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9903发布日期:2021-12-08 12:5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属于神经内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神经科疾病术后会伴随肢体活动困难的并发症,需要长期定时活动,促进肢体肌肉活动缓慢康复;
3.传统的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一般只能针对上肢或者下肢进行训练,训练效果不是很全面,而且训练时较为费力,特别是对于力量薄弱的病人来说训练更为艰难,另外一般的训练装置是需要病人站立或者坐起来才可以完成训练,给一些难以左立的病人增加了训练难度,进而会造成训练时间不够,最终降低训练效果,不利于病人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困难且训练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
6.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齿板,所述固定板上对称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皆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板相啮合,所述转杆上对称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转杆两端的外侧皆设置有拉绳,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固定杆两端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拉绳远离转杆的一端皆设置有握杆,且拉绳缠绕在滑轮的外侧并与滑轮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和调节带,所述固定带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带对称设置在转杆上,所述固定带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之间设置有脚踩带,所述脚踩带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环,所述调节带的一端贯穿固定环的内部并延伸至固定环的外侧,所述调节带两端的顶部皆固定有魔术贴。
8.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孔和内螺纹管,所述滑孔设置有两组,所述滑孔分别开设在支撑板上,所述内螺纹管设置有两组,所述内螺纹管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端,且内螺纹管与固定杆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脚踩带的内部设置有按摩垫,且按摩垫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珠。
10.优选的:所述握杆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
11.优选的:所述转杆与固定带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固定板、齿板、侧板、转杆、齿轮、固定组件、支撑板、固定杆、调节组件、滑轮、拉绳和握杆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同时对病患的上肢和下肢进行全面训练,而且力量强劲的上肢或下肢可以辅助力量薄弱的上肢或下肢进行训练,使得训练更为省力轻松,同时该装置可以适用于难以左立的病人使用,增加病人训练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更有利于病人康复,最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通过固定带、调节带、脚踩带、固定环和魔术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脚部大小调节脚部固定机构的尺寸,适用范围更广,而且固定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该康复装置的通用性,同时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便利;通过滑孔和内螺纹管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滑轮的高度,进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使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了不同身高病人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带和脚踩带的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中:1、固定板;2、齿板;3、侧板;4、转杆;5、齿轮;6、固定组件;7、支撑板;8、固定杆;9、调节组件;10、滑轮;11、拉绳;12、握杆;13、固定带;14、调节带;15、脚踩带;16、固定环;17、魔术贴;18、滑孔;19、内螺纹管;2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19.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有齿板2,固定板1上对称设置有侧板3,侧板3上皆开设有滑槽20,滑槽20的内部滑动有转杆4,转杆4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5,且齿轮5与齿板2相啮合,转杆4上对称设置有固定组件6,转杆4两端的外侧皆设置有拉绳11,固定板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板7并延伸至支撑板7的外侧,支撑板7和固定杆8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9,固定杆8两端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滑轮10,拉绳11远离转杆4的一端皆设置有握杆12,且拉绳11缠绕在滑轮10的外侧并与滑轮10滑动连接。
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带13和调节带14,固定带13设置有两组,固定带13对称设置在转杆4上,固定带13的底部对称固定有调节带14,调节带14之间设置有脚踩带15,脚踩带15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环16,调节带14的一端贯穿固定环16的内部并延伸至固定环16的外侧,调节带14两端的顶部皆固定有魔术贴17,病人的脚放置在脚踩带15和调节带14之间,向上拉动调节带14的一端,并将调节带14一端向上翻折使得调节带14上的魔术贴17相粘黏,根据脚部的厚度,改变调节带14折叠重合的长度,进而改变调节带14与脚踩带15之间的围度,适用范围更广,而且固定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该
康复装置的通用性,同时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调节组件9包括滑孔18和内螺纹管19,滑孔18设置有两组,滑孔18分别开设在支撑板7上,内螺纹管19设置有两组,内螺纹管19分别位于固定杆8的两端,且内螺纹管19与固定杆8螺纹连接,当病人身高较高时,拧松内螺纹管19,向下移动固定杆8,而后拧紧内螺纹管19,利用内螺纹管19与支撑板7之间的摩擦力对固定杆8进行限位,当病人身高较矮时,先拧松内螺纹管19,再将固定杆8向上抬,最后拧紧内螺纹管19对固定杆8限位即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使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了不同身高病人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脚踩带15的内部设置有按摩垫,且按摩垫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珠,按摩珠在病人训练时可以对病人脚底部的经络进行刺激,对脚底进行按摩。
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握杆12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增加手部与握杆1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部打滑,使用更为省力。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杆4与固定带13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槽,可以对固定带13进行限位,防止固定带13在病人弯腿训练时带动固定带13左右滑动影响训练。
25.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26.步骤1:病人的脚放置在脚踩带15和调节带14之间,向上拉动调节带14的一端,并将调节带14一端向上翻折使得调节带14上的魔术贴17相粘黏,根据脚部的厚度,改变调节带14折叠重合的长度,进而改变调节带14与脚踩带15之间的围度;
27.步骤2:当病人身高较高时,拧松内螺纹管19,向下移动固定杆8,而后拧紧内螺纹管19,利用内螺纹管19与支撑板7之间的摩擦力对固定杆8进行限位,当病人身高较矮时,先拧松内螺纹管19,再将固定杆8向上抬,最后拧紧内螺纹管19对固定杆8限位即可;
28.步骤3:病人伸直腿部,脚部带动转杆4向左移动,转杆4带动齿轮5向左滚动,同时转杆4拉动拉绳11使得拉绳11另一端的握杆12上移,进而带动病人的上肢举起,上肢向下拉动握杆12,握杆12带动拉绳11另一端的转杆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脚向右移动,使病人腿部弯曲收回,以此循环往复操作。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