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8479发布日期:2021-12-15 11:1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


背景技术:

2.引流袋一般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袋的连接端口基本为统一端口,导致无法与部分器材直接连通,例如不能直接与鼻胆管连接,这样在需要引流胆汁时使用不便,应用场景受限。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引流袋[申请号:201621285136.2],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引流袋本体,上引流管和下引流管,所述上引流管和下引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两端,所述上引流管的管口处设有与胸腔引流管相连接的鲁尔接头及开口向上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位于所述鲁尔接头的下方,所述下引流管上设有阀门。
[0004]
该实用新型具有引流袋接口衔接紧密,实用性强,临床使用方便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场景广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包括内部具有储液空腔的引流袋本体,所述引流袋本体上端设有与储液空腔相连通的进液管,引流袋本体下端设有与储液空腔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引流袋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固定连接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外表面设有螺纹。
[0008]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转接头包括转接管体,所述转接管体内具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部固定连接在转接管体远离进液管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转接口和第二转接口,进液管通过第二转接口延伸至转接通道内并与转接通道相连通。
[0009]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进液管远离引流袋本体的一端具有膨大部,所述第二转接口内表面凸出有限位凸台,所述膨大部压设在限位凸台上。
[0010]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限位凸台首尾相连呈环形。
[0011]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膨大部的外径大于转接通道的内径,所述膨大部和转接管体均由弹性材料制得。
[0012]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第二转接口远离转接通道的一侧连通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的内径由靠近第二转接口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转接口的一端逐渐变大。
[0013]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转接头还包括连接在转接管体上且
与转接通道相连通的引流支管,所述转接管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连接在转接管体远离引流支管的一侧。
[0014]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还包括重力报警器,所述重力报警器一端通过钩子与引流袋本体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钩子挂在病床栏杆上。
[0015]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所述引流袋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标识储液空腔内液位高度的刻度尺。
[0016]
在上述的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中,还包括可覆盖在引流袋本体表面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一端固定连接在引流袋本体上,另一端通过磁体与引流袋本体相连接,所述覆盖层上还设有贯通覆盖层的观察口,所述覆盖层贴合在引流袋本体表面时,所述刻度尺位于观察口内。
[0017]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8]
1、本实用新型在进液管端部可连接有转接头,这样在需要引流时,可通过进液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转接头进行连接,扩大了引流袋的应用场景。
[0019]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膨大部与转接管体配合时为过盈配合,密封效果好,不会发生漏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转接头的剖视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接在病床栏杆上的示意图;
[0023]
图中:引流袋本体1、储液空腔2、进液管3、出液管4、转接头5、转接部6、螺纹7、重力报警器8、钩子9、刻度尺10、覆盖层11、磁体12、观察口13、膨大部31、转接管体51、转接通道52、第一转接口53、第二转接口54、限位凸台55、导向通道56、限位块57、引流支管58、病床栏杆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转接头的便连接引流袋,包括内部具有储液空腔2的引流袋本体1,所述引流袋本体1上端设有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的进液管3,引流袋本体1下端设有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的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远离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转接头5,所述转接头5上固定连接有转接部6,所述转接部6外表面设有螺纹7。
[002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若可与进液管3直接连接实现引流,则与进液管3直接连通。若无法与进液管3直接连接实现引流,例如鼻胆管,则将进液管3连通转接头5的一端,转接头5的另一端通过转接部6上的螺纹7实现与鼻胆管的连通,从而使得鼻胆管与进液管3的间接连通,从而实现胆汁的引流。故本实用新型在进液管3端部可连接有转接头5,这样在需要引流时,可通过进液管3直接连接,也可通过转接头5进行连接,扩大了引流袋的应用场景。
[0027]
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头5包括转接管体51,所述转接管体51内具有转接通道52,所述转接部6固定连接在转接管体51远离进液管3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接通道52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转接口53和第二转接口54,进液管3通过第二转接口54延伸至转接通道52内
并与转接通道52相连通。
[0028]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接口54远离转接通道52的一侧连通有导向通道56,所述导向通道56的内径由靠近第二转接口54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转接口54的一端逐渐变大。导向通道56可在将进液管3插入至转接通道52内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便于进液管3的插入。
[0029]
如图2所示,所述进液管3远离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具有膨大部31,所述第二转接口54内表面凸出有限位凸台55,所述膨大部31压设在限位凸台55上。在进液管3插入转接头5时,将膨大部31完全插入至转接通道52内,这样膨大部31的一端就压设在限位凸台55上,限位凸台55对膨大部31起到防脱的作用,从而保证进液管3与转接头5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30]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台55首尾相连呈环形。这样限位凸台55对膨大部31施加的防止脱出的力可均匀分布,使得膨大部31受力均匀。
[0031]
优选地,所述膨大部31的外径大于转接通道52的内径,所述膨大部31和转接管体51均由弹性材料制得。这样膨大部31与转接管体51配合时为过盈配合,密封效果好,不会发生漏液的问题。弹性材料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性材料,例如可以是tpe材料。
[0032]
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头5还包括连接在转接管体51上且与转接通道52相连通的引流支管58,引流支管58可使得引流袋本体1可通过转接头5同时对两个对象进行引流操作。所述转接管体5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7,所述限位块57连接在转接管体51远离引流支管58的一侧。膨大部31插入至转接管体51内时,膨大部31的一端压设在限位凸台55上,另一端压设正在限位块57上,使得膨大部31在轴心线方向被夹紧,防止转接头5与进液管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0033]
如图3所示,还包括重力报警器8,所述重力报警器8一端通过钩子9与引流袋本体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钩子9挂在病床栏杆100上。当超过预设重量后,重力报警器8会发出警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重力报警器8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重力感应器和蜂鸣器组合构成,用于检测引流袋本体1的重量,即可控制引流量在适宜范围内。
[0034]
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袋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标识储液空腔2内液位高度的刻度尺10。刻度尺10可方便医务人员观测储液空腔2内的液位高度,以估算储液空腔2内的液体量。
[0035]
如图1所示,还包括可覆盖在引流袋本体1表面的覆盖层11,覆盖层11用遮光材料制得,所述覆盖层11一端固定连接在引流袋本体1上,另一端通过磁体12与引流袋本体1相连接,所述覆盖层11上还设有贯通覆盖层11的观察口13,所述覆盖层11贴合在引流袋本体1表面时,所述刻度尺10位于观察口13内。这样覆盖层11覆盖在引流袋本体1表面后,医务人员仍可通过观察口13快速估算储液空腔2内的液体量。
[003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引流袋本体1、储液空腔2、进液管3、出液管4、转接头5、转接部6、螺纹7、重力报警器8、钩子9、刻度尺10、覆盖层11、磁体12、观察口13、膨大部31、转接管体51、转接通道52、第一转接口53、第二转接口54、限位凸台55、导向通道56、限位块57、引流支管58、病床栏杆10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
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