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2246发布日期:2021-12-08 11:5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之上2cm以内发生的骨折,由于肱骨髁上部位是肱骨的薄弱点,因此肱骨髁上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70%左右,且好发于5

12岁的儿童。
3.对于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目前临床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目前手术治疗的主要操作方法是:术者握持患者前臂屈肘关节位牵引,助手在术者对面握持患者上臂进行对抗牵引,纠正骨折短缩畸形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予以反向推挤复位骨折,复位完成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但目前临床手术中复位完成后,需助手扶持复位后的患者手臂,保持复位效果直至克氏针成功置入,这种手扶的保持方式不稳定,需术者维持复位下进行术中透视,且打入克氏针时不宜操作,无法保证克氏针置于肱骨内的预定位置,甚至可能需要反复打入,需在助手辅助下完成克氏针置入。而反复打入克氏针一方面容易造成骨骺损伤影响骨骼发育,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尺神经损伤而引起肢体失能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的患者的手臂。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角度调节槽,下表面与患者的上臂接触;第二支撑板,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铰接在一起,上表面与患者的前臂接触;角度调节板,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插入角度调节槽,角度调节板用于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固定夹角;第一固定带,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用于将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上臂上;第二固定带,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用于将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前臂上;伸缩杆,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克氏针导航套筒,转动连接在伸缩杆的另一端上。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伸缩杆能够伸缩,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侧边处,侧边的延伸方向与上臂的延伸方向相同。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角度调节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角度调节槽均垂直于患者的上臂的长度方向开设,且沿患者的上臂的长度方向排布。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固定带包括两条,一条绕过患者的前臂,用于将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前臂上,另一条绕过患者的前臂和手掌之后套设在患者的上臂上。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
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为35
°‑
55
°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支撑板的长度为6

10cm,第二支撑板的长度为10

16cm。
11.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因为具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角度调节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伸缩杆以及克氏针导航套筒,第一固定带将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上臂上,第二固定带将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前臂上,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角度调节槽,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铰接在一起,角度调节板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插入角度调节槽,能够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角度固定部分,从而使患者骨折复位后的手臂保持固定角度,以维持复位效果,同时,第二固定带可以根据远端骨折端移位情况固定前臂处于旋前或者旋后来保证复位效果,术中透视术者可不必手扶维持复位,避免术者x线暴露,克氏针导航套筒转动连接在伸缩杆上,克氏针穿过克氏针导航套筒插入皮肤,通过肘关节正侧位透视确定克氏针置入肱骨位置之后,调节伸缩杆长度及克氏针导航套筒的角度,保证克氏针精准置入肱骨内预定的位置,并且可单人完成克氏针置入的手术操作。
13.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在术中保持患者骨折复位之后的效果,同时能避免术者x线暴露,无需助手就能顺利完成手术,避免给术者和患者带来额外损伤。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作具体阐述。
17.<实施例>
18.本实施例详细描述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19.图1是本实施例中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20.如图1、2所示,骨折复位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角度调节板30、第一固定带40、第二固定带50、伸缩杆80以及克氏针导航套筒90。
21.第一支撑板10为矩形板,长边的长度为6cm,上表面开设有五个角度调节槽11,分别对应35
°
、40
°
、45
°
、50
°
以及55
°
的五个不同的角度调节档位。五个角度调节槽11均垂直于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开设,且横切面为梯形。
22.第一支撑板10的上表面靠近两条长边处还分别开设有四个长腰孔12,每个长腰孔均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开设,每两个长腰孔12为一组,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且第一支撑板10两边处的长腰孔12一一对应。第一支撑板10的下表面与患者的上臂60接触。
23.第二支撑板20为矩形板,长边的长度为10cm,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板10上,能以铰接处为中心与第一支撑板10相对转动。第二支撑板20的上表面靠近两条长边处分别开设有六个长固定孔21,每个长固定孔21均沿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每三个长固定孔21为一组,且沿第二支撑板2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第二支撑板20两边处的长固定孔21一一对应。第二支撑板20的上表面与患者的前臂70接触。
24.角度调节板30为矩形板,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20的下表面上,能以铰接处为中心相对第二支撑板20旋转,另一端具有一定的弧度,插入角度调节槽11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能够形成固定夹角,使患者的上臂60与前臂70之间的夹角固定,维持骨折复位效果。
25.第一固定带40包括四条第一子带41,每条第一子带41的一端均穿过一个长腰孔1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上,另一端具有魔术贴。每两条第一子带41为一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个长腰孔12,另一端的魔术贴粘贴在一起,形成环形,套设在患者的上臂60上,从而将第一支撑板10固定在患者的上臂60上。
26.第二固定带50包括四条第二子带51,每条第二子带51的一端均穿过一个长固定孔21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0上,另一端具有魔术贴。两条第二子带51为一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个长固定孔21,另一端的魔术贴粘贴在一起,形成一条第二固定带50,套设在患者的前臂70上,从而将第二支撑板20固定在患者的前臂70上,另外两条第二子带51为一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个长固定孔21,另一端的魔术贴粘贴在一起,形成另一条第二固定带50,绕过患者的前臂70和手掌(图中未示出)之后套设在患者的上臂60上,可以根据远端骨折端移位情况固定前臂处于旋前或者旋后来保证复位效果。
27.伸缩杆80由多节圆筒嵌套在一起形成,能够伸缩,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的长边处,位于患者的上臂60的内侧或外侧。
28.本实施例中,以伸缩杆80位于患者的上臂60的外侧为例进行说明。
29.克氏针导航套筒90为内部中空的筒状,与伸缩杆8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能以连接处为中心相对伸缩杆80旋转360
°
。克氏针套筒90的内径与克氏针(图中未示出)的外径相配合,调整位置后,能保证克氏针准确置入患者的胫骨中的预定位置。
30.本实施例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100的使用方式如下:
31.手术过程中,术者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后,将第一支撑板10放置在患者的上臂60内侧,并通过第一固定带40固定在患者的上臂60上。然后将第二支撑板20放置在患者的前臂70内侧,并通过一条第二固定带50固定在患者的前臂70上,另一条第二固定带50绕过患者的前臂70和手掌之后套设在患者的上臂60上,可以根据远端骨折端移位情况固定前臂处于旋前或者旋后来保证复位效果。根据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将角度调节板30插入对应合适角度的角度调节槽11,使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形成固定夹角,从而使患者的上臂60和前臂70之间的角度固定。固定完成使患者保持骨折复位后的效果后,伸缩杆80的长度,调整克氏针导航套筒90至合适的高度,将克氏针穿过克氏针导航套筒
90插入皮肤,根据肘关节正侧位透视情况调整克氏针导航套筒90的角度,使克氏针精准置入患者的肱骨内的预定位置,克氏针内固定结束后完成手术。
32.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3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因为具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角度调节板、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将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上臂上,第二固定带将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患者的前臂上,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角度调节槽,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铰接在一起,角度调节板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插入角度调节槽,能够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角度固定部分,从而使患者骨折复位后的手臂保持固定角度,以维持复位效果,同时,第二固定带还可以根据远端骨折端移位情况固定前臂处于旋前或者旋后来保证复位效果,术中透视术者可不必手扶维持复位,避免术者x线暴露,克氏针导航套筒转动连接在伸缩杆上,克氏针穿过克氏针导航套筒插入皮肤,通过肘关节正侧位透视确定克氏针置入肱骨位置之后,调节伸缩杆长度及克氏针导航套筒的角度,保证克氏针精准置入肱骨内预定的位置,并且可单人完成克氏针置入的手术操作。
34.另外,角度调节槽的数量为多个,能够进行多种角度的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骨折复位情况。
35.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克氏针导航功能的骨折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在术中保持患者骨折复位之后的效果,避免术者x线暴露,无需助手就能顺利完成手术,避免给术者和患者带来额外损伤。
36.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