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0172发布日期:2021-12-22 17: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造影指的是在临床放射诊断中,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等方式使得目标组织或细胞与周围环境有较高的区分度,通常在常规x光扫描、ct、mri、荧光成像和超声波成像中会使用到造影技术,在进行造影过程中,为使其得到的造影更加清晰、规范,需要被检查者尽量保持躯体的稳定,但是,当需要对婴幼儿进行造影检查时,可能会由于婴儿的不配合而出现肢体摆动的现象,从而影响造影检查的正常进行,增长了检查周期,不利于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迅速造影检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放射科用针对婴儿造影的防护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具备可对婴幼儿四肢起到限制效果等优点,解决了婴儿在进行造影检查的过程中,其躯干可能会出现随意移动的现象,而影响检查过程正常进行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检查用床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的两侧均设有凸杆,两个所述凸杆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凸杆的外侧套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且分别靠近两个凸杆相对面的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凸板,两个所述第一凸板的相对面均装配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凸板的一侧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均连接有分别位于凸杆外侧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突出至两个凸杆相远离的一侧,所述固定杆的内侧与凸杆的一侧之间留有空间且设有插接于插槽内部的合金板。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将该装置安装至检查用床板的顶面,实现对婴儿肢体的限制效果,防止在对婴儿进行造影检查时,由于婴儿肢体或躯干随意摆动而影响正常造影检查的情况出现。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安装板的顶面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弧形板的内凹面设有第二海绵垫。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使得该装置对婴儿的肢体限制时,其婴儿肢体感觉更加舒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二海绵垫的正面与背面分别突出至弧形板正面与背面的下方位置处。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对婴儿肢体的防护效果更加全面,防止进行限制的婴儿肢体出现摆动现象,而导致与弧形板的边角之间直接接触导致出现勒感的现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两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面与底面且靠近相远离的一侧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与凸杆的一侧之间留有空间。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合金板与插槽之间进行状态调节操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凸板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卡接于多个凸块之间的位置处。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使得连接块与固定杆的之间的所处状态更加稳定,防止连接块和固定杆出现上下晃动的现象,而不利于合金板与插槽之间对接的情况出现。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凸杆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三凸板。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对固定板起到限制效果,防止固定板与凸杆之间脱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弧形板利用固定板套设于凸杆的外侧,并将合金板卡接于凸杆所开设的插槽的内部,可有效实现对婴儿肢体的夹持限制效果,使得婴儿的肢体以及躯干在检查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使其后续的造影检查操作更加迅速、方便,防止在将婴儿置于指定位置处进行造影检查时,婴儿躯干或肢体随意活动而影响造影检查的情况出现。
18.2、本实用新型,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以及第二海绵垫突出至弧形板正面与背面位置处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在夹持过程中,使其婴儿的感觉更加舒适,防止婴儿肢体与弧形板和安装板之间直接接触,导致夹持过程中出现严重勒感造成不适感的情况出现,通过第二凸板的结构设计,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合金板与插槽之间的所处状态进行调整并对弧形板进行位置调节操作。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该防护装置与检查用床板之间的安装分布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安装板;2、检查用床板;3、第一海绵垫;4、凸杆;5、固定板;6、弧形板;7、第二海绵垫;8、插槽;9、第一凸板;10、弹簧;11、连接块;12、固定杆;13、合金板;14、第二凸板;15、凸块;16、第三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
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的放射科用造影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检查用床板2,安装板1的顶面的两侧均设有凸杆4,两个凸杆4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插槽8,凸杆4的外侧套设有固定板5,两个固定板5之间设有弧形板6,两个固定板5的顶面且分别靠近两个凸杆4相对面的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凸板9,两个第一凸板9的相对面均装配有弹簧10,弹簧10远离第一凸板9的一侧设有连接块11,两个连接块11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均连接有分别位于凸杆4外侧的固定杆12,两个固定杆12相远离的一侧分别突出至两个凸杆4相远离的一侧,固定杆12的内侧与凸杆4的一侧之间留有空间且设有插接于插槽8内部的合金板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将该装置安装至检查用床板2的顶面,实现对婴儿肢体的限制效果,防止在对婴儿进行造影检查时,由于婴儿肢体或躯干随意摆动而影响正常造影检查的情况出现。
28.请参阅图1

3,安装板1的顶面设有第一海绵垫3,弧形板6的内凹面设有第二海绵垫7,第二海绵垫7的正面与背面分别突出至弧形板6正面与背面的下方位置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使得该装置对婴儿的肢体限制时,其婴儿肢体感觉更加舒适,且对婴儿肢体的防护效果更加全面,防止进行限制的婴儿肢体出现摆动现象,而导致与弧形板6的边角之间直接接触导致出现勒感的现象。
29.请参阅图1,两个固定杆12的顶面与底面且靠近相远离的一侧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凸板14,第二凸板14与凸杆4的一侧之间留有空间,第一凸板9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两个凸块15,两个固定杆12分别卡接于多个凸块15之间的位置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合金板13与插槽8之间进行状态调节操作,同时,可使得连接块11与固定杆12的之间的所处状态更加稳定,防止连接块11和固定杆12出现上下晃动的现象,而不利于合金板13与插槽8之间对接的情况出现。
30.请参阅图2

3,凸杆4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三凸板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对固定板5起到限制效果,防止固定板5与凸杆4之间脱落。
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可首先将多个该防护装置安装至检查用床板2的顶面,安装时,可将两个该防护装置安装于检查用床板2的顶面中部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处,且另外两个该防护装置分别安装至检查用床板2顶面的两侧且靠近背面的位置处,使得多个该防护装置之间的安放位置与婴儿的四肢展开路径相互对应,随后医护人员可将婴儿缓慢置于检查用床板2的顶面,并将婴儿四肢依次移动至靠近的防护装置的弧形板6与安装板1之间,使得婴儿肢体突出至相对应的该防护装置外侧,且肢体下表面与第一海绵垫3的顶面相接触,随后迅速利用第二凸板14对两个固定杆12向外侧进行施压,使得固定杆12带动连接块11向外侧移动,弹簧10在连接块11和第一凸板9的作用下收缩,使其合金板13与凸杆4所开设的插槽8之间远离,随后立即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海绵垫7与婴儿肢体的上表面相接触,并使其第一海绵垫3与第二海绵垫7对婴儿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压力且第一海绵垫3与第二海绵垫7出现形变,然后依次放松第二凸板14,弹簧10失去压力并回弹,使得合金板13
再次插入至插槽8的内部,直至利用多个该防护装置分别对婴儿的四肢进行限制后,即可进行后续的造影检查处理。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