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6998870发布日期:2021-10-19 21:5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时,其手术部位较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花费较长,所以需要患者始终保持准确的体位以易于术野的暴露,以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侧俯卧位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体位,适用于颅后窝、桥小脑角、后颅窝中线区、脑干背外侧面、枕部、脊柱以及脊椎等部位病变的手术。
3.由于侧俯卧位的特殊性,若医护人员不使用肢体固定装置对患者的上部肢体进行固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因侧臂侧滑而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现有的肢体固定装置在对患者侧臂进行固定时,一般使用布带对患者手臂进行固定,但是在患者手臂被长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患者手臂上可能会出现压疮的风险;此外,在患者保持侧俯卧位的过程中,因为患者的背部没有物体支撑,所以患者需要一直支出体力维持侧俯卧位;并且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头部进行手术时,也需要使用额外的头托以支撑患者头部,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垫、夹紧机构以及肩部支撑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垫上前端中部开设的搁臂槽的中部,用于夹持患者的手臂,所述肩部支撑机构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搁臂槽右端,其底部设置于所述搁臂槽底部的滑槽内,其中,所述肩部支撑机构包括:
7.l型肩部支撑板,所述l型肩部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搁臂槽内,且其内侧转角处呈弧形过渡;
8.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l型肩部支撑板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滑槽内;
9.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滑块的右侧,且其上下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10.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设置于所述搁臂槽内,且其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位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二固定孔连接。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肩部支撑机构还包括:
12.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l型肩部支撑板上部。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
14.夹紧框架,所述夹紧框架纵截面呈半弧形,架设于所述搁臂槽的上方位置;
15.夹紧气垫,所述夹紧气垫覆设于所述夹紧框架的内侧壁。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
17.气泵,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侧壁上,且其出气管与所述夹紧气垫的进气口密封连接。
1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还包括:
19.腋下支撑板,所述腋下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垫中部。
2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还包括:
21.头部固定机构,所述头部固定机构呈u型结构,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垫前端端部开设的安装槽内。
2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头部固定机构包括:
23.弧形支架;
24.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的顶部两端;
25.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底部,其下端套设在设置于安装槽后侧壁前侧的轴承上,且所述轴承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安装槽后侧壁上的连接柱上;
26.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柱下端侧部;
27.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后侧壁的固定柱上,并位于所述从动齿轮下部,且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布置;
28.摇把,所述摇把螺纹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前侧壁,其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外部,其后部与所述主动齿轮相抵接。
2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30.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的顶部,且其中部同轴开设有螺纹孔;
31.调节柱,所述调节柱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其远端穿过所述螺纹孔设置;
32.固定垫,所述固定垫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柱的远端。
3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从动齿轮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用于对从动齿轮限位的限位孔。
3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所述头部固定机构还包括:
35.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安装槽的前侧壁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
3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7.(1)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通过在搁臂槽上设置夹紧装置,并使用夹紧气垫对患者手臂进行固定,降低了患者手臂被长时间压迫时出现压疮的概率;
38.(2)通过在搁臂槽内设置有肩部支撑机构,以对患者肩部进行支撑,降低患者体力的支出,提升了患者侧俯卧的舒适度;
39.(3)通过在支撑垫前部设置头部固定机构,在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不在需要额外的头拖装置,就能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增强了该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40.(4)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通过夹紧机构、肩部支撑机构以及头部固定机构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减少了患者的体力支出,避免患者在术中侧臂发生侧滑而出现医疗事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41.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4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右视图的剖面图一;
4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右视图的剖面图二;
4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肩部制成机构的装配图;
5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的前视图;
5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前视图的剖面图;
52.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d部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头部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中头部固定机构中不带主动齿轮的后视图;
55.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6.1、支撑垫;2、搁臂槽;3、安装槽;4、夹紧机构;5、肩部支撑机构;6、滑槽;7、头部固定机构;8、腋下支撑板;9、夹紧框架;10、夹紧气垫;11、气泵;12、l型肩部支撑板;13、滑块;
14、固定板;15、第一固定孔;16、固定插件;17、第二固定孔;18、延伸板;19、弧形支架;20、夹持装置;21、转动柱;22、从动齿轮;23、主动齿轮;24、摇把;25、安装柱;26、调节柱;27、固定垫;28、限位孔;29、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垫1、夹紧机构4以及肩部支撑机构5。
59.支撑垫1前端中部开设有搁臂槽2,前端端部开设有安装槽3。支撑垫1用于使患者侧俯卧在其上部,并将其侧臂放置入搁臂槽2内,以防止患者过于压迫其侧臂。
60.其中,支撑垫1横截面设置为方形。
6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手术室用侧俯卧位患者上部肢体固定装置还包括腋下支撑板8,腋下支撑板8设置于支撑垫1中部,用于支撑患者的腋下,使患者能够更加舒服的侧俯卧在支撑垫1上。
6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腋下支撑板8上覆设有气垫,避免患者腋下被长时间压迫而产生压疮。
6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垫上部覆设有防滑垫,避免患者在侧俯卧进行手术的情况下,患者手臂发生滑动而造成医疗事故。
64.如图3、5所示,夹紧机构4固定设置于搁臂槽2的中部,用于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避免患者手臂长时间被压迫而发生侧滑,造成医疗事故。
6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夹紧机构4包括夹紧框架9和夹紧气垫10。
66.夹紧框架9纵截面呈半弧形,其架设于搁臂槽2的上方位置,用于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
67.夹紧气垫10覆设于夹紧框架9的内侧壁,用于在患者的手臂伸入夹紧框架9内的情况下,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避免患者手臂发生侧滑。
68.进一步地,为了使夹紧气垫10与患者的手臂紧密贴合,该夹紧机构4还包括气泵11,气泵11设置于支撑垫1的侧壁上,且其出气管与夹紧气垫10的进气口密封连接。
69.具体地,在患者侧俯卧在支撑垫1上的情况下,患者的手臂穿过夹紧气垫10和夹紧框架9设置于搁臂槽2内,然后使用气泵11对夹紧气垫10进行充气,使夹紧气垫10夹紧患者的手臂,避免患者的手臂在长时间的压迫下发生侧滑,同时也避免患者长时间受压迫而产生压疮。
70.如图5~9所示,肩部支撑机构5滑动设置于搁臂槽2的右端,且其底部位于搁臂槽2底部的滑槽6内,用于在患者侧俯卧在支撑垫1上的情况下,对患者肩部进行支撑,减少患者的体力支出,提高患者的侧俯卧的舒适度。
7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肩部支撑机构5包括l型肩部支撑板12、滑块13、固定板14以及固定插件16。
72.l型肩部支撑板12设置于搁臂槽2内,且其内侧转角处呈弧形过渡,用于支撑患者肩部。
73.例如,在患者侧俯卧在支撑垫1上且其手臂伸入夹紧机构4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将l型肩部支撑板12设置于患者肩部下方,以为患者肩部提供支撑,从而降低患者的体力支出。
74.如图7~8所示,滑块13设置于l型肩部支撑板12的底部,并位于滑槽6内,用于在患者需要l型肩部支撑板12进行支撑的情况下,将l型肩部支撑板12滑动到患者肩部下方,使l型肩部支撑板12能够支撑患者肩部。
75.如图8所示,固定板14设置于滑块13的右侧,且其上下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5,用于对滑块13以及l型肩部支撑板12进行固定,避免l型肩部支撑板12发生移动而不能为患者肩部提供支撑。
76.如图5~6所示,固定插件16设置于搁臂槽2内,且其下端穿过第一固定孔15与位于滑槽6内的第二固定孔17连接,用于配合固定板14对滑块13以及l型肩部支撑板12进行固定。
77.例如,在患者侧俯卧在支撑垫1上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将l型肩部支撑板12滑动到患者肩部下方,并将固定插件16插入第一固定孔15以及第二固定孔17内,以将l型肩部支撑板12固定到患者肩部下方。
7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块13通过螺钉与l型肩部支撑板12进行固定,也能够与l型肩部支撑板12一体成型。
79.优选地,滑块13与l型肩部支撑板12一体成型。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4可以通过螺钉与滑块13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滑块13一体成型。
81.优选地,固定板14与滑块13一体成型。
8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滑槽6内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17,且第二固定孔17均与固定插件16相配合布置,便于固定插件16穿过第一固定孔15与第二固定孔17进行连接。
8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肩部支撑机构5还包括延伸板18,延伸板18可拆卸安装于l型肩部支撑板12上部,用于对肩膀较宽的患者进行支撑,避免l型肩部支撑板12不能对肩膀较宽的患者进行支撑。
84.其中,延伸板1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延伸插件,l型肩部支撑板12的上端面开设有与
延伸插件相对应的延伸孔,延伸板18可以将若干延伸插件插入对应的延伸孔内,以将延伸板18活动设置于l型肩部支撑板12上部。
8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板18还可以通过若干螺钉活动设置于l型肩部支撑板12上部。
86.如图10~13所示,头部固定机构7设置于安装槽3内,用于对患者对头部进行固定,以便于对患者头部进行手术,解决了现有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需要使用额外头拖的问题。
8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头部固定机构7包括弧形支架19、夹持装置20、转动柱21、从动齿轮22、主动齿轮23以及摇把24。
88.如图11所示,夹持装置20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弧形支架19的顶部两端;转动柱21固定设置于弧形支架19的底部,其底部套设在设置于安装槽3后侧壁的轴承外圈上,且轴承内圈固定套设于安装槽3后侧壁上的连接柱上;从动齿轮22固定设置于转动柱21下端侧部;主动齿轮23轴承设置于安装槽3后侧壁的固定柱上,并位于从动齿轮22下部,且其与从动齿轮22相啮合布置;摇把24螺纹转动设置于安装槽3前侧壁上,其前部设置于安装槽3外部,其后部与主动齿轮23相抵接。
89.夹持装置20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发生移动而不利于对患者进行手术。
90.如图14所示,从动齿轮22与安装槽3后侧壁上的连接柱同中心轴布置,以使转动柱21能够与从动齿轮22以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翻转。
91.其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摇把24以限制主动齿轮23的转动,从而限制从动齿轮22以及转动柱21进行转动,避免患者将头部放置到弧形支架19之后,弧形支架19向下翻转。
92.具体地,医护人员可以先旋转摇把24以释放主动齿轮23,然后医护人员将弧形支架19翻转到合适位置后,转动摇把24,使摇把24与主动齿轮23相抵接以限制主动齿轮23转动,此时由于主动齿轮23无法转动,所以主动齿轮23可以限制从动齿轮22的转动,进而限制转动柱21和弧形支架19的转动;此外,在患者头部放置到弧形支架19上之后,若患者觉得不舒服,医护人员还可以反向旋转摇把24以释放弧形支架19,并将弧形支架19调整到合适位置。
93.其中,夹持装置20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夹紧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发生移动。
9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夹持装置20包括安装柱25、调节柱26以及固定垫27。
95.安装柱25固定设置于弧形支架19的顶部,且其中部同轴开设有螺纹孔,用于支撑固定调节柱26;调节柱26设置于螺纹孔内,其远端穿过螺纹孔设置,用于调节固定垫27的位置;固定垫27固定设置于调节柱26的远端,用于夹紧患者头部。
96.具体地,在患者头部位于弧形支架19之间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转动调节柱26,使固定垫27紧贴于患者头部一侧,以将患者头部固定于弧形支架19内,避免患者头部发生移动,从而能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患者头部过大或过小而不能固定于弧形支架19之间的问题。
97.进一步地,为了对弧形支架19进行锁死固定,避免弧形支架19发生移动,所述从动齿轮22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限位孔28,用于配合限位件29锁死从动齿轮22,避免从动齿
轮22转动。
98.其中,限位件29穿过安装槽3的前侧壁设置于限位孔28内。
99.具体地,在医护人员将患者头部调整到合适位置并通过夹持装置20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之后,医护人员将限位件29插入从动齿轮22的限位孔28内,避免从动齿轮22发生移动而使弧形支架19发生倾斜造成医疗事故。
10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