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5745发布日期:2022-02-19 14:1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口腔正畸通常用采用固定矫正器,就是由金属或陶瓷的正畸托槽粘接固定在每一颗牙齿上,再将不同材质和尺寸的弓丝与正畸托槽连接,通过弓丝、弹性橡皮圈、镍钛拉簧或镍钛推簧等装置的弹性形变产生矫治力移动牙齿。但由于固定矫治存在美观性差,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上椅旁操作时间较长,复诊间隔时间短,需要占用病人较多时间复诊,口腔卫生不好维护,有造成牙龈炎、牙齿变色、脱矿、龋坏和口腔溃疡等并发症。于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及矫治器应运而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在无弓丝、无托槽的状态下移动矫治牙齿,因其具有美观、舒适、卫生、正畸结果可视化和复诊间隔时间长等优点,有逐渐取代固定矫正器的趋势,但该矫治器在牙齿控根移动方面却效率很差,对于个别需要牙根较大范围移动的矫正,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通过在无托槽隐形矫正器上设置控根装置,使得牙根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向唇侧或者舌侧移动,而牙冠尽量保持不动或较小范围移动,从而实现牙齿的控根移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包括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和至少一组控根装置,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由多个齿套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控根装置设置在所述齿套上;所述控根装置包括控根辅弓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齿套上,所述控根辅弓的一侧设置在固定装置上,另一侧抵接在需矫正牙齿牙冠的龈端。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套包括咬颌面、唇颊面和舌腭面,两个相邻的所述齿套之间设置有邻接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内侧固定座和外侧固定座,所述内侧固定座用于设置在所述齿套的内侧,所述外侧固定座用于设置在所述齿套的外侧,所述内侧固定座与所述外侧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控根辅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侧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力臂部和所述第二力臂部的端部通过加力部相连接,所述加力部用于抵接在需矫正牙齿牙冠的龈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侧固定座与所述外侧固定座采用螺栓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侧固定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外
侧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内侧固定座与所述外侧固定座通过螺栓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侧固定座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管,所述外侧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内侧固定座和所述外侧固定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侧固定座与所述外侧固定座采用按扣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正器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控根辅弓采用医用不锈钢丝或医用镍钛合金丝制成。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控根装置的控根辅弓,给予需矫正牙齿的牙冠一个矫正力,从而使得牙根移动,实现了牙齿的控根移动。
14.2、控根辅弓的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的形状为弓形,可以根据需要矫正力的大小,调节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的弯曲度,使用简单方便,便于医生的治疗。
15.3、控根辅弓可设计多个粗细尺寸,以提供不同大小的矫正力。
16.4、固定装置由内侧固定座和外侧固定座活动连接组成,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医生的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二中需矫正的牙齿的牙根舌向移动时,控根装置的侧视图;
19.图3为实施例二中需矫正的牙齿的牙根唇向移动时,控根装置的侧视图;
20.图4为内侧固定座和外侧固定座采用螺栓连接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内侧固定座和外侧固定座采用螺栓连接时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内侧固定座和外侧固定座采用按扣连接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图6中,1、无托槽隐形矫正器,2、控根装置,3、齿套,4、控根辅弓,5、固定装置,6、咬颌面,7、唇颊面,8、舌腭面,9、插入孔,10、空腔,11、邻接部,12、内侧固定座,13、外侧固定座,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6、第一力臂部,17、第二力臂部,18、加力部,19、螺孔,20、第一螺孔,21、螺栓,23、连接管,24、连接孔,25、第一螺栓,26、扣钉,27、扣槽,28、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包括无托槽隐形矫正器1和至少一组控根装置2,无托槽隐形矫正器1由多个齿套3依次连接而成,控根装置2设置在齿套3上;控根装置2包括控根辅弓4和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设置在齿套3上,控根辅弓4的一侧设置在固定装置5上,另一侧抵接在需矫正牙齿牙冠的龈端,通过控根装置2的控根辅弓4,给于需矫正牙齿的牙冠一个矫正力,从而牙根发生移动,实现了牙齿的矫正。
29.齿套3包括咬颌面6、唇颊面7和舌腭面8,咬颌面6连接唇颊面7和舌腭面8,咬颌面6、唇颊面7和舌腭面8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牙齿的空腔10,不同齿套3的空腔10按照人不同牙位的大小和形状设置,使用时将牙齿套入在空腔10内,使得唇颊面7朝向人的唇颊方向,舌腭面8朝向人的舌腭方向,两个相邻的齿套3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1,连接部11与相应牙齿之间的邻间隙相匹配,可以使得无托槽隐形矫正器1在牙齿上紧密贴合;无托槽隐形矫正器1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的为透明材质的高分子材料,使得佩戴更加美观;控根辅弓4采用医用不锈钢丝或医用镍钛合金丝制成。
30.本技术的固定装置5包括内侧固定座12和外侧固定座13,内侧固定座12设置在齿套3的内侧,即在齿套3内侧放置内侧固定座的部位,设计一与内侧固定座大小、形状和厚度一致凹形缓冲槽28将内侧固定座12嵌入到齿套3内侧,外侧固定座13用于设置在齿套3的外侧,内侧固定座12与外侧固定座13活动连接,控根辅弓4包括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的一端设置在外侧固定座13上,使用时可以在外侧固定座13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相应的插入孔9,再使用正畸粘接剂进行固定,这样可以匹配不同粗细的控根辅弓4,不同粗细的控根辅弓4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矫正力,方便改变控根辅弓4对牙齿的作用力,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部16和第二力臂部17相连接,第一力臂部16和第二力臂部17通过加力部18相连接,加力部18用于抵接在需矫正牙齿牙冠的龈端,第一力臂部16和第二力臂部16为弓形,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力臂部16和第二力臂部17的弯曲度,来控制加力部18对牙齿的作用力。
31.如图2所示,当上前牙内倾深覆颌,需要将唇倾的牙根移向舌侧时,将内侧固定座12嵌入到相应齿套3的唇颊面7的内侧上,即凹形缓冲槽28内,将外侧固定座13设置在唇颊面7的外侧,并与内侧固定座12连接固定在一起,加力部18抵接在牙齿牙冠唇面的龈端,这样就给予牙根一个朝向舌侧的压力,从而实现牙根的舌向移动,而牙冠的切端包裹在齿套3内保持相对固定,为了方便治疗,可以在相应的齿套3上修剪出用于供加力部18接触牙齿的缺口;同理,如图3所示,当个别牙舌侧错位需要唇向整体移动患牙时,将内侧固定座12放置
在相应齿套3的舌腭面8内侧的凹形缓冲槽28内,将外侧固定座13设置在相应齿套3的舌腭面8的外侧上,并与内侧固定座12连接固定在一起,加力部18抵接在牙齿牙冠舌面的龈端,给予牙根一个朝向唇侧的压力,从而实现牙根的唇向移动,当牙根唇向移动到设计位后,再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正器1唇向移动牙冠,最终实现舌侧错位牙的唇向整体移动。内侧固定座12与外侧固定座13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即在内侧固定座12的侧面设置有螺孔20,外侧固定座13的侧面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螺孔19,螺孔20和第一螺孔19相匹配,螺栓21穿过第一螺孔19和螺孔20后,将内侧固定座12和外侧固定座13连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还可在内侧固定座12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管23,在连接管23内设置有螺纹,在外侧固定座13上设置有连接管23相匹配的连接孔24,使用时连接管23穿过齿套3和连接孔24后,再使用第一螺栓25将内侧固定座12和外侧固定座13固定在一起,如图6所示,内侧固定座12和外侧固定座13还可以采用按扣连接,即内侧固定座12的侧面上设置有扣钉26,形成“公扣”的效果,扣钉26穿过齿套3后延伸到齿套3外侧,外侧固定座13的侧面上设置有扣槽27,形成“母扣”的效果,使用时将扣钉26扣和在扣槽27内。固定装置5由内侧固定座12和外侧固定座13活动连接组成,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医生的使用。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