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自锁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9138发布日期:2022-01-05 11:3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安全自锁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安全自锁助针器。


背景技术:

2.现市场上出现一种动态血糖监测装置,它连接一个探测头类似针头,探测头轻轻置入腹部等皮下组织。探测头直径很小,置入时患者无明显痛感和不适感。仪器间隔一定时间从探测头接收一次反映血糖变化的电信号,将多次采集到的电信号平均值转化成为血糖值贮存起来。仪器每天可以记录几百个血糖值,这样可以让患者不用每天再忍受针扎的疼痛感,并且它能提供每日血糖图,多日血糖图等血糖数据,是血糖检测的新突破。
3.通常需要使用助针器将血糖检测装置的传感器植入到皮肤下方。助针器一般具有植入针,植入针的植入操作能够将植入针连同传感器一同植入皮肤下方;并且植入针的撤针操作能够将植入针快速撤出人体皮肤,而使得传感器留置在皮肤下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助针器来快速、稳定地实现植入针的植入操作和撤针操作。
4.在血糖检测装置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恶劣的运输环境导致血糖检测装置的误操作;也会由于使用者刚打开血糖检测装置,还未置于合适位置,就发生血糖检测装置启动;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稳定、自锁的助针器,减少血糖检测装置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及人为的误操作,提高了助针器的有效使用的安全自锁助针器。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安全自锁助针器,包括:
7.外壳模块;
8.击发模块,用于夹持或放松导引针;发射器模块,至少包括发射器壳体,穿过发射器壳体的传感器,及与发射器壳体配合的发射器电池,所述传感器的至少部分位于导引针内,所述发射器壳体与发射器电池分开设置;
9.触发模块,至少包括触发按钮,与击发模块相配合的触发活塞,及在触发按钮的驱动下可带动所述触发活塞上下活动的触发杠杆;
10.锁紧模块,至少包括锁紧按钮,及与所述触发模块相配合的锁紧转扣,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触发模块。
11.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模块和触发模块的配合,只有当两个模块都进行操作时,才可以解锁触发模块,当锁紧模块没有触发时,触发模块无法启动,进而复位模块无法进行有效运动,可以有效避免血糖检测装置的误操作,保证其有效使用;通过发射器电池和发射器模块分开设置,节省了发射器在使用前的电源浪费;若在使用前发现电池已由不可抗因素造成报废,还可立即更换备用电池,实现资源的节约;通过先植入发射器再连接电源,可以增加植入传感器在人体内的适应性,减少无效数据的检测。
12.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按钮和锁紧按钮的朝向相反,于上压锁紧按钮和下压触发按
钮时,或者,于下压锁紧按钮和上压触发按钮时,所述击发模块被触发。触发按钮和锁紧按钮的触发方向相反,便于单手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13.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模块还包括触发弹性件,其一端与触发杠杆相抵,另一端与外壳模块相抵;所述触发杠杆包括运动输出端,杠杆定位轴孔,杠杆定位轴头,杠杆端面,及触发杠杆锁紧端面,所述运动输出端伸入所述触发活塞内,所述杠杆定位轴孔与击发模块转动相连,所述杠杆定位轴头与触发弹性件相配合,所述杠杆端面与触发按钮相抵,所述触发杠杆锁紧端面与锁紧转扣相配合。触发模块的结构设计合理,与锁紧模块的配合简单有效,操作方便、省力。
14.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活塞包括触发活塞定位轴头,与所述运动输出端形成高度接触的锁紧凹台,与击发模块相配合的活塞柱面,锁定轴头,及限位端面,所述锁定轴头和限位端面可与击发模块相配合,实现其与击发模块的接触和断开。
15.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锁紧弹性件,其一端与锁紧按钮相抵,另一端与外壳模块相抵;所述锁紧按钮上设有锁紧按钮卡齿,锁紧凹台,锁紧按钮限位凸台,锁紧按钮定位轴头,及锁紧按钮按压端面,所述锁紧按钮卡齿与锁紧转扣上的锁紧转扣卡齿啮合,所述锁紧凹台用于限位锁紧弹性件,并将锁紧弹性件的蓄力传递至锁紧按钮,所述锁紧按钮限位凸台用于锁紧按钮和外壳模块的限位,所述锁紧按钮定位轴头用于锁紧按钮的轴线定位。
16.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转扣还包括锁紧转扣定位轴头,及锁紧转扣端面,所述锁紧转扣定位轴头与外壳模块转动相连,所述锁紧转扣端面与触发杠杆锁紧端面具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
17.进一步的,所述击发模块包括内壳,拔针件,拔针弹簧,及击发壳体;所述内壳包括定位轴孔,充电模块接线串口,与充电模块接线串口相连通的内壳弹性触片,过渡锥面,过渡导线,上下滑槽,内壳开口,及限位窗口,所述定位轴孔与杠杆定位轴孔转动相连;所述拔针件包括插接孔,拔针件卡扣,及位于拔针件卡扣内的拔针件弹片,该拔针件弹片用于夹持或放松导引针。
18.进一步的,所述击发壳体包括击发壳体内卡爪与击发壳体外卡爪,所述击发壳体外卡爪上设有击发壳体外卡爪背面及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所述过渡锥面与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实现对击发壳体外卡爪的限位固定,所述击发壳体外卡爪背面可与锁定轴头具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
19.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器壳体包括发射器壳体弹性触片,过针通道,及电池插入槽,在“充电模式”状态下,所述发射器壳体弹性触片与发射器电池中的电池金属片处于接通状态,所述过针通道用于引导导引针通过,所述电池插入槽为t形滑槽,其与发射器电池的电池凸边限位配合。
2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模块包括具有电池插接端口、触发定位轴孔、锁紧定位凹台、触发定位凹台、壳体限位凹台、锁紧定位轴孔、电源变压器定位结构、定位上圆环、定位下圆环、充电定位结构和触发端口的外壳,所述触发定位凹台与触发弹性件相配合,所述触发定位轴孔用于转动连接锁紧转扣,所述锁紧定位凹台与锁紧弹性件相配合,所述壳体限位凹台与锁紧按钮限位凸台相配合形成锁紧按钮的限位,所述锁紧定位轴孔与锁紧按钮转动相连,所述定位上圆环和定位下圆环用于定位击发模块。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锁紧模块和触发模块,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及人为操作的误操作,提高了助针器的有效使用,提升用户单手操作的稳定性;通过发射器电池和发射器模块分开设置,节省了发射器在使用前的电源浪费;若在使用前发现电池已由不可抗因素造成报废,还可立即更换备用电池,实现资源的节约;通过先植入发射器再连接电源,可以增加植入传感器在人体内的适应性,减少无效数据的检测。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描述了所述模块分解以及装配顺序。
25.图4为图3中外壳模块的外观示意图。
26.图5为图4的外壳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

1为图3中触发按钮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6

2为图3中触发按钮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7为图3中触发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

1为图3中触发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8

2为图3中触发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9为图3中锁紧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3中锁紧转扣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图3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图3中内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3

1为图3中拔针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7.图13

2为图3中拔针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8.图14为图3中击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为图3中击发壳体的剖视立体图。
40.图16为图3中发射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7为图3中发射器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8为图3中发射器壳体插入传感器和导引针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9为发射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0为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1为助针器击发后,内部构件运动顺序和运动方向示意图。
46.图22为锁紧按钮按压后,相关联的零件运动示意图。
47.图23为继锁紧按钮按压后,按压触发按钮后,相关联的零件运动示意图。
48.图24为击发装置激发时,击发装置各零件运动示意图。
49.图25为击发装置激发中,击发装置各零件运动示意图。
50.图26为击发装置激发后,击发装置各零件运动示意图。
51.图27为发射器模块植入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8为充电电池插入电池插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参考图1

3,安全自锁助针器,包括:外壳模块000、触发模块200、锁紧模块300、击发模块400、发射器模块500、封口模块600以及充电模块700。
55.参考图4

5,所述外壳模块000为一种可安装/拆卸的壳体结构,对本实用新型中安全自锁助针器的各模块及结构具有定位作用,限制他们的运动及位置。所述外壳模块000由外壳001组成,所述外壳001包括电池插接端口0011、触发定位轴孔0013、锁紧定位凹台0014、触发定位凹台0015、壳体限位凹台0016、锁紧定位轴孔0017、电源变压器定位结构0018、定位上圆环0019、定位下圆环00110、充电定位结构00111及触发端口00112。所述触发定位凹台0015,用于“触发模式”状态下定位触发弹性件204的下承载面,所述触发弹性件优选为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本实施例优选为触发压簧。
56.所述电池插接端口0011,用于“充电模式”状态下充电电池的插入通道;所述触发定位轴孔0013,用于“锁紧模式”状态下锁紧转扣303轴线的定位;所述锁紧定位凹台0014,用于“锁紧模式”状态下定位锁紧弹性件302的上承载面,所述锁紧弹性件优选为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本实施例优选为锁紧压簧;所述壳体限位凹台0016,用于“锁紧模式”状态下与锁紧按钮301的锁紧按钮限位凸台3013配合,作为锁紧按钮301的限位;所述锁紧定位轴孔0017,用于“锁紧模式”状态下锁紧按钮301轴线的定位;所述电源变压器定位结构0018,用于电源变压器702的装配定位;所述定位上圆环0019,用于定位击发模块400中内壳401的上端面,所述定位下圆环00110,用于定位击发模块400中内壳401的下端面;所述充电定位结构00111,用于“充电模式”状态下充电电池的插接定位;所述触发端口00112,用于“触发模式”状态下触发按钮201的通道。
57.参考图3,所述触发模块200包括触发按钮201、触发杠杆202、触发活塞203及触发压簧204。参考图6

1、6

2,所述触发按钮201包括触发按钮按键表面2011、触发按钮限位端面2012及触发按钮按压端面2013,使用者通过按压触发按钮按键表面2011,实现触发按钮201的激活和关闭;所述触发按钮限位端面2012,可以限制触发按钮201露出外壳001固定高度;所述触发按钮按压端面2013,与触发杠杆202中的杠杆端面2024接触,按压触发按钮201后,可以将触发按钮201的移动行程传递给杠杆端面2024,转换为触发杠杆202的角度行程。
58.参考图7,所述触发杠杆202包括运动输出端2021、杠杆定位轴孔2022、杠杆定位轴头2023、杠杆端面2024及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所述运动输出端2021与触发活塞203中的锁紧凹台2032形成高副接触,通过触发杠杆202的运动可以激活触发活塞203的运动,所述杠杆定位轴孔2022与内壳401中的轴孔4011通过一凸轴形成轴线定位,使得触发杠杆202可以在内壳401上绕轴孔4011上下旋转摆动,同时带动触发活塞203上下运动;所述杠杆定位轴头2023与触发压簧204中的触发压簧上承载面配合,触发压簧204的原始状态可以通过杠杆定位轴头2023传递到触发按钮201上,让触发按钮20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杠杆端面2024,与触发按钮按压端面2013接触;所述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与锁紧转扣303中的锁紧转扣
端面3032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当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与锁紧转扣端面3032接触时,触发模块200处于锁定状态,当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与锁紧转扣端面3032断开时,触发模块200处于激活状态。
59.参考图8

1、8

2,所述触发活塞203包括触发活塞定位轴头2031、锁紧凹台2032、活塞柱面2033、锁定轴头2034及限位端面2036;所述触发活塞定位轴头2031,与复位压簧下承载面相抵配合;所述锁紧凹台2032,与运动输出端2021形成高副接触;所述活塞柱面2033与内壳401中的过渡锥面4014配合,使得触发活塞203可以随着触发按钮201的按压,在内壳401中上下滑动;所述锁定轴头2034与击发壳体405中的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所述限位端面2036与击发壳体405中的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上端面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当限位端面2036与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接触时,可以通过与内壳405中的腔体圆柱面配合实现对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的限位,使击发模块保持在未激发状态。
60.所述触发压簧204包括触发压簧上承载面和触发压簧下承载面,所述触发压簧204定位于触发定位凹台0015中,触发压簧上承载面与杠杆定位轴头2023配合,触发压簧204的形变量控制触发按钮201向下按压的距离。
61.参考图3,所述锁紧模块300包括锁紧按钮301、锁紧压簧302及锁紧转扣303。参考图9,所述锁紧按钮301包括锁紧按钮卡齿3011、锁紧凹台3012、锁紧按钮限位凸台3013、锁紧按钮定位轴头3014及锁紧按钮按压面3015,所述锁紧按钮卡齿3011,是齿状结构,与锁紧转扣303中的锁紧转扣卡齿3033形成啮合关系,同时利用齿与齿之间的传动特性,当按下锁紧按钮301后,锁紧按钮卡齿3011带动锁紧转扣卡齿3033产生等值传动比的转动,实现锁紧模块的开启与关闭;所述锁紧凹台3012与锁紧压簧302中的锁紧压簧下承载面配合,限位锁紧压簧302的运动并容纳锁紧压簧302,锁紧压簧302的蓄力可以通过锁紧凹台3012传递到锁紧按钮301上;所述锁紧按钮限位凸台3013,与外壳001中的壳体限位凹台0016配合,作为锁紧按钮的限位;所述锁紧按钮定位轴头3014与外壳001中的锁紧定位轴孔0017配合,作为锁紧按钮301轴线的定位,配合后可绕锁紧按钮定位轴头3014做轴线旋转运动,实现锁紧按钮301的开启与关闭;所述锁紧按钮按压面3015表面具有齿状凸起可以增加使用者操作舒适性和可用性。
62.所述锁紧压簧302包括锁紧压簧上承载面和锁紧压簧下承载面,所述压簧302在初始状态下部分定位于锁紧凹台3012。
63.所述锁紧按钮301和触发按钮201的朝向相反,即当上压锁紧按钮301时,同时下压触发按钮201,击发模块400被触发、触发模块可以上下活动进行有效运动,或者当下压锁紧按钮301,同时上压触发按钮201时,击发模块400被触发、触发模块可以上下活动进行有效运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使用者进行单手操作。当锁紧按钮301和触发按钮201不同时操作时,复位模块100可以上下活动,但是属于无效的运动,此时为了防止复位模块100发生上下活动,可以另外设置限位结构。
64.参考图10,所述锁紧转扣303包括锁紧转扣定位轴头3031、锁紧转扣端面3032及锁紧转扣卡齿3033,所述锁紧转扣定位轴头3031与外壳001中的触发定位轴孔0013配合,锁紧转扣303可绕锁紧转扣定位轴头3031做轴线旋转运动;所述锁紧转扣端面3032与触发杠杆202中的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当锁紧转扣端面3032与触发杠杆202中的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接触时,由于锁紧转扣端面3032限制了触发杠杆锁紧端面
2025的运动,此时触发按钮201被锁紧,助针器也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紧转扣卡齿3033,是齿状结构,与锁紧按钮301中的锁紧按钮卡齿3011形成啮合关系,利用齿与齿之间的传动特性,当锁紧按钮301按下后,锁紧按钮卡齿3011带动锁紧转扣卡齿3033产生等值传动比的转动。
65.参考图3,所述击发模块包括内壳401、拔针件402、拔针弹簧403。参考图11

12,所述内壳401包括定位轴孔4011、充电模块接线串口4012、内壳弹性触片4013、过渡锥面4014、过渡导线4015、上下滑槽4016、内壳开口4018及限位窗口4017,所述定位轴孔4011与触发杠杆202中的杠杆定位轴孔2022通过一个凸轴形成轴线定位,使得触发杠杆202可以在内壳401上相对旋转摆动,使得触发活塞203可以上下运动;所述充电模块接线串口4012与内壳弹性触片4013连通,充电模块接线串口4012与内壳弹性触片4013数量相等,可为一至多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个;所述内壳弹性触片4013与充电电池中的电池金属片5021配对,在“充电模式”状态下,实现内壳弹性触片4013与电池金属片5021的接通充电;所述过渡锥面4014与击发壳体405中的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4052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当过渡锥面4014与击发壳体405中的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4052接触时,由于触发活塞203的锁定轴头2034也与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接触,实现对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的限位固定;当触发活塞203解除对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的限位后,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可以沿着上下滑槽4016上下滑动;所述过渡导线4015桥接充电模块接线串口4012和内壳弹性触片4013,过渡导线4015与内部导线连接,当充电插口插入电源时,实现对发射器电池502的充电。
66.参考图13

1、13

2,所述拔针件402包括插接孔4021和拔针件卡扣4022,所述插接孔4021,用于“复位状态”下与外锥度圆台1013配合,实现拔针件卡扣4022的张开和闭合,完成导引针406的推出;所述拔针件卡扣4022,用于固定导引针406,具体的,在拔针件卡扣4022内形成三个拔针件弹片4023,通过拔针件弹片4023向外张开或向内收拢实现对导引针406的夹持或放松。
67.参考图14

15,所述击发壳体405包括击发壳体外卡爪背面4051、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4052、击发壳体内卡爪4056、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击发壳体底边卡扣4057及击发壳体底边凸起4058,所述击发壳体内卡爪4056、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的卡爪具有一定弹性形变,击发壳体内卡爪4056与拔针件402卡和,在击发模块400击发后,击发壳体内卡爪4056与拔针件402分离,实现拔针动作;所述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包括击发壳体外卡爪背面4051和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4052,所述击发壳体外卡爪背面4051与触发活塞203中的锁定轴头2034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所述击发壳体外卡爪斜面4052与401内壳中的过渡锥面4014有接触和断开两种状态。
68.参考图3,所述发射器模块500包括发射器壳体501和发射器电池502,所述发射器电池502与发射器壳体501分开设置,节省了发射器在使用前的电源浪费,若在使用前发现电池已由不可抗因素造成报废,还可立即更换备用电池,实现资源的节约;所述发射器电池502与发射器壳体501也可一体常规设置,为发射器提供电源。参考图16

18,所述发射器壳体501包括发射器壳体弹性触片5011、过针通道5012、电池插入槽5013、传感器5014,所述发射器壳体弹性触片5011在“充电模式”状态下,与发射器电池502中的电池金属片5021处于接通状态;所述过针通道5012可以引导导引针406通过并穿入传感器5014;所述电池插入槽5013为t形滑槽,与发射器电池502的电池凸边5022配合,使发射器电池502仅能沿着电池插
入槽5013运动,从而实现发射器电池502的插接安装;所述传感器5014置于发射器壳体501中,发射器壳体501将传感器触点端面压合,仅露出传感器线体为可植入人体部分。
69.参考图19,所述发射器电池502包括电池金属片5021和电池凸边5022,所述电池金属片5021可与发射器壳体弹性触片5011接触,当充电模块接通后,可对发射器电池502充电,延续发射器的寿命;所述电池凸边5022与发射器壳体501中的电池插入槽5013配合,可以限制发射器电池502沿一个方向插入发射器壳体501,实现对发射器模块500的供电。
70.参考图3,封口模块600由封口旋盖601组成,所述封口旋盖601包括旋盖螺纹6011、保护套管6012及防滑凸边6013。所述旋盖螺纹6011可以与外壳螺纹配合,使得发射器封闭,便于使用前的运输和保存;所述保护套管6012为一空腔,保护套管6012内放置有干燥剂和温度保持装置,可保持导引针406和传感器5014在未使用前处于无菌、干燥、低光、控温的环境中,延长传感器5014的使用寿命;所述防滑凸边6013增大了手指贴合的摩擦力,可以方便使用者更好的旋紧/旋开封口旋盖601。
71.参考图20,所述充电模块700包括充电插口701、电源变压器702、导线703和导线接头704。所述充电插口701和充电底座内部金属触头接通,当充电底座接通电源时时为充电状态;所述电源变压器702可以降低外部电源的电压,满足产品所需额定电压,保证充电持续恒定,当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并进行已断电提示,不限于声音和/或显示灯等方式;所述内部导线703可以接通产品内部各元器件;所述导线接头704与内壳401中的4012连接。
7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73.参考图21,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助针器时,需要先按下锁紧按钮301并保持锁紧按钮301的按压状态,再用另一手指按下触发按钮201,即可完成助针器的击发。
74.参考图22,当按压锁紧按钮301的锁紧按钮按压面3015时,锁紧压簧302发生弹性形变,锁紧按钮301绕锁紧按钮定位轴头3014做轴线运动带动锁紧按钮卡齿3011沿箭头方向运动至限位位置。同时锁紧按钮卡齿3011会与锁紧转扣卡齿3033触发齿轮啮合运动,使得锁紧转扣303绕锁紧转扣定位轴头3031做轴线运动,带动锁紧转扣303沿箭头方向运动至限位位置。进一步使得锁紧转扣端面3032与触发杠杆锁紧端面2025脱离,此时助针器锁紧模块300呈现激活状态,可以对触发按钮201进行按压;若锁紧模块300为关闭状态,触发按钮201不可按压。
75.参考图23,保持锁紧按钮301的按压状态,沿图示触发按钮201的箭头方向按压触发按钮201至限位位置,触发压簧204的弹性形变等于触发按钮201沿箭头方向移动的距离。同时触发按钮2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触发杠杆202的杠杆端面2024向下运动,触发杠杆机构运动,使得触发杠杆202绕杠杆定位轴孔2022做轴线运动,沿图示杠杆定位轴孔2022处的箭头方向运动至限位位置,进一步通过运动输出端2021翘起触发活塞203向上运动至限位位置,此时击发模块400为激活状态。
76.参考图24,击发模块400激活后,由于触发活塞203被运动输出端2021翘起向上运动,解除了对击发壳体外卡爪4056的限位,在击发弹簧404弹力的驱动下使得击发壳体405向下运动。
77.参考图25,当击发壳体405运动至击发壳体底边凸起4058与限位窗口4017的底部相抵,击发壳体405运动至限位位置。此时,击发壳体外卡爪4055、击发壳体内卡爪4056下降至内壳401内部空间较大处,从而放松对拔针件402的夹持。
78.参考图26,击发壳体405运动至限位位置时,击发壳体底边卡扣4057活动至内壳401底边缺口4018的对应位置,击发壳体底边卡扣4057会打开,失去对发射器模块500的限位,同时拔针弹簧403的弹力会带动拔针件402向上移动,完成传感器5014植入皮肤和撤针动作。
79.参考图27,击发模块400完全击发后,发射器模块500置于人体皮肤上,由于发射器模块500近皮肤端有粘性,可以牢固贴敷皮肤。
80.参考图28,发射器模块500贴敷于皮肤后,将发射器电池502的电池凸边5022沿着电池插入槽5013的方向插入,即可开启传感器5014的动态检测。
81.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