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1695发布日期:2022-01-29 11: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尿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检验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尿杯。


背景技术:

2.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应用多联试纸条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即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在各级医院实验室中都可以开展,并且是最简单易行、无痛苦、迅速的检查手段。
3.为了进行尿常规检测,通常需要患者采用尿杯进行尿液的收集,医生通过将尿杯中的尿液倒入检测试管中,从而进行后续多联试纸条的检测。
4.但传统的尿杯,在将尿杯中的尿液倒入检测试管中时,由于液体的附着力,会有少量的液滴粘连在尿杯的底部,使得尿杯底部存在残留,无法被完全倒出。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尿杯中尿液倾倒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完全倒出无残留的尿杯。
6.一种尿杯,包括:
7.尿杯主体,所述尿杯主体具有容置空间及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尿杯主体包括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底壁包括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每个所述圆弧引导部均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凸出设置,且每个所述圆弧引导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引导凹槽;
8.其中,每个所述引导凹槽和所述容置空间均沿同一方向延伸,全部所述圆弧引导部远离所述开口一侧的端部均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尿杯主体还包括握持端和倾倒端,所述底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握持端和所述倾倒端分别设于所述底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且所述引导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握持端和所述倾倒端之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倒端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握持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倒端包括设于所述底壁上且相交连接的两个第一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开口朝向握持端;
12.并且,每个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向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倾斜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尿杯主体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底壁上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每个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握持端和倾倒端之间;
14.在所述底壁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端包括手柄及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设于所述底壁上,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壁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端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壁之间,且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凸出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壁还包括至少一个圆弧遮挡部,每个所述圆弧遮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圆弧引导部之间,且每个所述圆弧遮挡部向靠近所述开口弯曲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虚拟平面的投影覆盖且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底壁朝向所述虚拟平面的投影。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尿杯主体呈透明状设置。
20.上述尿杯,包括尿杯主体,尿杯主体具有容置空间及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尿液,收集时尿液可从开口处落入容置空间内部。尿杯主体还包括与开口相对的底壁,底壁包括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每个圆弧引导部向远离开口的一侧凸出设置,且每个圆弧引导部上形成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引导凹槽,每个圆弧引导凹槽均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远离开口的一侧的顶端均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使得尿杯能够被平稳的放置。同时,在倾倒尿液时,由于引导凹槽的聚集和导向作用,可以使得尿液能够被聚集在引导凹槽内部且沿着引导凹槽和容置空间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被完全倒出,避免了尿液液滴粘连在底壁上造成容置空间内的尿液倾倒不完全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尿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提供的尿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提供的尿杯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00、尿杯;10、尿杯主体;11、容置空间;12、开口;13、底壁;131、圆弧引导部;1311、引导凹槽;132、圆弧遮挡部;14、握持端;141、手柄;142、连接壁;143、加强件;15、倾倒端;151、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尿杯100,包括尿杯主体10,尿杯主体10具有容置空间11及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开口12,容置空间11用于容置尿液,收集时尿液可从开口12处落入容置空间11内部。尿杯主体10还包括底壁13,底壁13包括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131,每个圆弧引导部131向远离开口12的一侧凸出设置。且每个圆弧引导部131上形成有有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引导凹槽1311,每个引导凹槽1311和容置空间11均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131远离开口12的一侧的顶端均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使得尿杯100能够被平稳的放置于一平面上。同时,在倾倒尿液时,由于引导凹槽1311的聚集和导向作用,可以使得尿液能够被聚集在引导凹槽1311内部且沿着引导凹槽1311和容置空间11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被完全倒出,避免了尿液液滴粘连在底壁13上造成容置空间11内的尿液倾倒不完全的情况。
32.可以理解的,当尿杯100为一次性使用尿杯100时,使用过后尿杯100需要被丢弃,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可以将尿杯100中的尿液完全倒出,从而可以避免在丢弃时尿杯主体10内部存在残留,污染环境。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3还包括至少一个圆弧遮挡部132,每个圆弧遮挡部13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相邻两个圆弧引导部131之间,且每个圆弧遮挡部132且向靠近开口12的一侧弯曲设置,使得两个圆弧引导部131形成的引导凹槽1311被圆弧遮挡部132的槽壁互相间隔开。且由于圆弧遮挡部132的槽壁的遮挡作用,使得尿液能够更好的被聚集在圆弧引导部131两侧的引导凹槽1311内部,从而沿圆弧引导部131的延伸方向流动。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底壁13设置有多个圆弧引导部131,使得多个尿杯100能够更加牢固的叠放在一起,相较于底壁13采用平面设计的方案,也更方便单个取用;同时,由于圆弧引导部131侧壁的遮挡作用,进一步减少了尿液反溅的可能,达到在取液时防
止尿液飞溅到手指的可能。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尿杯主体10呈长条形设置,尿杯主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自身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且大于自身在第三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均垂直设置,即形成的容置空间11的长度大于宽度,同时长度大于高度,保证了容置空间11的液体容量的同时,避免容置空间11深度过深,造成尿液被倒出时,倒出路径过长,从而影响尿液的倒出速度。
36.值得注意的是,尿杯主体10呈长条形设置,可以将尿杯主体10的开口12设置为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设置均可,并不限制尿杯主体10的具体形状,长条形只是为了使得尿杯主体10的长度大于其宽度且大于其深度进行的设置,从而保证容置空间11能容置一定的尿液的同时保证尿液的倒出速度。
37.进一步地,尿杯主体10还包括握持端14和倾倒端15,底壁1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握持端14和倾倒端15分别设于底壁13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且引导凹槽131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握持端14和倾倒端15之间。如此,在进行液体倾倒时,可以通过手指捏住握持端14,将液体通过引导凹槽1311引导至远离握持部14的倾倒端15,从而被倒出,使得倾倒更加的省力。
38.具体地,倾倒端15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握持端14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即容置空间11在握持端14侧的高度大于倾倒端15。如此,当尿杯100被倾斜时,使得聚集在圆弧引导部131内的尿液的倒出路径变短,能够更加快速的从倾倒端15倒出,保证了尿杯主体10内的尿液被聚集后能够更轻易更快速的被倒出。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倾倒端15包括设于底壁13上且相交连接的两个第一侧壁151,两个第一侧壁151之间的夹角开口朝向握持端14,并且每个第一侧壁151远离底壁13的一端向背离容置空间11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引导凹槽1311内聚集的尿液能够从两个第一侧壁151之间的夹角开口被引导至第一侧壁151的壁面上,且从两个第一侧壁151之间夹角处被引导流出,从而对尿液起到引导作用。当尿杯100被倾斜时,使得尿杯100以最小的倾斜角度即可实现倾倒端15朝下,尿液能够在两个第一侧壁151的引导下更加轻易的被倒出,从而避免尿杯100因倾斜角度过大,在被倒出时产生液体飞溅现象。
40.进一步地,开口12朝向虚拟平面(如桌面)的投影覆盖且至少部分超出底壁13朝向虚拟平面(如桌面)的投影,即尿杯本体10形成敞口状,且敞口尺寸大于底壁13的尺寸,在使用尿杯100进行取液时,尿液能够更方便的通过开口12流入容置空间11内而不会洒落到尿杯100外部。
41.具体地,尿杯主体10还包括两个设于底壁13上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5,每个第二侧壁15连接于握持端14和倾倒端15之间。且在底壁13指向开口12的方向上,两个第二侧壁1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尿杯主体10形成敞口状,且开口12朝向虚拟平面(如桌面)的投影覆盖且至少部分超出底壁13朝向虚拟平面(如桌面)的投影,即开口12的尺寸大于底壁13的尺寸,从而更加的便于尿液的收集。
42.具体的,握持端14包括手柄141及连接壁142,连接壁142设于底壁13上,手柄141与连接壁142连接且位于容置空间11外,如此,在进行尿液收集时,可通过手指捏住手柄141,将开口12朝上进行取液。在需要将尿液从尿杯主体10内倒出时,手捏住手柄141,将尿杯主体10倾斜,使得尿液在引导凹槽1311的引导下聚集流向倾倒端15,并从倾倒端15流出。如
此,手柄141的设置方便了尿杯100的取液和倒出操作。
4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握持端14包括还包括加强件143,加强件连接于手柄141和连接臂142之间且向远离容置腔11的方向凸出设置,使得手柄141和尿杯主体10的连接更加紧密和坚固,避免通过手柄141端起尿杯主体10时,由于连接不稳定使得尿杯主体10产生晃动或清洗,保证了尿杯100取液及倾倒时的稳定性。
44.进一步地,可将加强件143设置为加强筋,也可设置为其他能实现手柄141和尿杯主体10紧密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尿杯主体10也可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减少了手柄141装配步骤,使得连接更加的坚固。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尿杯主体10呈透明状设置,在进行尿液的收集和倒出时,从而可以轻易的观察出容置空间11内尿液的容量。
47.本技术提供的尿杯100,通过设置底壁13包括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131,每个圆弧引导部131向远离开口12的一侧凸出设置。且每个圆弧引导部131上形成有有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引导凹槽1311,每个引导凹槽1311和容置空间11均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两个圆弧引导部131远离开口12的一侧的顶端均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使得尿杯100能够被平稳的放置于一平面上。同时,在倾倒尿液时,由于引导凹槽1311的聚集和导向作用,可以使得尿液能够被聚集在引导凹槽1311内部且沿着引导凹槽1311和容置空间11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被完全倒出,避免了尿液液滴粘连在底壁13上造成容置空间11内的尿液倾倒不完全的情况。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