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针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4081发布日期:2022-01-12 02: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针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针柄,该针柄可用于针刀、三棱针,勾针,火针,拨针等中医针类器具上。


背景技术:

2.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中医针类器具,针刀便是其中一种。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它是将东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手术解剖基本理论融为一体的创新疗法。
3.针刀疗法所采用的针刀是传统针具与现代手术刀巧妙结合的产物,其针身刀端的形态决定了操作时似针般刺入,达到相应部位后,可以用刀头行切割、剥离等术式,针刀操作属闭合术。
4.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下:
5.一、在传统中医针类器具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方向指示,使用者(多为医生)在将器具(如针刀)插入患者皮肤后不易区分器具工作头部(如刀刃)的方向,在患者急需治疗时,医生不能迅速及时地施加准确的治疗操作,给使用过程带来不便;
6.二、传统中医针类器具的针柄缺乏明显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在手部持握时特别是在水平方向缺乏较强的防侧滑脱设计,导致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对针柄施加横向力时易发生滑脱现象,这就影响了医生进行切割、剥离等操作。
7.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针柄。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防滑针柄,包括一扁平状主体,该扁平状主体的前端设有一装配孔,该装配孔用于插组固定一针体,该针体的前端具有一工作头部;所述扁平状主体的宽度方向对应所述工作头部的宽度方向;
11.所述扁平状主体的至少一侧表面沿其厚度方向凹陷,构成该表面的高度低于两侧边的高度,以此形成一手持作用部,两所述侧边成为手持作用时的防滑侧边;
12.所述手持作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4.1.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状主体的正面、反面均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对称的两个手持作用部。
15.2.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状主体的表面凹陷后于前后方向形成有一斜面。
16.3.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滑纹路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针体的长度方向。
17.4.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状主体呈水滴形。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19.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滑针柄,包括扁平状主体,前端设有装配孔,用于插组固定针体,针体前端具有工作头部;扁平状主体的宽度方向对应工作头部的宽度方向;扁平状主体的至少一侧表面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手持作用部,两侧边成为手持作用时的防滑侧边;手持作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20.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
21.1、在扁平状主体的中部凹陷形成手持作用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操作者可将手指完全贴合在针柄上,其中凹槽带有的坡度(垂直于施力方向)更便于操作者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22.2、扁平状主体的宽度方向对应工作头部的宽度方向,构成针体的工作头部(如刀刃)所在平面的方向与凹槽所在平面的方向相同,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当操作者持握针柄时,即可通过持握方向判断出刀刃的方向及切割方向,便于操作者做出快速判断从而进行快速治疗操作;
23.3、针柄的两侧边为防滑侧边,在操作时,尤其是水平操作时可防止手指滑脱,大幅增加了安全性;
24.4、手持作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从而至少在垂直于施力方向上对手指产生阻尼力,以防止针体穿刺进入人体的过程中操作者的手指滑脱,同时也可防止针体在拔出人体的过程中滑脱。
附图说明
2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示意图;
2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侧面视图;
28.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29.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针刀结合时的立体图。
30.以上附图中:1.扁平状主体;2.装配孔;3.针刀;4.扁平刀刃;5.手持作用部;6.防滑侧边;7.斜面;8.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2.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33.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37.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38.参见附图1~5所示,一种防滑针柄,包括一扁平状主体1,该扁平状主体1的前端设有一装配孔2,该装配孔2用于插组固定一针体,即图中的针刀3,该针刀3的前端具有一工作头部,即扁平刀刃4;所述扁平状主体1的宽度方向对应所述扁平刀刃4的宽度方向。构成针柄的持握方向与针刀3的扁平刀刃4相平行,便于医生判断进入人体内的刃口方向,即切割方向。
39.所述扁平状主体1的至少一侧表面沿其厚度方向凹陷,构成该表面的高度低于两侧边的高度,以此形成一手持作用部5,两所述侧边成为手持作用时的防滑侧边6。在持握过程中,与手持作用部5平行的平面为针刀3的切割方向,垂直方向为挑拨方向。所述防滑侧边6可以防止医生操作时发生手指滑脱现象,大大增强了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40.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扁平状主体1的正面、反面均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对称的两个手持作用部5。
41.所述扁平状主体1的表面凹陷后于前后方向形成有一斜面7,可以起到顶住施力手指的目的。
42.所述手持作用部5所在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纹路8,该防滑纹路8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针刀3的长度方向,即手指的施力方向,借此设计在医师前后施力时,可有助于防滑。
43.其中,所述防滑纹路8的具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曲线、直线、网格或不规则形状,防滑纹路8的密度、形状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44.优选的,所述扁平状主体1呈水滴形,借此形状设计可令刀柄更贴合手指形状,增加医师持握表面积,且同时保证持握时不妨碍手腕转动的灵活性。
45.本实施例在扁平状主体的中部凹陷形成手持作用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操作者可将手指完全贴合在针柄上,其中凹槽带有的坡度(垂直于施力方向)更便于操作者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针刀的刀刃所在平面的方向与凹槽所在平面的方向相同,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当操作者持握针柄时,即可通过持握方向判断出针刀的刀刃方向以及切割方向,便于操作者做出快速判断从而进行快速治疗操作;针柄的两侧边为防滑侧边,在切割时,尤其是水平切割时可防止手指滑脱,大幅增加了安全性;手持作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从而至少在垂直于施力方向上对手指产生阻尼力,以防止针刀穿刺进入人体的过程中操作者的手指滑脱,同时也可防止针刀在拔出人体的过程中滑脱。
4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