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059发布日期:2021-11-22 17:1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


背景技术:

2.直肠肛管出血多见于直肠癌、痔疮、直肠肛管损伤、直肠息肉、肛裂等,严重时会因出血量较大造成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有临床对于直肠肛管出血多采用内窥镜治疗或手术治疗,以痔疮手术为例,在采用手术治疗后,其术后吻合口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的24至40小时内,有时甚至在术后的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仍然有出血的可能,为了预防术后的出血,常采用压迫止血的原理进行止血,而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依旧需要进行引流作业,以便于术后的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其能够实现压迫止血的同时提高引流效果,便于术后的观察,有助于降低对体内组织气管的损伤,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前端加工有若干绕其中心轴线均布的主引流孔,所述主管体上还加工有导向护管,导向护管的外部设置有气囊模组,所述主管体的尾部固定有体外固定贴;所述气囊模组包括气囊内环体及与气囊内环体构成密封腔体的医用硅胶体,所述气囊内环体上加工有与医用硅胶体构成的密封腔体连通的气嘴;所述导向护管上加工有与主管体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的护管导向槽,护管导向槽与气囊内环体滑动连接,所述气囊内环体通过限位杆及限位卡环与主管体尾部的限位卡槽卡接,所述限位卡槽位于体外固定贴及导向护管之间。
6.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护管导向槽在靠近主引流孔的位置处加工有辅引流孔,辅引流孔分布于护管导向槽的前端。
7.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体外固定贴朝向气囊模组的表面处覆盖有与人体皮肤贴合的黏胶。
8.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引流孔、辅引流孔的轮廓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9.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杆对称分布于气囊内环体的两侧,且限位杆的端部固定有半环形的限位卡环,限位卡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限位卡槽中。
10.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杆为两个,两个限位杆端部的限位卡环在限位卡槽拼接成环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的合理设计,能够通过气囊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使得出
血部位与止血药物有效贴合与接触,止血效果明显;而且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止血的过程中还能够方便引流,以便于对术后的引流效果进行观察,有助于降低对体内组织气管的损伤,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13.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囊模组能够相对于主管体进行微调,且微调后能够便于固定,从而提高压迫止血的效果与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6.图中:1、主管体;2、主引流孔;3、导向护管;4、护管导向槽;5、辅引流孔;6、气囊模组;7、气嘴;8、限位杆;9、限位卡环;10、体外固定贴;11、限位卡槽;12、气囊内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18.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1
20.一种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包括主管体1,所述主管体1的前端加工有若干绕其中心轴线均布的主引流孔2,所述主管体1上还加工有导向护管3,导向护管3的外部设置有气囊模组6,所述主管体1的尾部固定有体外固定贴10;所述气囊模组6包括气囊内环体12及与气囊内环体12构成密封腔体的医用硅胶体,所述气囊内环体12上加工有与医用硅胶体构成的密封腔体连通的气嘴7;所述导向护管3上加工有与主管体1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的护管导向槽4,护管导向槽4与气囊内环体12滑动连接,所述气囊内环体12通过限位杆8及限位卡环9与主管体1尾部的限位卡槽11卡接,所述限位卡槽11位于体外固定贴10及导向护管3之间。
21.实施例2
22.一种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其中所述护管导向槽4在靠近主引流孔2的位置处加工有辅引流孔5,辅引流孔5分布于护管导向槽4的前端;所述体外固定贴10朝向气囊模组6的表面处覆盖有与人体皮肤贴合的黏胶;所述主引流孔2、辅引流孔5的轮廓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所述限位杆8对称分布于气囊内环体12的两侧,且限位杆8的端部固定有半环形的限位卡环9,限位卡环9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限位卡槽11中;所述限位杆8为两个,两个限位杆8端部的限位卡环9在限位卡槽11拼接成环体。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
不再赘述。
2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直肠肛管用压迫止血及引流组件,包括中空管体的主管体1,主管体1为直线型管体。在主管体1的前端加工有若干主引流孔2,主引流孔2的轮廓为圆形、菱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一种,优选为圆形。主引流孔2的作用在于将主管体1的外部与内部进行连通,以便更好地进行引流作业。
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管体1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主引流孔2、导向护管3、气囊模组6、体外固定贴10,其中气囊模组6位于导向护管3的外部且可与导向护管3相对运动。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引流孔2为多个且分别绕主管体1的中心轴线均布。所述导向护管3为覆盖于主管体1外部的硅胶体,导向护管3的两端与主管体1之间采用过渡结构设置,过渡结构为斜面。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向护管3上加工有与其长度一致的护管导向槽4,护管导向槽4用于与气囊内环体12上的滑块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气囊内环体12与导向护管3之间相对运动。在护管导向槽4的前端可加工有辅引流孔5,辅引流孔5的作用与主引流孔2的作用一致,均用于将主管体1内外连通。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辅引流孔5更加靠近气囊模组6,也更加靠近出血位置。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囊内环体12与导向护管3的材质相同,均采用较硬的硅胶或者医用橡胶材质制成。当气囊模组6上的密闭空腔充气后,能够压迫上述气囊内环体12与导向护管3,从而实现上述两者之间的紧密贴合。同时,通过气囊内环体12上的气嘴7充入的气体不仅能够使得气囊内环体12与导向护管3贴合,而且还能够使得医用硅胶体构成的密封腔体膨胀,使得出血口与止血药物充分贴合。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囊内环体12是通过限位杆8来实现调节的,具体来讲,在限位杆8远离气囊内环体12的端部固定有半环形的限位卡环9。而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杆8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气囊内环体12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卡环9在限位卡槽11内配合后,除了与限位卡槽11采用过盈配合外,两个半环形的限位卡环9还能够在限位卡槽11内拼接成完整的环形结构,从而实现固定连接。
28.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两个半环形的限位卡环9可在端部加工有卡勾及卡槽(如a部分所示),通过卡勾及卡槽的卡接对两个半环形结构向外扩张的趋势进行限位,进而实现稳定地连接。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卡槽11为多个,沿着主管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限位卡槽11可实现气囊模组6相对于导向护管3位置的调节与固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管体1在其尾部固定有体外固定贴10,所述体外固定贴10朝向气囊模组6的一面覆盖有黏胶,相对人体固定整个装置。
30.1、主管体;2、主引流孔;3、导向护管;4、护管导向槽;5、辅引流孔;6、气囊模组;7、气嘴;8、限位杆;9、限位卡环;10、体外固定贴;11、限位卡槽;12、气囊内环体。
31.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