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及其插瓶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0606发布日期:2022-07-23 05:5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输液器及其插瓶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器及其插瓶针。


背景技术:

2.输液是医院常用的疾病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往往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为患者输液。使用时直接将插瓶针插入输液瓶中,患者或者他人的无意触碰可能导致插瓶针脱落,造成回血。意外脱落后,医护人员还需要更换输液器重新输液,且输液量还需要重新计算,非常费时费力。此外,安全意识薄弱的病人家属还会迅速将掉落在地上的瓶塞穿刺器重新插入到输液瓶中继续输液,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脱落结构的插瓶针。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插瓶针从输液瓶上脱落的输液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插瓶针包括针体,针体中开设有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针体的上端为针尖,针尖的两端突出于针体,针体上套设有网状伸缩筒,处于伸展状态的网状伸缩筒的周壁未超出针尖的外边缘,针体上还设有牵引固定结构,牵引固定结构与网状伸缩筒相连接。
6.在上述的插瓶针中,处于回缩状态的网状伸缩筒的周壁超出针体的外边缘。
7.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网状伸缩筒包括若干弧形斜杆,两个弧形斜杆相铰接形成x型的伸缩单元,相邻伸缩单元上的弧形斜杆相铰接。
8.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网状伸缩筒的下端与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网状伸缩筒的上端为灵活端。
9.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牵引固定结构包括推块、牵引杆和牵引线,所述针体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牵引杆设置在导向槽中,牵引杆的一端与推块相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通过牵引线与所述网状伸缩筒的上端相连接。
10.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网状伸缩筒为圆柱形,所述伸缩单元的结构与大小均相同。
11.在上述的插瓶针中,单个伸缩单元的铰接点将弧形斜杆分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长度相等。
12.在上述的插瓶针中,所述网状伸缩筒为倒圆台形,伸缩单元的大小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13.在上述的插瓶针中,单个伸缩单元的铰接点将弧形斜杆分为第三分段和第四分段,第三分段长度大于第四分段。
14.具有上述插瓶针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上依次设置输液针、流速调节器、滴斗和插瓶针。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输液器及其插瓶针的优点在于:
16.第一,通过网状伸缩筒两个状态的转换实现插瓶针的抽拔以及防脱。插瓶针未插入瓶塞时,网状伸缩筒处于伸展状态,针尖的两端突出于针体,针体和瓶塞之间形成供网状伸缩筒容置的空间,网状伸缩筒并不与瓶塞相接触,网状伸缩筒能够顺利进入到输液瓶中。
17.第二,通过牵引固定结构拉动网状伸缩筒,网状伸缩筒从伸展状态变为回缩状态,此时的网状伸缩筒粗且短,插瓶针不容易从瓶塞中滑脱出来,从而避免了因患者或者他人的无意触碰导致的插瓶针脱落,减少了诸多安全隐患。
18.第三,通过牵引固定结构推动网状伸缩筒,使得网状伸缩筒从回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网状伸缩筒细且长,利于拔出,拔出后的插瓶针能够重复使用,即将插瓶针插入到其他输液瓶中。
19.第四,网状伸缩筒为圆柱状,与针体外壁贴合更紧密,利于插瓶针的插入和拔出。
20.第五,网状伸缩筒设置成倒圆台形,与针体和瓶塞之间构成的空间结构相适应,利于插瓶针的插入和拔出。此外,在拔出过程中,网状伸缩筒被动恢复到伸展状态,而不需要先行恢复到伸展状态再拔出,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插瓶针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插瓶针的矢状面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插瓶针的冠状面剖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瓶针未插入瓶塞时的状态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瓶针插入瓶塞时的状态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瓶针插入输液瓶时状态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状伸缩筒从伸展状态变为回缩状态的状态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网状伸缩筒的立体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网状伸缩筒的主视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网状伸缩筒的另一立体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网状伸缩筒为回缩状态时的立体图。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网状伸缩筒的主视图。
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针体1、药液通道2、空气通道3、针尖4、网状伸缩筒5、外边缘6、牵引固定结构7、弧形斜杆8、伸缩单元9、推块10、牵引线11、导向槽12、铰接点13、第一分段14、第二分段15、第三分段16、第四分段17、输液管18、输液针19、流速调节器20、滴斗21、插瓶针22、瓶塞23、输液瓶24、空间25、上口26、下口27、第一上斜面28、第二上斜面29、第一下斜面30、第二下斜面31、牵引杆32、卡块33、凹槽34、卡槽35。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1
38.如图1、2和3所示,本插瓶针包括针体1,针体1中开设有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药液经药液通道2流出,空气通道3则保持输液瓶24中内外气压平衡。针体1的上端为针尖4,针尖4的两端突出于针体1,针体1上套设有网状伸缩筒5。网状伸缩筒5具有两个状态,分别是伸展状态和回缩状态,伸展状态是指网状伸缩筒5被拉长,整体结构细且长,回缩状态是指网状伸缩筒5被缩短,整体结构粗且短,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网状伸缩筒5的周壁未超出针尖4的外边缘6,利于插瓶针插入输液瓶中。针体1上还设有牵引固定结构7,牵引固定结构7与网状伸缩筒5相连接,通过牵引固定结构7实现网状伸缩筒5两个状态的转换。
39.如图4所示,插瓶针未插入瓶塞23时,网状伸缩筒5处于伸展状态,网状伸缩筒5尽量向针体1外壁贴近。如图5所示,插瓶针插入瓶塞23的过程中,针尖4先刺入瓶塞23,刺入后,因针尖4的两端突出于针体1,针体1和瓶塞23之间形成空间25,网状伸缩筒5位于该空间25内,网状伸缩筒5的周壁未超出针体1的外边缘6,并不与瓶塞23相接触。若针尖4的两端没有突出于针体1,则插瓶针插入瓶塞时,网状伸缩筒5会与瓶塞23相接触,从而导致网状伸缩筒5被动回缩,网状伸缩筒5被阻挡在瓶塞23外,不能进入到输液瓶24中。针尖4的两端突出于针体1,网状伸缩筒5能够顺利穿过瓶塞23进入到输液瓶24中,避免了网状伸缩筒5被动回缩的问题。
40.如图6和7所示,网状伸缩筒5进入到输液瓶24中后,通过牵引固定结构7拉动网状伸缩筒5,网状伸缩筒5从伸展状态变为回缩状态,并通过牵引固定结构7将网状伸缩筒5暂时固定,维持回缩状态,此时的网状伸缩筒5粗且短,网状伸缩筒5直径大于针体1的直径,不容易从瓶塞23中滑脱出来,从而避免了因患者或者他人的无意触碰导致的插瓶针脱落,减少了诸多安全隐患。
41.进一步,处于回缩状态的网状伸缩筒5的周壁超出针体1的外边缘6。此时的网状伸缩筒5直径更大,插瓶针更不容易从瓶塞23中滑脱出来。
42.若需要重复使用,则需要将插瓶针先拔出,通过牵引固定结构7推动网状伸缩筒5,使得网状伸缩筒5从回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网状伸缩筒5细且长,网状伸缩筒5的下端与针体1固定连接,网状伸缩筒5的上端为灵活端。拔出时,网状伸缩筒5的下端先进入到瓶塞23中,针尖4的上部具有第一上斜面28和第二上斜面29,针尖4的下部具有第一下斜面30和第二下斜面31,第一上斜面28、第一下斜面30和针体1的连接处弧形相接,第二上斜面29、第二下斜面31和针体1的连接处弧形相接,第一下斜面30和第二下斜面31对于插瓶针的拔出具有导向作用,且针尖4的下部进入到瓶塞23中时,因针尖4的两端突出于针体1,针体1和瓶塞23之间形成供网状伸缩筒5容置的空间25,更加利于插瓶针的拔出。
43.如图8、9、10和11所示,网状伸缩筒5包括若干弧形斜杆8,两个弧形斜杆8相铰接形成x型的伸缩单元9,相邻伸缩单元9上的弧形斜杆8相铰接。伸缩单元9的上端敞口为上口26,伸缩单元9的下端敞口为下口27。伸展状态时,伸缩单元9的上口26极小,伸缩单元9被纵向拉长。回缩状态时,伸缩单元9的上口26极大,伸缩单元9被横向拉长。网状伸缩筒5从伸展状态变为回缩状态,所有伸缩单元9均被横向拉长,从而形成粗且短的结构。
44.如图3所示,牵引固定结构包括推块10、牵引杆32和牵引线11,针体1外壁上开设有
导向槽12,牵引杆32设置在导向槽12中,牵引杆32的一端与推块10相连接,牵引杆32的另一端通过牵引线11与网状伸缩筒5的上端相连接。向下推动推块10,带动牵引杆32下移,通过牵引线11拉动网状伸缩筒5向下回缩,网状伸缩筒5从伸展状态变为回缩状态。向上推动推块10,带动牵引杆32上移,通过牵引线11拉动网状伸缩筒5向上伸展,网状伸缩筒5从回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
45.如图13所示,推块10的四个角部设有卡块33,针体1上设有与推块10相配合的凹槽34,凹槽34的四个角部设置有与卡块33相互配合的卡槽35,当卡块33卡入到卡槽35中时,则推块10相对于针体1固定,使得网状伸缩筒5保持回缩状态或者伸展状态。
46.如图9所示,网状伸缩筒5为圆柱形,伸缩单元9的结构与大小均相同。单个伸缩单元9的铰接点13将弧形斜杆8分为第一分段14和第二分段15,第一分段14和第二分段15长度相等。即伸缩单元9的上口26和下口27在伸展或者回缩过程中,上口26和下口27的大小始终保持一致,从而网状伸缩筒5呈现为圆柱形。
47.实施例2
4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网状伸缩筒5为倒圆台形,伸缩单元9的大小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单个伸缩单元9的铰接点13将弧形斜杆8分为第三分段16和第四分段17,第三分段16长度大于第四分段17。即伸缩单元9的上口26和下口27在伸展或者回缩过程中,位于上方的伸缩单元9的下口27与位于下方的伸缩单元9的上口26在伸展或者回缩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而单个伸缩单元9的上口26的大小始终大于下口27,从而网状伸缩筒5呈现为倒圆台形。
49.如图5所示,插瓶针未插入瓶塞23时,针尖4的两端突出于针体1,针体1和瓶塞23之间形成供网状伸缩筒5容置的空间25,但该空间25并不是直筒状的,而是呈现上端大下端小结构,将网状伸缩筒5设置成倒圆台形,则网状伸缩筒5更不容易与瓶塞23相接触,避免网状伸缩筒5被动回缩的问题,网状伸缩筒5能够顺利穿过瓶塞23进入到输液瓶24中。
50.此外,网状伸缩筒5设置成倒圆台形,在拔出过程中,网状伸缩筒5被动恢复到伸展状态,而不需要像实施例1中的插瓶针一样先行恢复到伸展状态再拔出,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51.实施例3
52.如图14所示,具有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插瓶针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18,输液管18上依次设置输液针19、流速调节器20、滴斗21、插瓶针22。采用了具有防脱结构的插瓶针22,避免了因患者或者他人的无意触碰导致的插瓶针22脱落,减少了诸多安全隐患。
5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5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