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

文档序号:27563534发布日期:2021-11-25 09:4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2.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是耳闷、听力下降,其主要表现为中耳鼓室积液,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鼓膜穿刺。鼓膜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操作,能够抽取鼓室积液,或者行鼓室内注药。目前常规进行鼓膜穿刺工作时,一般由医生在额镜或头灯窥视下,一手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一手持注射器经外耳道将穿刺针刺入鼓膜,再以牵拉耳廓的手固定穿刺注射器,另一手操作针筒进行抽液或注药,但此种操作方式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是注射器置入耳道时会遮挡额镜或头灯的光线,使医生无法窥清鼓膜全貌,造成穿刺部位偏移或穿刺位置过深而损伤鼓室内黏膜引起鼓室内出血;二是在抽液或注射过程中,由于耳道为管状结构,视线会被注射器遮挡,操作过程中医生无法实时观察鼓膜情况,易出现针尖抖动而导致鼓膜穿刺针孔扩大,影响穿刺孔愈合。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能够使操作人员安全、精确、简单、高效的完成鼓膜穿刺工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包括可视化探头杆、弹性夹和针管组件,所述可视化探头杆前端安装有探头,所述可视化探头杆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沿滑轨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块上安装有针管组件,所述弹性夹下部铰接在滑块上,所述弹性夹上部贴合在可视化探头杆上。
6.所述可视化探头杆上设有第一斜纹面,所述弹性夹上设有第二斜纹面,所述第一斜纹面与第二斜纹面相贴合。
7.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前端设有针尖,所述针管末端设有折头,所述折头连接针筒,所述折头位于滑块与针筒之间。
8.所述滑块下端面外侧设有针管卡扣,所述针管卡合在针管卡扣内。
9.所述可视化探头杆前端安装有针套,所述针套内开设套孔,所述针尖伸入套孔内。
10.所述可视化探头杆下端面是平面,所述针套上端面是平面,所述可视化探头杆下端面与针套上端面贴合,所述针套可拆卸安装在可视化探头杆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在可视化探头杆前端安装探头,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操作全过程观察鼓膜,更加安全、准确地进行鼓膜穿刺;2.针管组件被限定在滑块上,沿着滑轨长度方向移动,使用弹簧夹对滑块进行限位固定,能有效控制穿刺及操作过程中的抖动,减少对鼓膜的损伤,使穿刺过程更加简单、安全、高效;3.通过可视化探头杆上的第一斜纹面与弹性夹的第二斜纹面相贴合,使弹性夹限位固定更加稳定,不易滑动;4.针管的折头设计,使针管更靠近可
视化探头杆,减小可视化探头杆上端到针管下端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人员在耳道内操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为图1中a

a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15.图3为图2松开弹性夹时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视化探头杆和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视化探头杆和针套的左视图。
18.图中:可视化探头杆1、探头11、led灯12、第一斜纹面13、滑轨安装部14、针管组件2、针尖21、针管22、折头23、针筒24、针套3、套孔31、滑块4、针管卡扣41、滑轨5、滑槽51、弹性夹6、扭簧61、第二斜纹面6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包括可视化探头杆1、弹性夹6和针管组件2,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前端安装有探头11,所述探头11与外部显示器配合,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鼓膜与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的位置,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鼓膜穿刺工作,所述探头11周围设置led灯12,通过led灯12对耳道照明,使操作人员能更加清晰的观测鼓膜与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的位置。
22.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轨5的滑轨安装部14,所述滑轨安装部14上端面是平面,所述滑轨5上端面是平面,所述滑轨安装部14上端面与滑轨5上端面相贴合,便于滑轨5安装在可视化探头杆1上。
23.所述滑轨5下方设有滑块4,所述滑块4沿滑轨5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块4上安装有针管组件2,所述针管组件2通过滑块4沿着滑轨5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针管组件2包括针管22,所述针管22前端设有针尖21,所述针管22末端设有折头23,所述折头23连接针筒24,所述折头23位于滑块4与针筒24之间,所述针管22与折头23的角度α优选为100度至150度,针管22的折头23设计,使得针管22能更靠近可视化探头杆1,减小可视化探头杆1上端到针管22下端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人员在耳道内操作。
24.所述弹性夹6下部通过扭簧61铰接在滑块4上,所述弹性夹6上部贴合在可视化探头杆1上,使用弹性夹6对滑块4进行限位固定,进而限制针管组件2的移动,使操作人员在单手抽取鼓膜积液时,操作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25.弹性夹6、扭簧61、滑块4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参考家用衣架的夹子,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26.所述滑轨5内开设有滑槽51,滑块4限制在滑槽51内滑动,使固定在滑块4上的针管组件2移动更加稳定。
27.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上设有第一斜纹面13,所述弹性夹6上设有第二斜纹面62,所述第一斜纹面13与第二斜纹面62相贴合,使弹性夹6限位固定不易滑动,避免对鼓膜表面造成损伤。
28.所述滑块4下部设有针管卡扣41,所述针管卡扣41优选弹性卡扣,所述针管22卡合在针管卡扣41内,所述针管22外表面贴合在针管卡扣41内侧面上,使针管22不会在针管卡扣41内打滑。
29.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前端安装有针套3,所述针套3内开设套孔31,所述针尖21伸入套孔31内,避免针尖21对鼓膜表面造成损伤,当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靠近鼓膜时,移动滑块4,针尖21探出套孔31,刺入鼓膜,进行抽液操作。
30.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下端面是平面,所述针套3上端面是平面,所述可视化探头杆1下端面与针套3上端面贴合,使可视化探头杆1与针套3配合更加稳定,所述针套3可拆卸安装在可视化探头杆1上,例如针套3卡接在可视化探头杆1上。
31.所述针管组件2、针套3、滑块4是一次性部件,使用过后即可更换,避免不同病人之间交叉污染。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先以一手持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前端探入到耳道的合适位置,该手以耳廓周边为支点固定,另一手按下弹性夹6,扭簧61转动,使第一斜纹面13与第二斜纹面62分离,推动针筒24,使针管组件2随滑块4沿滑轨5长度方向移动,随着滑块4不断向前移动,针尖21探出套孔31,在摄像探头监视下,将针尖21刺入鼓膜穿刺部位,松开弹性夹6,在扭簧61旋转力的作用下,第一斜纹面13与第二斜纹面62贴合在一起,对针管组件2限位固定,待完成鼓室抽液等相应治疗后,重新按下弹性夹6,回退针筒24,使针尖21退出鼓膜,没入套孔31内,再次松开弹性夹6,限位固定针管组件2,最后把可视化鼓膜穿刺装置拿离耳道。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