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4755发布日期:2022-06-10 22:2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成形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2.血管类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血管支架手术已经成为针对血管堵塞、收缩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减少了传统金属裸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率高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实际上是以支架作为药物输送的载体,但是由于支架的不可回撤性,支架内的金属刺激血管内皮增生,药物支架表面的聚合物载体又抑制血管内皮的修复,导致晚期血栓的形成。
3.近几年来,“介入无植入”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药物涂层球囊(下称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因运而生,作为治疗血管狭窄的新一代微创技术,用介入手段代替植入手段,解决了支架再狭窄等一系列支架植入带来的并发症。现有的药物涂层球囊还结合了一金属支架作为扩张约束件,进一步优化球囊对血管的支撑定型以及对血管斑块的切割,如专利号为cn102939125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血管成形术球囊,具有弹性限制结构,当球囊膨胀时,弹性限制结构在球囊上画出排布均匀的方格区,形成“枕垫”图案,该球囊具有可限制的膨胀形态,能够减少血管损伤。药物球囊实际上是以球囊作为载体,输送药物到病变部位,但由于球囊在病变位置一旦撑开,就会对血管进行暂时性阻塞,血液短时间内不能通过,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在病变位置的作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否则极易造成远端缺血,进而造成并发症。更进一步的,由于药物球囊的扩张作用时间短,药物并不能获得良好的释放效果,且球囊撤出后血管也由于所受支撑定型时间不足而容易回弹成原状。故目前现有的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4.1)药物球囊扩张后本身会阻塞血管,血流被阻断,造成血管远端缺血,进而易产生并发症;
5.2)药物球囊贴壁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药物短时间内无法充分释放,难以被血管壁足量吸收,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
6.3)药物球囊贴壁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回撤球囊后,血管回弹率高;
7.4)药物球囊输送过程容易被血液冲刷掉较多药物,易造成远端血栓;
8.5)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保证药物释放效果,现有药物球囊的载药量会相对提高,故药物转移率较低,同时也就造成一定的浪费;
9.因此,开发保持远端血供、可长时间贴壁、降低血管回弹率、改善药物释放效果、减少药物损失的介入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解决传统的药物球囊因扩张后阻塞血管而易引起远端缺血、贴壁时间短而易使药物治疗效果差、高载
药量而低转移率使得药物出现浪费的问题。
1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包括可膨胀支架、内管、外管和手柄,所述外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手柄并内套在所述外管中;所述可膨胀支架套在所述内管外且其近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手柄上设有使动部,所述内管上设有与所述使动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使动部用于使所述手柄与所述内管发生轴向相对运动而使得所述可膨胀支架膨胀露出或压缩退入所述外管。
12.作为优选,所述使动部包括设在所述手柄的管腔中的螺纹段,所述配合部包括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外螺纹套,所述外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段螺接配合。
13.作为优选,所述使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柄中的齿轮,所述配合部包括设在所述内管外的齿槽段,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段啮合。
14.作为优选,所述使动部包括设在所述手柄的管腔中的滑接件之一,所述配合部包括设在所述内管外的滑接件之二,所述滑接件之一与所述滑接件之二滑动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远端设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伸出所述外管的远端并具有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端面相抵的限位面。
16.作为优选,所述可膨胀支架的远端不超过所述限位头的限位面。
17.作为优选,所述可膨胀支架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近端延伸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近端与所述内管连接。
1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而近端与所述内管连接。
1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可膨胀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远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而近端与所述内管连接。
20.作为优选,所述主体部上还连接有可载药薄膜。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血管介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手柄与内管的轴向相对运动,能够自由便利地将所述可膨胀支架展开使用或收拢停用,同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回收,所述可膨胀支架作用时不会如球囊那样阻塞血管,避免远端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故相较于传统球囊其可长时间地贴壁,使得药物高效转移并被充分吸收,节省载药量,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血管回弹率,值得在本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有关于可膨胀支架压缩状态及在血管中的膨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1-可膨胀支架,11-主体部,12-固定部,2-内管,21-配合部,23-限位头,3-外管,4-手柄,41-使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一:见图1、图2,一种可回收的防阻塞血管介入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可膨胀支架1、内管2、外管3和手柄4,外管3的近端与手柄4的远端固定连接,内管2穿过手柄4并内套在外管3中,可膨胀支架1套在内管2外且其近端与内管2连接,可膨胀支架1在内管2外进行膨胀或压缩且不会脱离内管2。手柄4上设有使动部,内管2上具有与使动部连接的配合部,使动部用于使手柄4与内管2发生轴向相对运动而使得可膨胀支架1膨胀露出或压缩退入外管3。
30.初始时,可膨胀支架1是套在内管2外的压缩状态并同时被压缩在外管3中,在可膨胀支架1被送至目标位置后,在确保内管2不动的情况下,通过使动部与配合部的动作使手柄4在轴向上朝近端回退,也即使得外管3随同回退,可膨胀支架1就慢慢露出外管3直至膨胀到位而对目标位置进行扩开治疗,血液可以流过可膨胀支架1所在区段,因此血管不会堵塞;在足够时间的扩开治疗完成后,再通过使动部与配合部的动作使手柄4在轴向上朝远端前进,也即使得外管3随同前进,可膨胀支架1的近端与内管2是连接的,就从该连接处开始,可膨胀支架1就慢慢被外管3压缩直至整个支架重新被压入外管3中,之后,可再对可膨胀支架1进行回收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确保内管2不动而使手柄4及外管3做相对移动是为了不影响内管2或者说可膨胀支架1的定位,是优选方式,如若需要,也可以让手柄4及外管3不动而使得内管2做相对移动,只是定位准确度上较难把握。
31.关于可膨胀支架1,见图5,其包括主体部11和从主体部11的近端延伸出的固定部12,固定部12的近端与内管2连接固定。主体部11主要由若干杆段组成,若干杆段形成多网格结构,本例中主体部11中的网格(由经向杆段和纬向杆段形成)在膨胀扩开后为方形,(通过改变杆段之间的连接形式)其他网格形状也有菱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可选。本例中的固定部12为多根连接杆,连接杆之间相互独立,其一端与主体部11连接固定,另一端与内管2外表面连接固定。可膨胀支架具有记忆功能,可以膨胀或收缩,本例中选用激光雕刻成形的金属支架,其他也有高分子材料支架等可选,可膨胀支架还连接有可载药薄膜,膜与支架可通过缝合、压握等方式来连接成一体,膜的层数可根据需要来设置,膜的材料有ptfe、eptfe等高分子材料可选。当然可膨胀支架1本身也可涂覆药物。关于所载药物,有紫杉醇、雷帕霉素等可选。
32.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2为可膨胀的锥形体,锥形体的远端与主体部11连接而近端与内管2连接,锥形体与主体部11一样由具有记忆功能的材料制成,它可以是主体部11的一部分,只是形状设计成锥形,以便于被外管3顺畅压入其内。
33.关于使动部41,见图1、图2,本例中其为设于手柄4的管腔中的螺纹段,而配合部21为连接在内管2外的外螺纹套,外螺纹套与螺纹段螺接配合。使用时,内管2不动,手动转动手柄4,即可使得手柄4(连带着外管3)相对内管2轴向移动。
34.此外,在内管2的远端设有限位头23,限位头23伸出外管3的远端并具有可与外管3的远端端面相抵的限位面,这样外管3在轴向朝远端移动时会被限位,防止外管3或者说手柄4过度移动甚至脱位(一般在外管3在与限位头23相抵时,使动部与配合部仍然为接合状态)。可膨胀支架1的远端不超过限位头23的限位面,这样可膨胀支架1就不会与限位头23发生干涉。图中,限位头23为锥形,这样在血管中更便于顺畅推送。内管2和外管3可选择尼龙
管、海波管等高分子管材,且表面可采用亲水涂层进行表面处理,可减少摩擦力;内管2和外管3上可设置显影标记,用于判断可膨胀支架释放位置;手柄外可加工出纹路,方便握持操作。
35.实施例二: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使动部41包括转动连接在手柄4中的齿轮,配合部21包括设在内管2外的齿槽段,齿轮与齿槽段啮合,在保持内管2不动的情况下,拨动齿轮可以使得手柄4及外管3轴向移动。
36.实施例三: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使动部41包括设在手柄4的管腔中的滑接件之一,配合部21包括设在内管2外的滑接件之二,滑接件之一与滑接件之二滑动连接,本例中滑接件之一、滑接件之二分别设置成滑块、滑槽的形式,在保持内管2不动的情况下,轴向对手柄4施力可以使得手柄4及外管3轴向移动。
3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