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透气棉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2014发布日期:2021-12-11 13: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透气棉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医用透气棉纱。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3.但是,现有的医用透气棉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不佳,当棉纱本体附着在患处时无法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导致汗液堆积在患处,可能会导致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而棉纱本体无法快速的固定在患处,需要医护人员另外撕取胶布进行粘贴,无法应对紧急的意外状况,降低了棉纱本体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实际使用,且现有的医用透气棉纱的药物放置袋与粘贴布连接不够紧密,可能会出现药物放置袋与棉纱本体脱落的现象,降低了药物放置袋的稳定性,并且棉纱本体内部吸水性及抗菌性不强,降低了棉纱本体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降低了棉纱本体使用的安全性,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透气棉纱,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医用透气棉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不佳,当棉纱本体附着在患处时无法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导致汗液堆积在患处,可能会导致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而棉纱本体无法快速的固定在患处,需要医护人员另外撕取胶布进行粘贴,无法应对紧急的意外状况,降低了棉纱本体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实际使用,且现有的医用透气棉纱的药物放置袋与粘贴布连接不够紧密,可能会出现药物放置袋与棉纱本体脱落的现象,降低了药物放置袋的稳定性,并且棉纱本体内部吸水性及抗菌性不强,降低了棉纱本体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降低了棉纱本体使用的安全性,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医用透气棉纱,包括棉纱本体、固定层和通孔,所述棉纱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的表面贯通设有通孔;
7.所述棉纱本体的表面贯通设有透气孔,所述棉纱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绒毛浆层,所述绒毛浆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块,所述连接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固定层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所述连接层的上端固定
连接有药物放置袋,所述棉纱本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布,所述粘贴布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离型纸,所述粘贴布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孔呈矩形阵列贯通于棉纱本体的表面,且粘贴布与棉纱本体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且离型纸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撕拉提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尺寸与弹性带相等,且弹性带与连接层呈l型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药物放置袋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纱布层,且药物放置袋与连接层为一体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带右端的母魔术贴与粘贴布的下端子魔术贴相互契合,且子魔术贴与底座呈90
°
垂直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绒毛浆层与竹炭纤维层呈平行设置,且绒毛浆层下端的连接器与竹炭纤维层串联,并且连接器依次横向等距排列于棉纱本体内部。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透气棉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医用透气棉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更佳,当棉纱本体附着在患处时能够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防止了汗液堆积在患处,避免了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而棉纱本体可以快速的固定在患处,不需要医护人员另外撕取胶布进行粘贴,能够应对紧急的意外状况,提高了棉纱本体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际使用,且现有的医用透气棉纱的药物放置袋与粘贴布连接更加紧密,防止了出现药物放置袋与棉纱本体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药物放置袋的稳定性,并且棉纱本体内部的吸水性及抗菌性提高,增强了棉纱本体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细菌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棉纱本体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实际使用。
14.1、通过设置透气孔、粘贴布、离型纸和撕拉提手,通过透气孔呈矩形阵列贯通于棉纱本体的表面,提高了棉纱本体的透气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棉纱本体的散热效果更佳,当棉纱本体附着在患处时能够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防止了汗液堆积在患处,避免了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通过撕拉提手带动离型纸从粘贴布上端脱离,使得棉纱本体可以快速的固定在患处,不需要医护人员另外撕取胶布进行粘贴,能够应对紧急的意外状况,提高了棉纱本体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际使用。
15.2、通过设置弹性带、母魔术贴、子魔术贴、绒毛浆层和竹炭纤维层,通过弹性带右端的母魔术贴带动连接层与粘贴布下端的子魔术贴进行粘合,且母魔术贴与粘贴布的下端子魔术贴相互契合,使药物放置袋与粘贴布连接更加紧密,防止了出现药物放置袋与棉纱本体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药物放置袋的稳定性,通过绒毛浆层与竹炭纤维层呈平行设置,使得棉纱本体内部的吸水性及抗菌性提高,增强了棉纱本体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细菌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棉纱本体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棉纱本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粘贴布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棉纱本体;101、绒毛浆层;102、连接器;103、紧固块;104、竹炭纤维层;2、透气孔;3、固定层;4、通孔;5、连接层;6、弹性带;7、母魔术贴;8、药物放置袋;9、纱布层;10、粘贴布;11、离型纸;12、撕拉提手;13、底座;14、子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一种医用透气棉纱,包括棉纱本体1、固定层3和通孔4,棉纱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层3,固定层3的表面贯通设有通孔4;
23.棉纱本体1的表面贯通设有透气孔2,棉纱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绒毛浆层101,绒毛浆层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器102,连接器1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块103,连接器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层104,固定层3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层5,连接层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带6,弹性带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7,连接层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药物放置袋8,棉纱本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布10,粘贴布10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离型纸11,粘贴布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3,底座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14。
24.其中,透气孔2呈矩形阵列贯通于棉纱本体1的表面,且粘贴布10与棉纱本体1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且离型纸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撕拉提手12;
25.本实施例中,通过透气孔2呈矩形阵列贯通于棉纱本体1的表面,提高了棉纱本体1的透气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棉纱本体1的散热效果更佳,当棉纱本体1附着在患处时能够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防止了汗液堆积在患处,避免了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且粘贴布10与棉纱本体1呈中心对称设置,增大了粘贴布10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加强了粘贴布10的稳定性,并且离型纸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撕拉提手12,使撕拉提手12能够快速的带动离型纸11从粘贴布10上端撕开,有利于实际使用。
26.其中,通孔4的尺寸与弹性带6相等,且弹性带6与连接层5呈l型设置;
27.本实施例中,通过通孔4的尺寸与弹性带6相等,使连接层5上端的药物放置袋8更加稳定,防止了弹性带6与通孔4尺寸不符导致药物放置袋8左右晃动的情况出现,且弹性带6与连接层5呈l型设置,增强了连接层的稳定性,避免了弹性带6与连接层5脱落导致药物放置袋8掉落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实际使用。
28.其中,药物放置袋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纱布层9,且药物放置袋8与连接层5为一体设置;
29.本实施例中,通过药物放置袋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纱布层9,使药物放置袋8内放置的药物能够更加贴合患处,加快了患处康复的效率,且药物放置袋8与连接层5为一体设置,提高了药物放置带8与连接层5固定的紧密性,避免了药物放置袋8与连接层5松动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实际使用。
30.其中,弹性带6右端的母魔术贴7与粘贴布10的下端子魔术贴14相互契合,且子魔术贴14与底座13呈90
°
垂直设置;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带6右端的母魔术贴7与粘贴布10的下端子魔术贴14相互契
合,使药物放置袋8与粘贴布10连接更加紧密,防止了出现药物放置袋8与棉纱本体1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药物放置袋8的稳定性,且子魔术贴14与底座13呈90
°
垂直设置,增强了子魔术贴14的稳定性,防止了子魔术贴14与底座13脱落导致母魔术贴7无法与子魔术贴14粘合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实际使用。
32.其中,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呈平行设置,且绒毛浆层101下端的连接器102与竹炭纤维层104串联,并且连接器102依次横向等距排列于棉纱本体1内部。
33.本实施例中,通过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呈平行设置,使棉纱本体1内部的吸水性及抗菌性提高,增强了棉纱本体1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细菌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棉纱本体1使用的安全性,且绒毛浆层101下端的连接器102与竹炭纤维层104串联,使得连接器102能够将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防止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散落的情况出现,并且连接器102依次横向等距排列于棉纱本体1内部,增大了连接器102与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际使用。
34.工作原理:首先将离型纸11从粘贴布10表面撕去,由于离型纸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撕拉提手12,使撕拉提手12能够快速的带动离型纸11从粘贴布10上端撕开,且透气孔2呈矩形阵列贯通于棉纱本体1的表面,提高了棉纱本体1的透气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棉纱本体1的散热效果更佳,当棉纱本体1附着在患处时能够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防止了汗液堆积在患处,避免了患处发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而通孔4的尺寸与弹性带6相等,使连接层5上端的药物放置袋8更加稳定,防止了弹性带6与通孔4尺寸不符导致药物放置袋8左右晃动的情况出现,且弹性带6与连接层5呈l型设置,增强了连接层的稳定性,避免了弹性带6与连接层5脱落导致药物放置袋8掉落的情况出现,通过通过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呈平行设置,使棉纱本体1内部的吸水性及抗菌性提高,增强了棉纱本体1对患处血液的吸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细菌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棉纱本体1使用的安全性,且绒毛浆层101下端的连接器102与竹炭纤维层104串联,使得连接器102能够将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防止绒毛浆层101与竹炭纤维层104散落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实际使用。
3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