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4926发布日期:2021-12-15 08:0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肩周炎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尤其是近年来从事与电脑相关的工作人员,很多出现了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而僵硬劳损所致的肩周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给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临床上的各种中西医治疗肩周炎方法都取得一定疗效,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疗效显著,灸法将温热刺激更深入而直达痛所,利用温热效应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温经散寒、消肿散结之功效。
3.目前用于肩背部的灸具主要为三种,第一种为灸盒,第二种为支架仪器悬灸仪,第三种为手持灸棒,手持灸棒因肩背部是视觉盲区必须由他人操作方可完成,否则容易烫伤局部皮肤,第一及第二种虽然可单人自己操作,但位置固定,不能像手持灸任意移动肩背部不同区域,且不能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是否发红、有无烫伤风险等,临床运用把握不准,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具备操作简单、单人治疗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治疗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包括腰带、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控制装置,所述腰带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和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套筒和滑动连接于套筒内部的滑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的背面与滑杆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滑块顶部的背面和第二滑块的中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块顶部的正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条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滑块左侧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右端贯穿第一滑块的右端并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左侧的中央,所述滚珠丝杆的表面安装有滚珠螺母座,所述滚珠螺母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塑料卡环,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中央安装有摄像头。
6.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和电源,所述机箱顶部背面的中央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电路板、电源和摄像头之间电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摄像头能够将使用者背部的图像上传到显示屏上面,方便使用者观察自身背部情况。
7.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其中机箱顶部且靠近正面的位
置处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固定有第一摇杆控制器、第二摇杆控制器和第三摇杆控制器,所述第一摇杆控制器、电动推杆、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摇杆控制器、第一电机、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摇杆控制器、第二电机、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电动推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控制。
8.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其中第一摇杆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动推杆输出端的伸缩,所述第二摇杆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电机输出端的正反转,所述第三摇杆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电机输出端的正反转。
9.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其中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分别插接于两个插槽内部,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固定,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板进行拆装。
10.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其中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滚珠螺母座沿水平方向穿过两根限位杆,该结构设置,对滚珠螺母座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其只能沿水平方向进行滑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使得人们可以将艾柱卡入塑料卡环的内部,并通孔第一摇杆控制器、第二摇杆控制器和第三摇杆控制器来控制艾柱位置,能够准确控制艾柱到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同时配合在连接板顶部设置的摄像头,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器上的显示屏观察自己背部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见艾柱距离皮肤表面的距离以及皮肤表面的状况,能够预防皮肤发红、皮肤烫伤等危险现象发生,该装置通过腰带佩戴在患者腰部,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单人即可完成治疗过程,省时省力,非常方便。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再第一滑块上设置的第一电机以及第一电机上设置的齿轮,配合第一支撑杆上设置的齿条,使得齿轮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第一滑块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调节艾柱高度位置,通过再第一滑块左侧设置的第二电机,配合第二电机输出端上设置的滚珠丝杆以及滚珠螺母座,使得艾柱的水平位置能够在第二电机作用下进行调整,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腰带;2、电动推杆;3、伸缩杆;4、第一支撑杆;5、齿条;6、第一滑块;61、限位杆;7、滑槽;8、第一电机;9、齿轮;10、第二电机;11、滚珠丝杆;12、滚珠螺母座;13、塑料卡环;14、第二支撑杆;15、第二滑块;16、连接板;17、摄像头;18、机箱;19、第一摇杆控制器;20、第二摇杆控制器;21、第三摇杆控制器;2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灸型肩背部艾灸辅助装置,包括腰带1、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15和控制装置,腰带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和伸缩杆3,伸缩杆3包括套筒和滑动连接于套筒内部的滑杆,电动推杆2输出端的背面与滑杆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4,第一滑块6顶部的背面和第二滑块15的中央均开设有滑槽7,第一滑块6与第二滑块15分别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4表面,第一支撑杆4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5,第一滑块6顶部的正面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输出端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9,两个齿条5与齿轮9之间相互啮合,第一滑块6左侧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输出端的右端贯穿第一滑块6的右端并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11,滚珠丝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15左侧的中央,滚珠丝杆11的表面安装有滚珠螺母座12,滚珠螺母座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塑料卡环13,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14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顶部的中央安装有摄像头17。
23.控制装置包括机箱18,机箱18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和电源,机箱18顶部背面的中央安装有显示屏22,显示屏22、电路板、电源和摄像头17之间电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摄像头17能够将使用者背部的图像上传到显示屏22上面,方便使用者观察自身背部情况。
24.机箱18顶部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处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固定有第一摇杆控制器19、第二摇杆控制器20和第三摇杆控制器21,第一摇杆控制器19、电动推杆2、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第二摇杆控制器20、第一电机8、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第三摇杆控制器21、第二电机10、电路板和电源之间电连接,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电动推杆2、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0进行控制。
25.第一摇杆控制器19用于控制电动推杆2输出端的伸缩,第二摇杆控制器20用于控制第一电机8输出端的正反转,第三摇杆控制器21用于控制第二电机10输出端的正反转。
26.连接板16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4的顶部分别插接于两个插槽内部,连接板16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4进行固定,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板16进行拆装。
27.第一滑块6与第二滑块15之间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1,滚珠螺母座12沿水平方向穿过两根限位杆61,该结构设置,对滚珠螺母座12起到了限
位作用,使其只能沿水平方向进行滑动。
2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首先通过第一摇杆控制器19使电动推杆2输出端伸出至最长距离,然后将艾柱卡入塑料卡环13内部,以避免穿戴过程中烫伤,之后再将腰带1固定在自身腰部,完成对该装置的穿戴,此时摄像头17照向使用者背部,将使用者背部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屏22上,使用者可通过观察显示屏22上,来操控第二摇杆控制器20和第三摇杆控制器21,进而调整艾柱的位置,直至将艾柱调整至需要治疗的地方即可,最后工作人员再操控第一摇杆控制器19,使电动推杆2输出端回缩,拉进艾柱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使艾柱到达适合的地方即可。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