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

文档序号:28074409发布日期:2021-12-18 00:4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


背景技术:

2.肝门阻断术是肝胆外科在术中对肝脏进行操作前为了减少出血而做的步骤,为什么这么做不直接行手术操作呢,因为肝脏每分钟大约有1000ml血液通过,这样高流量,高速度,而且肝脏血运丰富,结构复杂,看肝管道铸型标本就可以知道,肝脏就像块血做的海绵,不管你怎么做,怎么碰,不阻断血供的话,都是要出血,肝门阻断步骤是用无菌阻断带等穿过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等需阻断的血管,然后夹紧阻断带,阻断入肝血流,减少肝脏手术中的出血而用。
3.阻断带在对患者肝门端的血管夹紧阻断时,阻隔带通过锁紧套等来将阻隔带的两端夹持固定,且锁紧套侧面常为闭合,阻隔带两端需缓慢向锁紧套下端延伸至上端中,其操作步骤容易使阻断带夹紧的血管产生晃动,降低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解决了阻断带在对患者肝门端的血管夹紧阻断时,阻隔带通过锁紧套等来将阻隔带的两端夹持固定,且锁紧套侧面常为闭合,阻隔带两端需缓慢向锁紧套下端延伸至上端中,其操作步骤容易使阻断带夹紧的血管产生晃动,降低整体的稳定性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包括外壳、辅助组件、手柄、阻断带和调节机构,所述外壳右侧面与手柄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左端与阻断带相接触,所述辅助组件与外壳右侧面相卡接,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外壳内中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空腔、丝杆、齿轮、连接杆、上夹板、下夹板、隔板、弹簧和辅助板,所述空腔设于外壳内中端,所述手柄带动丝杆与空腔内中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下两端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圆心处与连接杆右端同轴转动,所述丝杆上下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上夹板和下夹板右侧面相连接,所述隔板与外壳左侧面中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上夹板和下夹板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弹簧与辅助板内侧面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凹槽、复位弹簧、挤压块和把手,所述凹槽设于外壳内右端,所述凹槽内左侧面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右端与挤压块相连接,所述把手左端与凹槽左侧面转动连接,并且把手与挤压块右侧面紧密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左侧面设有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开口高度与连接杆相同。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两者结构相同,并且呈对称安装于隔板前后两端。
11.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前后两端设有一弧形凹槽,隔板长度与下夹板相同。
12.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呈l形结构,凹槽上下两端呈对称设有复位弹簧和挤压块。
13.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顶端面与把手左端相接触端设有橡胶层。
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材质为琴钢丝。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材质为铝合金。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外壳内,丝杆可调节上夹板和下夹板转动,即可使隔板左端展开镂空和闭合,阻断带上下两端即可通过隔板左端向外端移出或固定在隔板两端,无需将阻隔带左右两端由下往上从上夹板、下夹板和隔板之间的间隙向上延伸至隔板的上端,避免阻隔带和阻隔带固定的血管产生晃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弹簧和辅助板可便于对阻断带的夹持固定力的调节,并快速撤销对阻隔带施加的夹持力和从隔板之间取出,节省时间。
19.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外壳右侧面,可通过调节把手的角度,并以此来调节对外壳的把持角度和提高对外壳的把持效果。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外壳

1、辅助组件

2、手柄

3、阻断带

4、调节机构

5、空腔

51、丝杆

52、齿轮

53、连接杆

54、上夹板

55、下夹板

56、隔板

57、弹簧

58、辅助板

59、凹槽

21、复位弹簧

22、挤压块

23、把手

24。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包括外壳1、辅助组件2、手柄3、阻断带4和调节机构5,外壳1右侧面与手柄3转动连接,外壳1左端与阻断带4相接触,辅助组件2与外壳1右侧面相卡接,调节机构5设于外壳1内中端。
29.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调节机构5包括空腔51、丝杆52、齿轮53、连接杆54、上夹板55、下夹板56、隔板57、弹簧58和辅助板59,空腔51设于外壳1内中端,可为阻断带4提供夹持的动力,手柄3带动丝杆52与空腔51内中端转动连接,为两端的齿轮53转动提供动力,丝杆52上下两端与齿轮53啮合,齿轮53圆心处与连接杆54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杆54并可为其两端的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提供调节空间,丝杆52上下两端的连接杆54分别与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右侧面相连接,隔板57与外壳1左侧面中端固定
连接,便于为阻断带4的两端提供限位空间,弹簧58与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内侧面相连接,弹簧58可施加部分夹持力给阻断带4,弹簧58与辅助板59内侧面固定连接,外壳1左侧面设有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便于连接杆54与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的连接,开口高度与连接杆54相同,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两者结构相同,并且呈对称安装于隔板57前后两端,隔板57前后两端设有一弧形凹槽,可为阻断带4移动和放置提供空间,隔板57长度与下夹板56相同。
30.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辅助组件2包括凹槽21、复位弹簧22、挤压块23和把手24,凹槽21设于外壳1内右端,凹槽21内左侧面与复位弹簧22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2右端与挤压块23相连接,挤压块23可施加推力给把手24,避免把手24受到外力时即轻微转动,把手24左端与凹槽21左侧面转动连接,并且把手24与挤压块23右侧面紧密接触,提高把手24的稳定性,把手24呈l形结构,便于对把手24的把持,凹槽21上下两端呈对称设有复位弹簧22和挤压块23,挤压块23顶端面与把手24左端相接触端设有橡胶层。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工作原理如下;
32.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
33.第二,在对外壳1把持时,可将手部与把手24接触,同时需调节把手24的角度,可施加推力给把手24,并可使把手24转动,把手24在转动时,可施加推力给在在凹槽21内与复位弹簧22右端连接的挤压块23,带把手24静止时,复位弹簧22可施加推力带动挤压块23施加推力给把手24,即可使把手24角度固定,便于调节对外壳1的把持角度和对外壳1的把持;
34.第三,阻断带4下端将病人的血管夹持堵塞住后,将阻断带4两端分别放置在隔板57前后两端,然后施加动力给手柄3,使手柄3带动丝杆52转动,丝杆52并可带动两端的齿轮53转动,齿轮53通过连接杆54带动两端的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相向转动,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并可将阻断带4两端与隔板57侧面挤压固定,无需将阻隔带4左右两端由下往上从上夹板55、下夹板56和隔板57之间的间隙向上延伸至隔板57的上端,避免阻隔带4和阻隔带4固定的血管产生晃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35.第四,且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在转动对阻断带4夹持固定时,弹簧58可带动辅助板59预先施加推力给阻断带4,其次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逐渐加大对阻断带4的挤压力,便于对阻断带4的夹持固定力的调节;
36.第五,且在对阻隔带4拆卸时,施加动力给手柄3,并间接带动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反转,即可使隔板57左端展开镂空,阻断带4上下两端即可通过隔板57左端向外端移出,即可快速撤销对阻隔带4施加的夹持力和从隔板57之间取出,节省时间。
3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肝门血流阻断带,通过优化设置了调节机构5在外壳1内,丝杆52可调节上夹板55和下夹板56转动,即可使隔板57左端展开镂空和闭合,阻断带4上下两端即可通过隔板57左端向外端移出或固定在隔板57两端,无需将阻隔带4左右两端由下往上从上夹板55、下夹板56和隔板57之间的间隙向上延伸至隔板57的上端,避免阻隔带4和阻隔带4固定的血管产生晃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弹簧58和辅助板59可便于对阻断带4的夹持固定力的调节,并快速撤销对阻隔带4施加的夹持力和从隔板57之间取出,节省时间;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2在外壳1右侧面,可通过调节把手24的角度,并以此来调节对外壳1的把持角度和提高对外壳1的把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