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

文档序号:27865406发布日期:2021-12-08 13:3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


背景技术:

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新生儿和儿童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置入长度一般30~60cm不等。此项技术于1997年引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导管使用量,picc置管已经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期输液、反复输血或频繁采血的患者,同时也适合应用刺激性药物、输注高渗性或粘稠度较高液体,以及需要应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治疗的患者使用;且置管时间可长达一年。目前,临床上在拔除深静脉导管时,通常采用医护人员手动缓慢匀速拔除的方式。拔除的管道较长,有污染周围环境的风险,而且没有较大的弯盘放置。
3.公开号为cn2088387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深静脉导管自动拔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拔管效率低,经常造成患者疼痛和不适,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包括主壳体,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导管入口,主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握持把手,主壳体的侧部活动设置有开合盖;导管入口内侧设置的转动挡板的前方布置有接头夹;主壳体内部设置的卷管转筒的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握持把手内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卷管转筒的外壁与接头夹通过拔管拉线相连;握持把手内部设置有电池,握持把手上部设置有转速调节开关。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深静脉导管的自动匀速拔除,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可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有效提升治疗舒适度,防止管道的污染环境,便于收纳消毒处理。
4.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5.1.现有技术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再单独将拔出的导管从装置取出再进行处理,比较麻烦。
6.2.现有技术在使用过后,还需要对拔出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收纳,比较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picc一次性拔管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再单独将拔出的导管从装置取出再进行处理,比较麻烦和在使用过后,还需要对拔出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收纳,比较耗费时间的问题。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包括夹体、夹持部和转动固定框,所述夹体包括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后端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两者分别连接在上夹块和下夹块相对一面的前端中间部位,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正对的一面平行连接有第一硅胶软垫层和第二硅胶软垫层,且所述第一硅胶软垫层和第二硅胶
软垫层正对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转动固定框形状为u形,转动固定框u形两端与上夹块或下夹块前端两侧转动连接。
10.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夹持部与上夹块和下夹块固定连接。
11.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相背离的一面分别开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12.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后端均连接有防滑层。
13.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轴和固定片,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后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外侧两端各固定连接一固定片。
14.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上夹块或下夹块前端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一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与上夹块或下夹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固定框上端与固定螺钉转动连接。
15.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固定片形状为环形。
16.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均为弧形。
17.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一硅胶软垫层上端和第二硅胶软垫层下端分别与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内侧固定连接。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夹持部对需要拔出的导管进行夹持固定,夹持部上的第一硅胶软垫层和第二硅胶软垫层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在导管进行夹持的同时,避免力度过大,使导管发生破裂的情况,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均为弧形能更好地固定导管,导管夹持住后,转动其转动固定框,将上夹块和下夹块进行合拢固定,再转动夹体,利用上夹块和下夹块外侧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将拔出的导管缠在夹体上,防滑层在转动夹体进行拔管的过程中起到防止夹体从手中滑落的作用,拔管完成后,拔出的导管和一次性拔管装置可以一起进行处理,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减少后续的处理步骤,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便于消毒后处理。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一次性拔管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一次性拔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23.图中1、夹体,101、上夹块,102、下夹块,103、轴,104、固定片,105、固定螺钉,106、转动固定框,2、夹持部,201、第一硅胶软垫层,202、第二硅胶软垫层,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三凹槽,6、第四凹槽,7、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
26.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包括夹体1、夹持部2和转动固定框106,所述夹体1包括上夹
块101和下夹块102,所述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后端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2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两者分别连接在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相对一面的前端中间部位,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正对的一面平行连接有第一硅胶软垫层201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且所述第一硅胶软垫层201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正对的一侧分别开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转动固定框106形状为u形,转动固定框106u形两端与上夹块101或下夹块102前端两侧转动连接。
27.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夹持部与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固定连接。
2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相背离的一面分别开有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
29.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后端均连接有防滑层7。
30.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轴103和固定片104,所述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后端通过轴103转动连接,所述轴103外侧两端各固定连接一固定片104。
31.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上夹块101或下夹块102前端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一固定螺钉105,所述固定螺钉105与上夹块101或下夹块10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固定框106上端与固定螺钉105转动连接。
32.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固定片104形状为环形。
3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均为弧形。
34.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一次性拔管装置,所述第一硅胶软垫层201上端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下端分别与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内侧固定连接。
35.实施例2
3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picc一次性拔管装置,包括夹体1和夹持部2,夹体1包括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夹持部2连接在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前端中间部位,且夹持部2与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固定连接。
37.夹持部2上下平行连接有第一硅胶软垫层201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第一硅胶软垫层201上端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下端分别与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内侧固定连接,且第一硅胶软垫层201和第二硅胶软垫层202分别开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
38.夹体1的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平行且正对,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后端中间部位转动连接有一轴103,轴103与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转动连接,轴103外侧还连接有一固定片104,固定片104与轴103固定连接。
39.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外侧分别开有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与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固定连接,且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后端均连接有防滑层7。
40.实施例3
41.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改进:
42.下夹块102前端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一固定螺钉105,固定螺钉105与下夹块102固定
连接,固定螺钉105上还连接有一转动固定框106,转动固定框106上端与固定螺钉105转动连接。
43.固定片104形状为环形,转动固定框106形状为u形。
44.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2的优点在于:
45.实施例3中的实用新型相比于实施例2,整体结构更加完善,在拔管过程中,通过夹持部2对导管进行拔出的过程中,通过下夹块102前端的转动固定框106将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合拢固定在一起,再通过转动夹体1的方式匀速缓慢的将导管拔出并固定在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外侧的凹槽上,便于后续的处理,上夹块101和下夹块102上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后端的防滑层7防止在转动过程中从手中滑落,整个结构简单,一次性的装置节省了处理时间和处理步骤,省时省力。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端”、“后端”、“水平”、“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