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鼻泪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5658发布日期:2021-12-08 12:1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鼻泪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鼻泪管。


背景技术:

2.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入鼻腔的两个管道,溢泪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鼻泪管道阻塞引起的,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在鼻泪管内植入或者导入人工鼻泪管,使人工鼻泪管能够代替人体鼻泪管,对溢泪的病症进行治疗,现有的人工鼻泪管在植入时,由于鼻泪管为透明材质,在后期拔管时常常难以在鼻腔内用鼻内镜找到原先植入的鼻泪管,给医护人员的拔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便需要一种方便寻找的人工鼻泪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人工鼻泪管。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辨识层,当所述的管体植入后,所述的辨识层用于供人观察管体的植入位置。
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管体上设置有辨识层,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层来判断管体的植入位置,并且也能在需要拔除管体时通过辨识层寻找到管体的位置,不会因长时间的安置而无法找到管体的具体位置,导致管体在拔除时难以寻找,拔除时间长,易损伤患者鼻黏膜,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更方便医护人员的拔除和观察。
6.在上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辨识层具有颜色。
7.在上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管体内部为中空。
8.在上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管体的端部呈圆顶形。
9.在上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管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10.在上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管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更方便医护人员的拔除和观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防止患者不必要的鼻粘膜损伤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管体;2、辨识层。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5.如图1所示,本人工鼻泪管,包括管体1,所述的管体1的端部设置有有辨识层2,当所述的管体1植入后,所述的辨识层2用于供人观察管体1的植入位置,管体1上设置有辨识
层2,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层2来判断管体1的植入位置,并且也能在需要拔除管体1时通过辨识层2寻找到管体1的位置,不会因长时间的安置而无法找到管体1的具体位置,导致管体1在拔除时难以寻找,拔除时间长,损伤鼻黏膜,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更方便医护人员的拔除和观察。
16.进一步细说,辨识层2具有颜色,辨识层2的颜色能够让医护人员了解管体1的植入情况,辨识层2内填充的颜色可以是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或其他颜色,但不能用红色,防止红颜色与鼻腔内的颜色相近使得医护人员更加难以寻找。
17.进一步细说,管体1内部为中空,使管体1达到替代人体鼻泪管的作用。
18.进一步细说,管体1的端部呈圆顶形,在植入时不会对患者的鼻泪管造成伤害,并且圆顶形也更有利于管体1的植入。
19.进一步细说,管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妨碍患者日常生活。
20.进一步细说,管体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拆装安全。
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22.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大量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的管体(1)的端部设置有辨识层(2),当所述的管体(1)植入后,所述的辨识层(2)用于供人观察管体(1)的植入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辨识层(2)具有颜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内部为中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的端部呈圆顶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鼻泪管,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拔除时难以找到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辨识层,当管体植入后,辨识层用于供人观察管体的植入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更方便医护人员的拔除和观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防止患者不必要的鼻粘膜损伤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 钟建光 叶姜平 钱晓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