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位约束转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767发布日期:2021-12-12 21:3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多体位约束转运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体位约束转运器。


背景技术:

2.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治、矫正和处置问题。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
3.现在有许多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混乱,意识不清,对入院治疗心存抗拒,而在接受治疗时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检查治疗区域,此时患者极易出现奋力挣扎,甚至出现伤人事件,同时在做各类检查时易出现烦躁不安,不配合或者逃跑的情况,由此给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难度,鉴于以上缺点,实有必要设计多体位约束转运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体位约束转运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体位约束转运器,包括安装架、靠背、下肢固定板、上躯干固定板、腿部固定板、支板、电机、驱动机构、联动机构、锁定机构、固定槽、绑带、第一弹簧、u型扣、弹簧插销、踏板、滚轮,所述的安装架左侧上端转动设有靠背,所述的安装架上端设有下肢固定板,所述的下肢固定板左侧转动何有上躯干固定板,所述的下肢固定板右侧转动设有腿部固定板,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右侧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板,所述的安装架左侧下端固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下肢固定板内部转动设有锁定机构,所述的下肢固定板、上躯干固定板以及腿部固定板前后两端一体设有固定槽,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前后两端、下肢固定板前后两端以及腿部固定板前后两端滑动设有绑带,且所述的绑带与固定槽一一对应,所述的靠背内部上端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上端固设有u型扣,且所述的u型扣与靠背以及上躯干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的安装架上端前后两侧以及安装架右侧前后两端固设有弹簧插销,且所述的弹簧插销与下肢固定板以及腿部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的安装架内部右侧下端滑动设有踏板,所述的踏板内部中端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上端固设有挡块,所述的安装架底部四角处固设有滚轮。
6.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由驱动轴、皮带、转轴、辅助升高板、移动板、推动板组成。
7.进一步,所述电机右侧固设有驱动轴,且所述的驱动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轴外部啮合套设有皮带,所述的皮带前后两端啮合设有转轴,且所述的转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上端设有辅助升高板,且所述的辅助升高板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上端螺纹套设有移动板,且所述的移动板套设于辅助升高板外部,所述的移动板内
部滑动设有推动板,且所述的移动板于辅助升高板滑动连接。
8.进一步,所述的联动机构由第一推杆、联动杆、第二推杆组成。
9.进一步,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下端固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一推杆右侧转动设有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右侧转动设有第二推杆,且所述的第二推杆另一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推杆与腿部固定板滑动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的锁定机构由转杆、锁定槽、异形块、第二弹簧、转动块、限制板组成。
11.进一步,所述的下肢固定板内部中端转动设有转杆,所述的下肢固定板前端一体设有锁定槽,所述的转杆前端固定套设有异形块,且所述的异形块与锁定槽滑动连接,所述的异形块前端固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的第二弹簧另一端与下肢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杆前端固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杆上下两端啮合设有限制板,且所述的限制板与下肢固定板、上躯干固定板、腿部固定板滑动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的下肢固定板、上躯干固定板以及腿部固定板前后两端固设有扶手。
13.进一步,所述的靠背左侧上端前后两侧固设有把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体位约束转运器,首先可通过绑带将患者于该装置进行固定,之后再通过驱动机构、弹簧插销以及联动机构,使得上躯干固定板、下肢固定板以及腿部固定板联动患者进行站立或平卧,同时通过锁定机构以及扶手可将患者进行搬运,以此降低患者因烦躁不安而出现逃跑或不配合情况时,而导致的各类风险,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多体位约束转运器的主视剖视图;
16.图2是驱动机构主视剖视图;
17.图3是驱动机构运动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18.图4是驱动机构的局部右视剖视图;
19.图5是锁定机构运动状态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20.图6是多体位约束转运器的立体图。
21.安装架1、靠背2、下肢固定板3、上躯干固定板4、腿部固定板5、支板6、电机7、驱动机构8、联动机构9、锁定机构10、固定槽11、绑带12、第一弹簧13、u型扣14、弹簧插销15、踏板16、滚轮17、扶手18、驱动轴801、皮带802、转轴803、辅助升高板804、移动板805、推动板806、第一推杆901、联动杆902、第二推杆903、转杆1001、锁定槽1002、异形块1003、第二弹簧1004、转动块1005、限制板1006。
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24.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多体位约束转运器,包括安装架1、靠背2、下肢固定板3、上躯干固定板4、腿部固定板5、支板6、电机7、驱动机构8、联动机构9、锁定机构10、
固定槽11、绑带12、第一弹簧13、u型扣14、弹簧插销15、踏板16、滚轮17,所述的安装架1左侧上端转动设有靠背2,所述的安装架1上端设有下肢固定板3,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左侧转动何有上躯干固定板4,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右侧转动设有腿部固定板5,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4右侧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板6,所述的安装架1左侧下端固设有电机7,所述的电机7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8,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内部转动设有锁定机构10,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上躯干固定板4以及腿部固定板5前后两端一体设有固定槽11,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4前后两端、下肢固定板3前后两端以及腿部固定板5前后两端滑动设有绑带12,且所述的绑带12与固定槽11一一对应,所述的靠背2内部上端固设有第一弹簧13,所述的第一弹簧13上端固设有u型扣14,且所述的u型扣14与靠背2以及上躯干固定板4滑动连接,所述的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以及安装架1右侧前后两端固设有弹簧插销15,且所述的弹簧插销15与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滑动连接,所述的安装架1内部右侧下端滑动设有踏板16,所述的踏板16内部中端固设有第二弹簧1004,所述的第二弹簧1004上端固设有挡块,所述的安装架1底部四角处固设有滚轮17,所述的驱动机构8由驱动轴801、皮带802、转轴803、辅助升高板804、移动板805、推动板806组成,所述电机7右侧固设有驱动轴801,且所述的驱动轴801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轴801外部啮合套设有皮带802,所述的皮带802前后两端啮合设有转轴803,且所述的转轴803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803上端设有辅助升高板804,且所述的辅助升高板804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803上端螺纹套设有移动板805,且所述的移动板805套设于辅助升高板804外部,所述的移动板805内部滑动设有推动板806,且所述的移动板805于辅助升高板804滑动连接,所述的联动机构9由第一推杆901、联动杆902、第二推杆903组成,所述的上躯干固定板4下端固设有第一推杆901,所述的第一推杆901右侧转动设有联动杆902,所述的联动杆902右侧转动设有第二推杆903,且所述的第二推杆903另一端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推杆903与腿部固定板5滑动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10由转杆1001、锁定槽1002、异形块1003、第二弹簧1004、转动块1005、限制板1006组成,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内部中端转动设有转杆1001,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前端一体设有锁定槽1002,所述的转杆1001前端固定套设有异形块1003,且所述的异形块1003与锁定槽1002滑动连接,所述的异形块1003前端固设有第二弹簧1004,且所述的第二弹簧1004另一端与下肢固定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杆1001前端固设有转动块1005,所述的转杆1001上下两端啮合设有限制板1006,且所述的限制板1006与下肢固定板3、上躯干固定板4、腿部固定板5滑动连接。所述的下肢固定板3、上躯干固定板4以及腿部固定板5前后两端固设有扶手18,所述的靠背2左侧上端前后两侧固设有把手19。
25.该多体位约束转运器,首先患者坐于下肢固定板3上端,上身与上躯干固定板4贴合,支板6处于患者腋窝下端,下肢与腿部固定板5贴合,此时医护人员可将上躯干固定板4处的绑带12移至上躯干固定板4内的固定槽11内部,再将上躯干固定板4以及与上躯干固定板4贴合的手臂同时进行缠绕,之后将绑带12通过绳系的方式进行固定,再将下肢固定板3处的绑带12移至下肢固定板3内的固定槽11内部,再将下肢固定板3以及与下肢固定板3贴合的大腿同时进行缠绕,将绑带12通过绳系的方式进行固定,之后可将腿部固定板5处的绑带12移至腿部固定板5内的固定槽11内部,再将腿部固定板5以及与腿部固定板5贴合的下肢同时进行缠绕,之后将绑带12通过绳系的方式进行固定,以此使得患者的四肢于该装置进行连接稳固,此时医护人员可将踏板16向右滑动,以此将患者双脚离地支撑。之后医护人
员可通过把手19带动滚轮17将该装置推至检查治疗位置,当检查治疗需要患者进行站立时,首先将踏板16向左滑动直至滑动至安装架1内部,之后患者双脚着地,此时医护人员即可用手向上拔动u型扣14,使得u型扣14脱离上躯干固定板4,第一弹簧13变形,之后拨动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的弹簧插销15,使得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的弹簧插销15脱离下肢固定板3内部,同时开启电机7顺时针旋转功能,使得电机7带动驱动轴801顺时针旋转,通过驱动轴801、皮带802以及转轴803两两之间的啮合作用,使得驱动轴801带动皮带802以及转轴803顺时针旋转,再通过移动板805与转轴803的螺纹连接,使得转轴803带动移动板805沿着辅助升高板804的方向向右移动,同时推动板806沿着辅助升高板804的斜坡向上进行滑动,以此使得推动板806带动上躯干固定板4沿着辅助升高板804的方向做向右以及向上运动,直至推动板806移至辅助升高板804右侧上端,同时取消对u型扣14的拔动以及取消对按压杆的挤压力,第一弹簧13回弹带动u型扣14向下移动,直至移动至靠背2内部上端,同时支板6对患者腋窝处进行支撑,其目的是为了将上躯干固定板4联动患者上躯干向上进行移动,下肢固定板3连同患者下肢顺时针进行转动,以此辅助患者在四肢约束的同时进行站立,同时安装架1右侧前后两端弹簧插销15保持安装架1与腿部固定板5之间的固定,以此防止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挣扎以及不配合现象时,安装架1与上躯干固定板4、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对患者的约束,同时保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防止患者发生摔倒现象,之后医护人员即可对患者进行后续的检查。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首先开启电机7的逆时针旋转功能,使得电机7带动驱动轴801以及皮带802联动转轴803逆时针旋转,以此使得转轴803带动移动板805联动推杆板沿着辅助升高板804的方向向左移动,同时推动板806沿着辅助升高板804的斜坡向下进行滑动,直至推动板806移至辅助升高板804的左侧下端,其目的是为了将上躯干固定板4联动患者上躯干向左进行移动,下肢固定板3连同患者下肢逆时针进行转动,以此辅助患者在四肢约束的同时进行坐于安装座上端,之后医护人员可用手将u型扣14向上拔动,直至u型扣14下端与靠背2齐平,第一弹簧13变形,同时将上躯干固定板4与靠背2处于贴合状态,使得上躯干固定板4右侧与u型扣14内部齐平,之后即可取消对u型扣14的拔动,通过第一弹簧13回弹,使得u型扣14沿着靠背2向下滑动直至移至上躯干固定板4上端,同时拨动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使得弹簧插销15插入至下肢固定板3内部,其目的是为了将上躯干固定板4以及下肢固定板3与靠背2以及安装架1连接稳固,以此保持患者躁动时该装置的稳固性。此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当患者需要进行躺卧时,医护人员可拨动安装架1右侧前后两端弹簧插销15,使得安装架1右侧前后两端弹簧插销15脱离腿部固定板5内部,之后医护人员可用手逆时针转动靠背2以及上躯干固定板4,使得靠背2带动第一推杆901驱动联动杆902逆时针转动,以此使得联动杆902带动第二推杆903逆时针转动,进而将腿部固定板5逆时针进行转动,直至上躯干固定板4与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处于水平状态,之后医护人员可内按压转动块1005,使得转动块1005带动异形块1003脱离锁定槽1002,同时顺时针转动转动块1005,使得转动块1005带动转杆1001顺时针转动,通过转杆1001与限制板1006之间的螺纹传动,使得转杆1001带动限制板1006向背移动,直至转杆1001上端的限制板1006移动至上躯干固定板4内部,转杆1001下端的限制板1006移动至腿部固定板5内部,以此使得上躯干固定板4与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处于水平状态被固定,之后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后续检查,同时,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搬动时,医护人员可拨动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的弹簧插销15,使得安装架1上端前后两侧的弹簧插销15脱离下肢固定板3,
同时拨动u型扣14,使得u型扣14脱离上躯干固定吧,以此使得处于水平状态的上躯干固定板4、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与安装架1脱离,之后医护人员即可通过扶手18将上躯干固定板4、下肢固定板3以及腿部固定板5连同患者进行搬动,以此将处于躺卧状态的患者移至检查床上端,便于后期的检查工作,防止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逃脱。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患者在完全约束的情况下,实现患者坐或站立或躺卧多体位约束检查,同时进行转运,降低患者因烦躁不安而出现逃跑或不配合情况时,而导致的各类风险,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