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5042发布日期:2022-01-15 03:5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作为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液性能等的方法,已知有将吸收性芯在厚度方向上层叠两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73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7.然而,吸收性芯层叠两层而成的吸收性物品存在这样的问题:吸收性芯容易变厚,在穿着时容易感觉到不适感。特别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由排尿等引起吸收性芯膨胀时,吸收性芯的厚度进一步增加,更加容易感觉到穿着时的不适感。
8.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
9.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芯层和第二芯层,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该吸收性芯具有所述第一芯层与所述第二芯层重叠的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一芯层与所述第二芯层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在所述吸收性芯设有压缩部,该压缩部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密度比该压缩部周围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密度高,所述重叠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比所述非重叠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深,所述第二芯层位于比所述第一芯层靠肌肤侧的位置,所述压缩部被压缩成线状,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形成于所述第一芯层的所述非重叠区域的线状的所述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形成于所述第二芯层的线状的所述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
1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11.实用新型的效果
12.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13.图1是从腹侧观察到的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14.图2(a)和图2(b)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概略图和a-a截面概略图。
15.图3是吸收性主体20的俯视概略图。
16.图4是吸收性主体20的b-b截面概略图。
17.图5是吸收性主体20的c-c截面概略图。
18.图6(a)和图6(b)是压缩部26的俯视放大图和截面放大图。
19.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包装尿布1时的折叠状态的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尿布(吸收性物品);10、外装体(腰身构件);10a、肌肤侧片;10b、非肌肤侧片;11、腰身弹性构件;12、腹侧弹性构件;12c、中央;12s、两端;13、背侧弹性构件;13c、中央;12s、两端;14、腰身接合部;14b、下端;20、吸收性主体;21、吸收性芯;21a、第一芯层;21b、第二芯层;22、芯包片;23、顶片;24、底膜;24a、不透液性片;24b、透液性片;25、立体褶裥(防漏壁);25a、腹侧固定部(一侧端部固定部);25b、背侧固定部(另一侧端部固定部);25c、支点;25d、延长部;25e、顶点;25f、立体褶裥弹性构件;25g、粘接剂;26、压缩部;30、腹侧腰身构件;40、背侧腰身构件;bh、腰身开口;lg、腿围开口;cl、中心位置(下裆折线);bl、分界;lc、缩窄线;da、深度;db、深度;ol1、第一折弯线;ol2、第二折弯线;ol3、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22.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明确。
23.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芯层和第二芯层,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该吸收性芯具有所述第一芯层与所述第二芯层重叠的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一芯层与所述第二芯层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在所述吸收性芯设有压缩部,该压缩部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密度比该压缩部周围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密度高,所述重叠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比所述非重叠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深,所述第二芯层位于比所述第一芯层靠肌肤侧的位置,所述压缩部被压缩成线状,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形成于所述第一芯层的所述非重叠区域的线状的所述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形成于所述第二芯层的线状的所述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
24.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将吸收性芯分为重叠区域(两层部)和非重叠区域(一层部),使重叠区域的压缩部比非重叠区域的压缩部深,使得在重叠区域中即使吸收性聚合物吸收排尿等,吸收性芯也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吸收性主体的厚度增加,从而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
25.此外,通过将压缩部压缩成线状,在从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形成于第一芯层的非重叠区域的线状的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形成于第二芯层的线状的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能够有效地抑制吸收性芯的歪扭(日文:
よれ
)。
26.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芯层和所述第二芯层分别具有吸收性聚合物,所述第二芯层设在比所述第一芯层靠肌肤侧的位置,所述第一芯层的所述吸收性聚5合物的重量相对于其总重量的比例大于所述第二芯层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的重量相对于其总重量的比例。
2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第二芯层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大于第一芯层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肌肤侧的吸收性芯的层的由凝胶化引起的凝胶阻滞,能够在非肌肤侧的吸收性芯的层中较多地保持排泄液等(能够抑制返湿)。
28.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芯的表面被芯包片覆盖,所述芯包片的
伸长率为115%以上且小于120%。
29.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芯包片的伸长率不是115%以上且小于120%的情况相比,容易形成压缩部,并且能够抑制由压缩引起的芯包片的破损。
30.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背侧设有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位于比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靠下侧的位置的背侧弹性构件,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背侧弹性构件与所述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3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芯的与背侧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容易因背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歪扭。
32.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所述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而成的缩窄区域,在所述缩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所述重叠区域,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缩窄区域中的所述重叠区域与所述背侧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
3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由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容易引起缩窄区域变形,并且缩窄区域与背侧弹性构件重叠,因此容易因背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歪扭的缩窄区域的歪扭。
34.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侧设有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位于比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靠下侧的位置的腹侧弹性构件,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腹侧弹性构件与所述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35.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芯的与腹侧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容易因腹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歪扭。
36.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所述左右方向内侧凹入而成的缩窄区域,在所述缩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所述重叠区域,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缩窄区域中的所述重叠区域与所述腹侧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
3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由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容易引起缩窄区域变形,并且缩窄区域与腹侧弹性构件重叠,因此容易因腹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歪扭的缩窄区域的歪扭。
38.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该吸收性物品在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包括所述吸收性芯和一对防漏壁的吸收性主体,所述一对防漏壁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所述一对防漏壁由设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一侧端部固定部和设在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另一侧端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一侧端部固定部和所述另一侧端部固定部之间沿所述长度方向设有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
39.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提高吸收性主体在一侧端部固定部和另一侧端部固定部之间的部分的刚度,能够抑制由防漏壁的橡筋线的收缩引起的吸收性主体的收缩,因此防漏壁容易立起,容易确保防漏壁的高度。
40.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芯层中,形成于所述第二芯层的全部线
状的所述压缩部到达所述第二芯层的外缘。
4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收性芯的歪扭。
42.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芯层中,形成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全部线状的所述压缩部到达所述第一芯层的外缘。
4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收性芯的歪扭。
44.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非重叠区域不具有所述第二芯层而具有所述第一芯层,在所述第一芯层中,从内侧与所述第一芯层的外缘相邻的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比从外侧与所述第二芯层的外缘相邻的区域中的所述压缩部的深度深。
45.===实施方式===
4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对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相当于吸收性物品。以下也称为“尿布1”)进行说明。图1是从腹侧观察到的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图2(a)和图2(b)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概略图和a-a截面概略图。
47.另外,图2(a)和图2(b)中的“伸长状态”是指使产品(尿布1)伸长至无褶皱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指伸长至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外装体10等)的尺寸变成与该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接近的长度的状态。另外,将非伸长状态且是各弹性体自然地收缩而使各构件产生褶皱等的状态称为“自然状态”。
48.该尿布1在图1的内裤型状态下作为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而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另外,以下将该内裤型状态下的上下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也称为“腰身侧”和“下裆侧”,此外,将前后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也称为“腹侧”和“背侧”。
49.另一方面,在图2(a)和图2(b)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尿布1作为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而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相当于后述的吸收性芯21的厚度方向)。另外,以下将该展开状态下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也称为“腹侧”和“背侧”。另外,展开状态下的上述的宽度方向是与内裤型状态下的上述的左右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以下将宽度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此外,展开状态的长度方向是沿着内裤型状态的上下方向的方向。此外,将厚度方向上的与穿着对象者的肌肤抵接的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50.尿布1具有外装体10和俯视呈长方形形状且位于外装体10的肌肤侧的吸收性主体20。如图1和图2(a)和图2(b)所示,外装体10包括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腹侧腰身构件30是穿着尿布1时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部分,在图2(a)和图2(b)中位于比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以下也称为下裆折线cl)靠腹侧(前侧)的位置。背侧腰身构件40是穿着尿布1时位于穿着者的背侧的部分,在图2(a)和图2(b)中位于比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靠背侧(后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尿布1在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下裆折线cl,尿布1利用下裆折线cl向腹侧和背侧弯折。
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一体地构成,但是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也可以是单独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在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之间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附近设有位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下裆部(未图示),由腹侧腰身构件30、背侧腰身构件40和下裆部构成外装体10。
52.图1所示的内裤型形状的尿布1如下地形成。首先,自图2(a)和图2(b)的展开状态
起将外装体10和吸收性主体20以其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为折叠位置对折。然后,在该对折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的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利用使用熔接等接合手段形成的一对腰身接合部14来接合。
53.也就是说,尿布1具有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将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沿着上下方向相互接合的一对腰身接合部14。另外,由此腹侧腰身构件30和背侧腰身构件40以环状相连,成为图1所示的形成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的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
54.<关于外装体10>
55.外装体10是构成尿布1的外装的部位,具有肌肤侧片10a和设在比肌肤侧片10a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非肌肤侧片10b。肌肤侧片10a和非肌肤侧片10b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接合的柔软的片状构件,例如由纺粘无纺布等形成。
56.此外,在肌肤侧片10a和非肌肤侧片10b的厚度方向之间设有以预定的伸长倍率伸长的状态的弹性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沿左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腰身弹性构件11,在尿布1的腹侧(腹侧腰身构件30)设有左右方向的中央12c位于比左右方向的两端12s靠下侧的位置的腹侧弹性构件12,在尿布1的背侧(背侧腰身构件40)设有左右方向的中央13c位于比左右方向的两端13s靠下侧的位置的背侧弹性构件13。另外,腰身弹性构件11、腹侧弹性构件12和背侧弹性构件13从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连续地设置。
57.<关于吸收性主体20>
58.图3是吸收性主体20的俯视概略图,图4是吸收性主体20的图3所示的b-b截面概略图,图5是吸收性主体20的图3所示的c-c截面概略图。吸收性主体20具有吸收尿液等排泄物的功能,俯视呈大致长方形,如图2(a)和图2(b)所示,使其长度方向沿着尿布1的上下方向地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吸收性主体20设有吸液性的吸收性芯21、包覆该芯21的外周面的芯包片22、顶片23、底膜24、一对立体褶裥25(相当于一对防漏壁)、压缩部26。
59.吸收性芯21是将浆粕纤维等吸液性纤维成形为预定形状而成的,在其内部混入有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吸收性芯21形成为两层构造,包括在吸收性芯2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芯层21a和第二芯层21b,在从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吸收性芯21具有第一芯层21a与第二芯层21b重叠的重叠区域(由图3的分界bl包围的区域)和第一芯层21a与第二芯层21b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
60.另外,第二芯层21b位于比第一芯层21a靠肌肤侧的位置,第一芯层21a和第二芯层21b分别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第一芯层21a的吸收性聚合物的重量相对于其总重量的比例大于第二芯层21b的吸收性聚合物的重量相对于其总重量的比例。这样的话,与第二芯层21b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大于第一芯层21a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肌肤侧的吸收性芯21(第二芯层21b)的层的由凝胶化引起的凝胶阻滞,能够在非肌肤侧的吸收性芯21(第一芯层21a)的层中较多地保持排泄液等(能够抑制返湿)。另外,第一芯层21a和第二芯层21b的厚度大致相同。
61.此外,第二芯层21b的上下方向的上端(21bm、21bu)设在比第一芯层21a的上端(21am、21au)靠下侧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芯层21b在比第一芯层21a靠肌肤侧的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二芯层21b的上端(21bm、21bu)设在比第一芯层21a的上端(21am、21au)靠下侧的位置。另外,该上端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比较是在腹侧的上端彼此之间、背侧的上
端彼此之间进行比较(即,不进行例如腹侧的上端21bm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背侧的上端21au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比较)。
62.这样的话,由于在第一芯层21a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存在没有第二芯层21b的部分,因此该部分的厚度变薄,能够提高穿着时的腹部和臀部的贴合性。
63.此外,第二芯层21b的左右方向的一端(21br、21bl)设在比第一芯层21a的一端(21ar、21al)靠内侧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芯层21b在比第一芯层21a靠肌肤侧的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第二芯层21b的一端(21br、21bl)设在比第一芯层21a的一端(21ar、21al)靠内侧的位置。另外,该一端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比较是在左侧的一端彼此之间、右侧的一端彼此之间进行比较(即,不进行例如右侧的一端21br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与左侧的一端21al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比较)。
64.这样的话,由于在第一芯层21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存在没有第二芯层21b的部分,因此该部分的厚度变薄,能够提高穿着时的腿围开口lh的贴合性。
65.此外,吸收性芯21(第一芯层21a)具有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入而成的缩窄区域(图3所示的缩窄线lc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区域)。另外,在缩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重叠区域。
66.芯包片22是包覆吸收性芯21的外表面的透液性的片材构件,可以使用棉纸、无纺布等。也就是说,吸收性芯21的表面被芯包片22覆盖。此外,芯包片22的伸长率为115%以上且小于120%。另外,这里所说的伸长率是指基于“jis l 1913:2010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所记载的试验项目:伸长率的试验方法而测量的伸长率。
67.这样的话,与芯包片22的伸长率小于11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芯包片22与吸收性芯21一起被压缩时芯包片22破裂等破损。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21具有一层部分和两层部分,在两层部分和一层部分中压缩的深度不同,因此通过将芯包片22的伸长率设为115%以上,特别是能够抑制两层部分的破损。此外,与芯包片22的伸长率为120%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压缩时难以加入压缩的情况,容易形成压缩部。
68.顶片23是透液性的片材构件,配置在吸收性芯21(芯包片22)的厚度方向的肌肤侧面,在穿着尿布1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本实施方式的顶片23例如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形成。
69.底膜24由两层构造形成,该两层构造包括配置在吸收性芯21(芯包片22)的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面的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不透液性片24a和配置在不透液性片24a的肌肤侧的透液性片24b。作为不透液性片24a,例如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树脂膜等,作为透液性片24b,例如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无纺布等。另外,顶片23和底膜24的大小均是覆盖吸收性芯21的整体的大小。
70.此外,如图5所示,底膜24中的透液性片24b具有伸出至在宽度方向上比顶片23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的伸出部25d。通过伸出部25d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以支点25c为弯折起点向厚度方向的肌肤侧弯折,在位于比顶片23靠肌肤侧的位置的顶点25e处向非肌肤侧折回,从而形成立体褶裥25。沿着吸收性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橡筋线等立体褶裥弹性构件25f以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配置在立体褶裥25的顶点25e,在穿着尿布1时,利用该立体褶裥弹性构件25f所体现的伸缩性,使顶点25e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由此,立体褶裥50作为用于抑制排泄液等侧漏的防漏壁发挥功能。
71.因而,一对立体褶裥25沿着长度方向设在吸收性主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此外,一对立体褶裥25在图3和图4所示的腹侧固定部25a和背侧固定部25b的范围内利用图5所示的粘接剂25g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0。也就是说,一对立体褶裥25利用设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腹侧固定部25a(相当于一侧端部固定部)和设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背侧固定部25b(相当于另一侧端部固定部)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0。
72.压缩部26设于吸收性芯21,是吸收性芯21的密度比其周围的吸收性芯21的密度高的区域,通过压花加工等来设置。此外,压缩部26被压缩成至少一部分连续的线状,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时,线状的压缩部26形成格子花纹(图2(a)和图2(b)和图3所示的吸收性芯21的格子花纹)。更详细而言,在从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观察时,形成于第一芯层21a的非重叠区域的线状的压缩部形成格子花纹,形成于第二芯层21b的线状的压缩部也形成格子花纹。通过将压缩部26设为格子花纹,能够抑制吸收性芯21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歪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线状的压缩部26从吸收性芯2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地设置。
73.此外,格子花纹的压缩部26的至少局部跨重叠区域与非重叠区域的分界bl地连续。这样的话,能够降低重叠区域与非重叠区域的阶差,能够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
74.此外,优选的是,非重叠区域不具有第二芯层21b而具有第一芯层21a,在第一芯层21a中,从内侧与第一芯层21a的外缘相邻的区域中的压缩部26的深度比从外侧与第二芯层21b的外缘相邻的区域中的压缩部26的深度深。
75.图6(a)和图6(b)是压缩部26的俯视放大图和截面放大图,图6左图图6(a)是图3所示的d的放大俯视概略图,图6右图图6(b)是图6左图图6(a)的e-e截面概略图。在观察图6右图图6(b)时,在分界bl的下侧的重叠区域和上侧的非重叠区域中压缩部26的深度(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也就是说,重叠区域中的压缩部26的深度da比非重叠区域中的压缩部26的深度db深。
76.以往,具备两层构造的吸收性芯的尿布等存在吸收性主体的厚度增加而容易感觉到穿着时的不适感的问题。此外,在由排尿等引起吸收性芯膨胀时,吸收体变得更厚,更加容易感觉到穿着时的不适感。
77.此外,若吸收性芯膨胀,则吸收性主体的厚度会超过立体褶裥的立起高度,而容易发生从立体褶裥等的泄漏(侧漏)。另外,若为了抑制吸收性芯的膨胀而使吸收性芯变薄,则会产生吸收力下降这样的问题。
78.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吸收性芯21分为重叠区域(两层部)和非重叠区域(一层部)来限定变厚的部分,并使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比非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深而使该部分变薄,因此能够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此外,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较深,因此即使吸收性聚合物吸收排尿等,吸收性芯21也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吸收性主体20的厚度增加,从而能够抑制穿戴时的不适感。
79.此外,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较深,因此能够抑制重叠区域(吸收性主体20)变厚的情况,从而抑制从立体褶裥25等的泄漏。此外,能够利用下层(第一芯层21a)的压缩部26减轻由抑制吸收性主体20的膨胀引起的吸收力的下降。也就是说,由于压缩部26的吸收性芯21的密度比压缩部26周围的吸收性芯21的密度高,因此与其周围相比吸液性(吸收速度等)提高。这样的话,与没有压缩部26的情况相比,排尿等沿着压缩部26迅速地扩散到吸
收性芯21的整体,因此能够通过液体扩散性的提高(由吸收性芯整体吸收)来抑制吸收力的下降。
80.上述的压缩部26的深度的大小的比较是对压缩部26的深度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因此,只要能够整体地观察压缩部26而通过其外观进行判断,就可以通过视觉辨认来进行判断(例如将整体能够更清晰地视觉辨认的部位判断为较深)。更严密而言,在对压缩部26的深度进行比较时,例如使用拍摄压缩部26的截面(图6(a)和图6(b)所示的e-e截面概略图这样的截面)而得到的多个图像进行比较。
81.<关于尿布1的包装>
82.接下来对尿布1的包装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以折叠的状态进行包装。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包装尿布1时的折叠状态的图,图7左图图7(a)表示折叠前的状态,图7右图图7(b)表示折叠后的状态。
83.如图7(a)和图7(b)所示,尿布1如下所述地进行包装:以左折弯线ol1为折痕将左折弯线ol1的左侧部分向右侧折回,以右折弯线ol2为折痕将右折弯线ol2的右侧部分向左侧折回,以折叠线ol3为折痕将折叠线ol3的上部向下侧折回。也就是说,尿布1具有在包装时成为将尿布1在上下方向上折叠时的折痕的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折叠线ol3。在以沿着宽度方向的折叠线ol3为折痕在长度方向上折叠的状态下进行包装。
84.<关于重叠区域的配置及其效果>
85.接下来对吸收性芯22的重叠区域的位置与其他构件等的位置关系(配置)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从厚度方向观察缩窄区域、立体褶裥25、下裆折线cl、腰身接合部14、腹侧弹性构件12、背侧弹性构件13及折叠线ol3和重叠区域时的重叠和不重叠进行说明。
86.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缩窄区域和重叠区域时,如图3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时,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与缩窄区域重叠。
87.这样的话,由于由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容易引起缩窄区域变形,因此通过在缩窄区域设有重叠区域,能够提高缩窄区域的刚度,从而能够抑制缩窄区域的变形。
88.立体褶裥25与重叠区域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重叠区域在长度方向上位于腹侧固定部25a和背侧固定部25b之间。也就是说,在腹侧固定部25a和背侧固定部25b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
89.这样的话,通过提高吸收性主体20在腹侧固定部25a和背侧固定部25b之间的部分的刚度,能够抑制由立体褶裥25的立体褶裥弹性构件25f沿长度方向的收缩而引起的吸收性主体20的收缩,因此立体褶裥25容易立起,容易确保立体褶裥25的高度。
90.在从厚度方向观察下裆折线cl和重叠区域时,如图3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下裆折线cl与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91.这样的话,由于下裆折线cl的折痕的压缩部26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歪扭的下裆折线cl的折痕的歪扭。
92.腰身接合部14与重叠区域的位置关系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比腰身接合部14的下端14b靠下侧的部分设有重叠区域。也就是说,在吸收性芯21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一对腰身接合部14的下端14b靠下侧的位置的至少局部设有重叠区域。
93.这样的话,由于在穿着时供排泄物等排泄的胯裆部(比腰身接合部14的下端14b靠下侧的部分)设有重叠区域,因此能够利用两层部分高效地(直接地)吸收排泄物等。
94.在从厚度方向观察腹侧弹性构件12和重叠区域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腹侧弹性构件12与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95.这样的话,吸收性芯21的与腹侧弹性构件12重叠的部分容易因腹侧弹性构件12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歪扭。
96.此外,在从厚度方向观察腹侧弹性构件12和位于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缩窄区域中的重叠区域与腹侧弹性构件12重叠的部分。
97.这样的话,由于由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容易引起缩窄区域变形,并且缩窄区域与腹侧弹性构件12重叠,因此容易因腹侧弹性构件12的收缩而歪扭,但是当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时,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歪扭的缩窄区域的歪扭。
98.在从厚度方向观察背侧弹性构件13和重叠区域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背侧弹性构件13与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99.这样的话,吸收性芯21的与背侧弹性构件13重叠的部分容易因背侧弹性构件13的收缩而歪扭,但是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26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歪扭。
100.此外,在从厚度方向观察背侧弹性构件13和位于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缩窄区域中的重叠区域与背侧弹性构件13重叠的部分。
101.这样的话,由于由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容易引起缩窄区域变形,并且缩窄区域与背侧弹性构件13重叠,因此容易因背侧弹性构件13的收缩而歪扭,但是当缩窄区域的重叠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时,由于重叠区域的压缩部较深而刚度升高,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歪扭的缩窄区域的歪扭。
102.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折叠线ol3和重叠区域时,如图7(a)和图7(b)所示存在折叠线ol3和重叠区域相互不重叠而折叠线ol3与非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具有折叠线ol3与非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
103.这样的话,由于非重叠区域的刚度较低,因此容易利用折叠线ol3折叠尿布1,容易进行包装。
104.===其他实施方式===
105.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实用新型容易理解,而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不言而喻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其等同物。
10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芯层21a和第二芯层21b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大小及吸收性聚合物的量(芯层的功能)不同,厚度为相同程度,但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仅是吸收性聚合物的量不同,也可以使第一芯层21a的厚度比第二芯层21b的厚度薄。
10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从吸收性芯2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的线状的压缩部26,该线状的压缩部26形成格子状,但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仅在重叠区域设置压缩部26而在非重叠区域不设置压缩部26,也可以是设有间断部分的不连续的
线状的压缩部,还可以是线状的压缩部形成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的压缩部以形成多个列的方式排列的压缩部。
108.此外优选的是,在第二芯层21b中,形成于第二芯层21b的全部线状的压缩部26到达第二芯层21b的外缘,优选的是,在第一芯层21a中,形成于第一芯层21a的全部线状的压缩部26都到达第一芯层21a的外缘。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收性芯的歪扭。
10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吸尿垫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