚钉终末位置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知道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锚钉,如图1所示,所述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和锚钉内芯2,其中,所述锚钉本体1为中空圆柱形,具有一内置空间,并且所述锚钉本体1分为头部11、体部12和尾部13,所述体部12靠近所述头部11的一端处固定设置有一止退机构14,所述止退机构14包括4个支撑部15,所述锚钉内芯2包括头部21、中间部22以及尾部23,所述中间部22以及尾部23设置于所述锚钉本体1的所述内置空间内。
30.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详细描述所述锚钉本体1的结构。
31.如图1所示,为所述锚钉本体1的初始位置轴向截面图,以及如图2所示,为图2为锚钉初始位置轴测图,所述锚钉本体1为中空圆柱形,具有一内置空间,所述体部12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咬合纹路16,与所述锚钉内芯2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的第二咬合纹路25相配合,所述尾部13可以连接缝线,缝线另一端可穿针。在所述体部12靠近所述头部11的一端处固定设置有一止退机构14,所述止退机构14的包括4个支撑部15,所述支撑部15为弹性材料。
32.如图3所示,为图1中所述医用锚钉的a

a处剖面图,所述止退机构14的包括4个支撑部15,所述支撑部15呈90
°
均匀间隔分布。
33.以下结合图4,锚钉内芯轴向截面图,以及图5,锚钉内芯的b

b处剖面图,详细描述所述锚钉内芯2的结构。所述锚钉内芯2的所述中间部22以及所述尾部23设置于所述锚钉本体1的所述内置空间内,所述锚钉内芯2的所述中间部沿轴向延伸有所述头部21,所述尾部23设有沟槽24,所述沟槽24用于将所述锚钉内芯2与一改锥3连接,并且所述尾部23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第二咬合纹路25,与所述体部12的内表面上设有的第一咬合纹路16相配合。所述锚钉内芯2的所述头部21以及所述中间部22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头部2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22的直径,且与所述锚钉本体1的所述体部12的直径一致。
34.以下结合图6,改锥的轴向视图;及图7,改锥与锚钉内芯尾部连接端部的c

c处剖面图,详细描述用于与本实施例所述医用锚钉配合使用的改锥3的结构。
35.所述改锥3包括手柄31,杆部32和端部33,所述端部33与所述锚钉内芯2的所述尾部23连接使用,所述端部33有四个凸起呈90
°
均匀分布,图示改锥3为一说明例,对其形状不做限制,只要与所述尾部23可以匹配使用即可。
36.如图8,锚钉终末位置的轴向截面图,以及图9,锚钉终末位置轴测图所示,通过使用改锥3,连接所述尾部22,旋转所述锚钉内芯2沿着第二咬合纹路25与所述体部11的内表面上设有的相配合的第一咬合纹路16进行移动,移动方向为所述锚钉本体1的植入方向的同向或反向,当移动方向为反向时,所述锚钉内芯2的所述头部21对所述止退机构14进行挤压,可将所述止退机构14的所述支撑部15挤压变形形成凸起状,从而增加与骨组织的摩擦力,所述止退机机构14可使锚钉1在骨组织内固定牢靠,达到止退的效果;当移动方向为同向时,所述止退机构14的所述支撑部15回弹恢复至原始状态即与所述锚钉内芯平行状态,如图2所示,可将锚钉1取出。
3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医用锚钉,所述体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咬合纹路,与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尾部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的第二咬合纹路相配合,通过使用特定改锥使所述锚钉内芯沿咬合纹路移动,所述锚钉内芯的所述头部对所述支撑部进行挤压变形形成凸起,用于增加所述锚钉本体与骨组织的摩擦力,所述止退机构可使锚钉在骨组织内固定牢靠,方便取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锚钉简便、易操作、止退效果好、固定牢靠、方便取出、缝合高效,可应用于缝合肌腱和韧带等组织。
38.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