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5641发布日期:2021-12-08 12:1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污染伤员洗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


背景技术:

2.核及核辐射事件包括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恐怖袭击、核武器和放射性武器袭击、军事装备放射性物质泄漏等六类事件,如核战争、核攻击、各种核电站泄漏事故以及核恐怖事件(如恐怖分子攻击核设施或使用小型核武器进行恐怖袭击等),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受伤人群多、伤亡惨重、伤情极其复杂等。灾难发生后,救援人员如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快消除伤员伤口和其他部位放射性污染,减轻辐射对人体的进一步损害,对辐射伤员或非辐射进行早期的医学救治及处理,同时尽可能防止辐射对救援人员或周围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现场医学救治的核心任务。目前通常方案是将伤员后送、设立多个洗消帐篷、依次单向完成洗消。但存在受场地环境限制救援帐篷很难按要求展开、转运途中伤员易出现伤情加重情况、洗消过程很难有效隔离中可造成救援人员继发损伤等,制约灾难现场医学救治能力提高。
3.对核污染伤员的清洗分两种,一种是局部洗消,一种是全身洗消;全身洗消一般针对的是受伤比较严重的伤员,甚至是昏迷伤员,对这种伤员的洗消采用的是卧式单兵洗消装置:在洗消床两侧假装活动围挡,床下增加了污水导流装置,救护人员使用帐篷自带的喷淋系统开展伤员洗消工作,将伤员抬至洗消床上后,立起双侧及前后围挡,形成一个半封闭区域,由救护人员为伤员进行全身洗消,由洗消床两侧的导流水道将污水至污水收集袋内。洗消结束后,放下围挡,将伤员转至清洁担架,进行复检及后送,然后由救护人员清洁洗消床。这种洗消装备可快速完成伤员的洗消工作,并能快速完成设备自洁的要求,同时避免了核污染废水的扩散。但这种装备也有致命缺陷:装备简陋,全称需要救护人员参与,存在救护人员被核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系数高的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plc控制系统和废液收集池,所述废液收集池包括前墙壁、后墙壁、左墙壁和右墙壁,所述左墙壁和右墙壁上设有前后方向的滑动支撑板,所述前墙壁和后墙壁上端分别开有弧形缺口;在前墙壁和后墙壁外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轨道,所述轨道上配套能前后移动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朝上并且固定安装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所述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呈长方形分布的四根插柱;所述废液收集池配套担架床,所述担架床的两端分别设有弧形端头,所述弧形的圆心角小于180
°
,所述端头开有与插柱配套的两个盲孔,所述担架床为镂空结构,在担架床的头部位置设有一个四分之一球形的头部保护罩,头部保护罩处的担架床上开有配
套的镂空孔,所述头部保护罩的顶点处铰接在镂空孔的顶点处,所述头部保护罩的底部为与脖颈处配套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开有弧形沟槽,与弧形沟槽对应的镂空孔处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位于弧形沟槽内,所述担架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废液收集池向上建立洗消室,所述洗消室上方设有洗消系统,并且洗消室四周为能打开的透明玻璃窗;所述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升降气缸、洗消系统分别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7.所述洗消室和废液收集池前端建立进入室,所述进入室和洗消室共用一套洗消系统,所述废液收集池延伸至进入室的地面之下。
8.所述头部保护罩设有输氧连接管,所述洗消室内设有吸氧系统。
9.所述废液收集池还包括镂空地面,所述镂空地面下方为漏斗,所述漏斗下方连接二级处理池,所述漏斗和二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放射物质检测系统,所述放射物质检测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10.所述头部保护装置内和此处的担架床上设有柔软物。
11.所述左墙壁和右墙壁上分别设有输出端朝向废液收集池的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在滑动支撑板上,在前墙壁和后墙壁上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滑槽内。
12.在前墙壁和后墙壁外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一块滑动板,滑动板位于轨道上,并且升降气缸安装在滑动板上;所述推动气缸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13.所述升降气缸上设有导向环,所述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固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环套在导向柱上。
14.所述挡板的横截面为7型。
15.所述头部保护罩与担架床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头部保护装置,能够避免再冲洗身体时头部被污染;另外,通过担架床的端头上的盲孔和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上的插柱的配合,能够实现伤者身体的翻转,全程洗消过程中,只有一开始和中间翻转身体时有很短时间需要救援人员参与,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动完成的,也就减少了救援人员被核污染的机会,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a

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前墙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担架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担架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7去掉头部保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7中c向的头部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废液收集池,2镂空地面,3漏斗,4管道,5二级处理池,6放射物质检测系统,7前墙壁,8后墙壁,9左墙壁,10右墙壁,11洗消室,12进入室,13透明玻璃窗,14滑槽,15滑动气缸,16滑动支撑板,17弧形缺口,18担架床,19端头,20盲孔,21头部保护罩,22镂空孔,23保护板,24弧形沟槽,25滑柱,26吸氧系统,27输氧连接管,28锁定装置,29挡板,30轨道,31推动气缸,32滑动板,33升降气缸,34安装板,35伺服电或步进电机,36插柱,37导向环,38导向柱,39拱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该种核污染伤员洗消装置,整个装置由plc控制系统控制运行,该装置包括一个废液收集池1,废液收集池1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面是镂空的,也就是镂空地面2,实际上就是镂空板,地下部分首先是一个漏斗3,漏斗3通过一根管道4连接二级处理池5,在管道4连接安装放射物质检测系统6,通过间接法检测伤员是否完成冲洗;放射物质检测系统6为现有技术,其安装方式和运行方式不再赘述。
30.地上部分:首先在镂空的地面上的一部分建四堵墙,四堵墙分别命名为前墙壁7、后墙壁8、左墙壁9和右墙壁10,然后再向上建立一个洗消室11,紧靠着四堵墙和洗消室11再建立一个进入室12,进入室12也在镂空的地面上,与进入室12相连的墙为前墙壁7;洗消室11四周都安装透明玻璃窗13,窗户最好是折叠玻璃,就跟火车(特别是老式的绿皮火车)上的窗户一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边的部分能向上提起(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下边的玻璃向上折叠就行),下边的部分落到底后直接跟四堵墙接触,每个窗户最好占据整个墙面;洗消室11和进入室12设有共用的洗消系统,洗消系统也是现有技术,它主要是通过自吸增压泵提供动力,将洗消用水泵接入顶部水管中,根据治疗需要,救援人员可通过外接plc进行远程控制方便管道4压力、管道4高度及冲洗角度等,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31.在前墙壁7和后墙壁8的内侧上端分别安装一个左右方向的滑槽14,在左墙壁9和右墙壁10内侧上端分别安装至少两个滑动气缸15,每一侧的两个滑动气缸15的输出端共同连接在一块滑动支撑板16上,滑动支撑板16的两端分别位于滑槽14内。
32.在前墙壁7和后墙壁8的上端中间部位分别开一个弧形缺口17。
33.配套两个结构一样的担架床18,担架床18的两端中间部分延伸出端头19,端头19的横截面为弧形,正好能放到弧形缺口17内,弧形的圆心角小于180
°
,并且弧形的弧线与弦之间圆滑过渡;端头19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斜面或弧面;端头19的端部开两个左右排列的盲孔20。
34.担架床18为镂空结构,靠近前墙壁7的一端为头部位置,该处位置有一个四分之一球形的头部保护罩21,在该处的担架床18上开有与头部保护罩21配套的镂空孔22(如图7、8所示),头部保护罩21的顶点处铰接在镂空孔22的顶点处也就是前端,然后在头部保护罩21的底部也就是后端是一个与伤者脖颈配套的保护板23,保护板23上开一个弧形沟槽24,对应的镂空孔22的底部有一根滑柱25,滑柱25靠近镂空孔22的拐点处。保护板23上开一个拱形口39。
35.在洗消室11内安装吸氧系统26,在头部保护罩21上设有输氧连接管27,用于与吸
氧系统26连接,对应地,在镂空孔22也要留出供输氧连接管27旋转的缺口。
36.担架床18和头部保护罩21之间还设有锁定装置28,用于头部保护罩21在起到保护作用时,避免头部保护罩21自动反转从而使其失去保护作用。锁定装置28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锁扣、卡槽与卡口组合、挂钩等。
37.在头部保护罩21覆盖范围的担架床18上和头部保护罩21内部都包覆有起保护作用的柔软物(图中未画出),比如软橡胶、塑料、薄膜等。
38.在担架床18上有左右两块挡板29,挡板29为前后方向,其左右方向的截面为7型,当两个担架床18上下一正一反扣到一起时,两个端头19正好在一个圆内。
39.在前墙壁7和后墙壁8外侧都有如下的装置:
40.在地面上安装两条前后方向轨道30和推动气缸31,轨道30上安放一块滑动板32,滑动板32固定在推动气缸31的输出端;在滑动板32上安装一个升降气缸33,升降气缸33的输出端固定一块安装板34,安装板34上安装一个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然后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的输出端朝向废液收集池1,并且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的输出端安装四根插柱36,这四根插柱36呈长方形排列,当两个担架床18上下一正一反扣到一起时,升降气缸33升起后,四根插柱36正好插到两个端头19的四个盲孔20内。
41.在升降气缸33上安装一个导向环37,然后在安装板34上安装一根导向柱38,导向环37套在导向柱38上起导向作用。
42.吸氧系统26和放射物质检测系统6可以放到进入室12和洗消室11内任何合适的位置。
43.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开启plc控制系统,滑动气缸15启动,将滑动支撑板16推出,然后救援人员将载有仰卧的伤员的担架床18从前墙壁7端推入,搭在滑动支撑板16上,两端的端头19搭在弧形缺口17上,伤员的身体位于两块挡板29之间,扯住头部保护装置上的锁定装置28,将头部保护罩21转上来,通过锁定装置28与担架床18锁定在一起,保护好头部,将吸氧系统26连接到输氧连接管27上,放下透明玻璃窗13,形成封闭空间,救援人员退出,有效减少救援人员核辐射风险及核废液污染周边环境。启动洗消系统,开始洗消;洗消完毕,救援人员从进入室12进入,打开透明玻璃窗13,将伤者已经洗消好的一面覆盖医用手术膜,对已经洗消好的部位进行保护,打开头部保护罩21,然后将备用担架床18扣过来放到伤者身上,对齐,启动推动气缸31和升降气缸33,将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输出端的插柱36插入两个担架床18的盲孔20内,将两个担架床18合二为一,滑动气缸15缩回,滑动支撑板16退回,撤销对担架床18的支撑,同时启动两端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旋转180
°
,两个担架床18上下掉了一个个,伤员俯卧在担架床18上,伤员脸部下方的也是镂空部分,并且有柔软物,因此不影响呼吸,也不会难受,合上头部保护装置21,滑动气缸15再次启动,使滑动支撑板16对担架床18形成支撑,推动气缸31和升降气缸33启动,插柱36退出盲孔20,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35回归原位,然后关上玻璃窗,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患者的身体部位的洗消,再次打开透明玻璃窗,并将患者的身体翻转,暴露颜面部,救援人员继续完成耳鼻等部位精细洗消;在上述洗消过程中,放射物质检测系统6随时检测,以判断是否洗消干净。洗消完毕,将伤者从后墙壁8处撤离,关闭透明玻璃窗13和进入室12,启动洗消系统,对进入室12和洗消室11进行自消过程,并继续通过放射物质检测系统6检测判定是否洗消完毕。
44.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