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用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7031发布日期:2022-04-02 03:4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用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一种icu用气管插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急救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在重症监护室或紧急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是重症监护及抢救过程中的一种常用器械,在救治气管阻塞、术前术中的人工气道建立等过程中均需使用气管插管。大部分气管插管在其插入端处均设有可充气的气囊。使用时,在所述气囊憋缩的状态下将所述气管插管置入患者气管中的选定位置,然后向所述气囊内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的气囊可与患者的气管内壁抵靠,从而其气管插管得到固定,此外,膨胀后的气囊还能够封闭患者的原生气道,防止在气管插管留置过程中,气囊上方的液体或固体杂质(如分泌的痰液、胃反流液等)被吸入肺中,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见,气囊是气管插管的一个重要功能性部件。
3.在患者病症解除或手术结束后,需要从气管中取出气管插管,此时需排空气囊能的空气,使其重新变为憋缩状态,以防止拔管时对患者的气管内壁造成损伤。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在从气囊中抽气时,气孔附近的气囊在部分泄压后,可能会在气流的驱使下封堵气孔,使得医生对气囊内的气体是否已经排空产生错误判断,进而在气囊仍然鼓胀的情况下执行拔管作业,这会对患者的气管内壁造成严重的损伤。此问题在具有较长尺寸的气囊(为改善患者的舒适性)和抽气速度过快时更容易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cu用气管插管。本发明的气管插管能够有效防止气囊壁堵塞气孔,从而避免对患者气管内壁造成损伤。
5.具体的,一种icu用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和布置在所述管体1的插入端的气囊2;所述管体1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处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所述管壁的气孔4,所述气孔4与充气管3连通,以用于向所述气囊2内充气或从所述气囊2内抽离气体。
6.优选的,所述气孔4设置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的中部(指沿所述气管插管的轴线方向),该位置布置可以较好的改善气囊2内的充放气环境,其相较于气孔4设置在气囊2端部附件的管壁上的情况而言,可以在充放气过程中实现气囊2端部和中部较为均一的鼓胀和憋缩状态,降低气囊2一端憋缩,而另一端仍然鼓胀的发生率,从而可以较好的避免气囊壁堵塞气孔4。
7.优选的,在所述气孔4周侧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防堵凸起5,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能够在抽气时,顶靠所述气囊2,防止所述气囊2堵塞气孔4;同时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相互间隔布置,其相互之间的间隙构成排气通道,从而当所述气囊2抵靠所述防堵凸起5的顶面时,气囊2内的剩余气体可以从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的间隙处流入所述气孔4,从而允许彻底抽空所述气囊2的空气。
8.优选的,所述防堵凸起5具有半球形顶端,以防止刺破气囊2或在碰擦患者的气管
内壁时刮伤患者的气管内壁。
9.优选的,在所述气孔4周侧的管壁上设有防堵沟槽6,所述防堵沟槽6通过在管壁上开槽形成,因而在所述管壁上不包括任何除所述气囊2之外的凸起物,因而可以有效防止刮擦患者的气管内壁。
10.优选的,所述防堵沟槽6包括若干相互连通横向槽(大体上垂直于气管插管的轴线)和纵向沟(大体上平行于气管插管的轴线),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槽由横向环62分隔;所述纵向沟连通所述横向环62和横向槽,从而将每一个所述横向环62的至少一部分分隔成支撑柱63;所述气孔4设置在若干支撑柱63之间。所述横向槽和纵向沟形成相互连通的排气间隙61。当所述气囊2在抽气作用下覆盖部分所述横向环62和所述支撑柱63的顶面时,所述气囊2中的剩余气体可以从所述防堵沟槽6未被覆盖的部分经所述横向槽和纵向沟流入所述气孔4。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将气孔设置在被气囊覆盖的管壁的中部,从而有效改善气囊中充放气时的均一性;同时,在所述气孔附近设置防堵构件,具体的可以是防堵凸起或防堵沟槽,彻底避免气囊壁直接封堵气孔,从而导致气囊内排气不畅,及可能因此造成的对患者气管内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管插管的主体视图;
13.图2为具有防堵凸起的气管插管的纵剖视图;
14.图3为图2中圆环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15.图4为气孔附近防堵凸起的俯视视图;
16.图5为具有防堵沟槽的气管插管的纵剖视图;
17.图6为图5中圆环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18.图7为防堵沟槽与气孔的示意图。
19.图中:1为管体,2为气囊,3为充气管,4为气孔,5为防堵凸起,6为防堵沟槽,61为排气间隙,62为横向环,63为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参见图1-4,提供一种icu用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和布置在所述管体1的插入端的气囊2;所述管体1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处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所述管壁的气孔4,所述气孔4与充气管3连通,以用于向所述气囊2内充气或从所述气囊2内抽离气体。
22.所述气孔4设置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的中部(指沿所述气管插管的轴线方向),该位置布置可以较好的改善气囊2内的充放气环境,其相较于气孔4设置在气囊2端部附件的管壁上的情况而言,可以在充放气过程中实现气囊2端部和中部较为均一的鼓胀和憋缩状态,降低气囊2一端憋缩,而另一端仍然鼓胀的发生率,从而可以较好的避免气囊壁堵塞气孔4。
23.在所述气孔4周侧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防堵凸起5,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能够在抽气时,顶靠所述气囊2,防止所述气囊2堵塞气孔4;同时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相互间隔布置,其
相互之间的间隙构成排气通道,从而当所述气囊2抵靠所述防堵凸起5的顶面时,气囊2内的剩余气体可以从所述若干防堵凸起5的间隙处流入所述气孔4,从而允许彻底抽空所述气囊2的空气。
24.所述防堵凸起5具有半球形顶端,以防止刺破气囊2或在碰擦患者的气管内壁时刮伤患者的气管内壁。
25.实施例2。
26.参见图1、5-7,提供一种icu用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和布置在所述管体1的插入端的气囊2;所述管体1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处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所述管壁的气孔4,所述气孔4与充气管3连通,以用于向所述气囊2内充气或从所述气囊2内抽离气体。
27.所述气孔4设置在被所述气囊2包覆的管壁的中部(指沿所述气管插管的轴线方向),该位置布置可以较好的改善气囊2内的充放气环境,其相较于气孔4设置在气囊2端部附件的管壁上的情况而言,可以在充放气过程中实现气囊2端部和中部较为均一的鼓胀和憋缩状态,降低气囊2一端憋缩,而另一端仍然鼓胀的发生率,从而可以较好的避免气囊壁堵塞气孔4。
28.在所述气孔4周侧的管壁上设有防堵沟槽6,所述防堵沟槽6通过在管壁上开槽形成,因而在所述管壁上不包括任何除所述气囊2之外的凸起物,因而可以有效防止刮擦患者的气管内壁。
29.所述防堵沟槽6包括若干相互连通横向槽(大体上垂直于气管插管的轴线)和纵向沟(大体上平行于气管插管的轴线),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槽由横向环62分隔;所述纵向沟连通所述横向环62和横向槽,从而将每一个所述横向环62的至少一部分分隔成支撑柱63;所述气孔4设置在若干支撑柱63之间。所述横向槽和纵向沟形成相互连通的排气间隙61。当所述气囊2在抽气作用下覆盖部分所述横向环62和所述支撑柱63的顶面时,所述气囊2中的剩余气体可以从所述防堵沟槽6未被覆盖的部分经所述横向槽和纵向沟流入所述气孔4。
30.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举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通过常规手段的替换等改进方式所得到的实施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方式范畴,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