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间隙保持器

文档序号:28294377发布日期:2021-12-31 23:02阅读:2673来源:国知局
牙齿间隙保持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口腔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牙齿间隙保持器。


背景技术:

2.换牙是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乳牙牙根的下方,都有一个对应的恒牙胚。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恒牙也逐渐发育并陆续萌出。恒牙在萌生过程中,直接压迫乳牙根,使乳牙根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于是乳牙便开始脱落,恒牙逐渐长出。
3.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处于换牙年龄的儿童中个别乳磨牙早失的病例,仍采用传统的取印模方式灌注石膏模型并在石膏模型上焊接制作全冠远中导板式保持器的方式。
4.传统的方法在患儿拔牙前取印模方式灌注石膏模型,并结合x射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位置估计远中导板的插入部位和深度,由技工室在石膏模型上焊接制作向远中伸展下弯腭杆的方式。取印模的过程中由于托盘体积较大且印模材料具有流动性,可能引起取模时儿童的异物感强、恶心呕吐,甚至有误吸的风险。此外,由于间隙保持器的制作需要送往技工室由技工制作完成再送回临床科室,增加了患儿复诊次数和治疗成本,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第一恒磨牙未萌出,无法在模型上准确标注,结合x射线片进行估测,增加了远中导板的长度变化的可能,降低了保持器制作的精确性;传统的焊接方式造成间隙保持器体积较大,易开焊,异物感强,保持器下方不易清洁易堆积菌斑软垢影响牙龈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间隙保持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儿童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出现的儿童第二乳磨牙早失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齿间隙保持器,所述牙齿间隙保持器包括第一乳磨牙佩戴件和第二乳磨牙缺失形成的间隙的间隙保持件,所述第一乳磨牙佩戴件包括固定冠和连接部,所述固定冠为金属预成冠,用于套设于第一乳磨牙上,所述连接部与固定冠连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中空管,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中空管均位于第一乳磨牙的远中端;所述间隙保持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臂和远中导板,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与两个中空管对应伸缩连接,所述远中导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且所述远中导板与两个所述支撑臂垂直。
8.使用时,两个支撑臂通过分别对应插入所述连接部中的中空管与所述磨牙佩戴件进行连接和固定。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下,两个所述中空管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冠的远中端。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空管的长度为第二乳磨牙缺失形成的间隙长度的0.45~0.65 倍。本技术中,间隙长度为牙近中到远中的方向为间隙长度方向。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撑臂之间的间距为第一乳磨牙宽度的0.6~0.8倍。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第一乳磨牙宽度的0.6~0.8倍。
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时,所述连接部与组织面的距离为0.5~1mm。
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时,所述远中导板插设于牙槽窝内,贴合于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面。
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着远中导板插入牙槽窝的深度方向,所述远中导板的宽度逐渐减小。
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远中导板的末端收缩成尖锐端。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远中导板的深度h为0.6~0.8cm。
1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间隙保持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间隙保持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可以现场完成间隙保持器的制作、调整,并且可以在首次就诊时拔除患牙并当天进行佩戴粘固。无需二次复诊,节省患者时间尤其对于全身麻醉下治疗时非常高效;不需要进行口内制取印模,避免了患者印模时产生不适的情况;不需要取模后将金属冠从口内取出再手工复位到印模中,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间隙保持器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保证间隙保持器的精度;其体积较小,异物感低,牙颈部更易清洁。
21.2)所述支撑臂、连接部及远中导板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恒磨牙近中移位。
22.3)所述支撑臂和连接部的中空管连接后,在缺失第二乳磨牙处留有观察窗口,利于医师和家长观察牙齿的萌发情况。
附图说明
23.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牙齿间隙保持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牙齿间隙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缺失磨牙间隙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缺失磨牙间隙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远中导板牙齿间隙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
28.图1、图2、图3、图4或图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29.1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1固定冠12连接部2间隙保持件21支撑臂22支撑臂23远中导板3第一乳磨牙4第一恒磨牙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1.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齿间隙保持器,所述牙齿间隙保持器包括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和第二乳磨牙缺失形成的间隙的间隙保持件2;所述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包括固定冠11和连接部12,所述固定冠为金属预成冠,用于套设于第一乳磨牙上,所述连接部12 与固定冠11连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中空管,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中空管均位于第一乳磨牙的远中端;所述间隙保持件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臂21,22和远中导板23,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与两个中空管对应伸缩连接,所述远中导板23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支撑臂21,2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且所述远中导板23与两个所述支撑臂21,22垂直。
33.在一个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所述支撑臂21,22分别与两个中空管对应套接。
34.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牙齿间隙保持器中,所述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用于佩戴在第一乳磨牙上,所述间隙保持器通过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固定。在实际现场制作时,可以调节磨牙佩戴件1的大小使其与第一乳磨牙第一乳磨牙的大小匹配。如图2和图5所示,使用时,两个支撑臂通过分别对应插入所述连接部中的中空管与所述磨牙佩戴件1进行连接和固定。第一乳磨牙佩戴件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质。
35.在一个如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下,两个所述中空管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冠11的远中端。
36.两个中空管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考虑到实际情况,要保证中空管和支撑臂作用过程中没有扭曲力等张力,还要保证中空管的长度和支撑臂的长度在牙齿间隙处具有可操作空间。在一个如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中空管的长度为第二乳磨牙缺失形成的间隙长度的0.45~0.65倍;两个支撑臂之间的间距w2为第一乳磨牙宽度的0.6~0.8倍;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w1为第一乳磨牙宽度的0.6~0.8倍,如可以为0.6 倍、0.65倍、0.7倍、0.75倍或0.8倍。
37.为了确保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时,所述连接部与组织面的距离为0.5~1mm,如可以为0.5mm、0.5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 0.85mm、0.9mm、0.95mm或1mm。
38.在一个如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时,所述远中导板插设于牙槽窝内,贴合于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面。由此,所述支撑臂21、22、连接部及远中导板23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恒磨牙近中移位。
39.在一个如图1、2和5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沿着远中导板插入牙槽窝的深度方向,所述远中导板的宽度逐渐减小。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远中导板的末端收缩成尖锐端,便于插入牙槽窝内,以贴合于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面。
40.在一个如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远中导板23的深度h为0.6~0.8cm。
4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磨牙佩戴件1和间隙保持件2的材质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如采用不锈钢。
42.本实用新型中的间隙保持器特别适合还没有开始换牙的儿童,对于第二乳磨牙缺失,第一乳磨牙尚好,而第一恒磨牙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的情况特别适用。
43.在实际的临床使用时,拔除第二乳磨牙,止血后,将第一乳磨牙佩戴件1和间隙保持件 2消毒,选择适合大小的第一乳磨牙金属冠,然后将支撑臂的支撑杆插入金属冠上的中空管中一同试戴于固位基牙上,调整支撑臂伸缩长短,使远中导板突破牙龈紧贴于第一恒磨牙牙冠近中面。使用正畸钳钳夹套管,使其形变后将支撑杆固定。整体取下后涂抹粘固材料,重新带入使其粘结固位,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牙齿间隙保持器结构简单,方便快速制备成型,可以现场完成间隙保持器的制作、调整,并且可以在首诊时拔除第二乳磨牙并当天进行本技术中上述所述间隙保持器的佩戴粘固;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恒磨牙近中移位;在缺失第二乳磨牙处留有观察窗口,利于医师和家长观察牙齿的萌发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4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