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9818发布日期:2022-08-09 20:5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


背景技术: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起中老年人严重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退行性改变造成的一种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的疾病。amd疾病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当前的研究热点,相应地,其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同样也成为研究者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蓝光是构成可见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元素之一,在可见光的光谱中(360

830 nm),蓝光的波长偏短(400

500 nm)。虽然,蓝光通过对视网膜的刺激在控制哺乳类动物昼夜节律和生理节奏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暴露于蓝光会对视网膜产生伤害作用。实验表明,光照对生物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是随光的波长变短而增加的。过度的蓝光暴露会不可逆的抑制大鼠视网膜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线粒体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蓝光诱导的氧化应激还会造成视网膜感光细胞和rpe的死亡,从而造成视网膜损伤。因此,蓝光被认为是造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危险因素。
4.近年来,为了模仿光照射对视网膜的影响,多家实验室采用高亮度白炽光灯、荧光灯、普通蓝光等和led蓝光灯照射来诱导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产生与人类amd相似的视网膜损伤并用于病变机制和新药研发的工作。但是,各单位所所采用光源、照度、实验装置、制造动物模型的条件和效果各异,至今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化的市售鼠箱用于实验。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动物实验设备没有标准的用于进行动物蓝光实验的设备,造成诱导动物黄斑变性实验条件不充足的问题。采用此led蓝光模型箱可实现led蓝光诱导实验动物的黄斑变性,大大节约了黄斑造模的成本和时间,并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
6.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包括箱体、上盖板、一组led蓝光灯管一、一组led蓝光灯管二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所述箱体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一侧边和箱体的上端部铰接,并且上盖板罩设在箱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一设置在上盖板上,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二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三设置在箱体与led蓝光灯管二相对的另一内壁上。本发明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采用光波波长为460-470nm的led蓝光作为光源,比之白炽灯、日光灯或普通蓝色日光灯光源等光源的波长更为集中,对深部眼组织穿透力更强,更有效,可以缩短造模所需的暴露时间,提高造模重复性、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是最佳的光源选择;led光源既节能又避免了普通光源产生的热效应,照射时对箱内温度无影响,极大地改善动物福利;一对一的灯管控制开关,利于调整箱内的蓝光照
度,满足不同的实验需要;另外模型箱设计为一体式装置,重量仅46.5kg,便于移动和安放;优化的设计,牢固耐久,操作简便,利于清洁,方便实验;制作简单,容易复制普及。
7.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上盖板的截面为矩形,并且上盖板上设有一组通气孔,所述一组通气孔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上盖板上,并且一组通气孔和箱体的内部连通。通气孔与底部的网状板及污物槽空隙与室内空气环境形成流通。
8.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和上盖板均采用不锈钢镜面板。可以达到抗腐蚀不生锈,易清洁消毒,坚固耐久的效果;不锈钢钢板的反光面向内,可使由led灯管发出的蓝光通过折射在箱内均匀分布。
9.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与设有一组led蓝光灯管二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相邻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导轨,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可插入导轨内,并且分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所述分隔板采用透光有机玻璃或者不锈钢板制成,可抽拉的中间隔板,可根据实验需要调整箱内空间,进行单仓或双仓饲养。
10.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与设有一组led蓝光灯管二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置处的上下边缘位置处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内可插入蓝光遮挡板,所述蓝光遮挡板罩设在观察窗上。观察窗镶嵌整块透明有机玻璃,有机玻璃表面有滤过蓝光的保护膜,以便保护观察者的眼睛。蓝光遮挡板的一侧边有一可以左右抽拉的不锈钢片,便于进行蓝光遮挡板的抽拉。
11.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观察窗上贴附有蓝光防护膜。观察窗贴蓝光防护膜。在使用中观察时,观察者可佩戴蓝光防护眼镜。
12.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内的下端部设有网孔板,所述网孔板的上端面上设有纸板。设置的网孔板和纸板便于泄漏垫料,动物排泄物和食物;纸板为一次性用品,用以承载垫料、食物和动物。清扫鼠箱时,抽出纸板,垫料和动物排泄物即从网孔板下泄到下面的污物槽内。
13.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设有led蓝光灯管二和led蓝光灯管三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位于箱体的下端部,所述箱体的底面和网孔板之间设有两个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可穿过矩形开口插入箱体的底面和网孔板之间,所述排污槽位于箱体的外部设有抽拉把手。
14.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网孔板的上端面和矩形开口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纸板可插入间隙内。模型箱侧面下部在网孔板上方留有2mm空隙供抽插纸板用。
15.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组提拉把手一,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一组提拉把手二,所述箱体和上盖板之间设有折叠支撑杆,所述折叠支撑杆的两端部分别与箱体和上盖板的侧壁铰接。
16.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具有如下优点:
17.1、光源的选择:本设计摒弃落后的白炽灯、日光灯或普通蓝色日光灯光源,采用
led蓝光光源,箱内在左右侧板各水平安装两支led蓝光灯管,灯管采用前后方向上下排列,下方灯管距底板443mm,以避免动物攀爬;在顶板内侧按左右方向并排安装三只灯管,led蓝光光源全部采用常规卡口灯座,便于拆装;箱外电源控制器对每一条灯管单独控制,使箱内蓝光照度可根据实验需要在400lux-2000lux范围内调配;所有电线、开关均采用绝缘材料安装;箱外设置醒目标识,提醒使用者避免裸眼暴露于蓝光;
18.2、鼠箱的标准化设计:充分发挥了led蓝光优点,极大的提高了造模成功率高,改善动物福利,对动物全身健康无损害,减少实验动物的浪费,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
19.3、设计充分考虑到动物福利:为限定数量的动物(每个隔间不超过6只)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大于普通鼠盒的空间)和通畅的空气流通(通过顶部的56个通气孔与底部的网状板及污物槽空隙与室内空气环境形成流通),以及每日定期更新的饮水和食物。本蓝光鼠箱将安放于恒温恒湿的实验室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局部放大图。
26.图中:箱体1、导轨11、观察窗12、限位挡板13、蓝光遮挡板14、矩形开口15、提拉把手一16、提拉把手二17、上盖板2、通气孔21、led蓝光灯管一3、led蓝光灯管二4、led蓝光灯管三5、分隔板6、网孔板7、间隙71、排污槽8、抽拉把手81、折叠支撑杆9。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32.如图1-6所示的用于诱发实验鼠视网膜疾病的led蓝光模型箱,包括箱体1、上盖板2、一组led蓝光灯管一3、一组led蓝光灯管二4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5,所述箱体1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结构,所述上盖板2的一侧边和箱体1的上端部铰接,并且上盖板2罩设在箱体1的上端开口处,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一3设置在上盖板2上,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二4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一组led蓝光灯管三5设置在箱体1与led蓝光灯管二4相对的另一内壁上。在箱体的两侧内壁设计4支led蓝光灯管,两侧7684相对内壁上分别两支led蓝光灯管,箱盖设计为3支led蓝光灯管,每支灯管均为单独控制并可调节光线强度以满足实验对于不同流明的需求,开关面板设计在鼠箱正面左侧,以便于操作。
33.其中,所述上盖板2的截面为矩形,并且上盖板2上设有一组通气孔21,所述一组通气孔21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上盖板2上,并且一组通气孔21和箱体1的内部连通。上盖板2与箱体1采用铰链连接,为在打开以及关闭鼠箱上盖板2时有效可靠的灵活转动提供保障;在箱体1与上盖板2之间采用两根拉杆用于打开箱盖时使盖板与箱体形成105
°
的夹角,以满足操作上盖板2时的便捷。在上盖板2上有设计54个间距为100mm,直径为10mm的通气孔21,以便于空气流通。
34.并且,所述箱体1和上盖板2均采用不锈钢镜面板。
35.此外,所述箱体1与设有一组led蓝光灯管二4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5相邻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导轨11,所述箱体1内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可插入导轨11内,并且分隔板6将箱体1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所述分隔板6采用透光有机玻璃或者不锈钢板制成。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和不透明的不锈钢板分别制成的透光和不透光中央隔板,中间插入分隔板6为可以两组动物同时使用。
36.另外,所述箱体1与设有一组led蓝光灯管二4和一组led蓝光灯管三5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位置处的上下边缘位置处设有限位挡板13,所述限位挡板13内可插入蓝光遮挡板14,所述蓝光遮挡板14罩设在观察窗12上。可左右平移的蓝光遮挡板14,移开时用以透过有机玻璃窗观察箱内情况。并且观察窗12上贴附有蓝光防护膜。抽拉
式观察窗和贴有防护薄膜的有机玻璃可减少蓝光泄漏,不影响附近人员的工作,节省了实验室空间。
37.实施例二
38.基于实施例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箱体1内的下端部设有网孔板7,所述网孔板7的上端面上设有纸板。便于垫料、排泄物和剩余食物下泄。所述箱体1设有led蓝光灯管二4和led蓝光灯管三5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矩形开口15,所述矩形开口15位于箱体1的下端部,所述箱体1的底面和网孔板7之间设有两个排污槽8,所述排污槽8可穿过矩形开口15插入箱体1的底面和网孔板7之间,所述排污槽8位于箱体1的外部设有抽拉把手81。鼠箱底部的可抽拉的排污槽8,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操作简便,利于清扫和通气。所述网孔板7的上端面和矩形开口15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隙71,所述纸板可插入间隙71内。间隙71供抽插纸板用,便于施放垫料和食物。此模型箱底部采用20*20*3mm间距(或10*10*3mm间距可选)不锈钢网片设计,既能保证鼠的正常活动支撑力,也能满足于清洗消毒的便捷化操作,底部采用两侧抽拉式废料箱,1.2mm304不锈钢拉丝板制作,表面光滑无毛刺,满足于日常清洗消毒时操作方便。
39.另外,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一组提拉把手一16,所述上盖板2的上端面上设有一组提拉把手二17,所述箱体1和上盖板2之间设有折叠支撑杆9,所述折叠支撑杆9的两端部分别与箱体1和上盖板2的侧壁铰接。
40.使用此led蓝光模型箱,通过led蓝光照射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豚鼠)诱导产生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能够根据实验需要,动物福利,使用方便,经济时效,经久耐用和标准化等综合考虑,优化设计了led蓝光鼠箱,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