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

文档序号:28447815发布日期:2022-01-12 04:1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脊椎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是指0~3个月的婴儿,新生儿在这个时期骨质未发育成型,在宝妈抱起新生儿时,需要一手沿背部托起新生儿的后脑,一手托起新生儿的臀部,防止新生儿的脊椎未发育成型造成损坏,但是抱起新生儿的手臂处和间隙处的脊椎受力不同,造成新生儿脊椎发育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新生儿的臀部、背部和头部进行整体脱起,避免脊椎受力不同,防止造成新生儿脊椎发育不良。
4.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弧型板,所述防护弧型板的边缘对称设有两组第一弹性绷带,两组第一弹性绷带上设有第一魔术贴,且第一魔术贴对应粘接,防护弧型板的右端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头部托起弧型板,防护弧型板的左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定位装置,所述防护弧型板和定位装置的上表面设有防摩擦机构。
6.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套筒、第一圆形通孔、固定销柱、第二圆形通孔和连接柱,所述防护弧型板的右端设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上阵列分布有第一圆形通孔,固定套筒的内部套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阵列分布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和第二圆形通孔之间通过固定销柱连接,头部托起弧型板固定安装在连接柱上。
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滑槽块、连接块、螺纹孔、螺纹凹槽和固定丝,防护弧型板和定位装置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滑槽块和连接块,且连接滑槽块和连接块之间滑动连接,连接滑槽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凹槽,连接块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凹槽和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丝连接。
8.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弧型板、第二弹性绷带和第二魔术贴,所述连接滑槽块的左端设有弧型板,弧型板的边缘对称设有两条第二弹性绷带,两条第二弹性绷带上均设有第二魔术贴,第二魔术贴粘接在弧型板上。
9.所述防摩擦机构包括弹性透气棉布和拉绳,弧型板和防护弧型板的上表面设有弹性透气棉布,弹性透气棉布的底侧阵列分布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弧型板和防护弧型板上。
10.所述防护弧型板上阵列开设有通气孔。
11.所述防护弧型板的底侧设有防脱带,防脱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左端。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将新生儿放在防摩擦机构,新生儿自身的重量带动防摩擦机构紧贴防护弧型板,且两组第一弹性绷带缠绕过新生儿的身体,并通过第一魔术贴对应粘接,可以使防护弧型板对新生儿电的背部进行托起,而且头部托起弧型板沿伸缩机构伸到新生儿的头部,进而对头部进行托起,同时,调节机构调节定位装置托起新生儿的臀部并进行定位,对新生儿的臀部、背部和头部进行整体脱起,避免脊椎受力不同,防止造成新生儿脊椎发育不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结构放大图;
18.1、防护弧型板;2、第一弹性绷带;3、第一魔术贴;4、伸缩机构;41、固定套筒;42、第一圆形通孔;43、固定销柱;44、第二圆形通孔;45、连接柱;5、头部托起弧型板;6、定位装置;61、弧型板;62、第二弹性绷带;63、第二魔术贴;7、防摩擦机构;71、弹性透气棉布;72、拉绳;8、通气孔;9、调节机构;91、连接滑槽块;92、连接块;93、螺纹孔;94、螺纹凹槽;95、固定丝;10、防脱带。
具体实施方式
19.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20.结合附图1~4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弧型板1,所述防护弧型板1的边缘对称设有两组第一弹性绷带2,两组第一弹性绷带2上设有第一魔术贴3,且第一魔术贴3对应粘接,防护弧型板1的右端通过伸缩机构4连接有头部托起弧型板5,防护弧型板1的左端通过调节机构9连接有定位装置6,所述防护弧型板1和定位装置6的上表面设有防摩擦机构7,将新生儿放在防摩擦机构7,新生儿自身的重量带动防摩擦机构7紧贴防护弧型板1,且两组第一弹性绷带2缠绕过新生儿的身体,并通过第一魔术贴3对应粘接,可以使防护弧型板对新生儿电的背部进行托起,而且头部托起弧型板5沿伸缩机构4伸到新生儿的头部,进而对头部进行托起,同时,调节机构9调节定位装置6托起新生儿的臀部并进行定位,对新生儿的臀部、背部和头部进行整体脱起,避免脊椎受力不同,防止造成新生儿脊椎发育不良。
21.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固定套筒41、第一圆形通孔42、固定销柱43、第二圆形通孔44和连接柱45,所述防护弧型板1的右端设有固定套筒41,固定套筒41上阵列分布有第一圆形通孔42,固定套筒41的内部套接有连接柱45,连接柱45上阵列分布有第二圆形通孔44,第一圆形通孔42和第二圆形通孔44之间通过固定销柱43连接,头部托起弧型板5固定安装在连接柱45上,连接柱45沿固定套筒41移动,并通过固定销柱43穿过第一圆形通孔42和第二圆形通孔44,对连接柱45和固定套筒41进行固定,进而对头部托起弧型板5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与不同时期的新生儿。
22.所述调节机构9包括连接滑槽块91、连接块92、螺纹孔93、螺纹凹槽94和固定丝95,
防护弧型板1和定位装置6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滑槽块91和连接块92,且连接滑槽块91和连接块92之间滑动连接,连接滑槽块91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凹槽94,连接块92上开设有螺纹孔93,螺纹凹槽94和螺纹孔93之间通过固定丝95连接,连接块92沿连接滑槽块91移动,并通过螺纹孔93、螺纹凹槽94和固定丝95进行固定,可以对防护弧型板1和定位装置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增加了该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23.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弧型板61、第二弹性绷带62和第二魔术贴63,所述连接滑槽块91的左端设有弧型板61,弧型板61的边缘对称设有两条第二弹性绷带62,两条第二弹性绷带62上均设有第二魔术贴63,第二魔术贴63粘接在弧型板61上,弧型板61卡在新生儿的臀部,并使第二弹性绷带62穿过新生儿的两腿之间,并通过第二魔术贴63粘接在弧型板61上,对新生儿的臀部进行托起,而且对该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进行定位,避免该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在使用时位置发生变化。
24.所述防摩擦机构7包括弹性透气棉布71和拉绳72,弧型板61和防护弧型板1的上表面设有弹性透气棉布71,弹性透气棉布71的底侧阵列分布有拉绳72,拉绳72的另一端连接在弧型板61和防护弧型板1上,弹性透气棉布71可以对新生儿具有一个缓冲力,避免直接作用在防护弧型板1上,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性,拉绳72可以控制弹性透气棉布71与防护弧型板1的距离,避免防护弧型板1对新生儿的背部无法起到作用。
25.所述防护弧型板1上阵列开设有通气孔8,通气孔8可以对防护弧型板1和弹性透气棉布71之间气体进行更换,避免新生儿自身产生的热量在弹性透气棉布71和防护弧型板1之间聚集。
26.所述防护弧型板1的底侧设有防脱带10,防脱带10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套筒41的左端,可以使宝妈手臂穿过防脱带10和防护弧型板1之间,避免抱起该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时发生脱落。
27.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新生儿放在弹性透气棉布71上,使弹性透气棉布71与可以对新生儿具有一个缓冲力,避免直接作用在防护弧型板1上,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性,而且新生儿自身的重量带动弹性透气棉布71和防护弧型板1紧贴,两组第一弹性绷带2缠绕过新生儿的身体,并通过第一魔术贴3对应粘接,可以使防护弧型板对新生儿电的背部进行托起,连接柱45沿固定套筒41移动,并通过固定销柱43穿过第一圆形通孔42和第二圆形通孔44,对连接柱45和固定套筒41进行固定,进而对头部托起弧型板5的位置进行调节,头部托起弧型板5伸到新生儿的头部,使用与不同时期的新生儿,连接块92沿连接滑槽块91移动,并通过螺纹孔93、螺纹凹槽94和固定丝95进行固定,使弧型板61卡在新生儿的臀部,并使第二弹性绷带62穿过新生儿的两腿之间,并通过第二魔术贴63粘接在弧型板61上,进而对该新生儿抱起用脊椎防护装置进行定位,对新生儿的臀部、背部和头部进行整体脱起,避免脊椎受力不同,防止造成新生儿脊椎发育不良。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